小心,今天投資樓市並非完全沒風險

2020-12-20 騰訊網

你讀過《金剛經》嗎?

金剛經裡有個終極的問題:云何降伏其心?所有的煩惱和痛苦,都是因為我們無法控制自己那顆躁動的心。

說得俗一點就是想不開。

人都是有欲望的,比如老司機喜歡大長腿,在沒有大長腿的日子裡,只能埋頭寫文章。

所以寫了那麼多。

金剛經說無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不要執著於什麼大長腿了,看到大長腿心生歡喜,看到小短腿也心生歡喜,沒有了分別心,你就成佛了。

老司機永遠都入不了佛門。

佛門太高遠,退而求其次。據傳王陽明在杭州虎跑寺見一僧人,閉目打坐已經三年了,王陽明問他,家中還有何人?僧人說還有老母親;王陽明又問,你想她嗎?僧人說想;王陽明說那你還打什麼坐?想她就回去看她啊!僧人收拾行李第二天回家探母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想一個人就馬上去找他,別憋著。

王陽明作為儒家學說的集大成者,他承認人有欲望,並且認為恰恰需要用這些欲望來磨練自己的心性,也就是所謂「在事上磨」。

老司機也打算用大長腿來磨練自己的心性,希望能達到「腿動而心不動」的境界。

在最近的付費問答版塊裡,諮詢投資的人又多了起來,有奉化的,鎮海的,東錢湖的,小港的。一個好現象是,許多提問者都說自己的要求不高,能跑贏通貨膨脹就行;但值得擔憂的是,沒有一個人說自己能夠容忍虧損。

大家已經普遍性的認為房產是一個無風險的投資品,差別只是多賺少賺而已,但這與常識相悖。

常識是,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

理論上講,如果一項投資沒有風險,而且收益可觀,那麼資金就會源源不斷的流入,規模也會越來越大。

直到有一天流入的資金無法支撐其膨脹速度,前面的資金賺不到錢了,就會選擇撤出,於是,遊戲結束了。

但撤出的過程往往很血腥,就像電影院著火,大家都急著想逃命,結果堵在門口誰也出不去。

達利歐是世界上最大的對衝基金——橋水基金的老闆,這哥們說他研究了人類數百年的王朝興衰以及各式危機,最後的結論是今天和1929年的大蕭條很像

1929年開始的大蕭條不但引發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還催生了二戰,世界動蕩一直到1945年才結束。

萬幸的是那時候我們都還沒有出生。

達利歐認為此次危機與以往不同,央行印鈔不再起作用了,因為新冠危機並不是因為流動性不足,而是因為隔離、經濟活動降低、國際貿易減少等。

而且他認為,即便沒有新冠,危機仍不可避免,就像過去兩年的毛衣戰和多個地區的社會動蕩,這只不過是歷史循環的再現罷了。

這是一個艱深的話題,要說清楚不容易,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搜一下達利歐的相關言論,當然最好還是買一本他寫的書。

老司機上周末買了一本他寫的《原則》。

儘管達利歐認為,在應對危機方面貨幣政策已經失靈,但各國央行仍在爭先恐後的放水。美聯儲宣布無限寬鬆,中國也沒有太矜持,昨天也就是4月15日,央行MLF中標利率下調20個基點,同時定向降準0.5個百分點。

所以正在辦房貸的,儘量拖到本月20號以後再放款吧。

消費和貿易衰退,必然導致訂單不足,進而帶來失業和減薪,這又反過來進一步降低消費,經濟衰退的螺旋就這樣形成了。

放水的目的是為了刺激消費和投資,錢多,利息低,鼓勵大家花錢。但放出來的「水」很難到達平民百姓手上,特別是消費能力不足的中低收入人群手上。

反而是有錢人更容易貸到款(有錢人更有錢了),他們的消費早就飽和了,所以他們會拿去投資。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難以理解的現象:一方面許多企業減薪、裁員甚至關門,另一方面深圳的房價一夜提價百萬,上海的千萬豪宅排隊都買不上。

這就是老司機以前說的,房價高到一定程度,就與普通百姓無關了,那只是有錢人的遊戲。普通百姓失業與否,收入高低,其實與房價沒有必然聯繫。

寧波人還是幸運的,至少目前大部分人還有機會參與樓市。

老司機要說的是,目前樓市明確的機會就在於放水,只要貨幣政策是擴張性的,樓市的風險就不大

特別是房價高的大城市。

風險從概率上講1%,落到個人頭上就是100%,雖然目前樓市的風險很小,但個人收入的不確定性卻很大。

最近幾天,美的宣布凍結高管薪資30%,格力董小姐說3月份空調銷售幾乎為零,東風雷諾解散,老鄉雞董事長和員工因為降薪開撕。

在投資房產時,的確應該考慮到自己持續的還款能力,如果不是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國企編制人員,更應該為自己留條後路。

比如夠半年開支的存款。

當然開支也是可以壓縮的,像老司機這樣菸酒不沾一天只花2位數的經濟適用男,肯定比一般男人熬得久得多。

風險的另一面在於政策,雖然目前政策是擴張性的,但未來的某一時刻肯定會往回收。幾年前也搞過「去槓桿」對不對?只不過形勢比人強,現在又變成加槓桿了。

槓桿加了又去,去了又加,追求的是動態的平衡。

寧波的房產投資周期一般都超過4年,2年期房+2年限售,4年後的槓桿還是不是繼續加,只有天知道了。

所以我們不能把雞蛋都放在樓市這個籃子裡,更不能賭徒似的用高槓桿去搏,不要羨慕誰誰賺了多少錢,要想明白一個道理:

沒有得到的本就不屬於你,何必糾結!

回到最前面,云何降伏其心?老司機的經驗是看書,特別是看一本燒腦難懂的書。最近,我又陸續看了幾十頁《非對稱風險》,這本書已經擺在我桌上幾個月了。

基本上,一半是看不懂,一半是看了又忘了,最後只記得少數幾句話,其中一句是這樣說的:

你擔心的時候,其實沒什麼好擔心的,你不擔心,那才是你該擔心的時候。

相關焦點

  • 重慶購房團取消投資客撤離 海南樓市「退燒」
    「有價無市」、「出貨潮」是最近一周貼在海南樓市上的標籤,重慶每周赴海南的購房團也隨之取消。有業內人士認為,成交量下跌、價格滯漲、投資客甩賣,將使瘋狂的海南樓市或到此為止。  重慶海南購房團已取消  「我改變主意不去了,我可不想跑接力賽的最後一棒!」
  • 溫州樓市泡沫破滅恐引爆銀行風險
    部門調查顯示,目前溫州「棄房」現象只有不到600例,當前銀行信貸風險總體可控,但在溫州企業普遍深陷經營困難、房價持續下跌的情況下,樓市泡沫破滅有可能引爆銀行風險,值得高度關注。與此同時,「抵押+保證」這一擔保方式也誘使貸款者「棄房」,銀行信貸風險加大。「沒辦法,做什麼賠什麼,銀行貸款還不上,抵押的房子只好讓銀行拿去了。」溫州市鹿城區一位私營企業主說。受溫州民間借貸風波以及外部經濟環境惡化影響,溫州本地民營企業普遍出現經營困難,大量借款人自身資金鍊斷裂,無力償還銀行貸款,導致部分企業被迫選擇「棄房」。
  • 抄底美國樓市:一生一次的投資機會?
    與陶冬持同樣觀點的還有多位經濟學家,本周,《每日經濟新聞》將盤點美國過去50年的樓市興衰史,同時提供一份抄底攻略供你參考。新屋開工數創4年最快增速股神前財長均看好樓市美國樓市是否真的迎來了春天?一系列統計數據暗示,新一輪的繁榮並非霧裡看花。
  • 不利消息頻現,樓市還是最佳投資渠道嗎?兩位首富給出一致答案
    今年的樓市和去年截然不同,或者說和前兩年那種暴走的路徑完全不同。對此我想說,這完全不意外,我強調過很多次了,這一輪的調控不是兒戲,調控的深度、廣度和持久度都會超過以往,國家的意思很明確,房地產市場存在的諸多問題必須得到改善,尤其是要把房價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專家預計,下半年全國樓市將依然會保持調控高壓姿態,尤其是房價有明顯波動的城市,調控的響應速度會出乎所有人意料。
  • 今天,我見證了樓市「最黑暗的一天」!
    樓市,從未如此魔幻且撕裂。 有人說,樓市的榜單都是買的。 假如,我是說假如,這個榜單真是買的。 那麼,樓市裡的惡,真已經溢滿了世界。
  • 六年前上海樓市埋下的潘多拉,今天被打開了……
    先和大家說說上海的限購史:  2010年的時候,上海出臺了限購,大概意思是上海人有一套房子了只能再買一套,而外地的只能買一套;  2012年的時候,限購升級,外地沒結婚的不能買房,已經結婚的只能買一套。
  • 深房中協:「打新熱」並非深圳樓市的全部真實寫照
    一、「打新熱」並非說明當下深圳樓市處於火熱中 新政後,得益於新房供應的持續增加,同時,由於新政後,新房在稅費方面的優勢較為明顯,市場需求在短期內的確有向新房市場集中的趨勢。相對而言一手住房市場成交量保持了穩中有升的態勢。
  • 今天總理再談樓市,這七大關鍵詞信息量極大
    」這是繼今年3月總理在博鰲年會發表主旨演講時提及樓市後,再次談及樓市發展。綜合總理兩次樓市談話內容,其中的七個關鍵詞,或許能透視中國房地產未來的態勢。 另一端,在一些小城鎮,好的想法是我們到小城鎮發展產業,去創造就業,結果小城鎮沒這個功能,企業到哪兒去發展?它要根據各種條件。人往哪兒走?人是有理性選擇的,是趨利避害的,要找就業,要找收入,找比較好的收入的就業,小城市提供不了,結果小城市樓盤建成之日就是人口走光之時。
  • 如何控制彩票與股票的風險?
    彩票和股票的風險到底多大,要看你是什麼玩法。但凡是投資,都是有風險的,絕對意義上的無風險投資,恐怕是不存在的。玩彩票,如果你一次買兩元錢的,就算是天天買,無非一年下來白扔730元。股票也是一樣的,你手裡的閒錢,拿個三五W,在股市裡慢慢玩,就算賠光了,也不影響生活,這種也要算是風險可控的。你要是借錢炒股,配資加槓桿,可能遇到股災之類的,你一下子就虧光本金,日子也沒法過了。人們之所以投資股票和彩票,原因無非是想要通過投資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的目標。
  • 再說一次,樓市不會被重新刺激!
    疫情重創的不僅僅是樓市,還有各行各業。 所以很多人認為當下沒有更好的投資渠道,還是習慣性想把錢往樓市砸。 同時,這些人還認為國家會重新提振樓市! 因為這麼多年來,在我們的經濟發展中,樓市確實佔了太大的比重。
  • 樓市的不確定性或將延續到2021年
    購房者搖號排隊選房源由此可見深圳樓市之「熱」。而樓市之「熱」,並非深圳獨有。比如,小巴所在的杭州,一位房地產業內人士如此形容——杭州的樓市,好似燜著高壓鍋燒開水。這種套利空間反而激發了市場的投資需求,完全與政策制定者的初衷背道而馳。這些需求被激發出來之後,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市場呈現出畸形狀態。
  • 對話樓市專家 解讀江北新區理性投資
    伴隨著2015年已接近年尾,2016年的鐘聲即將敲響,回望2015年,隨著市場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臺,南京樓市一片火熱,並出現了量價齊飛的現象,在南京各大新興板塊中,呼聲最高的非江北新區莫屬,相信購房者對江北最直觀的的感受就是房價漲幅太大,據某房產網統計,自新區確立以來,江北新區房價平均漲幅超過15%。對此有網友開玩笑說道:當我還在考慮要不要買房子的時候,發現已經買不起了。
  • 國外風險投資的發展縱深
    從世界範圍看,美國風險投資業獨領風騷,英國、法國、德國和日本發展迅速,上述五國的風險投資佔世界風險投資的90%以上。當然,由於各國的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和結構不同,各國的政策法律環境不同,各國的風險投資的發展特點也表現了一定的差異性。
  • 有200萬元現金,是選擇投資房子,還是投資股市?投資哪個更好?
    如果現在手裡有200萬現金,根據當前樓市與股市的環境看選擇,肯定是選擇投資股市,而不建議投資房子,下面說說選擇投資股市的理由。為什麼選擇有200萬不投資房子呢?現在即使有200萬現金,也不要投資房子,肯定是有原因的,首先分享一個我身邊的真實事件。
  • 深圳樓市大逆轉:30%購房者沒了資格 有業主當天降價60萬
    深圳樓市大逆轉:30%購房者沒了資格 有業主當天降價60萬】3年落戶+社保,令大約30%的購房者失去了資格,市場帶訪和成交明顯下滑,更關鍵的是,房價上漲的預期被扭轉,樓市運行的邏輯被改變,不少炒房客被新政堵在了門外,拿著房票的人有底氣了,樓市進入了買方市場,從狂熱走向平靜。
  • 眉山樓市近況:物業成關注焦點 購房者風險意識增強
    前期,受疫情影響,眉山樓市進入「休眠期」。近期,隨著各行各業有序復工復產號角的吹響,眉山樓市有何變化,購房者置業觀念有哪些改變,購房者對新項目有什麼期望?記者就此探訪了部分樓盤,了解眉山樓市近況。最後,採取人流管控,通過平臺客戶預約接待,實現客戶分流,減少病毒傳播風險。「雖然線下售樓部已經開放,但我們仍然鼓勵購房者線上看房。」在眉山城區另一樓盤營銷中心,該項目營銷負責人表示,從目前線上的情況來看,自疫情發生開通線上售樓部以來,累計客戶訪問量達好幾百人次。
  • 「樓市沒風險,但沒人能佔房價便宜」任志強這話是什麼意思?
    廈門最近一年的日子不大好過,外界質疑廈門樓市前景的聲音一直沒斷過。雖然他作為地產商,幹得並不算出彩,但是作為樓市的多軍的領頭羊,一貫以鮮明犀利觀點著稱的他,圈粉無數。地產商們,請任志強做場演講就對了,這比花大把的銀子去其他渠道做投放,抬升行情要划算得多。
  • 巴菲特:「完全不想承擔風險」,其實是來自這個認知偏誤
    巴菲特:「完全不想承擔風險」,其實是來自這個認知偏誤 對人類來說,獲利和虧損並非對等。舉例來說,投資一百美元獲利十美元時的正面情緒,以及虧損十美元時的負面情緒,即使同樣是十美元,後者在心理上的殺傷力比較大。有人在投資時「完全不想承擔風險」,其最大因素也稱得上是來自這個認知偏誤。而且,所謂投資的「停損」也因此變得相當困難。 研究得知,這個「獲利和虧損的不對等效應」會逐漸遞減。
  • 中國買家提前拋售美國房產後,至少12個城市的樓市或將進入雷區
    圖片來源TIME另外一面,全球資本流動、勞動力及技術流動的門檻已經築高,甚至美國還出現了限制人員流動的落後措施,從而帶來另一個實際存在的風險,這就意味著包括美國在內一些最受益於經濟全球化的城市同時,Team Blind公司最新的一份調查報告亦顯示,目前,矽谷的房價也已完全失控, 有近59%矽谷科技員工買不起房,甚至包括一些年薪超過30萬美元的年輕購房者。
  • 武漢樓市:這2個位置買房要謹慎,小心無人接盤
    15年出來幹了別的行業到19年我在松江又買了一套而且買的特別小,為了小孩上學沒辦法還是堅信房價會跌。但是看了你文章以及目前經濟形勢我反而覺得之前是認知問題。現在手裡有80,非常看好武漢。但是沒去過武漢,也不了解。沒有資格,卻想投資。幫我推薦一下,一手二手都行,不限購最好回答:人與人對比,為什麼結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