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青島市第二批無痛分娩助產機構名單公布,市立醫院本部、青島市中醫醫院(海慈醫院)等17家機構入選,加上去年年底公布的首批12家機構,青島開展無痛分娩助產機構達到了29家。眼下,無痛分娩迎來了快速發展時期。然而,關於無痛分娩的質疑聲也從未停止:打了無痛還疼不疼、會不會延長產程、對寶寶有影響嗎……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市婦兒醫院產科專家許茜。
科普 無痛分娩不是新技術
我們通常所說的「無痛分娩」,在醫學上稱為「分娩鎮痛」。它並不是項新技術,只是之前沒有順利推廣。通常而言,「無痛」只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在分娩中實現的困難較大,人們往往是通過各種方法使分娩時的疼痛減輕。在發達國家,產婦享受分娩鎮痛已有很長的歷史,無痛分娩率可達85%。近年來,我國的無痛分娩率正在快速發展,其中東北地區無痛分娩率達29.97%、華北17.97%、華東30.77%、華南11.65%、華中19.66%、西北1.02%、西南7.56%。
體驗 用上無痛「滿血復活」
分娩疼痛僅次於燒灼傷痛,位居第二位。「疼到不想生了。」「不要順產了,我要剖。 」生孩子的痛完全無法用言語表達,只有親歷的人才有發言權。
「我是在婦兒醫院生的二寶,當時用了無痛,太好了。」市民劉瀟至今還記得當時的場景,「因為生老大是剖宮產,懷二寶時我一直在婦兒醫院檢查,希望能夠順產,經過一系列的評估,專家告訴我可以順,當時真的信心滿滿。」然而,真正「發動」的時候,劉瀟還是吃不消了。「從早上5點『發動』,陣痛一遍遍來襲,越來越痛,宮口開到兩指時,我整個人疼得都喝不進水了。」劉瀟當即要求用無痛,護士為她做了胎心監護等檢查。
在產科醫生、麻醉師評估合格後,產婦要籤署無痛分娩同意書。之後,麻醉師為她打上了無痛。 「我旁邊放了一個女士坤包似的小盒子,就是止痛泵,我可以調節麻藥的劑量大小,確實很有效,打上以後就沒有那麼疼了,有點『滿血復活』的感覺,開到10指推進產房的時候,我精神狀態、體力都不錯。 」在「無痛」的助力下,劉瀟順利誕下了二寶。這段分娩經歷在她看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受罪。
說法 每天十多位孕婦用無痛
無痛分娩一般有藥物鎮痛分娩、精神減痛分娩、水中分娩、硬膜外阻滯鎮痛分娩等方法。其中,硬膜外阻滯鎮痛,是最常見的無痛分娩方式,距今已經100多年。
硬膜外阻滯鎮痛是由麻醉醫師插入一支注射針至一定的深度,然後經此針頭將一根精細的導管置入產婦硬膜外腔,採用持續性滴注或間斷性推注的藥物注射方式,直至生產完成,胎兒娩出。目前公認最有效、安全的分娩鎮痛方法是硬膜外腔阻滯麻醉,這種操作由有經驗的麻醉醫師進行。
早在1996年,青島市婦兒醫院產科首席專家張戰紅就和她的團隊去美國學習了麻醉無痛分娩,回到醫院後應用於臨床取得了可靠的效果,並在學術會議上將無痛分娩技術向全市推廣。從時間上看,青島的無痛分娩技術在省內乃至全國領先。市婦兒醫院產科主任許茜介紹,隨著舒適醫療的倡導 ,經過醫院和產科醫生們的共同努力,醫院無痛分娩率得到迅速提高,佔到了自然分娩的50%左右,平均每天都有十多位孕婦選擇無痛分娩。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于波通訊員畢乙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