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宸媽愫愫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電影《無問西東》
我們都知道,這是個偽命題!
因為孩子根本沒有選擇!真正有選擇權的,只有父母!
而有些父母,就是孩子的災難!
0125歲年輕媽媽在家產下第四胎,無人照料,孩子餓得喝涼水充飢
最近有一條視頻在網上傳播,令人淚目!
但更多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紛紛感慨: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視頻中,一位剛剛生下第四胎的25歲寶媽,虛弱地躺在床上,新生兒正安靜地睡在她的身邊,母子倆共蓋一條薄薄的毯子。
一個約摸三四歲的孩子,在媽媽身上滾來滾去地鬧騰。他當然不會懂得床上的媽媽剛剛經歷了怎樣的痛楚,他還只是個孩子,在極其依戀母親的年紀,他渴望得到媽媽的關注,更重要的是他此刻飢腸轆轆。
不止是他,因為無人照顧,這位虛弱的母親也一天沒吃飯了,媽媽的奶水還沒下來,新生的嬰兒也只能餓著……
悲從中來!我們所熟知的是,為了迎接新生命,都是一家人心急如焚地守在產房門口,然後歡天喜地眾星捧月般伺候著孩子和產婦。
可這位媽媽卻說自己前後生了四胎,都沒去過醫院,都是在家裡由丈夫幫忙接生的。
同一個世界,不同女人的境遇真的是天壤之別!看看周圍的環境吧,骯髒、凌亂、破敗,這就是孩子出生的產房。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大人孩子都平安。真的希望不要再有下一次了!畢竟我們都知道女子在生產過程中,極易導致感染和併發症等,沒有專業的醫護人員、沒有先進衛生的醫療保障,甚至連民間稍有經驗的接生婆都不曾有,一旦出現問題後果不堪設想。
而如今甚至獨留虛弱的產婦和幼子在家,孩子餓得只好喝涼水充飢,這心大的爸爸究竟去哪兒了?
「我若搬磚就不能抱你,我放下磚就無法養你」的困境已經很令人心酸,而眼前這被「看羊」耽誤了的母子五人,簡直可謂是人間悲劇。
那個男人——女人的丈夫、5個孩子的父親,到底是分身乏術,還是鐵石心腸?任其「自生自滅」這樣的話說出來或許誅心,但此情此景,真的很難作別的感想吧!
所幸拍攝視頻的志願者們給寶媽和孩子們送來了糧食,燉好了魚湯。孩子們終於吃上了飯,這位寶媽也喝到了產後的第一口營養湯。
而襁褓裡的嬰兒,等待他的生活,大抵也與他的幾位兄長一般無二,想起曾經看到過一位網友的感慨:「早知道人間如此艱難,何不如待在混沌裡,無知無覺的,不香嗎?」
可按下「確認鍵」,把孩子從混沌中拖進人間的,從來不都是父母嗎?評論區留下的數萬條留言中,大多數都是這樣的:生氣!不值得同情!都那麼窮了,為什麼還要生那多麼孩子?
02為什麼越是窮越是生很多孩子?
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何以為家》中,被親生兒子控告的那對父母,在法院上情緒激憤地一番辯駁,給了我們答案——
簡要說一下這場訴訟的背景與起因:
控告自己父親的男孩子,是一個生活在平民窟的12歲黎巴嫩男孩。他的父母根本沒有能力撫養孩子,卻不斷地生育。
他和弟弟妹妹們擠在骯髒破敗的屋子裡,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不能上學。
作為長子,他需要去做苦力來幫助父母供養家庭。即便如此,他還是沒能阻止11歲的妹妹被父母強行「嫁」給房東,用以抵房租,而這直接導致了妹妹在「出嫁」兩三個月後,就因懷孕失血而死了。
他氣極而絕望,傷了那個害妹妹去世的傢伙,被抓進監獄。
前來探望他的母親卻告訴他,「上帝從我身邊帶走了一個女兒,卻沒忘再給我們送來禮物,你又要當哥哥了,我又懷孕了。」
他當下情緒崩潰,指著母親的鼻子大罵:「人渣!你們為什麼還要生孩子?」
於是他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他說:
我希望養不起孩子的大人不要生孩子……生活簡直就是一坨狗屎,比我腳上的鞋還髒,我天天活在地獄裡,受著煎熬,就像我做夢都想吃雞肉一樣,命運為什麼要折磨我……我懇求父母不要再生孩子了。
面對親生兒子的指控,他的爸爸痛苦卻理直氣壯:「我就是這樣被養大的,我有什麼錯?別人告訴我不生孩子就沒有指望,唯有孩子能讓我挺起腰,可是現在孩子把我的腰都累斷了。」
貧窮,令人愚昧,讓人的心變得粗糲、冰冷。他的童年就是這麼過來的,他從來沒有被給予過溫暖的愛,又怎麼懂得愛孩子?
對於他們而言,懷了孩子就生下來,只要餓不死,就能長大。
他們把孩子當成生活的「工具」,大的孩子負責照顧小的孩子;沒錢交租了,便用女兒去抵;他們還妄想著把孩子當成自己改變命運的「救命稻草」。
就像我們老一輩中的很多人都抱有「存錢不如存人、人多力量大」的思想。
生一個孩子,他可能沒出息,那麼生一堆孩子呢?總有一個出息的吧?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大概就是他們堅持多生孩子的信念。
其次,越貧窮越落後,越封建越愚昧,他們甚至可能都不懂、也沒有經濟能力做必要的避孕措施。懷孕了,便只好生下來。這樣的女性其實也是飽受身心摧殘的受害者,正如前文那位25歲便生下4胎的寶媽,亦如那位被指控生而不養的母親,她在法庭上淚流滿臉:
「你們有什麼權利批評我?你們有我這種處境嗎?我這一生都是奴隸,你們還敢批評我?他們是我的孩子,我的骨肉,你們沒有資格批評我,只有我有資格。」
03如果孩子對於自己的出生有選擇權,你猜他們會怎麼選?
一檔韓國綜藝節目中,主持人向孩子們拋出了一個問題:富有但忙碌的父母VS貧窮但顧家的父母,你選誰?
你心中的答案和節目中的孩子的回答是一樣的嗎?
一位小蘿莉說:我選有錢的父母,我不想住在鼻孔一樣大的房子裡生活。
而另一名小正太也說:我選有錢人當父母,如果沒有錢,即便再顧家,因為窮,所以留下的都是不好的回憶。
扎心啦!這屆孩子都如此現實而「無情」嗎?
家長們先別慌,我倒不這麼悲觀!
這首63個字的童言詩歌《挑媽媽》,相信不少人都讀到過,語言純淨,情感純真,孩子自然流露的稚嫩氣息撲面而來。
這首詩是福建省福州市一名叫朱爾的學生,在小學三年級時」無意間「創作的。
據朱爾的媽媽郭江山回憶,當時她隨口問了8歲的孩子一句:「你出生前在做什麼呀?」
孩子的回答,便是詩的內容。因為媽媽一直有給孩子記成長日記的習慣,當下就將這些話記錄了下來,發表在自己的微博上,沒想到瞬間走紅。
網友評論——
「坐在地鐵上,看到這首詩,嘴角上翹,眼眶裡就有淚了。」「詩從心裡自然流出。」「好有愛的詩啊!」
真的好治癒啊!
孩子心中好媽媽的標準是什麼?我相信一定不是「有錢」!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鏡子,也是家庭教育的照妖鏡!
耐心、有愛,在孩子生命的早期,能做到高質量陪伴的父母,相信無論有錢沒錢,都能讓孩子的內心得到滋養。
而和父母共同體驗的那些生活中的磨難,或許是孩子另一種內在力量的來源,正如《幸福來敲門》中,同時面臨失業與背叛的父親,雖然已經窮到居無定所,但他仍然努力用自己的溫情和輕鬆的遊戲,緩解兒子無家可歸的煩惱。
同時,又堅強地面對困境,給兒子支撐起新的希望。
優質的陪伴,加上潛移默化中教給孩子的自信及面對困難的勇氣,是他在困境中給兒子最好的禮物。
他的孩子一次也沒有嫌棄他窮,相反,他說:「你是個好爸爸」。
如果孩子凡事只用物質來作為衡量的標準,我想大人應該反思是不是在價值觀教育上出現了缺失,以至於孩子忽視了更多天然的、美好的東西。
如果讓你回到出生前,給你一個選擇父母的機會,你會選擇什麼樣的父母呢?歡迎留言!
——感謝閱讀——
支持我就「一鍵三連」吧!長按下方點讚 按鈕,送我驚喜三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