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民進黨敗於對抗大環境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臺媒:民進黨敗於對抗大環境

  中新網2月1日電 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1日刊文《民進黨敗於對抗大環境》說,蔡英文對於「總統」敗選,表示不怪大環境,而是民進黨應檢討黨的結構與大環境有差落。民進黨應如何改變自己的「結構」?做法很簡單,就是融入這個大環境,要邁出這一步,民進黨先要革自己的命,即是從此放棄「臺獨」迷思,並由自己轉型帶動支持者轉型。

  文章摘編如下:

  蔡英文對於「總統」敗選,表示不怪大環境,而是民進黨應檢討黨的結構與大環境有差落。

  什麼是「大環境」?有三個狀況很清楚,其一,多數人民厭煩了民進黨挑撥族群和炒作「統獨」的招數;其次,兩岸關係需和平發展,「九二共識」是維繫和平的理想狀態。

  而民進黨的「結構」,卻是和這個大環境背道而馳,如蔡英文說「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沒有九二共識」等等。她欲以空洞的「臺灣共識」來和大環境對抗,就註定了失敗的命運。

  蔡英文有此反省,應與她在競選過程中對民意的體認有直接關係,那便是,臺灣的主流民意認同馬英九「政府」所建構出來的這個大環境,不願意隨蔡英文起舞。

  民進黨應如何改變自己的「結構」?做法很簡單,就是融入這個大環境,要邁出這一步,民進黨先要革自己的命,即是從此放棄「臺獨」迷思,並由自己轉型帶動支持者轉型。孫中山先生曾說:「革命必先革心。」心不正則事不成,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如果民進黨還陶醉在自己的「結構」裡,那麼,她和「大環境」之間的落差必然越來越大、越遠。她或許還可以在「基本教義派」圍繞下自成某些小山頭,但翻過山頭,將會發現眼前是一片荒原,前途茫茫。

  蔡英文說得很好聽:「民進黨可大刀闊斧改革。」但刀斧怎麼砍下去?答案留給民進黨。 

【編輯:丁文蕾】

相關焦點

  • 民進黨推「公投禁五星紅旗」 臺媒:蔡英文不要玩火!
    民進黨近期悄悄在黨部私下連署「禁掛五星紅旗」等5大「公投案」,還拜託黨工幫忙籤名,湊人數。此舉不光引來黨工直批黨部不該強迫湊連署,嗆聲要離職。更有臺媒憂慮這種「危險的玩火之舉,當火舌四竄時,有誰能捲袖滅火,收拾殘局?」
  • 臺媒評蔡英文新年談話 民進黨仍然站在民意的對立面
    臺媒評蔡英文新年談話 民進黨仍然站在民意的對立面 原標題:   臺灣「中時電子報」2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的新年談話充斥競選語言,顯示即使遭到「九合一」選舉的重大挫敗,蔡英文仍然拒絕承認她領導的方向有錯誤
  • 民進黨議員賭蔡英文敗選就跳海 臺灣跳不成日本跳樓
    民進黨議員賭蔡英文敗選就跳海 臺灣跳不成日本跳樓 2012年03月12日 15:25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媒:民進黨中執會火花四射 敗選怨氣重重
    民進黨昨召開中執會,敗選怨氣全發洩在列席會議的「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身上。(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12月6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民進黨中執會昨天(5日)成了一場檢討臺當局「行政院」的抱怨大會,從兩稅合一、地價稅、新南向、菸捐、臺商回流等,敗選的怨氣全都發洩在列席會議的「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身上。最後桃園市長鄭文燦提議,未來新的民進黨主席產生後,建議召開「執政興革會議」,卓榮泰才終於脫身。
  • 民進黨2018選舉「敗局已定」?吳子嘉:臺中成為藍綠決勝觀察點
    中國臺灣網8月15日訊據臺媒報導,民進黨臺北市長參選人姚文智選情低迷,從一開始的北市選情民調就穩居第三名,日前姚陣營發言人洪立齊點名北市議員高嘉瑜是「友柯派」應退黨,高嘉瑜反擊要姚文智辭「立委」拼選情,黨內互打之下再度重創綠營聲勢
  • 高雄人討厭民進黨?臺媒更列「三大罪狀」,蔡英文也表示無奈!
    臺頭聞編輯:暗藍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在12月8日的時候,宋楚瑜對「高雄人討厭民進黨」一事做出解釋,稱高雄人如今之所以不喜歡民進黨,主要原因還是在蔡英文身上,因為身為「統領者」的她並沒有管好自己的下屬,若是能夠用心管理的話
  • 蔡英文親信臨時接掌民進黨 臺媒:不換腦袋 難挽民心
    原標題:蔡英文親信臨時接掌民進黨,臺媒:不換腦袋,不可能喚回民心【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民進黨中常會昨天選出一名臨時黨主席,這被視為島內縣市長選舉遭遇潰敗後該黨如何反思、布局的風向標。無論資歷還是勢力,林右昌在民進黨都做不到說話算話,他的背景之一是「親蔡」。島內紛傳明年初「立法院長」蘇嘉全將正式成為新一任民進黨主席,他在決定黨內推選誰「參選2020」上將扮演特殊角色。28日的民進黨中常會氣氛壓抑,人人表情嚴肅,蔡英文以前主席身份向中常委發表談話。
  • 臺媒:民進黨大戲已開場
    對此,臺媒表示,賴清德請辭前夕的這記「回馬槍」,讓民進黨黨內的「宮心計」赤裸裸地明面化了。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蔡英文在一場講話中稱,由於稅收超過預期,臺當局將擬定「經濟紅利」方案,鎖定月薪新臺幣3萬以下的群體,補助金額涉及約400億元新臺幣,約300萬人受惠,平均每人可拿到新臺幣1萬多元。
  • 臺媒:民進黨大戲已開場
    換言之──蔡英文的新年大「紅包」發不了了!臺媒稱,蔡英文此前講話時那句「我們更要進一步減輕民眾負擔」的話言猶在耳,此時卻遭行政機構赤裸裸打臉。賴清德請辭前的這記「回馬槍」,讓民進黨黨內的「宮心計」真實上演在臺灣民眾面前。對此,臺網友紛紛留言表示,「民進黨都不是什麼好鳥。」「『空心菜』為了2020年連任的各種惠民大紅包+賴清德的政策急轉彎=亂七八糟的民進黨當局」!
  • 美官員否認美臺將籤自貿協定 臺媒:給民進黨潑冷水
    美官員否認美臺將籤自貿協定,臺媒:讓外界清楚了解臺美關係虛與實
  • 吳乃仁辭民進黨智庫執行長 蔡英文系人馬浮現
    吳乃仁辭民進黨智庫執行長 蔡英文系人馬浮現 2012年02月06日 10:03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媒稱蔡英文又要「外訪」還想過境紐約,臺網友:別傻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有臺媒19日聲稱,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今年還要進行「外訪」,而在其下半年的行程中,將與美方爭取「過境紐約」,爭取提振連任聲勢。蔡英文已辭去民進黨主席職務(圖片來源:臺媒)臺媒1月19日報導稱,民進黨在去年「九合一」選舉中大敗,加上「獨派」逼宮,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2020連任之路布滿荊棘。報導援引蔡辦消息人士稱,臺「外交部」蔡英文上半年與下半年有所謂「出訪」計劃。
  • 臺媒:陳水扁「狂咬」自己人 氣的民進黨跳腳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臺媒7月12日報導,2018已過大半年,前半年不但看各黨年底選舉佈局逐步就位,也成為陳水扁重出江湖的舞臺。陳水扁 圖片來自臺媒從今年1月28日正式發行,原來只是在「扁迷」的群組中小範圍流傳,在「熱心人士」作成影片後,讓陳水扁也成為變相的政治網紅。近來,陳水扁的評論也「棄暗投明」,從私密走到公開,內容也從短短幾句話變為千字文,如今已正式成立臉書粉絲頁,在臺灣政壇上引起不小連旖。
  • 蔡英文檢討敗選原因 這句話又把民眾惹惱了
    原標題:蔡英文檢討敗選原因,聲稱要找回「盟友」又把民眾惹惱了[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昨天(4日)再一次檢討敗選原因,這回她的說辭是,要找回曾經的「盟友」,又惹怒了臺灣民眾。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結束,民進黨僅剩6縣市執政權已成定局。
  • 臺媒:蔡英文上臺兩年 民進黨南臺灣基本盤鬆動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臺媒5月16日報導,蔡英文當局上臺將滿2年,兩岸急凍、經濟未見起色,現在連最挺臺當局的臺灣南部都動搖了,不滿蔡英文施政的人增至5成6,也是蔡英文上任以來最高,支持度創新低,讓民進黨臺南市長提名人、「立委「黃偉哲也怕怕「有很高的危機意識」。
  • 蔡英文在臺上哭了:「我已不是民進黨主席」
    (來源:蔡英文臉書直播截圖)2018年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慘敗,原本執政的13縣市僅剩6席。24日開票當晚,蔡英文宣布辭去民進黨主席,以示負責。臺媒報導截圖據臺媒11月28日報導,民進黨中常會28日下午舉行,中常會開始前,蔡英文針對此次敗選進行道歉,稱自己做為執政團隊的領導者,要負起責任,也一定會深切反省。發言中,她更一度哽咽表示:「已卸下黨主席職位,也不該佔用太多時間」。蔡英文還將自己道歉的部分在臉書進行了同步直播。
  • 世衛大會臨近 民進黨當局又搞小動作 臺媒:當跟屁蟲進不了世衛
    世衛大會臨近 民進黨當局又搞小動作 臺媒:當跟屁蟲進不了世衛 2020-05-07 14:58:35臺媒:當川普跟屁蟲進不了世衛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WHA)定於本月18日以網絡會議形式召開。
  • 為卸任哽咽時 蔡英文不忘甩鍋:敗選怪民眾「帶不動」
    【綜合/觀察者網 阮佳琪】 九合一大選「綠地」變「藍天」,民進黨原本執政的13縣市僅剩6席。24日開票當晚,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辭去民進黨黨主席。 昨天(28日),蔡英文在社交網站發表長文,並直播下午選後首次中常會的發言內容,針對此次大敗反省道歉。
  • 敗選的官都好大!「立委」選輸後,「淡水蔡依林」出任蔡英文特助
    臺媒報導,呂孫綾已答應出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特助,呂本人表示,她會當主席的分身,到全臺各地交朋友。只是,對於這樣的安排,島內民眾很不屑:真是顏色很重要!「敗選的職位都比較好,難怪各個都要出來選。不管選不選得上,都有工作,只要渾身散發綠光,打擊異己即可。」
  • 民進黨2018五大敗因2020全現形
    賴清德在擔任臺南市長期間,有「賴神」的稱號,沒想到,他在2018年提出的民進黨敗選理由,仍可檢討今日的民進黨。賴清德當時說,經濟成長非人人受益,政策不完善,改革引不滿,假訊息攻擊,「政府」欠溝通,都是民進黨敗選主因。今日看來,民進黨就差2022年再大敗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