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造富行業已經到來!該領域將會催生大批富豪,華為早有預示!

2020-12-15 不凡智庫

文:初禾

很多人都想通過創業改變自己的命運。事實上,這個夢想是可以實現的,在過去的40年裡,普通人有兩次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第一次就是通過體製造富,一群最先放棄「鐵飯碗」的人衝出體制,選擇下海經商,創造了大量財富。第二次就是在熱門行業風口創造財富,比如非常熱門的房地產行業、信息化產業,很多人都是依靠這些行業成為了億萬富翁。

2010年,行業逐漸飽和,沒有太多的致富空間。但不要因為錯過了兩個機會而太糾結,畢竟時光不會倒流,錯過的總是無法挽回的,但未來仍在手中。而且新的造富行業已經進行了「大洗牌」。那麼,第三次創造財富的機會在哪裡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只有六個字,技術創造財富。然而,這個技術並不是我們所認為的技術,我國是聯合國公布的工業門類最全面的國家,製造業大國的優勢依然很明顯,許多世界領先的生產線都在中國。像蘋果的生產線並沒有轉移到美國,也就是說,它重視製造優勢。然而我國在技術創新領域,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家電、汽車、高鐵、飛機和信息等五項現代技術,並非起源於中國。

要知道,擁有技術和智慧財產權的人不僅是證明,他們也是財富的源泉。長期以來,國外企業利用專利權向中國企業收取巨額專利費,後來華為在5G領域採取了行動。現在它可以向美國電信巨頭Verizon收取專利費,並要求其支付230多項專利許可費,總額達10億美元。再從中興事件上看,只要企業擁有核心技術,就不需要受制於他人,這就足夠了。因此,技術創新是極其重要的。

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正在努力突破航空、材料、數控工具機、醫藥、信息硬體這五項短板。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有十幾項技術突破,產生一大批新的富人。事實上,成功只是個時間問題。目前用於技術創新的資金也在不斷增加,今年在技術上的投資已超過萬億,是近年來最大的一年。不僅如此,智慧財產權制度也已經做出調整,個人也可以從智慧財產權中受益。

總的來說,只要取得了成就,擁有技術智慧財產權的人就會實現造富,他們也會因為技術而變得更加富有。在調動技術創新的積極性上,能夠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是無可厚非的。

小編相信如果我們繼續發展下去,我國的技術領域將會取得巨大的進步。因此,技術財富的時代已經到來,也將會催生出更多的富人。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取決於你能否抓住機遇,放手一搏。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你認為當前還有哪些造富機會呢?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第三次「造富時代」來臨,此行業或誕生大批富人,把握風口是關鍵
    過去的幾十年中,創業成功的案例有很多,成功的創業者也被大家熟知,例如馬雲、馬化騰、雷軍,包括最近電商界的「黑馬」黃崢等,都是靠自己的雙手走上致富的道路,成為家喻戶曉的商界大亨。其實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已經經歷了兩次「風口」,也就是兩次賺錢的機會。第一次是體製造富,什麼是體製造富?
  • 改革開放至今,人們錯過5次造富機會,今新機遇來了,一定要抓住
    當時,很多行業都屬於藍海市場,發展前景很好。不同於今天的行業已經基本形成了壟斷局面。當時,很多人並沒有太多的文化知識,憑著一股衝勁,憑著一股進取心,闖出了一片天。然後,在1985年,出現了新詞「倒爺」。中國10億人口中有9億人在倒賣商品,這說明在當時做一個「倒賣者」可以賺很多錢。十個人中有九個是商品轉銷商。
  • 這個行業比房地產更有前途,成為造富新風口
    如今,全球已經迎來了四波造富熱潮。在第四波熱潮——IT產業中,誕生了比爾·蓋茨、貝佐斯等全球頂級的富豪。而在如今,新一波造富熱潮已經悄悄來臨。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表示,大健康產業將成為全球第五波造富熱潮。馬雲也預言道:這一個能超越我的人,一定出現在健康產業。
  • 新「造富時代」即將來臨?這個領域將誕生大量富人,你在其中嗎?
    每個時代都會有新的風口來造就一批富人的誕生,比如中國第一次「造富時代」是改革開放後的20年時間,這段時間裡只要敢從體制內下海經商的人,大部分都能賺到錢。這段時間的風口主要在製造業,只要是這段時間裡在製造業深耕的人,大多數成為行業巨頭,比如福耀玻璃創始人曹德旺、美的創始人何享健、吉利汽車李書福等都是從製造業發家的,改革開放後從這些行業誕生的富人也數不勝數。
  • 普通人造富的機會來了?富翁進入洗牌期,未來這3個行業最賺錢
    從90年代人們下海經商到21世紀初網際網路的時代來臨,吸引了無數的人去創業造富。回顧過去的幾十年,中國有過幾次創造財富的機會,曾經風風火火的下海經商,到前幾年的炒房,如今已經進入了洗牌時代的網際網路時代。這些「造富風口」也催生出了無數富豪,成就了很多人。瞄準風口致富也許並不難,但一旦抽不開身,就會遍體鱗傷。
  • 北京郵電大學呂廷傑:這七大領域將迎來新的「造富」運動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呂廷傑以《數字經濟與5G新機遇——從萬物智聯到區塊鏈革命》為題,與現場嘉賓分享了未來20年中國經濟、世界經濟走向與企業轉型發展機遇。他認為,新基建發力於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相關領域將會迎來新的「造富」運動。
  • 臺積電望再助華為、李嘉誠10億英鎊倫敦造城、蘋果隱私功能再升級
    【三星投資1000億韓元促進行業學術合作】5.【李嘉誠英國新計劃獲批,10億英鎊倫敦造城】6.【捷克富士康3名員工感染新冠病毒】7.【馬雲螞蟻金服持股曝光:持股約8.8%,擁有50%表決權】8.【IDC:二季度PC出貨量惠普反超聯想排第一】【臺積電向美提交意見望繼續供貨華為】7月13日,據媒體報導,晶片代工龍頭臺積電已經向美國政府遞交意見書,希望能在美國針對華為的禁令120天寬限期滿之後,可繼續為華為供貨。不過,該禁令公布後有120天的緩衝期。
  • 別再說讀書無用,看看大學富豪排行榜,造富能力是真的強
    教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它永遠不會過時,就像你本以為都已經2020年了教育和讀書的重要性肯定已經是共識了,但其實並不是這樣。我們經常能在網上看到相應的言論,仍然有很多人認知不到教育的必要性。這就是我們常在網絡上見到的「讀書無用論」,這些言論最常用的觀點就是「學歷不等於能力、讀書也是給人打工、讀書也發不了財」。
  • 「新時代」即將到來,這家中國網際網路巨頭有望成為第二個華為!
    原題:「新時代」即將到來了,這家中國網際網路巨頭有望成為第二個華為!對此大家怎麼看?其實對於無人駕駛這個理念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在國內,1992年國防科技大學成功研製出中國首輛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汽車。如今已經過去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但是無人駕駛並還沒有普及,甚至這種技術很多人僅僅只是在網上看到過。無人駕駛的技術是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因此無人駕駛的技術早已經被廣大車企作為要攻克的堡壘。
  • 華為不造車 為什麼「有效期」三年?
    2015年,華為開始加碼車聯網時,時任集團副董事長、輪值CEO郭平,就曾在一個汽車行業的論壇上堅決否認,華為有進入汽車製造業的計劃。數年如一日,類似的公開否認造車次數已難以統計。而在最近兩年來,華為再次送出「否認三連」。2019年1月,任正非公開表示,「華為是有發展邊界的,只做車聯網模塊,永遠不會造汽車。」
  • 蘋果造車,特斯拉瑟瑟發抖,大眾表示壓力山大,華為跟不跟?
    這僅僅是在中國,產業鏈就如此之大,那麼世界級的產業鏈將會成倍幾倍的放大。再加上富可敵國的資金,以及幾十年下來積累的技術,難怪蘋果造車,會給世界車企巨大的壓力呢?蘋果造車,華為要不要跟進呢?市場多次傳言華為進軍汽車領域,但華為也屢次澄清不會製造汽車。如今蘋果開始造車了,華為跟不跟呢?
  • 福建最強「造富」企業!今年催生8個億萬富豪,董事長身家1200億!
    他創辦的寧德時代,今年催生了8個億萬富豪,身家最高的1200億,最少的也有31億之多。 寧德時代催生了8個億萬富豪
  • 華為堅決不造車?蘋果:你以前也說過不造手機
    這就明擺著,華為離造車就是「一步之遙」,也難怪每次華為在汽車領域有所動作,都會被外界解讀為:華為要造車。 華為堅持不造車的原因? 為什麼華為偏不造車呢?原因有很多,這裡揪幾個最明顯的來聊一聊。
  • 深圳新誕生2家造「富」工廠?催生17位億萬富翁,新增15張面孔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素以創新能力出眾,這些領域也將成為造富主引擎,迎來一波又一波的造富潮。值得注意的是,匯川技術有6人和傳音控股有9人都為首次上榜《2020年胡潤百富榜》的億萬富豪,格外搶眼,大家怎麼看?此外,小編特意搜索這17位億萬富豪的相關資料給大家參考,學習,傳遞正能量。對此,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 造車模式大相逕庭,蘋果與華為誰才是「正道」?
    或許是基於這種看法,在手機行業叱吒風雲的蘋果也對造車一事頗有信心,並且早早地開始著手準備。早在2013年,蘋果就宣布了進軍汽車領域的「iOS in the car」計劃,緊接著推出「泰坦計劃」,立志打造一款完全顛覆汽車行業的全新車型。之後又致力於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究,並於2017年在舊金山灣區的公共道路上進行測試。
  • 中國慈善富豪催生之路:為富要仁
    中國慈善事業已經有了一些進步,但是它的方向,仍需政府和企業共同把握。   此時,一種創造多贏模式的呼聲日漸響亮。   中國慈善富豪催生之路   今年的政府報告首次提出國家要「支持慈善事業的發展」,但慈善事業的兩大問題——稅收制度和監督體制問題還需要政府解決,只有那樣,慈善事業的「春天」才能有來臨的基礎。
  • 不造車的華為如何顛覆汽車行業?
    有媒體傳出消息,華為消費者 BG 正在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進行整合,總負責人是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 餘承東。 也有行業人士認為,榮耀手機業務剝離後,消費者 BG 的業務將出現一個大空檔,而汽車業務或將填補這個空檔。
  • 高儲蓄率下,未來這兩大行業或誕生大批富豪
    今年一季度,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了1.86萬億,這數據較去年有了顯著增長,暴露了經濟下行的總體趨勢。合計下來,人民銀行一季度存款增加了8.07萬億。這一波存款的到來,其實也在預料之中,早在今年1月,中國銀保監會就發布了一份文件,意在降低高儲蓄率,將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 馬雲曝出未來「造富」行業,多位首富已提前布局
    馬雲曝出未來「造富」行業,多位首富已提前布局如果要問你,在過去的一二十年時間裡,什麼東西最賺錢?有人回答是黃金,也有人認為是石油,對於普通人來說,買房卻很少有人虧錢。所以,在很多人看來,房子一直是致富的「翹楚」,細細數來,能與房子相比的確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