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女穎寶今年五歲了,還是個見到什麼東西都極富好奇心的小女孩,初見嘰嘰喳喳調皮到不行的她還感覺挺可愛,挺活潑的!可是相處久了就想繞著她走,為啥呢?
因為她那個小腦袋瓜不知道裝著啥,總問一些奇奇怪怪又難以回答的問題,搞得我經常措手不及,要麼回答不上來,要麼就是講了她也聽不懂,還不耐煩聽,不過讓我驚奇的是,這小傢伙問的所有問題,她的媽媽竟然都能毫無違和感的巧妙應答,讓我佩服到不行!
這就包括難為中國父母幾千年的問題:我是從哪兒來的?
那天穎寶從幼兒園回來,見到我在她家做客,很是歡喜!就問我是從哪兒來的?我自然說是從家裡來的,小傢伙說不是,我又說自己是從北邊過來的,她又說不是,我怎麼回答她都不滿意,搞得我有點哭笑不得。
接著她給了範例:「幼兒園的小朋友莎莎說自己是媽媽從垃圾桶裡撿來的,小傑說自己是他爸爸充話費送的……」更讓我哭笑不得的是,這小傢伙竟然問我:「姨!你知道我是從哪兒來的嗎?」
我頓時有點語塞,吞吞吐吐地說:「你是你媽媽生的啊!」小傢伙又煞有介事地問:「媽媽怎麼生的我呢?」我看著她那張天真無邪的小臉蛋,竟然不知道如何作答!
這時,恰逢她媽媽下班回來,小傢伙終於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她的媽媽!只見她絮絮叨叨地把幼兒園小朋友的回答又重複了一遍,我正不懷好意地笑著等她媽媽接招時,卻不想她的媽媽聽後微笑著蹲下身把她抱起來,很認真地說:「我家穎寶既不是從垃圾桶裡面撿來的,也不是充話費送的,而是從葫蘆裡生出來的!」
「啊?」不光小傢伙接受不了,這回答也讓我目瞪口呆!但接下來小傢伙和她媽媽的對話卻讓我不佩服不行!
穎寶:「我怎麼會是從葫蘆裡生出來的呢?葫蘆那麼小怎麼裝得下我呢?」
穎寶媽媽:「怎麼不會呢?你看葫蘆娃不就是從葫蘆裡生出來的嗎?還有《西遊記》裡面,唐僧被妖怪抓走了,孫悟空要去救師傅,妖怪不也把孫悟空收在葫蘆裡了嗎?」
穎寶:「可是莎莎說她媽媽的肚子裡有她的小妹妹耶!難道莎莎的妹妹不是從葫蘆裡生出來的嗎?」
穎寶媽媽:「當然是從葫蘆裡生出來的呀!」
穎寶:「那我怎麼沒看到葫蘆呢?」
穎寶媽媽:「因為莎莎的媽媽怕小葫蘆被莎莎弄壞了,所以把葫蘆藏在肚子裡了!你看莎莎媽媽的肚子是不是越來越像葫蘆了呀?」
穎寶:「是呀!莎莎媽媽的肚子大大的,圓圓的,跟葫蘆一模一樣的呢!」
我以為問題到這裡就結束了,沒想到小傢伙又不依不饒地問道:「那莎莎的妹妹要怎麼才能從葫蘆裡面生出來呢?」
只見穎寶媽媽又很認真地對小傢伙說到:「當然跟孟姜女一樣生出來的啊!」接著,穎寶媽媽又很認真的跟小傢伙講了孟姜女出生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村子裡面住著兩個鄰居,一個孟老頭,一個姜老頭,一天,孟老頭在自家的院子裡面種了一株葫蘆,葫蘆長得很快,順著院子的牆就爬到了隔壁姜老頭家的院子裡。
後來,這株葫蘆很快地開了花並結了個葫蘆,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小葫蘆變成了大葫蘆,孟老頭和姜老頭都十分愛惜這個葫蘆,等葫蘆已經長得很大的時候,葫蘆竟然破開了,裡面就生出來個非常可愛的小女孩。
因為葫蘆是孟老頭種的,而又在姜老頭家開花結果,兩人都很喜歡這個小女孩,所以就取名孟姜女,意為孟老頭和姜老頭的女兒!」
穎寶在旁邊高興地說:「媽媽,媽媽,我知道了,我跟莎莎的妹妹都是從葫蘆裡面生出來的!」
當時,我聽完穎寶和她媽媽的對話,竟然覺得跟成人孕育的真相毫無違和感,有趣極了!但這不是我佩服穎寶媽媽精妙回答的時候!真正讓我佩服這個回答的,是在雲南的西雙版納。
之後,我有幸去雲南西雙版納旅遊,這裡少數民族集聚,當時的傣族導遊竟然也跟我講了一個跟穎寶媽媽類似的神話故事,也就是葫蘆生人的故事,說葫蘆裡面生出來的人就是他們的祖先!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查閱了相關文獻。原來,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聞一多先生所作的《伏羲考》中就認為:伏羲、女媧就是葫蘆的化身,而中國至少有20個民族的49則故事都說最早的人是從葫蘆裡生出來的,其中就包括傈僳族、壯族、水族、彝族、哈尼族、高山族、毛南族、仡佬族、侗族、傣族、苗族、瑤族、畲族、佤族等許多民族。
我看完相關資料,由衷覺得穎寶媽媽對於回答孩子「我是從哪兒來的?」這個問題是那麼的有智慧!
但凡孩子都有自尊心,可是年紀小,我們又沒辦法直接告訴他們生育的過程,不管是告訴他們是從垃圾桶裡面撿來的,還是說充話費送的都會使他們覺得傷自尊心不被重視,而說他們是從葫蘆裡面生出來的,不僅僅是給他們講了中國的神話起源故事,而且還傳授了中國的文化內涵,裡面充斥了道家文化的底蘊,還能把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聯繫起來,《葫蘆娃》、《西遊記》、孟姜女的故事都能說個一二,而孩子也能慢慢接受國學文化的洗禮,這才是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家教經典!
「我是從哪兒來的?」
「你是從葫蘆裡面生出來的!」
這個不失國學教育,不失家庭教育的回答,是我迄今為止聽過最滿分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