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聞客戶端
開欄的話:
初心不忘,使命在肩。
在距離建黨百年還有365天之際,浙江日報7月1日啟動「從起航地出發——迎接建黨百年大型融媒體報導」,以此作為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的致敬與紀念,也吹響全體浙報人在新時代踐行「四力」再出發的號角。
10支小分隊分赴省內外,從紅船起航地嘉興出發,尋找紅色足跡,感悟精神偉力,展現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篳路藍縷的奮鬥,展示浙江作為「三地一窗口」的政治擔當。
今日,浙江新聞客戶端推出系列報導的第十篇《安吉的「綠色協奏曲」》。
看見安吉,仿佛看見了綠色發展的無限能量。
15年來,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安吉走過不凡之路——建成全國首個生態縣,在全國率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成為全省唯一的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綜合改革創新試驗區。在這裡,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2020年3月30日,春回江南,習近平總書記重訪安吉。看到遠山含翠、流水潺潺,總書記感慨道,時間如梭,當年的情景歷歷在目,這次來看完全不一樣了,美麗鄉村建設在餘村變成了現實。餘村現在取得的成績證明,綠色發展的路子是正確的,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
迎接建黨百年之際,我們自南湖起程,走過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深圳等一個個時代節點,重溫、見證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與改革開放徵程。尋訪的最後一站,我們來到安吉,作為綠色可持續發展樣本和生態文明建設新坐標,這裡藏著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密碼。
記者採訪安吉大竹園村村民和村幹部。
從靠山吃山到養山富民
魚和熊掌 可以兼得
「我們餘村沒有淡季。」一到安吉,80後農創客邊月明就熱情地帶我們走進他的生態農場。深秋時節,農場的葡萄採摘已接近尾聲,但遊客依然絡繹不絕,平均每天有20多個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習團前來「取經」。
安吉天荒坪鎮餘村,曾經環境問題突出。粗放型的礦山、水泥廠,帶來就業與收入,卻也導致溪流渾濁、青山被毀。2003年,隨著浙江全面啟動生態省建設,安吉提出創建全國首個生態縣。餘村也下了狠心,相繼關停汙染環境的三座礦山、一家水泥廠,但村集體經濟收入因此急轉直下,從年均300多萬元降到不足10萬元。
「餘村的困惑,也是全縣的困惑。」安吉縣幹部說,太湖汙染整治「零點行動」後,縣裡關停大批造紙、印染等汙染企業,拒絕大批化工、建材等項目,從靠山吃山的「竭澤而漁」急轉到困守青山的「緣木求魚」,「縣財政預算出現負增長,大家去市裡開會沒面子,都不敢坐前排。」
2005年8月15日,時任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到餘村。看到村幹部匯報關停礦山、水泥廠時流露出的一絲不舍,針對小山村保護生態與發展經濟「兩難」的困境,習近平指明了方向:「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讓安吉意識到,從傳統工業文明邁向生態文明時代,不只有『用綠水青山換金山銀山』『抱守綠水青山爭取金山銀山』兩條路,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可以辯證統一。」安吉縣委主要負責人說,生態環境問題,最終要靠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解決。
這些年,安吉縣歷屆領導班子堅守「生態立縣」戰略。即使在工業發展較突出的天子湖鎮、梅溪鎮等地,也有一條鐵律:對生態不利的項目不上,對環境有害的企業,效益再好也不要。
安吉的傳統優勢產業,也走上了轉型升級的快車道。作為「中國椅業之鄉」,安吉全縣209家規上椅業企業中,188家是綠色工廠,去年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僅0.1噸標準煤,基本不產生廢水、不排放廢氣,今年將實現綠色工廠全覆蓋。
在堅守綠色的同時,縣財政收入同步走出「微笑曲線」——2004年8.27億元,2005年7.81億元,此後節節攀升,2019年突破90億元。同期,安吉境內水質常年保持在Ⅱ類以上,今年1至8月空氣優良率達97.5%。
綠色發展,正重新定義安吉經濟。
餘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紀念碑照片。 拍友 殷興華 攝
從「賣風景」到「賣體驗」
轉化通道 越走越寬
走進安吉,我們驚訝於這個曾以「農家樂」聞名的山區縣,竟匯聚了近10個國際知名酒店品牌。
為什麼選擇安吉?阿麗拉酒店相關負責人說:「這裡依山面水的美景,讓城市人得以回歸自然,對長三角乃至世界各地高端度假客源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鄉村讓城市更嚮往,歸功於安吉在全國率先開展的美麗鄉村建設。2008年,被列為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後,安吉提出以鄉村為突破口,打造美麗品牌。169個行政村一盤棋規劃,推進環境整治,實現汙水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等13項治理措施全覆蓋。同時,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業」方案,讓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上百個美麗鄉村精品村令人們流連忘返,最高峰時,擁有2萬多個「農家樂」床位,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從業人數近10萬。
「對安吉來說,眼光要遠一些,發展品質要高一些。」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說,引導「農家樂」轉型升級的同時,他們注重項目評審篩選:純民宿不鼓勵,低端酒店不引進,既要有特色,更要高品質。
旅遊產業迭代升級。知名酒店紛紛入駐,就是生動見證。2019年,安吉共接待遊客2807萬人次,其中過夜遊客1302萬人次,旅遊收入超388億元。
「吃住遊樂購,幾乎所有項目都能在安吉找到。」對外推介家鄉時,縣文旅局總規劃師侯文亮總是很自豪。但這一年,上百個項目看下來,他有了幸福的煩惱:「在挖掘文化資源方面,安吉還有短板。將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還有很多文章要做。」眼下,他們計劃通過全域規劃和開發,打造白茶文化、竹文化、古城文化等生態旅遊融合項目。
從「賣風景」向「賣體驗」「賣生活」轉變,拓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是安吉的新目標。
餘村全貌。安吉縣委宣傳部供圖
從單打獨鬥到抱團發展
串珠成鏈 各美其美
連土生土長的安吉人,都驚訝於天子湖鎮受榮村的蝶變。
兩年間,這個小山村引來上億元投資,水庫邊造出陽光沙灘,竹林間建起玻璃漂流。今年國慶節,「天空之城」景區驚豔亮相,試運營以來吸引4.5萬餘名遊客,門票收入500多萬元。
「我們也一度看不清未來。」村黨支部書記董毓芳說,隨著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推進,受榮村面貌煥然一新。但是,「考察的人多,願意投資的少,覺得村莊位置偏、交通差、前景不明。」
「天子湖鎮20個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較為突出。」鎮人大副主席李更正說,從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看,多的村年均600多萬元,少的村僅2000元。其中,13個村一度找不到「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路徑。
一個新鮮事物,在這裡孕育而生。2018年,天子湖鎮創新發展模式,20個村籌資2000萬元,抱團成立天衡公司,每個村佔股2%至5%不等。「20個村書記推選7名董事,成立董事會,並聘請職業經理人,進行農業、旅遊等項目的市場化投資和運營。」李更正說,這一模式,一舉破解了鄉村發展中缺思路、缺資金等難題。
2019年初,天衡公司在受榮村投資2000萬元,改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旅遊項目,帶來了人氣,也撬動了工商資本投資建設「天空之城」。公司也駛上良性發展軌道,預算今年底向20個村分紅1000萬元。
創新,激發綠水青山的活力,還為生態資源增值。
安吉迎賓大道618號,今年6月成立的「兩山銀行」坐落於此。一改以往碎片化、同質化的資源利用方式,「兩山銀行」對全縣山林、宅基地等進行排摸,經統一資源收儲、定向招商、開發運營,將生態資源高效轉化為經濟效益。
「存入綠水青山,取出金山銀山」,對此,上墅鄉龍王村村民感受尤為深刻。經過「兩山銀行」策劃、盤活,村裡5幢廢棄的老屋和27畝廢棄竹林,賣出300萬元高價,讓他們喜出望外。「未來項目成功運營、資源價值提升,村裡還將獲得額外收益。」村黨總支書記張春華說。
新形式源於新探索,新探索重在解決新問題。以綠色為底色,以創新為動力,安吉這片綠意盎然的土地,還在不斷豐富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之路越走越堅定,也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