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百年古窯燒制的「建黨百年」磚出窯!

2020-12-20 瀟湘晨報

今天早上6點多,天還蒙蒙亮,嘉善縣幹窯鎮的省級雙非遺文保單位沈家窯就已經熱鬧了起來——「建黨百年」磚出窯了!

窯內窯外,工人們有序地將燒制好的磚運送出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京磚燒制技藝」第五代傳承人沈步雲和第六代傳承人沈剛及工人們一起搬運磚塊,並且細心地一塊塊放置整齊。

經歷了取土、制坯、燒制、出窯等工序,此次出窯的「建黨百年」磚呈青黛色,上面印有「建黨百年」和「嘉興2021」字樣,擺放時發出清脆悅耳的響聲。

據悉,「建黨百年」磚由嘉興籍著名古磚收藏家、非遺錦灰堆磚拓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邵嘉平設計並創製,由著名書法篆刻家、西泠印社副社長韓天衡題刻母磚,由上海工藝美院制模。

紀念磚共有兩種制式,其中紅磚1921塊,青磚2021塊,寓意中國共產黨1921年成立以及2021年建黨百年,將用於1:1還原的嘉興火車站站房建設。

歷經百餘年窯火不熄的沈家窯,憑藉出色的工藝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成為「建黨百年」磚燒制單位。

沈家窯位於有「千窯之鎮」美譽的幹窯鎮,是鎮上僅存的幾座尚有窯火的古窯。該窯是雙體複合式窯墩,所以又稱「和合窯」,曾發現過刻有「道光二十二年」字樣和刻有「明富京磚」字樣的城磚。沈家窯將傳統的京磚製作技藝完好地傳承了下來。

「燒制『建黨百年』磚這個光榮的使命,讓我們感覺到責任重大。」沈剛告訴記者,8月3日,新時代「重走一大路」「建黨百年」磚南湖取土儀式在嘉興南湖湖心島舉行,之後,沈家窯就馬上開始了「建黨百年」磚的燒制工作。

今年74歲的沈步雲對「建黨百年」磚的燒制任務十分上心,燒制的每個步驟都要親力親為。兒子沈剛同樣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建黨百年」磚的燒制中。

此前,沈家窯還對「建黨百年」磚進行了試燒。「為了精益求精,保證正式燒制時順利。」沈剛表示,這也是沈家窯首次在接到燒制項目後進行試燒,可見對「建黨百年」磚的重視。

10月24日,「建黨百年」磚正式進窯燒制。身懷「京磚燒制技藝」的沈步雲和沈剛沒有絲毫懈怠,日日圍著古窯,監督燒制情況。

經過近一個月的燒制,「建黨百年」磚終於從沈家窯出窯。

一早,沈剛叫來了14歲的兒子沈毅恆一起幫忙打下手。「希望下一代能從中感受建黨百年的不易,同時對窯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沈剛說道。

讀嘉新聞記者 / 黃燁

通訊員 / 周霈贇

攝影記者 / 朱駿

編輯 / 木子

【來源:嘉興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建黨百年」磚將用嘉善窯火燒制!
    磚,是嘉善磚,不熄窯火裡是勇猛精進的幹事精神。   8月3日,新時代「重走一大路」建黨百年磚南湖取土儀式在浙江嘉興南湖舉行。活動現場,工作人員通過挖掘機深入湖心提取湖泥,6位取土代表將南湖湖泥盛裝在容器中,並向「品質嘉興」大會戰指揮部和建黨百年紀念磚設計者代表等轉交南湖湖泥。燒制方代表、嘉善縣副縣長曹麗娟接收了裝有南湖湖泥的容器。
  • 出窯!首批「建黨百年磚」成功燒制
    11月22日早上6點多,天還蒙蒙亮,嘉善縣幹窯鎮的省級雙非遺文保單位沈家窯就已經熱鬧了起來——「建黨百年磚」出窯了!窯內窯外,工人們有序地將燒制好的磚運送出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京磚燒制技藝」第五代傳承人沈步雲和第六代傳承人沈剛及工人們一起搬運磚塊,並且細心地一塊塊放置整齊。經歷了取土、制坯、燒制、出窯等工序,此次出窯的「建黨百年磚」呈青黛色,上面印有「建黨百年」和「嘉興2021」字樣,擺放時發出清脆悅耳的響聲。
  • 首批試燒制的「建黨百年」磚出窯
    10月24日一早,首批試燒制的1300塊「建黨百年」磚在嘉善省級雙非遺文保單位沈家窯出窯。
  • 千年窯火獻禮百年 「建黨百年磚」嘉善制
    8月3日,新時代「重走一大路」建黨百年磚南湖取土儀式在嘉興南湖湖心島舉行。工作人員通過挖掘機深入湖心提取湖泥。這些南湖湖泥將交於嘉善縣省級雙非遺文保單位沈家窯進行燒制紀念磚,紀念磚將印有「建黨百年」和「嘉興2021」字樣。沈家窯位於有「千窯之鎮」美譽的幹窯鎮。沈家窯是鎮上僅存的幾座尚有窯火的古窯,該窯是雙體複合式窯墩,所以又稱「和合窯」,曾發現過刻有「道光二十二年」字樣和刻有「明富京磚」字樣的城磚。沈家窯將傳統京磚製作技藝完好地傳承了下來。
  • 嘉善幹窯「建黨百年」磚順利出窯!
    出窯後的「建黨百年」磚呈黛青色,「嘉興2021」和「建黨百年」定製字樣清晰,從起窯到出窯結束前後共經歷了3個多個小時。據了解,「建黨百年」磚由嘉興籍著名古磚收藏家、非遺錦灰堆磚拓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邵嘉平設計,著名書法篆刻家、西泠印社副社長韓天衡題刻母磚,上海工藝美院制模。今年7月,由嘉興品質辦「重走一大路」辦公室召開專家評審會通過。
  • 「建黨百年」磚出窯
    原標題:「建黨百年」磚在沈家窯出窯 11月22日,「建黨百年」磚在位於嘉興市嘉善縣幹窯鎮的省級雙非遺文保單位沈家窯出窯,「京磚燒制技藝」第五代傳承人沈步雲和第六代傳承人沈剛和工人們一起搬運磚塊。
  • 【榮昌有文化】百年下興窯:階梯窯「燒制」秘籍(下)
    歷經歲月洗禮,這些作坊早已退出歷史舞臺,現如今只剩下了下興古窯(又名夏興古窯)。它,成為了榮昌制陶歷史見證的活化石。那下興古窯到底為何人所建呢?據一九八六年出版的《榮昌文史資料選輯》之《鴉嶼岑秀土陶紅》記載:「清嘉慶壬戍年(一八零二年)先後有彭玉棠開辦下興窯,周玉龍開辦萬利窯等,土陶製品遂以興盛。」
  • 家鄉窯燒制磚瓦的那些事
    千年古鎮,房屋的形式多姿多彩、交錯變動,從用柴草燒制磚瓦,到如今的德國式現代化轉動輪窯,窯業的燒制演繹出古鎮建築史,饒良的窯業是人們不能忘懷的歷史。解放後,還有人挑揀古窯的殘磚剩瓦,現有古窯上的紅土壤成為窯業史的見證。饒良鎮多處都有磚瓦土窯遺址,尚可辨認的有:東寨外、西南門外、西小門外等處。
  • 「古窯故事」已啟幕 IP娃娃們亮相啦!
    5月12日,繼「古窯夜遊」項目之後,景德鎮古窯再出大動作,此次將與大道造物旗下的「故事文化」品牌聯名推出——「古窯故事」系列文創產品,以景德鎮文化為創作背景,用講好古窯故事的方式,傳播陶瓷文化,打造古窯自己的文化IP,通過產品的不斷創新設計,成為景德鎮文化創意產業的一份子。
  • 日本六大古窯之丹波窯,積澱八百年制陶歷史
    清水俊彥清水剛父子古村與古窯積澱八百年制陶歷史傳承與碰撞看兩代制陶匠人如何呈現王魯湘:那也就是說,在一個窯裡頭是不是就只能燒一件?清水俊彥:我以前也嘗試過燒制這樣的陶器,但是成功率很低,就這一件是成功的。王魯湘:這麼大的,成功率很低是吧?對。這個在窯裡頭用谷糠燒,燒的時候這個釉,它自然的這個流動流變,那你也控制不了它吧?
  • 景德鎮古窯:風火窯開窯現寶 出窯彩瓷驚豔四座
    古稀遊客重遊古窯稱讚「這一趟,來的真值」當天上午,正值明清御用風火窯開窯。遊客們紛紛趕往開窯現場,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時刻。72歲的陳士琴懷揣著對陶瓷文化的熱情和探索來到了古窯景區。她告訴江西手機報記者,這次是她重遊古窯,昨天來的時候,聽到今天要開窯,一定要見證開窯的時刻。
  • 琉璃燒制技藝,七百年薪火相傳,七百年流光溢彩
    當地以蘇姓家族燒制琉璃最為著名。陽城燒造琉璃始於元代,至明清達於鼎盛。河津琉璃的燒制也始於明代萬曆年間,主要集中在城西的東、西窯頭村,呂姓為當地的琉璃世家。介休是山西燒造琉璃較早的地區,當地的唐代寺廟建築中就已使用琉璃,至明代達到極盛,遺留下不少古蹟。
  • 重啟千年古窯《吉葉長青》燒制點火儀式舉行
    8 月 13 日,由江西省吉州窯管理委員會主辦,吉州窯古陶瓷研究所、吉州窯博物館、吉州窯陶瓷協會共同承辦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吉州窯傳統燒制技藝」重啟千年古窯《吉葉長青》點火儀式在吉州窯發源地吉安縣永和鎮舉行。
  • 90多座窯充滿科技感,考古還原南京城牆磚燒制過程
    考古專家們發現,遺址由90多座窯和大量相關窯業遺蹟構成。這些窯分布集中,是統一規劃建造的。就單個窯體而言,每個窯都結構完整、設計合理,代表了14世紀東亞磚窯技術的最高水平。
  • 點泥成「金」的御窯女燒磚人
    中新社蘇州6月13日電 題:點泥成「金」的御窯女燒磚人中新社記者 鍾升蘇州明朝御窯遺址外,一群人正焦急地看著一批滾燙的金磚從窯膛中取出。待磚塊冷卻,御窯金磚製作技藝第六代傳承人金瑾迫不及待地上前敲擊磚面。聽著那宛若金石的聲音,金瑾露出滿意的笑容。金磚是中國傳統窯磚燒制業中的珍品,古時專供宮殿等重要建築使用。因質地堅細,敲之有金石之聲而得名。蘇州陸墓地區燒制出的金磚尤為優質,號稱「一兩黃金一塊磚」。明清時,紫禁城所需磚塊均由陸墓窯場奉旨成造。
  • 中國漢族傳統窯磚燒制業中的珍品-御窯金磚
    御窯金磚被譽為是中國傳統窯磚燒制業中的極品,備受明清兩朝皇帝的青睞,是明清時期皇宮建築的御用建築材料。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以後,大興土木建造紫禁城,在民間物色工匠與材料,工部尚書經過蘇州香山幫工匠的推薦,知道了蘇州陸慕的磚窯,於是下令其為皇家建造宮殿,史料記載:「始磚於蘇州,責其易於長洲窯戶六十三家」,蘇州陸慕的磚窯由於質量拔尖,深得永樂皇帝朱棣的喜愛,被賜「御窯」,意為皇家御用磚窯。
  • 與千年古窯來一場約會
    飽經滄桑的千年古窯將迎來怎樣的「新生」?4月26日,記者走進邛窯遺址公園,一探究竟。「活化」一片千年古窯邛窯遺址公園的核心地區,8根立柱支撐起古色古香的木製棚頂,內裡是一座新建的實驗性柴窯「文君窯」。「文君窯」由中、美、韓三國30餘位陶藝家共同設計,共有4個窯室,為了避免對環境造成影響,還設置了二次燃燒室,完成充分燃燒。回歸古老的柴窯燒制技藝,窯器可產生粗獷自然的質感和意料之外的窯變。「希望以這種特殊的方式進行文化傳承。」邛窯大師工作站執行主持李清泉介紹,遺址公園開園後,「文君窯」將舉行開窯儀式,邀請公眾參與體驗,見證燒窯過程。
  • "窯"望千年,浴火重生——陶瓷名窯的"變"與"不變"
    爐火扶搖的古窯裡,匠人打磨的陶瓷器皿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千年前,一群聰明的人巧妙地發現了火與土的奇妙反應,在他們手中,普通的泥土變身為生活中離不開的瓷碗陶罐,絲路上也走出一件件與國同名的精美名片。千年時代變遷,窯火漸次熄滅。當工業化機械化產品衝擊著傳統工藝,在全球化和市場經濟大浪淘沙的背景下,老祖宗留下來的獨門手藝該如何傳承發展?
  • 七百年窯火延續,「村村陶埏」是湖田
    湖田窯運送燒瓷木材的老照片湖田窯遺址現場湖田窯始燒於五代,盛於北宋,衰於元,終於明。儘管已停燒數百年,但湖田窯悠久的燒造歷史和大規模的燒造範圍為世人留下了豐富的陶瓷考古遺存。1937年英國青年學者普蘭柯斯東首次到湖田窯進行考察,並作了詳細記錄,回國後將湖田窯介紹到了歐洲。
  • 探訪高雄 大樹區添新風味 百年厝窯烤麵包(圖)
    大樹姑山小區結合子弟兵及特色產業,製作出窯烤麵包,在百年古厝前開賣。(記者王昭月/攝影)     大樹區以瓦窯、菠蘿、玉荷包等產業聞名,姑山小區創意別具,融合這些在地特色創造出香噴噴的窯烤麵包,周休假日在具有百年歷史的莊家古厝前開賣,連遠在市區的民眾都慕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