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衡水一家成立三年的民辦高中採訪,為他們寫一篇關於舉辦高中以來的經驗報導。在他們的官方公眾號上,推送了很多學生中考成績和高考前一模的成績。排在首位的學生中考時356分,高考前最後一模610多分。孩子的老師說,這個成績應該跟高考成績不相上下。採訪間隙,校長辦公室的電話不斷響起,他歉意中帶著些許的得意:都是來找上學的。而幾乎就在同時,衡水的若干中專學校招生處前面就排起了長隊。很多專業一上午就完成了招生計劃。
兩個事實的背後,是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套用那個校長的話:三年高中學習過程是因,高考成績是果。但,最終反映了學生在校期間讀書的情況。這既是家長們關心的,也是社會關心的。儘管我不太提倡用分數衡量成敗得失,但在很多場合都需要高分數來實現。
馬致遠曾寫道:嘆寒儒,謾讀書,讀書須索題橋柱。題柱雖乘駟馬車,乘車誰買長門賦?且看了長安歸去。
讀書,尤其是用心地、認真地讀書,會讓你看盡長安花,讓你在世人面前有了大大的面子。很多人只看到了這樣的面子。其實,裡子更重要。不信你看陳道明的經歷。
陳道明是國內最好的演員了。為了演好方鴻漸這個角色,陳道明到錢鍾書和楊絳家拜訪。讓他沒想到的是,如此有名的兩位大師,家裡卻是出奇的樸素,沒有任何豪華裝飾,只有一摞摞的書。
他說:「在文化面前、學問面前,我那點名氣,什麼都不是!
」
回來後,他開始讀書學習,提升自己。直到現在,即使拍攝戲份並不多的現代都市劇目,拍攝後他依舊留在片場,看別人表演,仍舊保持著空杯心態,不斷打磨自己。再後來,拍攝《康熙大帝》時,陳道明用學識揣摩康熙的一言一行,成為至今不能超越的「康熙帝」。正是靠著好學、肯學這些裡子,陳道明賺了面子。
其實,很多人讀書也認真讀書,但並沒有真正得到書的精髓。或者說沒有真正理解書的內容。在麥肯錫幹了十幾年的赤羽雄二介紹了他在短時期內記住內容的若干方法。其中,我認為讀完後整理筆記對理解書的內容會有幫助。
因為閱讀後是否因為作者介紹的內容讓自己有了想法,或者直接從作者那裡學到了什麼,這是說明你理解程度的。這些才是真正的裡子。它的多與少,厚與薄,直接決定了你在考試、談判、寫作時的表現。換句話說,這個面子是自己靠「裡子」爭取來的。
書不在多,用心讀就行。我是小城美如畫,與你一起讀書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