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性本能學說」和精神分析美學

2020-12-15 人文使者

奧地利人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也是一個在歷史上頗有爭議的人,在西方國家如此,在中國更是如此。

讚揚弗洛伊德的人,把他的無意識說與哥白尼的「日心說」、達爾文的進化論,並稱為西方文藝復興以來三次科學革命,將他看作與馬克思、愛因斯坦相媲美的三個猶太人之一。

貶損弗洛伊德的人,將他視為洪水猛獸,是人類文明的破壞者,是性泛濫的鼓動者,認為他的精神分析學完全忽視了人性中高級的和道德的方面。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學的理論基礎是他的無意識理論。弗洛伊德認為,精神分析的目的及成就,僅在於發現心靈內的無意識,對於無意識心理過程的承認,乃是對人類和科學別開生面的新觀點的一個決定性的步驟。

弗洛伊德強調性本能的作用,「性力」或「原欲」是弗洛伊德本能學說的核心概念,強調「性力」給人們的全部活動、本能、欲望提供動機的力量。

在這裡,弗洛伊德所指的「性」的含義不是僅指性器、狹義性生活即與生殖聯繫的性,而是泛指生理快感和與之相連的心理快感,包括許多追求的行為和情感活動。

弗洛伊德在1913年以後,把精神分析理論廣泛應用到人類社會生活和文化歷史發展的各個領域,從而獲得「弗洛伊德主義「的稱號,對哲學、心理學、美學甚至社會學、文學等都有深刻影響。

在20世紀20年代,弗洛伊德由於解釋社會現象的需要,提出了新的心理結構理論,他從心理學的角度提出「三部人格結構」說,把人格和人的精神主要分為三個基本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堅持認為「性慾乃是人類取得一切成就的源泉」,他借用「升華」這一術語,指人將原有的本能衝動、欲望轉向崇高的目標或方向和對象的過程。

弗洛伊德說:「本能的升華是最引人矚目的文化發展特徵,正是由於升華,高級的心智活動、科學活動、藝術活動或思想活動才成為可能」。

弗洛伊德用這種理論對美感的根源做出解釋。弗洛伊德批評說,以往的美學都有一個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它只研究事物之所以成為美的條件,而不能對美的本源做出解釋。

弗洛伊德說:「一切美與完善的價值,都要依其對我們的感性生活的意義來確定。」

從這一基本理論出發,弗洛伊德及其信徒對藝術創造和美感進行了解釋,他的藝術創作理論的核心是性力升華說。

弗洛伊德認為,如果人們的欲望在真實生活中受了壓抑,那麼,他就會在幻想中去創造「一個屬於他自己的世界,或者說,他用一種新的方法重新安排那個世界的事物,來使自己得到滿足」,幻念也有可以返回現實的一條路,那就是——藝術。藝術作為逃避痛苦的方法,用來製造一種幸福的感覺。

弗洛伊德指出:「關於夢與幻想的關係,我們在夜間所做的夢,不是別的,正是幻想。」他認為「夢是一種在現實中實現不了和受壓抑的願望的滿足。」夜間夢和白日夢完全一樣,是欲望的滿足。夢、白日夢、藝術想像便是性力轉移的結果。

精神分析美學的興起,把科學家和藝術家的興趣,從外部世界引向人的內心世界,對人的內在心理結構進行探索,從而使藝術的形式和內容發生了大幅度的變化。

如今,在文化多元化的前提下,如何批判地理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學理論,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學
    ,這是大部分人對心理學家的好奇與誤會,帶著一點讓人對自己進行分析的意味。心理學家不是神棍,不可能看一眼就信口雌黃,神神叨叨,說出你內心的想法。心理學是研究行為和心理歷程的科學,對人心理的認識需要進行測量分析。本文所要講述的精神分析心理學,比較符合大眾對心理學的認識。精神分析產生於19世紀末,創始人是奧地利醫生弗洛伊德。
  •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他對人類的本性和必然的災難充滿了悲觀的結論,但在這種悲觀的宿命論中卻存在著一絲的希望,希望人們能以理智面對自己的潛意識和黑暗的本性,唯有如此才能扭轉人類的命運。」弗洛伊德作為精神分析學派的領袖人物,他對於心理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教育理論的知識方面,我們著重需要了解的就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論。
  • 心理學學科人物介紹:精神分析派開山祖師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開闢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它重視人格的研究、重視心理應用。奧地利維也納精神病醫生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創立了精神分析學派,它的理論基礎主要來源於治療精神病的臨床實踐經驗。精神分析理論對心理學的發展產生了極其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弗洛伊德在用催眠方法治療病人時發現,在催眠的狀態下,病人的想法與現實的大不一樣,而且常常有悖於高尚的倫理道德。
  • 稱為「維也納第一精神分析學派」,譽為精神分析之父的弗洛伊德!
    在美國著名傳記作家歐文·斯通的《心靈的激情:弗洛伊德傳》一書中,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對愛情、對婚姻的迷茫與熾熱,以及卓絕的學說、治療技術和對人類心理隱藏的那一部分的深刻理解,一一精準地被還原。
  • 筆記|《人格》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1 弗洛伊德的...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1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一、生平事略弗洛伊德是人格心理學的鼻祖,也是精神分析的創始人,他根據自己臨床治療的實踐經驗,系統地論述了人格的結構、動力、發展、治療和改變。
  •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性、謊言和錄像帶
    弗洛伊德創造了用精神分析來治療精神病的方法。他系統地論述了人的個性結構學說,還發展和普及了一些心理學學說,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位極其偉大的人物。他的心理學觀點使我們對人類思想的觀念發生了徹底的動搖。  弗洛伊德論述夢這一問題的第一部著作是《夢的解析》,於1899年完成,這本書包含了弗洛伊德的釋夢方式。
  • 精神分析學派的開山鼻祖佛洛依德,我的精神從此獲得永恆安寧!
    他首次提出「精神分析」這一概念,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代表作《夢的解析》對人類心理和精神疾病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弗洛伊德的學說開創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是人格心理學、動力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的強大推動器,為現代醫學模式奠定了新基礎,也是現代西方人文學科的重要理論支柱。
  • 弗洛伊德哲學:窺探男女精神世界之謎,一門被瘋狂追捧的心理學
    引言弗洛伊德,世界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心理學的真正鼻祖,也是集大成者。他創立的精神分析學,其實在早期並不屬哲學範疇,只是一種精神病的學說。與其它非理性主義哲學最大的不一樣,就是弗洛伊德的哲學是專門以精神分析為切入點,進行研究,而不是作為解釋某種觀點的一個輔助證據。弗洛伊德精神學說怎麼去分析人類意識筆者認為網友們對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最關注的是他怎麼去分析人的精神世界的。
  • 精神分析心理學派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人的重要行為表現是自己意識不到的動機和內心衝突的結果。精神分析學派後來產生了分化。其中堅持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無意識和性心理發展階段的被稱為經典精神分析流派;重視社會文化因素作用的被稱為新精神分析學派。    2概述    精神分析學說又稱弗洛伊德主義,產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創始人是奧地利的精神病學家弗洛伊德。
  • 古典精神分析及後來者,百年後的精神分析:《當代精神分析導論》
    第二人類的人格結構理論,弗洛伊德認為,人類的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組成,本我遵循&34;,自我遵循&34;,超我遵循&34;,自我處於調節者的位置,人的心理行為問題主要是自我出了問題。第三人類心理活動的動力理論,他認為,人類的心理動力由力比多決定,即性本能,不過弗洛伊德在臨床實踐和研究中發現,性本能不僅是性慾,它包括性本能,種族和家族延續的本能,營養本能,促進種族和家族發展的本能。
  • 關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的起源,這部德劇做出了極其大膽的想像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心理學界的地位毋庸置疑,這位奧地利心理學家可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理論對後世的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弗洛伊德的一些觀點比如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並非就在他天才般的頭腦中憑空誕生,而是基於他自身的真實經歷。
  • 弗洛伊德與他的《精神分析引論》
    樸生心理,謹以此文悼念精神分析心理治療體系的鼻祖-弗洛伊德。精神分析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一個風雲際會的時精神代:牛頓的經典力學被廣泛應用到西方社會的方方面面;達爾文驚世駭俗的進化論學說一經提出,就對當時的醫學、宗教和文化藝術各個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對人類心靈和精神疾病的研究領域,也有一位智者勇敢而堅定地提出了他對人性的獨到見解,這就是精神分析治療理論。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介紹
    關於此內容在四川基本上還是考察人物與觀點的對應為主(如弗洛伊德提出的精神分析理論);具體來說,關於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結構、性本能、早期經驗、冰山理論、潛意識等內容考的比較多,精神分析理論這五大階段的考頻較低,大家能夠記住每個階段的關鍵特徵、性感區域以及在此階段沒有發展好會有什麼衝突即可。
  • 隱意與本能:弗洛伊德夢的解析
    選自《巴赫金全集》 錢中文 譯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轉自慧田哲學公眾號 ID: zhexue-ht我們的一切知識常常和意識聯繫著。甚至我們能夠認識無意識,也只是通過把這轉換為意識的方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的實質在於解析特種意識的某些結構,這些結構的形成根源於無意識材料的影響。那這些結構是什麼呢?
  •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算科學嗎?
    精神分析學的誕生1856年,弗洛伊德出生於一個猶太呢絨商人家庭。他從小就在八個孩子中表現出不凡的智力,獲得母親的寵愛和特權。唯一的油燈在弗洛伊德的房間,家長擔心打擾他學習,身在音樂之都卻禁止其他孩子學音樂。
  • 弗洛伊德和榮格的心理分析已經徹底破產,價值不復存在?
    當年精神分析學派鼎盛時期,其內部逐漸開始對弗洛伊德的理論產生了分歧。其中就包括弗洛伊德的學生榮格和阿德勒。1914年,榮格徹底辭去國際精神分析協會主席職務,宣布正式與弗洛伊德分道揚鑣,並自行創立了自己的流派「分析心理學」。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誕生之際,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次戰爭使人們在生活和精神上都產生了巨大的危機與失衡。
  • 精神分析引論
    他以為一個觀念的意識是轉瞬即逝的,但是消逝了的觀念有需要時可以再成為意識的,這便叫做前意識。至於潛意識的觀念是遭受過壓抑而被摒斥於意識領域之外的,現在如果要它重複進入意識,就為病者所拒絕了。所以弗洛伊德以為抵抗和壓抑是同一歷程的兩面。精神分析的目的就在於克服這個抵抗,把潛意識的欲望化為意識,治療就可以奏效了,然而這個抵抗是不容易制服的,需要精神分析家的高度技巧。
  • 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病人們——精神分析理論的產生
    4歲時,他隨他的家庭遷移到維也納,他一生不僅創建了精神分析職業,並且創建了精神分析理論。他的精神分析理論對心理學有著重要的作用,對社會學、政治學和人類學也有重要的影響,它通過傳播批判學派、帕洛阿爾託學派、拉斯韋爾、霍夫蘭等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傳播學領域。上世紀初,維也納成了精神分析理論的誕生地。
  • 心理學「江湖」之三大門派(上)-精神分析學派
    潛意識不能被本人所意識,它包括原始的盲目衝動、各種本能以及出生後被壓抑的動機與欲望。他強調潛意識的重要性,認為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動力,是擺布個人命運和決定社會發展的永恆力量。弗洛伊德把人格分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
  • 五大主流精神分析學派
    今天,語點想與你分享心理學中五大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人物與相關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精神分析的發展狀況,最最最重要的是——破除一些對精神分析學派的迷思。精神分析學派是弗洛伊德在畢生的精神醫療實踐中,對人的病態心理經過無數次的總結、多年的累積而逐漸形成的。主要著重於精神分析和治療,並由此提出了關於人的心理與人格的獨特新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