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下午,長沙市第三醫院門診大廳熱鬧非凡。
兒童體檢、生長發育評估、營養諮詢、拍攝骨齡片,兒科聯合放射影像科開展的以「慶六一 助成長」為主題的主題黨日活動內容豐富而有意義。
「哥哥今年8歲,身高只有1.22米;弟弟今年7歲,身高只有1.17米,兩個孩子比同班的孩子矮了許多。」活動現場,兩兄弟媽媽顯得十分焦慮,「聽說今天兒童節有測骨齡的活動,就帶著孩子過來看看。」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自己孩子的生長發育,特別是身高問題。大部分家長喜歡用孩子父母平均身高來推算孩子的未來身高。事實上,只需要拍一張關於手腕的X光片,就能預測孩子的成年身高。」
長沙市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歐元香解釋,「正常情況下,骨齡與實際年齡之間會大概相差一歲左右,超過太多或落後太多均屬於骨齡異常。」
據了解,此次義診活動共接診了106位兒童,免費測骨齡46人。
科普連結
骨齡是什麼?
人的生長發育可以用兩個「年齡」來表示,即生活年齡(日曆年齡)和生物年齡(骨齡)。
人類骨骼發育的變化基本相似,發育過程都具有連續性和階段性。不同階段的骨頭具有不同的形態特點,骨齡檢測能較準確地評價個體的生長發育水平和成熟程度。它不僅可以確定兒童的生物學年齡,還可以通過骨齡及早了解兒童的生長發育潛力以及性成熟的趨勢;通過骨齡還可預測兒童的成年身高。
如何測骨齡?
這個問題比較專業,通常是拍攝左手腕部的X光片,醫生通過X光片觀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橈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發育程度,來確定骨齡。具體判斷標準需要諮詢專業醫師。
什麼是骨齡異常?
骨齡大於年齡2歲:預示著兒童未來成年身高水平或許會低於目前身高水平,應立即排除早發育的可能。
骨齡小於年齡2歲:應排除生長激素缺乏或甲狀腺激素缺乏等疾病。
骨齡大於年齡1.3歲:有可能是早發育,身高生長潛能較小,需根據其他檢查結果進行評價。
骨齡小於年齡1.3歲:身高生長有一定潛能,需根據骨齡的身高進行評價,但影響身高因素較多,需持續的進行身高監測評價。
骨齡等於年齡:骨齡和年齡同步生長,根據骨齡的身高進行評價。
骨齡和年齡相差1.3歲以內:正常生長,需根據骨齡的身高進行評價並持續進行身高監測。
測骨齡真的能預知身高嗎?
可以,但不是一定就能達到預算的身高,因為影響身高的因素較太多,無論用哪一種方法預測,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因素考慮進去。
而且,每次預測後,預測對象的營養、疾病、環境等諸多因素也無法預測,這些預測方法雖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但身高預測的誤差總是不可避免。然而預測的結果所反映的趨勢是不會錯的。
如何科學增高?
合理營養、適量運動、充足睡眠,多吃蔬菜、牛奶等食品,保證充分營養,多參加跳繩、遊泳、打籃球、慢跑、跑樓梯等運動,保證充足睡眠。
除了真正需要治療的矮身材,正常身高的孩子在發育期間是不主張用藥的,如果您真的覺得孩子需要增高,應該及時到正規醫院的兒科就診,由醫生判斷是否需要進行人為幹預即生長激素治療,切不可輕信增高藥、增高儀等,以免耽誤了孩子生長發育的最好時機。
運動能直接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還能促進運動當晚睡眠中生長激素的分泌。有利於長高的運動,如:排球、籃球、足球、芭蕾、健美操、伸展體操、跳繩、慢跑等。
通訊員何婷婷 記者梅玫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