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剪髮斷代之痛!「逍遙椅」何去何從?「兒子不剪,我和老婆也至少...

2020-12-18 上遊新聞

三十多年前,老莫和妻子拿著老式的理髮錐子奔波在沙坪垻嘉陵醫院一帶,舊樓房下、大馬路邊、老街林蔭處,哪怕日曬風吹,錐子在手裡,妻子在身旁,老莫覺得這樣「路邊剪」的生活倒也幸福。

一年前,老莫兩口子要奔六了,跑不動了,就和妻子在沙坪垻堆金村租了間500塊一個月的小鋪,大兒子學了卻不願幹這行,二兒子更不願走父親的老路。老手藝沒人接,老莫倒也不怪,「兒子不剪,我和老婆至少再剪十年!」

因為老莫知道,自己命運的軌跡,早在32年前,就和老式剪髮結下了不解之緣……

老莫的剪髮路從「五毛錢」開始

若非是認識自己的妻子,老莫也不會走上剪髮路。

今年60歲的老莫本名莫元敏。「你娃中午吃的啥子好吃的,上我這推頭髮都還聞得到!」老莫不是重慶人,卻說得一口地道的重慶話。老莫其實是四川廣安嶽池縣人,和妻子王翠華是一個村的,二人也因此走在一起。在1987年之前,老莫和妻子都是「田裡人」,種種莊家,乾乾農活,一直到1987年,那一年,老莫剛好28歲。

老莫的妻子和剪髮有什麼關係?原來,老莫的老丈人,就是個本本分分的老式剪髮手藝人,「就是1987年,村裡的王莽子喊大家一起來重慶大城市發展。」老莫回憶,也就是那時候開始,自己帶著幾把老式錐子,來到了重慶嘉陵醫院附近,跟著老丈人邊學邊幹,慢慢把老丈人剪髮的手藝學到自己手上。

老莫的故事就是從「五毛錢」開始,那個年代,老莫覺得五毛錢夠多了,「不敢多收,那時候物價也不高,就是從無數個五毛錢開始剪,大人小孩兒都來剪,都只收這麼多錢。」

現在,大家也喜歡去老莫那兒剪髮,乾淨不說,價格也收得公道,這樣的老式剪髮別人都收10塊錢,老莫只收6塊。老莫說自己剪髮就是混個生活,不必收多,所以現在店鋪就叫「便民理髮」。

店裡兩張「老闆凳」相伴30年

若非是與兩張「老闆凳」結緣,老莫也不會延續自己的剪髮路。

那時候,雖然老丈人是剪髮的手藝人,但是妻子一開始卻沒有學,老莫就一邊學一邊幹,然後再一邊教給妻子。老莫有時候還是挺「驕傲」,「妻子30多年的剪髮基本功就是那時候我手把手教的!」

老莫是講究顏面的,一開始,他就花50塊錢買了兩張「老闆凳」,就是這兩張板凳,現在被顧客稱為「逍遙椅」、「鎮店寶」,全木材製作,可以坐還可以躺,老顧客都愛來回味這種滋味,其他地方體驗不到。「要給顧客坐好點,坐舒服了,剪巴適了,顧客下回還要來!」

妻子一直都心疼老莫,「你累不累,覺得苦我們就回農村去。」在老莫的記憶裡,妻子一邊陪著自己穿梭在嘉陵醫院的大街小巷,下雨就搭個棚,夏天就在樹蔭裡給客人剪髮,但老莫兩口子也吃得苦,老丈人慢慢不幹了,兩人就挑起大梁,招生意,剪頭,剃鬚,一切變得遊刃有餘。老莫剪髮剪得好,顧客也喜歡坐「老闆凳」。幾十年來,剪頭髮的價格也慢慢從五毛到六毛,六毛又到八毛,八毛又到1塊……

剪習慣的老顧客打車也要來找他

若非老莫一直有「老闆凳」相伴,大家也不會對老式剪髮有情懷。

嘉陵醫院旁的大街老樹在默默記錄老莫和妻子的30個寒暑後,前年,老莫搬到了現在嘉陵醫院旁邊老街一直往下走的堆金村小路旁。

當然,老莫「剪髮店」搬家,必須帶走的東西,肯定是陪了自己32年的好朋友——兩張老闆凳。這也是大部分回頭客如今打車都要來找老莫剪頭髮的原因。有了店鋪,大家就喊老莫剪髮的地方「老莫家」。

30多年來,顧客們對老莫家的手藝,老莫家的「老闆凳」都有了不舍的情懷,「喜歡那種感覺,其他地方買不到,板凳都有股『柏木』香,而且一切都是手工的,沒有電動,還有熱帕子敷臉,沒得幾個這種地方了。」

老莫剪髮32年,老莫家最長的顧客卻有40多年了,怎麼說呢?80多歲的李爺在老莫老丈人手上就剪了10多年,現在還在剪,李爺喜歡笑老莫,「你買板凳地方做板凳的工匠現在都洗白了(去世了),你這個板凳比你年齡都大,現在怕是有點管錢了(值錢)。」

曾經有個外地人過路,看到老莫的板凳,想花2000塊錢買一張,老莫不幹,老莫說「老闆凳」就是自己的「老夥計」,現在兒子也長大了,自己不需要去操心,錢也夠用,「老闆凳」是肯定不賣的,等自己以後回農村,就把兩張都帶回去陪著自己。

手藝沒人繼承老兩口再堅持十年

老莫家現在一天能剪20多個顧客,6塊錢一個,一個月就能剪4000塊錢左右,除開500塊錢房租,兩個人這個收入在重慶不算高。但很多老顧客擔心的是老莫兩口子60歲了,兩個兒子覺得收入不高,也不接手。大兒子學了2年,天賦倒也不錯,不過最後不願意做這個。

「老莫他們不剪了,我們去哪兒剪髮?怎麼坐『逍遙椅』呢?」陳胖娃兒3歲不到就在老莫手上剪頭髮,現在剪到30多歲,倒開始焦慮了,這一剪在別人家剪了30多年,「『逍遙椅』也坐慣了,價格也習慣了,啥子都習慣了,啷個老莫家手藝就不傳下來呢?」

如今,老莫家還是早上八點不到就開門了,一直會剪到晚上八點半再關門。其實有時候,來剪髮的人不算多,但是老莫總會在門前的樹蔭下擺3張長木凳子,大家也喜歡來,陪著老莫,一起擺擺龍門陣,幾乎每一個來這裡的人,都知道老莫30多年剪頭髮的故事,甚至有時候老莫自己忘記的,門前的一個顧客都可以馬上說出來。

其實沒有人知道老莫是想兩個兒子回來接自己的手藝,還是想他們能夠去追尋自己所喜歡的人生路,老莫說自己還會再剪十年。

在老莫家門口,要剪髮的尋著小店鋪來了,剪完的走了,有的會回頭看兩眼,看老莫兩口子的背影依舊還在圍繞著兩張「老闆凳」打轉。

上遊新聞記者 張皓 攝影報導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廣深分眾傳媒,全面上線優剪專業剪髮防控標準
    近幾日,廣深寫字樓突然被一支「十項防控,安心剪髮」的廣告刷屏。廣告主正是網際網路剪髮領頭羊品牌,擁有600餘家門店和300萬白領用戶的優剪。後疫情期,服務行業經過了一輪洗牌,最終存活下來受到用戶信任的品牌需要具備哪些素質?本篇文章試從優剪身上找到答案。
  • 剪髮還是不剪髮?華師女生很糾結!
    華師之後,又有廣技師學生發帖求「不剪」。  領導公開表示「不用剪」  昨日上午,在華師石牌校區軍訓動員大會上,華師黨委副書記王左丹的一席話,給還蓄著頭髮的女生打了一劑「強心針」。王左丹先是闡述了一番學校要求學生剪髮的初衷。同時,她表示,也聽到此前有新生反映希望廢除強制剪髮。
  • 10元錢剪髮 「快剪模式理髮店」登陸寧波
    記者 王增芳 攝「理個髮才10元錢,效果也不錯啊,以後理髮錢可以節省了……」寧波市民金先生在朋友圈曬自己在一家快剪屋剪好的髮型,引來不少朋友點讚。不洗頭、不染髮、不燙髮,沒有收銀員,不管男女老幼剪髮統統10元,理一次髮10分鐘左右就能完成……近日,風靡廈門、廣州等大城市的「快剪模式理髮屋」悄然登陸寧波市場,吸引了不少市民嘗鮮。
  • 爸爸給兒子剪髮,兒子一臉「生無可戀」,網友:眼神兒太有戲了
    為了維持家庭的生活、節省開支,家長們都會想盡各種辦法省錢,不僅買衣服比以前少了,買菜也會與老闆砍價半天,甚至有些家長連給孩子剪髮的錢都省了,自己動手。其實,很多家長會自己給孩子剪髮,不單單是為了省錢,而是很多理髮師的水平參差不齊,剪出來的髮型也不令人滿意,所以他們才會自己給孩子剪髮。
  • 優剪:專業剪髮,用心打造你的專屬造型
    為什麼有這麼多顧客願意去優剪的店裡理髮呢?經過調查統計,大部分的顧客都覺得優剪技術硬,服務棒,很安靜,「純手藝 只剪髮「全程不推銷不閒談,在線取號和支付,不必長久的等待。「您好,我要剪勇氣楊梅頭,好的,請稍等」,成立三周年的優剪,除了讓網際網路與傳統美業發生碰撞,迸發出更多的可能,還努力打造國潮風尚,原創了很多的髮型,今年的周年慶典上就發布了髮型研究所原創的十款髮型,時尚的髮型,潮趣的名稱,一經推出就獲得了大眾喜愛。優剪這次推出的十種髮型分為五款男性髮型和五款女性髮型。
  • 漯河一老式理髮店生意火爆 刮臉打眼演繹「刀尖傳奇」
    推開門走進店內,一時恍惚間仿佛回到了幾十年前,20多平米的小店內,僅僅擺放了三把老式理髮椅和鏡子,一個美發飛碟加熱器,另外就是供顧客等候所坐的椅子和一個放雜物的柜子,尋常理髮店常見的裝飾物統統沒有。理髮店老闆李建奎今年雖說才38歲,但開店已有近20年,正和妻子熊像麗手拿老式剃刀,緊張地忙碌著。
  • 「紅玫瑰」玩新花樣 Tony老爹直播教剪髮
    最近因為疫情,和「tony老師」約會不容易,一些朋友乾脆網購了理髮用具在家操練了起來。
  • 剪頭髮時髮型師的站立位置以及常用的剪髮角度
    對於髮型師來說,掌握正確的基本剪髮姿勢和站立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剪髮的角度則是對髮型的一個衡量。在實際操作中,不論是修剪左側還是右側,一定要保持同樣的姿勢和站立位置。剪髮工作能否得心應手,除了工具精良、技巧純熟外,站位配合以及剪髮角度都是重要的因素。
  • 樊少皇給女兒剪髮被老婆吐槽狗啃,3歲飯兜眼大膚白美得像洋娃娃
    在這段特殊時期,和很多明星父母一樣,樊少皇也開啟宅家陪娃模式。2月4日,樊少皇老婆賈曉晨便在個人社交平臺曬出一組老公為3歲女兒剪完頭的系列萌照,並附文寫道:「寶貝,飯兜對不起,我再也不會讓你爸給你剪頭髮了!這不就是狗啃的嗎!」
  • 線上排隊剪髮爆單,疫情下優剪是如何打破困局的?
    由於優剪各項防控做得都比較全面和嚴謹,並且通過網際網路在線取號、在線髮型師數據管理模式,更加科學安全。復工幾天裡優剪線上髮型師排隊人數眾多,最多高達128位,是過年高峰期的6倍之多。3、新增髮型師體溫健康卡、實時投訴監控渠道打開優剪小程序取號界面,會發現門店髮型師頭像後面新增了體溫健康卡,用戶可以看到髮型師往期所有的體溫情況;在剪髮時也可以對門店安全情況和髮型師防控標準進行監督,如有問題可實時在線舉報。
  • 20元剪髮和200元的剪髮有什麼區別?
    把握趨勢,走進時尚,成銘聊髮型,點擊右上角關注一下,看我講述頭髮的故事……這就要看你讓誰剪、哪個店剪、哪個地區哪個城市剪,區別大了去了!髮型師的技術肯定有高低之分,店的規模和服務也有優劣之分,不同地區城市的消費水平差異很大,即使在一個店,師傅和徒弟剪髮的價格有區別,總監、設計師、髮型師的剪髮價格也是有區別的。不是說20塊剪髮就不好,也不一定200塊剪的就必須好。很多剪髮技術相當不錯的髮型師,因地域和消費水平的差異,洗剪吹只能收到20塊,這就是市場決定價格。
  • 孝子27年如一日為母剪髮 一把推子用40年 圖
    每月一次,一年12次,20年……」錢先生不自覺地算起來,而自己今年也48歲了。錢先生說,自己家和母親家相隔兩個公交站。當天自己9點半要到單位開會,因為說好了要給母親剪髮,便提前半小時,在9點到母親住處。母親提前兩天就打電話給他了,還質問他,說要過年了,怎麼還不去給她理髮。他說,這麼多年母親已經習慣了兒子「定期上門」。
  • 優剪專注專業剪髮4年,驚豔亮相2020微信公開課PRO
    >1月9日,2020年微信公開課PRO在廣州舉行,今年的主題是「未完成Always Beta」,作為專業剪髮品牌,優剪以全新的形象亮相微信公開課PRO的現場。優剪2015年成立於深圳,4年發展了600多家門店,成為300多萬用戶的剪髮選擇。堅持以用戶體驗為核心,致力於成為中國第一專業剪髮品牌。是什麼讓優剪能夠快速發展又保持著專業的好口碑?在今年的展會上,優剪把門店「搬」到了現場,分享了品牌成長之路。
  • 【市井】6把椅子7個師傅 在昆明老式理髮店等老朋友
    他來到店裡都不用說要怎麼剪,理髮師傅們就能很順手地剪出他習慣的髮型。「先梭腳,剪頭髮是從脖子下面開始。」張玉昆剪一會兒又看看鏡子裡的效果,再修剪一下碎發,沒多久就剪好了。用電剪和梳子剪好髮型後,再用毛巾把脖子裡的碎頭髮掃出來,整個理髮的過程就算完成了。  張玉昆是店裡年紀最大的理髮師傅,「我差不多十五六歲就開始學習,理髮也理了四五十年了。」
  • 快剪理髮店在長沙悄然興起:10元錢10分鐘剪個頭 你會試嗎
    在僅4至10平方米的空間內,兩個理髮位、兩個帶鏡子的剪髮組合櫃、兩個消毒櫃、兩臺毛髮吸收器、兩套剪髮工具就是全部家當。 和傳統美髮店不同,理髮師既是收銀員,又當清潔工。而有的小店則在門口放個剪髮售票機,投進10元紙幣就會吐出一張小票,不找零,叫號理髮。 傍晚7時許正是理髮的高峰期。
  • 女理髮師給男士剪髮能剪的好嗎?
    把握趨勢,走進時尚,成銘聊髮型,點擊右上角關注一下,看我講述頭髮的故事……這明顯帶有性別歧視啊。很多優秀的女髮型師的技術是非常棒的,國際上有太多的女髮型師在領域裡也是資深人士。只是大部分女理髮師沒有堅持下來,而堅持下來的都是行業的精英。
  • 頂上風雲:從剪辮剪髮到電發染髮
    1912年北京的《亞細亞日報》、《順天時報》曾密集刊發剪辮報導,詳述鄉民遇大兵強剪辮時的驚恐:「有執辮子狂奔回鄉,軍隊從後追趕者,更有鄉人被迫躍入河為旁人救起,未遭淹斃……」此情此景,令魯迅寫下名篇《頭髮的故事》,假N先生之口感嘆: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國人只因這不痛不癢的頭髮,而吃苦、受難,滅亡。前清宮室一直是辮子集中地。
  • 正月不剪髮:「正月剪髮死舅舅」到底是誰規定的?有科學依據嗎?
    關於正月不理髮俗話說:正月剪髮死舅舅,剪髮就在龍抬頭。在我們的民間習俗中,這個月不剪頭可謂是人人皆知。每當到了臘月底,幾乎成了理髮店的爆滿時間,似乎所有人都出門理髮,並且一定要在臘月底把頭髮理了,不然就得等一個月。
  • 姑娘剪髮被扯頭髮、掐脖,因質疑師傅不會剪:剪了二十年我不會?
    近日杭州的小龔姑娘去一家名叫「梵貝形象定製」的理髮店理髮,她當時跟師傅說了要剪一個鎖骨發,還從網上找了相同髮型的照片給師傅看,結果剪完後小龔姑娘說醜到爆了,還稱被理髮師傅掐脖威脅。這究竟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姑娘剪髮被扯頭髮、掐脖,因質疑師傅不會剪:剪了二十年我不會?
  • 優剪參展2020微信公開課PRO,致力於成為中國第一專業剪髮品牌
    優剪成立至今初心不變,堅持以用戶體驗為核心,致力於成為中國第一專業剪髮品牌。4年發展600多家門店,成為300萬+用戶的剪髮選擇。是什麼讓優剪能夠快速發展又保持著專業的好口碑?在2020微信公開課PRO上,優剪把門店「搬」到了現場,分享了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