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太和縣阮橋鎮冷彬追逐夢想的農場主
10多年來,太和縣阮橋鎮居民冷彬一直有這樣一個夢想:自己種植著一望無垠的大片糧食作物、高附加值經濟作物,養殖著成群的牛羊,就像電影裡的那富有的農場主。
3年前,已在上海擔任機械工程師的冷彬,放棄了高薪工作,賣掉了已付完首付的電梯洋房,說服同樣是白領的妻子回到家鄉,開啟了發展現代農業夢想之旅。三年來,憑著一顆火熱的心,冷彬逐漸克服了技術、市場、資金等攔路虎,正在一步步實現著自己的夢想。
克服技術難題他成為土專家
「這裡面就是一個成熟的芍藥,重量肯定在2公斤以上。」近日,在冷彬的中藥材種植基地裡,冷彬自豪地介紹起自家的「寶貝」。隨後,冷彬一鋤一鋤地挖開地面,一個飽滿結實的芍藥就裸露出來,稱重顯示達3.4公斤。
「你看,這不僅是個大傢伙,而且品相好,外觀沒有任何破損,沒有害蟲咬過的痕跡,就是一些老農民也難以種出這樣好的芍藥。」阮橋鎮農業綜合服務站站長張廷永和冷彬打交道多年,在他眼中,這個城裡回來的年輕人,肯鑽研、能吃苦,已經實現從農業「門外漢」到「土專家」的轉變。
冷彬是阮橋鎮阮橋村人。2002年,成績優異的他考上南昌航空大學,畢業後來到上海一家公司,擔任機械工程師,月薪上萬元,經過近10年的打拼,他2009年在上海買了一套大三居的電梯洋房。在親戚朋友看來,他即將成為一名城裡人。2011年,他卻說服同樣在上海工作的妻子,一起回到家鄉,流轉土地,規模種植農作物,希冀成為夢想中的農場主。
冷彬深知,發展現代農業是個技術活,光有理想、激情不行。為此,冷彬一邊虛心向張廷永等鎮裡的農業專家學習,一邊積極參加市、縣團委,農業部門組織的返鄉大學生培養、新型農民培訓等,發展現代農業的本領不斷增強。
種植的玉米畝產達1200斤以上,基本沒有病蟲害;延秋辣椒掛滿枝頭,品相飽滿,畝產甚至超過了「辣椒之鄉」阜南會龍鎮的辣椒畝產……採訪當日,記者在冷彬承包地裡,見證了這個「土專家」的真正本領。「既然選擇回來創業,就一定要成為一個技術能手。」冷彬說。
找準市場銷路他成為市場通
從最初種紅薯、玉米,到種板藍根、辣椒;再到種白芍、牡丹……從2011年至今,隨著自身能力和經驗的不斷增強,冷彬種植的品種逐步從糧食作物拓展到經濟作物,種植規模發展到180多畝,並成立了阮橋慶豐家庭農場,成了一個地道的農場主。
「現在,種植什麼品種,我有個原則:市場上什麼好賣,我就種什麼。」冷彬說,前幾年,他著眼辣椒市場發展紅火,大力發展延秋辣椒規模種植,畝均純收入達3000元。隨著白芍、牡丹等中藥材市場逐漸紅火,他又開始嘗試種植中藥材。「一畝白芍收入在2萬元左右,4年生長期,平均每年收入達5000元以上,效益十分可觀。」
在「跑市場」的過程中,冷彬逐漸發現,種植規模越大,市場效益就越明顯。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冷彬成立了合作社,發動周邊群眾種植中藥材,目前,僅芍藥種植規模就將近100畝。「最近幾天,我去了一趟亳州中藥材市場,那邊的採購商得知我們的種植規模大,決定下次芍藥收穫時,前來上門收購。這樣的話,我們又節省了運輸成本。」冷彬高興地告訴記者。
土雞規模養殖,種植山核桃樹,組成農機合作社……當下的冷彬對未來又有了新的發展目標。「現在,我有了經驗、技術,但是缺乏資金,前些年在城市裡打拼掙的70多萬元,全部投進去了。」冷彬說,為了解決資金難題,他正在積極爭取青年創業小額貸款資金,參與阜陽「信用之星」評選等,希望在政府及金融部門的幫助下,助力實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