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百姓安。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機部分和重要基礎,稷山縣化峪鎮以「三零」單位創建為目標,以黨建引領為 「軸心」,不斷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走活了鄉村善治這盤大棋,畫大了黨群同心圓,為全力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助力。
黨建鑄魂,紅色堡壘成為鄉村治理的金鑰匙。堅持黨建引領是推進鄉村治理的獨特優勢,化峪鎮牢固樹立黨建思維,把基層黨組織規範化建設作為鄉村治理的頭等大事來抓,堅決貫徹落實 《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統一制定《黨支部規範化建設手冊》,突出抓緊政治建設標準化、抓實組織生活標準化、抓牢陣地標準化、抓好隊伍管理標準化,精準有效管理流動黨員和年老體弱黨員,創新落實主題黨日「6+X」長效機制,做好規定動作,做足「+」文章,把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和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體現在基層治理的方方面面,激活了鄉村治理的「一池春水」。
自治為基,民主管理成為鄉村治理的壓艙石。以約治村,全鎮各村都修訂完善了村規民約,將環境整治、禁種鏟毒、信訪維穩等寫進章程,形成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自我監督的村民自治工作新格局;以網治村,落實全科網格制度,29名總網格長、42名網格長、135個網格員成為村民自治的生力軍,實現了社情民意在網格中掌握、惠民服務在網格中展開、矛盾糾紛在網格中化解;以議治村,全面推行村「兩委」會統領、村民議事會議事、村務監督委員會監事的 「三會管村」制度,讓百姓在重大問題上擁有知情權、參與權、建議權,形成了「大事一起幹」的良性機制,催生了鄉村治理的「內生力」。
德治潤心,崇德向善成為鄉村治理的催化劑。引領鄉村「新風尚」,探索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示範點,廣泛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2個村實現星級文明戶創評全覆蓋;弘揚社會「正能量」,持續弘揚好家風,傳承好家訓,大力評選好媳婦、好婆婆等道德模範,西段村鄉風文化廣場成為群眾的精神聖地;提振群眾「精氣神」,組建文藝志願服務隊,設立黨員鄉風文明崗,在春節、重陽節、七一等重大節日開展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各類文化活動,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提升了鄉村治理的「軟實力」。
法治護航,公平正義成為鄉村治理的淨化器。播灑法治陽光,廣泛開展「法律進村」「憲法入戶」活動,不斷提升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識;打牢法治基石,深入推進新時代楓橋經驗,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有機整合,實現了矛盾化解便民利民、低成本高效率的運行機制;推動法治惠民。全鎮各村全部實現了「一村一警一律師」,打通了法律服務「最後一公裡」,讓群眾感受到法律的存在、認知法律的尊嚴、增強法律的信仰,夯實了鄉村治理「硬實力」。
在黨建引領下,化峪鎮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正在逐步形成,農村活力得到有效釋放,農民素質得到大幅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