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過海是民間流傳甚廣的神話傳說之一,那麼八仙是哪八仙呢?原型又都是誰?首先八仙有漢八仙、唐八仙、宋元八仙,人物各不相同,而為現在大眾所熟知的八仙乃是出自明代吳元泰的《東遊記》。那麼我們就以明八仙來聊聊八仙及其原型。
鐵拐李,相傳名為李凝陽或李洪水,或名李玄,字拐兒,自號李孔目。生卒年約公元前418-326年。巴國津琨人(現重慶市江津區石門鎮李家壩),現今李家壩仍有藥王觀和拐李祠等遺蹟,該遺蹟坐落於九本秋柑橘果園內,大部分建築毀於清代,現仍保留基石殘垣,鐵拐李晚年修道於石筍山,現今河蹁李家大院仍遺留李玄故居等遺蹟,藥灣大院曾是鐵拐李煉丹濟世的地方,現更名為(樂灣大院)。
漢鍾離原名鍾離權,姓鍾離,名權,字雲房,一字寂道,號正陽子,又號和穀子,漢鹹陽人,生卒年約(公元168.農曆7月27日-256)東漢、魏晉時期人物,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師。
張果老原名張果,號通玄先生,老視尊敬,故稱張果老,本為甘肅兩當的道人,受武則天和玄宗徵召,御賜邢州五峰山(今邢臺張果老山)。因為他經常手中拿著竹子做的一種說唱用具,所以後世人們就把他看作是"道情"(中國的一種傳統說唱藝術)的祖師,相傳於北宋時期聚仙會時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列入八仙。
呂洞賓原名呂紹先,唐朝禮部侍郎呂渭的孫子,唐太宗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四月十四日巳時,出生於河中府永樂縣(今山西芮城)。自幼好讀,淹博百家,但三舉進士不第。武則天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已四十六歲的呂紹先又去長安應考,在酒肆中遇見上天仙使鍾離權。鍾離權讓他做了一個建功樹名、出將入相、封妻蔭子的美夢,醒後方知功名利祿均為夢幻,遂大徹大悟,拜鍾離權為師,赴終南山中修道,改名喦,字洞賓。
何仙姑為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廣州增城一位叫何泰的女兒。出生時頭頂有六條頭髮。十六歲時夢見仙人教她:「吃雲母粉,可以輕身而且長生不死。」於是她照仙人的指示,吃雲母,發誓不嫁,經常來往山谷之中,健行如飛。每天的早上出去,晚上帶回一些山果給她的母親吃。後逐漸不吃五穀,武則天遣使召見她去宮中,在入京中的途中忽然失蹤。之後白日升仙。唐天寶九年,出現在麻姑壇中,站立在五朵雲中,其後,又出現在廣州的小石樓。
藍採和原名許傑,字伯通,公元(615-760),唐朝人,在淮南道濠州鍾離濠梁之上(今安徽鳳陽)得道成仙,出生於塘河古鎮石龍門,陸遊在《南唐書》中說他是唐末逸士。元代雜劇《藍採和》說他姓許名傑,藍採和是他的樂名。他常穿破藍衫,一腳穿靴,一腳跣露,手持大拍板,行於鬧市,乘醉而歌,週遊天下。其飲酒量多而不醉,精通釀酒技藝,自釀自飲,以藍酒自成一體,藍採和也是中國釀酒界最有權威的人。
韓湘子原名韓湘,字北渚,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韓湘子是唐代大文學家、刑部侍郎韓愈的侄孫、韓老成之子,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年)中進士,官至大理寺丞。傳說韓湘子是在潮州惡溪(今韓江)投身餵鱷獲大功德升仙,為屍解仙。
曹國舅,名佾,亦作景休,北宋開國王曹彬之孫、吳王曹玘之子,曹氏祖上自曹彬之父曹芸以上世居在寧晉,後世遷徙靈壽,遂靈壽成為籍裡,但曹彬卻讓其第五子曹玘居住寧晉,守護曹氏祖墳,以示不忘根本之意。曹玘後被仁宗封為吳王,曹玘之女應詔入宮被宋仁宗冊封為皇后,而後曹皇后之長弟曹佾成為曹國舅。由漢鍾離、呂洞賓引入仙班。其事跡見於《純陽帝君神化妙通記》、《宋史》、《陔餘從考》、《歷代神仙史》、《神仙通鑑》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