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明說教育
我國非常重視教育,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就把教育放在首位。從實行九年一貫制教育,到2017年新高考改革,英語自從被列入三大主科之一,就越來越受到了國人的重視。高考,也是作為我們人生的一個比較重要的轉折點,為了學好這門外語,學生們都會在學習英語上花費相當多的時間。
隨著我國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大國地位不斷上升,國家的總體實力越來越雄厚。擁有著軟實力與硬實力兼備的發展體系,不再盲目地崇洋媚外,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借鑑好的虛心學習,看到不好的自我反思。也不要一味地向外看,也要根據自己本國國情,走適合自己本國的發展道路。
浙大鄭強教授對人們學習英語的看法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的一則視頻,引發社會的廣泛熱議。這則視頻裡面的人物則是浙江大學教授鄭強,視頻中鄭強教授針對現在學生學習英語的狀況,說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說:「學習英語已經耗費了學生們太多的時間了,這是不太合理的。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交流的工具,如今卻變味兒了,早已不是最初的意義了。」
鄭強教授認為,我們國家的孩子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直到大學畢業,都一直把英語作為一個很重視的學科,佔據我們大量的時間去學習。甚至工作中也會用一部分時間去學習英語,他認為我們在英語學習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如果合理去分配時間於其他更多有意義的事情上,取得的效果會更好。
他這樣的說話內容,發表對人們學習英語的看法的視頻,讓大家紛紛注意,引來社會各界人士的熱議。有人認為鄭強教授的觀點太過片面,也有人比較同意他的觀點。所以,針對浙大教授鄭強的建議將「英語」踢出高考的話題,人們自行分為兩大陣營:持支持學習「英語」觀點的人和持不支持學習「英語」觀點的人。
持支持學習「英語」觀點的人
1. 學習英語已成為人們慣有的學習模式,一旦停止會打亂教學秩序。
由於英語在教學中,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是多年持續學習的一種學習模式。如果突然降低或者停止學習,會對教學秩序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的。還有國家政策的改革,一般都是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一種制度突然改變可能會產生不良的後果,甚至會引發社會的動蕩。
2. 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學習英語是中國與世界各國聯繫的紐帶
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潮流,英語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語言,學好英語尤為重要。學好一門語言,能讓我們和其他各個國家建立友好的關係,讓中國和世界接軌。
3. 學好英語也是一門技能
中國老話講,技多不壓身,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英語除了是一種國際廣泛通用的語言,還是一種個人的技能。我們能多掌握一項技能,在生活中就會多一種選擇的機會。在就業求職中就會多一種優勢,對自身的發展是比較有利的。
持不支持學習「英語」觀點的人
1. 大多數理科生對學習英語有著很大的壓力
對於文科學習能力不強的理科生來說,學習英語是一種比較大的壓力,尤其是學習一種外語。還有一種現象就是有一類學生,其他科目成績都很好,唯獨英語這門科目「拖後腿」。因此這類學生可能就錯失考上一流大學的機會,這樣就很不利於我國對人才的培養。
2. 大力提倡我國對於外語的學習不利於培養學生民族自信心
我國大力提倡學習英語,學生們會過於專注對英語的學習,忽視對於本民族語言和文化的學習。從而可能會讓學生們忽視對本民族語言和文化的學習,讓學生們失去對本民族的自信心。
3. 國家不斷發展,學生出國留學率降低
近幾年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出國留學人員逐年降低,中國反倒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過來留學,並且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學習漢語。中國的綜合國力的提升,漢語會慢慢發展為時代的主流。學生的出國留學率降低,學生們也不會拿出大把的時間,過分地學習英語。
寫在最後:
總結一下這兩種不同的觀點,站在國家發展的角度、時代的潮流的發展角度來講,我們是有必要學習好英語這門語言的。只不過應試式學習英語的方式有利有弊,要適度掌握學習英語的時間和方法。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是與各個國家溝通的橋梁。雖然我國近幾年發展飛速,但是和發達國家也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我們要把學好一門語言作為學習其他發達國家的基礎。發達國家有很多領域是領先於我們的,就比如科研技術,很多顯著的科研技術成果相關的學術都是採用英文方式發布的。所以我們要持發展的眼光,以不同角度看待世界,虛心學習,進一步向各個國家學習文化知識和科研技術。
大家對把「英語」踢出高考這一話題,有什麼觀點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謝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