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借信用卡想掙點利息 青島市民反而背上債務

2021-01-09 信網

原標題:防範金融借貸風險 青島中院發布金融借貸十大案例

(記者 陳志偉 通訊員 何文婕 呂佼)今天,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2020年青島法院金融借貸審判工作,發布2020年青島法院《金融借貸審判白皮書》和典型案例。

據了解,隨著青島地區金融業快速發展,金融借貸糾紛大量凸顯,2020年,青島全市兩級法院審理的金融借貸類案件數量仍呈增長態勢,案件類型以金融借款和民間借貸為主。其中,銀行類金融機構作為原告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結案8015件,信用卡糾紛結案2690件,民間借貸糾紛結案13434件,融資租賃糾紛結案225件。

白皮書結合2020年青島法院金融借貸案件審判情況,從訴訟應對及風險防控角度,分別分析了全市法院受理較多的四類金融類案件(金融借款糾紛、民間借貸糾紛、信用卡糾紛、融資租賃糾紛)的特點、存在風險及訴訟成因,幫助融資雙方精準清楚了解每類金融借貸案件存在的風險點。在對金融類訴訟風險點綜合研判的基礎上,青島中院就如何防範法律風險提出針對性建議,為相關部門、行業的經營決策提供參考,對融資主體的風險防控發出預警,對不合法、不誠信、不規範的行為進行警示。

發布的十個典型案例,均是從青島法院2020年生效的案件中選取,包括3個金融借款糾紛案例和7個民間借貸糾紛案例,均涉及近年來金融借貸審判的熱點問題。青島中院希望通過發布這些案例,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引導公眾樹立守法意識、契約意識和風險防範意識,引導民商事主體誠實守信,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履行法定義務。

青島法院2020年金融借貸審判典型案例

1.房地產開發商(保證人)違反保證合同約定,應依約對主債權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案情:2015年11月17日,某銀行與張某籤訂《個人住房借款合同》。合同約定:張某向某銀行借款29.6萬元用於購買某公司開發的位於膠州市的房屋一套,借款期限為2015年11月5日至2032年11月5日止。

2013年9月6日,某銀行與某公司籤訂《個人住房借款最高額保證合同》,合同約定:本最高額保證所擔保的債權是指自2013年9月6日至2016年9月6日期間因某銀行向債務人發放個人住房貸款而形成的全部債權;某公司在本合同項下提供的保證為連帶責任保證,自某銀行與債務人籤訂單筆借款合同之日起至該筆借款合同項下的抵押已生效,抵押人已辦妥抵押財產的房地產權證等相關權屬證書並將抵押財產的他項權利證書、抵押登記證明文件正本及其他權利證書交貸款人核對無誤、收執之日;合同另約定某公司承諾在商品房竣工驗收可辦理房地產權證的情況下,在未辦妥抵押登記手續,並將抵押房產他項權利證書、抵押登記證明文件正本交某銀行收執之前,不得將「房屋交接書」「登記申請書」「購房發票」等材料交給張某;某公司承諾在商品房貸款發放後10日內,將購置房產發票等上述材料書面交接於某銀行,如某公司違反上述約定給某銀行造成損失,某銀行有權隨時要求某公司在保證範圍內立即承擔無條件的連帶保證責任。

2015年11月5日,某銀行與張某就案涉房屋辦理了預購商品房抵押預告登記手續。2015年11月18日,某銀行按合同約定向張某發放了貸款29.6萬元。2015年11月30日,張某持某公司向其交付的材料辦理了案涉房屋的房地產權證,但未辦理正式抵押登記。自2016年10月18日起,張某未按約還款。某銀行要求某公司承擔連帶保證責任。某公司則主張案涉房屋已經具備辦理抵押登記的條件,其已經完成階段性保證責任,不應再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裁判理由與結果:法院經審理認為,案涉借款合同及最高額保證合同系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合法有效,當事人均應按約履行合同義務。某銀行依約向張某發放了貸款,履行了合同義務,但其他各方均未按合同約定履行義務。某公司沒有按照約定將「房屋交接書」等材料交付某銀行,而是直接交付購房人張某,其行為構成違約。張某辦理了案涉房屋的房地產權證後,沒有辦理抵押登記,某銀行未取得抵押權,其權利處於風險之中。某銀行據此主張某公司對主債權承擔連帶保證責任,符合雙方約定,法院予以支持。

點評:本案的焦點問題為房地產開發商如何承擔階段性保證責任。階段性保證制度創立的初衷,是為了解決貸款風險敞口期的問題,督促開發商儘快完成工程竣工驗收並辦理登記手續。階段性保證合同可以理解為附解除條件的合同,一旦銀行與購房者將房屋抵押登記辦妥、銀行取得房地產他項權證,開發商的保證責任即可免除。本案中,銀行與開發商明確約定開發商應將辦理商品房所有權登記的相關資料交給銀行,如開發商違約,則其應無條件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在雙方約定明確的情況下,因開發商違約,導致案涉房屋未辦理正式抵押登記,故法院判令開發商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因辦理正式抵押登記需要抵押人的配合,故開發商與銀行向債權銀行交付辦理商品房所有權登記相關資料的約定,有利於購房人在辦理商品房所有權登記時一併辦理正式抵押登記,從而預告抵押登記變為正式抵押登記,實現抵押預告登記的目的。故開發商未按照其與銀行的約定將辦理商品房所有權登記的相關資料交付銀行,致使無法辦理正式抵押登記,開發商應當承擔保證責任。

提示:房地產開發商在完成竣工驗收義務後,應將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的相關材料依約給付債權銀行,並通知購房人及時辦理不動產登記及抵押登記,以免除自身的階段性保證責任,否則將面臨承擔保證責任的法律風險。

2.出借信用卡給他人使用系違反強制性規定的無效行為

案情:王某某將自有的兩張信用卡出借給趙某某使用,並將密碼通過微信告知了趙某某。趙某某透支使用該兩張信用卡,並向王某某支付利息。後趙某某無力償還信用卡欠款,將信用卡歸還王某某,但透支的款項趙某某一直未償還,王某某訴至法院要求趙某某償還信用卡欠款。

裁判理由與結果:法院經審理認為,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四條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民間借貸合同無效:(一)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又高利轉貸給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本案中,王某某將信用卡交付於趙某某使用,趙某某向王某某支付利息的行為,既增加了融資成本,又擾亂了信貸秩序,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王某某與趙某某之間的民間借貸行為應認定為無效,雙方互負返還義務,趙某某應償還信用卡欠款,王某某應返還獲得的利息收益。

點評:目前社會上存在利用信用卡套取現金出借,或者將信用卡出借他人使用並以此獲益的情況,但通過此種方式獲取的收益不受法律保護。首先,民間借貸出借人出借的資金必須是其合法收入的自有資金,出借信用卡給他人使用賺取利息或者好處費屬於套取金融機構資金轉借謀利的行為,擾亂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屬於無效的借貸行為。其次,出借信用卡的人員,往往會因借卡人不能及時足額償還透支款項,而對銀行負有債務。出借人不僅不能由此獲利,反而會成為債務人,出借人有義務先行償還所欠銀行款項,否則會面臨被訴風險,甚至成為失信人員。最後,在實際生活中,需要借取他人信用卡套現使用的人員,大多為背負債務、信用較低而無法自行辦理信用卡或向銀行貸款。將自己的信用卡借給此類人員使用,存在極高的違約風險,應提高警惕拒絕出借。

提示:出借信用卡給他人使用並以此牟利是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為,屬於無效的民事行為。信用卡為他人持有使用期間,產生的損失以及風險均由辦卡人承擔,辦卡人不僅可能面臨訴訟風險甚至可能成為失信人員,影響切身利益。

3.債權人未在保證期間內依法定要求向保證人主張權利,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

案情:2014年6月18日,某銀行與華某籤訂《最高額保證合同》,約定其為商貿公司向某銀行的借款在9000萬元最高餘額內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最高額擔保的主債權期間為2014年6月18日至2015年6月18日,保證期間為借款期限屆滿之次日起兩年。2015年5月28日,商貿公司與某銀行籤訂《國內訂單融資協議》,約定向某銀行融資2600萬元用於原材料採購、生產等用途。合同籤訂後,某銀行於2015年6月1日放款2600萬元。還款日為2015年11月13日。借款到期後,商貿公司與某銀行籤訂借款展期協議及借款合同要素變更協議,將借款期限延長至2019年5月24日。華某未在該借款展期協議及借款合同要素變更協議上簽字。借款延長期限到期後,商貿公司未能歸還借款本息,某銀行訴至法院,請求商貿公司還款、華某承擔保證責任。

裁判理由及結果:雙方當事人爭議的焦點問題為華某應否對本案債務承擔保證責任。法院認為,首先,某銀行與華某籤訂《保證合同》,約定為涉案借款提供連帶保證責任,保證期間為借款期限屆滿之次日起兩年,保證人華某承擔保證責任的期間為2015年11月14日至2017年11月13日,某銀行未提交證據證明其在保證期間向華某主張過權利;其次,《保證合同》中約定債權人與債務人變更主合同或加重債務人債務或延長債務履行期限的,應當經過保證人的同意。本案中,某銀行與債務人籤訂《借款展期協議》《借款合同要素變更協議》對債務延期,華某未籤字,某銀行亦未提交證據證明華某同意延長債務履行期限。基於以上理由,華某對本案借款不承擔保證責任。某銀行主張其以多種方式向華某催收,但其未提交證據予以證明,故其理由不成立,法院不予支持。

點評:根據擔保法的相關規定,債權人應在保證期間內依法定要求主張權利,這是債權人對保證人保全實體權利的法律條件。根據擔保法的法理,債權人與債務人協議變更主合同的,應當取得保證人書面同意,未經保證人書面同意的,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保證期間,債權人與債務人對主合同數量、價款、幣種、利率等內容作了變動,未經保證人同意的,如果減輕債務人債務的,保證人仍應當對變更後的合同承擔保證責任;如果加重債務人的債務的,保證人對加重的部分不承擔保證責任。本案中,債權人與債務人延長債務履行期限,屬於加重債務人的債務的情形,依據法律規定,沒有經過保證人同意,故保證人的保證期間仍為原合同約定,不發生變更。在原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內,債權人未向保證人主張權利,因此保證期間已過,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為保障金融債權的順利實現,金融機構在借款到期後,應及時向保證人主張權利,並優先選擇留存書面證據,避免本案中因未舉證證明在保證期間向保證人主張權利,導致保證人免責,降低金融風險。值得說明的是,依據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第二十九條「同一債務人有兩個以上保證人,債權人以其已經在保證期間內依法向部分保證人行使權利為由,主張已經在保證期間內向其他保證人行使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的規定,有兩個以上保證人的,債權人應在保證期間內分別向每個保證人主張權利。

提示:債權人必須在保證期間內依法定要求主張權利,有兩個以上保證人的,債權人應分別向每個保證人主張權利,否則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

4.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借款,其配偶書面承諾共同還款的,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案情:2016年10月27日,錢某與某銀行籤訂《個人住房借款合同》,約定借款40萬元用以購買房屋,並以所購房產提供抵押擔保,且辦理了抵押登記。孫某與錢某系夫妻關係。2016年10月17日,孫某在《個人住房貸款申請表及面談記錄》第三頁的共同還款聲明、共同抵押聲明等聲明落款處籤字捺印。該申請第二頁記載了貸款金額、貸款期限、貸款利息等。借款合同籤訂後銀行依據約定發放貸款,錢某未依約還款。某銀行訴至法院,請求孫某和錢某共同承擔還款責任,並對抵押財產主張優先受償權。

裁判理由與結果:本案爭議焦點為本案債務是否為夫妻共同債務,孫某是否應當承擔共同還款責任。法院認為,雖在《個人住房借款合同》中,共同借款人處為空白,孫某並未籤字確認,但案涉借款發生孫某、錢某夫妻關係存續期間,孫某在《個人住房貸款申請表及面談記錄》第三頁共同還款聲明上簽字,且貸款申請表第二頁載明的貸款金額、貸款期限、貸款利息等足以證明共同還款聲明係為《個人住房借款合同》出具的還款聲明,故應認定孫某有共同舉債的意思表示。因此,本案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孫某應對該筆貸款承擔共同還款責任;某銀行有權對抵押房產處分的價款享有優先受償權。

點評:關於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標準,2018年1月最高法院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對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標準進行修訂,認定了夫妻共同債務以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為原則。2021年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064條吸收了司法解釋的上述規定,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的一般包括三種情形:一是夫妻「共債共籤」,或者是一方事後追認;二是夫妻一方婚內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三是夫妻一方婚內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但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

為了避免因夫妻共同債務認定問題產生爭議:第一,對債權人而言,如果借款人向其借款,債權人應讓借款人配偶在借款合同上共同籤字確認,即「共債共籤」是保障債權實現最穩妥的措施。實踐中,商業銀行在辦理信貸業務時,對已婚者一般都要求夫妻雙方共同到場籤字。以夫妻共同財產設定抵押的,抵押合同亦要求夫妻雙方共同籤字確認。第二,對於舉債方的配偶來說,對於借款行為應當謹慎對待,一旦與配偶共同籤署借款協議或追認配偶的債務,將面臨承擔共同還款的法律責任,除非有證據證明被欺詐、脅迫、顯失公平等法定情形,否則無法避免承擔共同還款的責任。

提示:債權人向夫妻一方出借款項時,應要求舉債人配偶作出共同借款的意思表示,否則債權人應對該借款屬於夫妻共同債務承擔舉證責任。

5.未依法取得放貸資格的出借人,以營利為目的向社會不特定對象提供借款的,籤訂的借貸合同無效

案情:2017年12月11日,陳某與張某、王某籤訂借款合同,約定陳某向張某、王某出借50萬元,借款利息為月息3分,彭某是保證人。其後,陳某履行了付款義務。借款人張某於2019年7月25日出具承諾書,確認向陳某借款50萬元,利息以現金形式支付到2019年5月11日,到2019年7月25日本金一直未還。陳某訴至法院,要求張某、王某償還借款50萬元及按月利率2%計算的利息;彭某承擔保證責任。

2013年至2020年期間,陳某作為原告提起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16起,其中近三年就有11起,涉案標的額高達近2000萬元。當事人雙方均認可借款人按照借款合同履行了自出借之日至2019年6月11日期間的利息支付義務。

裁判理由與結果: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問題是:一是本案的借款合同是否有效;二是擔保人應當如何承擔責任。關於焦點一,陳某並未取得依法放貸資格,其長期對外放貸,持續時間長、累計金額巨大、放貸對象不特定,擾亂了金融管理秩序,違反了金融管理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的規定,本案的借款合同無效,借款人應當返還陳某借款本金及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的資金佔用期間的損失。關於擔保人責任問題。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和第九條規定,因本案中主合同無效,故擔保合同也無效。又因擔保人具有過錯,故其應當對主債務不能清償部分債務的三分之一承擔賠償責任,擔保人承擔賠償責任後,有權向主債務人追償。

點評:民間借貸一般是生產生活中為解決資金急需而發生的資金融通行為,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需要明確的是,以營利為目的、向不特定的主體放貸屬於嚴格監管的金融業務,必須經有權機關批准才有資質從事。同時,以「民間借貸」為名、行「高利放貸」之實的行為不僅不能切實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反而加劇企業融資負擔,嚴重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因此,對放貸行為應當加強監管和規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規規定,未經有權機關依法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設立從事或主要從事發放貸款業務的機構或以發放貸款為日常業務活動。據此,未依法取得放貸資格的出借人,以營利為目的向社會不特定對象提供借款屬於擾亂金融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形成的借貸合同應為無效合同,相應的擔保合同亦無效。

提示:未依法取得放貸資格的出借人,不能以營利為目的向社會不特定對象提供借款,更不能通過吸收或變相吸收他人資金用於借貸。

6.公司提供擔保的,債權人應依法審查擔保合同是否經公司董事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通過

案情:2019年3月27日,某建築公司與某房地產公司、某某公司籤訂《借款擔保合同》,某房地產公司向某建築公司借款人民幣15000萬元,某某公司對某房地產公司上述債務本息、違約金、賠償金等提供連帶保證責任,同時某某公司以其名下55套房產提供抵押擔保,其後辦理了抵押登記。合同籤訂後,某建築公司履行了付款義務。2019年9月11日,某建築公司再次向某房地產公司出借人民幣600萬元。

某某公司由某房地產公司佔70%股權,某投資有限公司佔5%股權、某運輸公司佔25%股權,出具擔保時並未經股東會決議同意擔保。

裁判理由及結果:法院經審理認為,某建築公司與某房地產公司籤訂的《借款擔保合同》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具有法律效力。某建築公司依約履行了合同義務,某房地產公司未按約定履行還款義務,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償還欠款。某某公司由某房地產公司佔70%股權,其為控股股東某房地產公司提供保證擔保和抵押擔保,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六條第二款和第三款規定,應當按照法律規定和公司章程規定履行決議程序。而本案債權人在要求某某公司提供擔保時,並未按照上述法律規定要求某某公司出具股東會決議或股東大會決議,債權人未盡到善意的審查義務,因此,某某公司出具的擔保合同無效。因此,某建築公司主張某某公司承擔連帶擔保責任並對抵押財產享有優先受償權,不予支持。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規定,本案中對擔保合同的無效,債權人與擔保人均存在過錯,因此,某某公司應當對本案債務某房地產公司不能清償部分的二分之一範圍內承擔賠償責任,某某公司承擔賠償責任後,有權向某房地產公司追償。

點評:在公司為他人提供擔保情形,為保障資本充實和公司股東利益,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立法對公司為他人提供的擔保採取了禁止或限制的做法。我國2005年修訂公司法時,專門增設第十六條規定,一方面肯定公司的對外擔保能力,另一方面規定公司對外提供一般擔保和關聯擔保(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均應由公司有權決議機關依法定程序作出決議。最高法院九民會議紀要明確指出,債權人能夠證明其在訂立擔保合同時對董事會決議(一般擔保)或者股東會決議(關聯擔保)進行了審查,同意決議的人數及籤字人員符合公司章程規定,就應認定其構成善意,公司不得以章程或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對抗善意債權人。同時,債權人的審查一般限於形式審查義務。債權人未依法對董事會或者股東會決議盡到審查義務的,應認定擔保合同無效,進而結合各方過錯程度依據擔保法及擔保法司法解釋相關規定認定擔保人的民事責任。

提示:公司作為擔保人的,債權人應當依法對擔保公司董事會或者股東會決議進行審查,避免因未盡到審查義務導致擔保合同無效。

7.當事人之間未約定還款抵充順序的,依法應先抵充按照實際借款本金計算的利息再抵充借款本金

案情:2019年6月8日,劉某向張某出具《借條》一份,內容為:「今借到張某60萬元,借款期限6個月,月息2分。」同日,張某通過手機銀行向劉某銀行帳戶轉帳588000元。張某主張其另外從銀行提取現金12000元交付給劉某,劉某主張並未收到現金,實際收到的借款數額就是588000元,另外12000元是砍頭息。經查,張某銀行帳戶向劉某轉帳後的帳戶餘額為368000元,張某沒有提供其從銀行提取現金12000元的取款記錄。借款到期後,經張某多次催要,劉某於2020年1月20日向張某還款10萬元,劉某主張是償還借款本金,張某主張是支付借款利息。雙方對還款順序沒有約定。劉某訴至法院,要求張某償還借款60萬本金及相應利息。

裁判理由與結果:法院經審理認為,案件爭議的焦點為:一、劉某借款的數額是60萬元還是588000元;二、劉某還款10萬元是償還借款本金還是支付借款利息。關於焦點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條的規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並計算利息。」本案中,雖然《借條》上載明的借款金額是60萬元,但是張某實際向劉某銀行帳戶轉帳的金額是588000元,張某主張其另外提取現金12000元交付給劉某,但並未提供提取現金的取款憑證予以佐證,而且張某在轉帳後其銀行帳戶的餘額超過12000元,沒有另外提取現金交付的必要性,且12000元與60萬元本金1個月的利息金額相吻合,因此應認定借款本金是588000元。關於焦點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債務人除主債務之外還應當支付利息和費用,當其給付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時,並且當事人沒有約定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下列順序抵充:(一)實現債權的有關費用;(二)利息;(三)主債務。」本案中,劉某主張10萬元是償還借款本金但張某予以否認且劉某並未提供證據證明雙方約定該筆還款是償還借款本金,故該筆還款應當先抵充利息再抵充借款本金。經計算,劉某的10萬元還款抵充利息後剩餘12622元再抵充借款本金,截止到2020年1月20日劉某尚欠借款本金的數額為575378元。

點評:本案系如何認定出借款項預扣利息以及當事人未約定還款順序時如何認定還款抵充順序的典型案例。借貸雙方籤訂借款合同後,出借人依法應按照雙方約定的借款金額向借款人交付款項。因利息是借款本金產生的孳息,而在出借款項當時借款本金實際並未產生孳息,故出借人如果此時提前扣除利息即收取「砍頭息」,應當視為出借人沒有足額交付借款本金。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借款人應當按照出借人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而且計算利息的基數也應當以出借人實際借款數額為準。張某在借款本金60萬元中預先扣除1個月的利息12000元,其未按合同約定足額交付借款本金,劉某隻需按照實際借款數額588000元返還借款並以588000元為基數計算利息。借款人的還款如果不足以清償全部借款本息,根據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的相關規定,借款人的還款應當先抵充利息再抵充借款本金。劉某在借款到期後向張某還款10萬元,該筆還款不足以清償全部借款本息,劉某未能證明雙方約定該筆還款系償還借款本金,應當認定該筆還款先抵充截止到2020年1月20日的利息,剩餘部分再抵充借款本金。

提示:出借人給付款項時預先扣除利息的,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並計算利息。借款人的還款不足以清償全部借款本息時,且當事人沒有約定的,應當先抵充利息再抵充借款本金。

8.在當事人之間存在多筆款項往來及多次本息結算的情況下,最終支付的利息數額不能超出相關規定的限額

案情:邰某自2015年開始多次從楊某處借款,並多次還款給楊某。雙方於2016年、2017年、2018年多次出具新的借款協議書,即把前期貸款本息結算後將利息計入後期借款本金並重新出具債權憑證。後因邰某未能按照借款協議書約定的還款計劃履行還款義務,楊某起訴要求邰某按照最終形成的借款協議書確定的金額償還借款。邰某則辯稱其未進行核算即在借款協議書籤字,借款協議上確認的數額包含了之前借款的利息,並且重複計息,認為應當按照實際出借金額進行計算。

裁判理由與結果:法院經審理認為,借貸雙方可以對前期貸款本息結算後將利息計入後期借款本金並重新出具債權憑證,但借款人在借款期間屆滿後應當支付的本息之和,不能超過以最初借款本金與以最初借款本金為基數、以年利率24%計算的整個借款期間的利息之和。本案後期形成的多個借款協議均是對之前本息重新計算後作出的新的債權憑證,不能簡單以結算憑證作為計算依據。邰某雖主張最初的借款沒有利息,但是根據後期形成的借款協議以及當事人實際履行情況,雙方實際對利息有明確約定。鑑於當事人最後形成的《借款協議書》載明的款項包含了之前的利息,且超出了按照24%年利率計算的利息數額,故應當以年利率24%從出借之日予以計算。本案經過本息折算,將本金數額從結算憑證載明的230餘萬元變更為180餘萬元。

點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15〕18號)第二十八條明確規定「借貸雙方對前期借款本息結算後將利息計入後期借款本金並重新出具債權憑證,如果前期利率沒有超過年利率24%,重新出具的債權憑證載明的金額可認定為後期借款本金……按前款計算,借款人在借款期間屆滿後應當支付的本息之和,不能超過最初借款本金與以最初借款本金為基數,以年利率24%計算的整個借款期間的利息之和。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支付超過部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本案中,當事人多年間存在多筆大額款項往來的情況下,經過多次對帳將未支付的本息重新計入後期借款本金,本身並不違反法律規定,但是按照此種方式計算的本息之和不能超出法律規定的限額。當事人對本息數額發生爭議的情況下,應當自最初借款之日起按照法律規定的利率上限進行計算,對於償還的數額按照先息後本的方式進行衝抵。現實生活中,借款人為了獲得借款以及借款展期,對於債權人提出的本息對帳單未進行核算即籤字確認,往往損害了自身利益而不自知。

提示:借貸關係中未支付的本息數額重新計入後期借款本金後所支付的本息數額不能超出法律規定的限額。本息結算應當列明相應的款項往來及利息計算方式,防止出現糾紛時舉證困難。

9.親屬之間通過銀行轉帳的,應書面約定款項性質系借貸還是其他債權債務,否則應依法認定為借貸

案情:張甲與張乙系堂兄妹關係。2016年9月,張乙註冊成立某超市(個體工商戶)。兩年後2018年9月,兄妹倆在某超市登記註冊地同一位置註冊成立了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張乙,註冊資本為800萬元,其中張甲、張乙分別認繳出資320萬元、480萬元,於2048年9月30日前到位。自2018年9月至同年12月,張甲先後多次向張乙的帳戶轉帳共計200萬元。2019年6月,張甲將張乙訴至法院,要求張乙償還借款200萬元。

裁判理由與結果:法院經審理認為,案件爭議的焦點在於如何認定案涉200萬元款項的性質。張乙認可收到案涉款項,但否認雙方之間系借貸,主張該款系張甲向兩人共同設立的某公司的投資款。就本案焦點,首先,某公司自2018年9月2日始即有自己的基本存款帳戶,如張甲所付系投資款,則理應付至該帳戶,但所有款項均系張乙以個人帳戶收取,且張乙收款後並未將款項轉付至公司帳戶,而是支付給了多個自然人,現有證據不能證明用於公司經營。其次,根據張甲從稅務系統網站上下載的某公司的納稅申報表等材料的記載,經營項目及金額均為0.顯示該公司無實際經營活動。再次,張乙作為經營業主的某超市成立在先兩年,如該超市與某公司混同經營,則混同經營前,理應對某超市的財產及債權債務等進行統計匯總,形成由兩人共同確認的書面材料,但張乙不能提交該類證據。綜上,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015年施行)第十七條規定,因張乙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主張,應認定張甲的主張成立,故法院判令張乙償還張甲借款本金200萬元。

點評:本案系親屬之間因款項往來發生糾紛的典型案例。雙方雖系親屬關係,但在未籤訂基礎合同的情況下,雙方對款項性質各執一詞。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七條「原告僅依據金融機構的轉帳憑證提起民間借貸訴訟,被告抗辯轉帳系償還雙方之前借款或其他債務的,被告應當對其主張提供證據證明。被告提供相應證據證明其主張後,原告仍應就借貸關係的成立承擔舉證責任」的規定,收款人抗辯款項系投資款,其應就此承擔舉證責任。雖然匯款人與收款人共同投資設立公司,但結合章程約定認繳制出資及公司未實際經營等事實,收款人提交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主張,應承擔對其不利的法律後果。因此,即使是親屬之間銀行轉帳,亦應通過籤訂合同等方式明確款項性質,避免產生糾紛時面臨舉證不能的敗訴風險。

提示:親屬之間通過銀行匯款,應當籤訂書面合同明確約定法律關係和款項性質。否則,將依法認定雙方之間存在借貸關係。

10.多份債權憑證對債務人身份約定不一致的,應結合借貸過程、款項給付、債權人主張等情況綜合認定債務人身份

案情:齊某、張某、某公司、王某等與孫某於2016年籤訂借款合同,約定向孫某借款200萬元。多位債務人在籤訂借款合同同時在《借據》《擔保承諾書》《確認書》上簽字捺印。借款合同、借據、居間合同等證據中,齊某在借款人處籤名捺印,王某等人既在借款人處籤字,又在保證人處籤字。其中《擔保承諾書》載明「茲有出借款人孫某與借款人齊某、張某、王某等籤訂借款合同,願為債務作出擔保承諾……」擔保人處有張某、王某等籤字。2017年10月,孫某與齊某、張某和某公司籤訂《協議書》,約定還款計劃。2019年9月,齊某與張某籤訂《協議書》,約定「張某給齊某擔保借款200萬元,按24%利率計算利息」。孫某依照借款合同約定出借款項後,齊某等人未履行還款義務。2018年,孫某起訴張某作為擔保人履行還款義務,張某向孫某還款200萬元後行使追償權,於2020年起訴要求齊某、某公司、王某等作為共同借款人償還200萬元。齊某認為除齊某以及某公司外,其他各方均系作為保證人籤訂了借款合同及《借據》等附件,只是籤字時並未審查籤署的位置,並未形成借貸合意。孫某同意王某等關於其只是保證人的主張。

裁判理由與結果:法院經審理認為,案件爭議的焦點為王某等人在借貸關係中是保證人還是共同借款人。民間借貸關係成立不僅需要借款人之間形成借貸合意,還要有出借款項的事實。在本案的借款合同及附件中,王某等人雖然在借款人處以及擔保人處籤名,並且在多個附件中以不同身份出現,但是通過各方當事人陳述以及款項往來等,應認定與債權人孫某形成借貸真實意思表示的為齊某和某公司,實際款項也用於某公司,該公司出具了收據。從其後孫某與齊某、某公司、張某形成的協議書看,債權人孫某及擔保人張某對實際借款人為齊某及某公司並無異議,還款協議亦未經過王某等人確認。綜合各方的陳述、款項的實際收取、還款計劃的出具等多種因素判斷,本案的借款人為齊某與某公司,王某等人為連帶責任保證人。

點評: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有的當事人法律意識淡薄,根據對方要求隨意籤字的情形時有發生。本案就是債務人不僅在保證人處籤字且在借款人處籤字,且借款合同、借據、承諾等多份材料中體現了不同的身份。本案系擔保追償權案件,之前原債權人只向張某主張權利,故除借款合同及其附件外,應結合其他證據及事實綜合認定債務人的身份地位。本案借款合同籤訂後,後期債權人孫某與齊某、某公司和張某形成多個還款協議,但均未有王某等人的參與,且孫某對當事人的地位做了有利於王某等人的陳述,在此種情況下,綜合當事人之間借貸過程、借款用途、款項的實際給付和償還、還款協議的內容、債權人的主張等因素,應認定王某等人系保證人而非借款人。

提示:民事主體不應基於對親朋好友的信任隨意在空白材料上簽字,籤字時應審慎審查籤字的身份、款項數額、責任承擔等問題。債權人應確保合同內容明確無爭議。

[來源:青島新聞網 編輯:芃芃]

相關焦點

  • 幫朋友辦信用卡 背上百萬債務 銀行:信用卡只限本人使用,若出借要...
    最近,市民張先生過得很窩心。原來,兩年前,他用自己的身份證幫同事辦了8張信用卡,而同事肆無忌憚地刷卡,刷出高額債務卻無力償還,100萬元的債務掛在了他的名下。面對如此巨額的債務,張先生不知所措。對此,律師認為,這跟出借信用卡是一樣的道理,張先生必須承擔欠款的後果。
  • 幫朋友辦信用卡,卻背上百萬債務!律師:得還
    最近,市民張先生過得很窩心。原來,兩年前,他用自己的身份證幫同事辦了8張信用卡,而同事肆無忌憚地刷卡,刷出高額債務卻無力償還,100萬元的債務掛在了他的名下。面對如此巨額的債務,張先生不知所措。對此,律師認為,這跟出借信用卡是一樣的道理,張先生必須承擔欠款的後果。投訴 幫別人辦信用卡 自己債臺高築據張先生講,他與這名同事關係很好。兩年前,該同事說要給丈母娘買房,需要張先生的幫助,希望用張先生的身份證辦理信用卡。由於兩人關係很好,加上同事「老實本分」,張先生就以他的身份證,分別在各個銀行辦了8張信用卡。
  • 幫朋友辦信用卡,卻背上百萬債務!律師:得還!
    最近,市民張先生過得很窩心。原來,兩年前,他用自己的身份證幫同事辦了8張信用卡,而同事肆無忌憚地刷卡,刷出高額債務卻無力償還,100萬元的債務掛在了他的名下。
  • 出借信用卡賺利息 卻被透支18萬 南京開審首例「出借信用卡收好處...
    原標題:出借信用卡賺利息 卻被透支18萬 南京開審首例「出借信用卡收好處費」案   中國江蘇網7月17日訊 3年前,趙女士需要資金周轉,先後向公司同事齊先生借了9張信用卡,兩人籤協議約定借用期限、還款事項,並口頭商定信用卡的使用利息,大約為月息3%。
  • 信用卡資金出借之民間借貸法律關係認定
    在籤訂該份協議後,鄧祖俊於2015年10月24日歸還蔡妹囡借用信用卡期間形成的欠款169962.11元。……本院認為:本案鄧祖俊主張的借款有兩筆發生於馬千裡與蔡妹囡的夫妻關係存續期間,其中一筆170000元系蔡妹囡借用鄧祖俊的信用卡使用無法及時還款而由鄧祖俊自行還款產生的債務,另一筆30000元系蔡妹囡向鄧祖俊借用的現金。
  • 防範金融借貸風險 青島中院發布金融借貸十大案例
    2.出借信用卡給他人使用系違反強制性規定的無效行為案情:王某某將自有的兩張信用卡出借給趙某某使用,並將密碼通過微信告知了趙某某。趙某某透支使用該兩張信用卡,並向王某某支付利息。後趙某某無力償還信用卡欠款,將信用卡歸還王某某,但透支的款項趙某某一直未償還,王某某訴至法院要求趙某某償還信用卡欠款。
  • 信用卡逾期怎麼辦?只需滿足這幾點,可以停止催收!解決債務問題
    信用卡逾期已經成為了非常普遍的問題,也是成年人非常苦惱的事情,畢竟生活所迫,難免會背上一些債務,再加上外界環境的影響,一旦資金出現問題,就會導致信用卡逾期。信用卡逾期之後,是會產生很多嚴重的後果的,首先要面對的便是高額的違約金和利息,5%的違約金和每天萬五的利息,要知道,很多人一個月的收入也就3,400塊錢,然而逾期10萬元,一個月的違約金和利息就有6500元左右,讓逾期持卡人難上加難。
  • @台州市民 這幾類「債務」不受保護
    以當前3.85%的一年期LPR市場報價計算,目前,民間借貸利率上限就是15.4%,超出部分的利息不再受到法律保護。這些「債務」視作無效新規發布後,不少市民提出疑問,哪些條件下的民間借貸滿足新規實施要求?
  • 提高締約風險意識 警惕陷入「套路貸」泥潭 青島法院發布2020年...
    ,通報2020年青島法院金融借貸審判工作,發布2020年青島法院《金融借貸審判白皮書》和典型案例。  2.出借信用卡給他人使用系違反強制性規定的無效行為  案情:王某某將自有的兩張信用卡出借給趙某某使用,並將密碼通過微信告知了趙某某。趙某某透支使用該兩張信用卡,並向王某某支付利息。後趙某某無力償還信用卡欠款,將信用卡歸還王某某,但透支的款項趙某某一直未償還,王某某訴至法院要求趙某某償還信用卡欠款。
  • 信用卡負債過高,應該如何降低債務問題?
    信用卡負債過高,應該如何降低債務問題?信用卡是提前消費產物的核心代表,每年商業銀行都會因為信用卡還款問題出現「呆帳」和「壞帳」,持卡人也會因為無法按時還款而出現逾期還款的記錄,甚至直接背上巨額債務,從而影響到個人經濟狀況以及家庭負擔地增加。
  • 乾貨|法務不得不知的利息計算「十三劍」(建議收藏)
    複利就是借款人不能還本付息,本金所生的利息再作為本金計算利息。《貸款利率通知》第三條:對不能按時支付的利息,按罰息利率計收複利。因此,我們的法律是支持驢打滾的!但是驢只能打一次滾,對於計收的複利是不能再次計算複利的。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在1996年《關於長城萬事達信用卡透支利息不應計算複利的批覆》中認為,信用卡透支利率的規定已含有懲罰性質,信用卡透支不應再計算複利。
  • 典型案例 | 建築企業內設項目部,實出藉資質,債務共同承擔
    建築企業內設項目部,實出藉資質,債務共同承擔——建築企業內部設立項目部,實質卻為施工企業向個人出藉資質關係的,對外債務應由該法人及個人共同連帶承擔。 標籤:|施工合同|掛靠施工|出藉資質|工程款|項目部 案情簡介:2002年,建築公司第七項目經理部負責人尹某將部分工程分包給王某,並出具加蓋經理部公章的結算單。
  • 青島中院發布金融借貸審判白皮書和典型案例
    據了解,隨著青島地區金融業快速發展,金融借貸糾紛大量凸顯,2020年,青島全市兩級法院審理的金融借貸類案件數量仍呈增長態勢,案件類型以金融借款和民間借貸為主。其中,銀行類金融機構作為原告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結案8015件,信用卡糾紛結案2690件,民間借貸糾紛結案13434件,融資租賃糾紛結案225件。
  • 離婚協議約定的夫妻間債務是否存在逾期利息?
    問:B是否可以要求A支付逾期利息?(一)雙方為離婚所作出的財產分割,不能將其視為傳統意義上的債務關係,故B主張逾期給付利息無事實及法律依據。根據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如果雙方之間成立借款合同關係,但未約定利息,一方逾期還款的,另一方主張按年利率6%支付利息的,人民發院予以支持。
  • "天降"執行裁定書,青島一船務公司莫名背上前任21年前債務!
    可是,在之前的轉讓合同裡,雙方已經明確約定之前的債券債務跟順通船務沒有任何關係,為何在案件判決二十一年後,這筆債務會落到順通船務身上呢?二十一年前生效的判決,如今"天降"執行裁定書2020年3月18日,青島市市南區人民法院發出了這份執行裁定書。
  • 借款人逾期不付利息,出借人可要求提前還款
    武漢晚報9月12日訊(記者夏晶)因為借款人沒有如期支付2000元利息,老張主張提前償還借款本金和相應利息。可老張的錢已經借出去了,到底能不能以不安抗辯主張權利呢?胡某向張某借款10萬元,借期10年,按期支付利息2000元,並寫有借條,但並未如期支付利息。
  • 通過信用卡套現借款給別人,借貸關係無效!
    但如果出借人本身資金不富餘,而使用信用卡套現出借,如借款人未及時償還借款,出借人容易陷入以卡養卡、無力償還的深淵,甚至會造成不良的信用記錄,得不償失。本案原告張X作為持卡人,利用信用卡套現轉借於被告王X,本院認定雙方的民間借貸合同無效。對於本案糾紛,原、被告均應付相應的責任。本案雖認定民間借貸合同無效,但雙方債權債務仍然成立,因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被告王X從原告張X處所得資金應予返還。
  • 產生信用卡透支的糾紛 怎麼計算利息和額外費用
    用信用卡花費1.8萬餘元,有69元未還清,10天之後,竟然產生了317元利息。了解後才知道,銀行採取的是全額計息的方式。為此花費者和銀行對於簿公堂。像這樣因信用卡花費引發的糾紛不斷增多。對於此,小財帶您了解這些糾紛背後的真相。
  • 市民想提前還款 友眾信業:先交1.6萬元違約金和服務費
    5月26日,市民蔡先生氣憤地向記者反映自己的遭遇。市民講述:想提前還款,要先交1.6萬元的違約金和服務費據蔡先生介紹,2018年3月,他因資金緊張一時周轉不開,就通過友眾信業金融信息服務(上海)有限公司青島第二分公司與友眾信業金融信息服務(上海)有限公司籤訂了《信息諮詢及還款管理服務協議》,申請了14萬元的借款,月息是1.99%,借款期限是
  • 很多負債者不會計算信用卡債務的帳?這不是笑話,而是事實
    信用卡債務是很多負債者債務中的一部分,當然對於負債者來說也會優先歸還,因為這不僅涉及自己的徵信問題,還有可能被起訴,受到法律制裁。所以說負債者基本都會優先償還信用卡欠款,但是在歸還過程中一般會選擇最低還款,或者在沒有能力的情況下還不到最低還款,只是象徵性的還一些,表示自己的還款意願,避免被起訴。像這類還款方式,就是作死,把自己辛苦掙的那點錢打了水漂,這就是很多負債者每月感覺都在還,但是信用卡債務依然沒有減少,可能還不斷的在增加。說到這裡很多人懵了,為什麼會這樣?那是因為根本沒有仔細的算過,或者根本就不會算信用卡債務的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