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早教」蒙學,可看出古人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2020-07-30 媽媽糯米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家長們對教育的重視讓現在的孩子背負了更重的壓力,儘管在衣食住行方面現在的孩子更加富足,但愈發激烈的教育競爭,已經深刻影響到了孩子們,從更早的時候開始接受啟蒙教育。

不落於人後是每個家長最簡單的想法,但其實「教育從娃娃抓起」這樣的觀念早已有之,在中國古代,各類早教的機構就已經有了萌芽,其實古時候的家長和現在也一樣,長期以來的教育變化中正應了一句這樣的話:「人生百年,立於幼學」。

如果說過去的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和自然相處,在更加愉快的環境下成長,但其實回過頭看未必如此,過去中國的經濟條件差,孩子們早早擔起了家庭的責任,幫著做農活,放羊趕鴨子。

要說有多幸福其實未必,但凡有條件,做父母的還是希望能給孩子更好的資源。中國的蒙學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從古人對教育的重視就可以看出,其實早已有之。

中國的「早教」蒙學,可看出古人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蒙學的起源和發展

在古代早教又被稱為「蒙學」,取「開蒙」之意,和古時候的小學、大學是一個系統,而蒙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遠之前。根據《白虎通》卷一記載,「教民熟食,養人利性,避臭去毒」。

這階段的「蒙學」並不是早教的意思,而是教化人「開蒙」,在原始本能下,大人教給後代的都是生存的技能,比如什麼東西不能吃,怎麼樣做可以避免毒、臭等。正統的早教可以看周朝的一些歷史記載。

在《禮記·內則第十二》中有這樣一段:「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說的是人們對孩童的教育,在剛吃飯的時候要教導孩子用右手吃飯,行為規範也是早教的一種。

此外,西周時期的皇室宗親幼子還會去一個叫做「孺子室」的教育場所進行學習。「孺子室」專供皇子和宗師子弟學習,是最早的幼兒園雛形。

到了春秋戰國,我國的早教已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史書記載中,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孟母三遷」的故事,可見那時候的有識之士已經開始注意到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孟母教育孩子的故事可以看作是那個時代早教的縮影,為人父母的已經開始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去看待教育問題了。

中國的「早教」蒙學,可看出古人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古代蒙學的「皇」氣

古代蒙學大多還是針對統治階級的後代,教育和社會地位直接掛鈎,在漢代鄧太后看著皇家子弟「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為了破除這種不好的風氣,鄧太后首創了古代第一所「幼兒園」——邸第。這所幼教機構是專門教育皇室子女所用,因此階級色彩較為濃重。

早教的普及和社會發展程度有關,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之外,人們才有更多的經歷投入到教育中,早教更是如此。

因此古代歷朝教育如何,其實和國力有關。古代早教的巔峰當屬唐代。回頭看唐代的早教系統已經趨於成熟,在《近思錄》卷十一記伊川先生言:「古人生子,能食能言而教之小學之法,以豫為先。」

當時皇家對太子的教育已經開始用專門的教導人員,加上和域外的番邦和國家交流密切,一些外來的教育理念對唐朝教育也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從中國古代早教歷史看,唐代是經歷早教變革的時代。

在唐之後,南宋以至元代的社會動蕩,權利的迭代和民族融合都讓教育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但這過程顯得並不穩定,整個教育的發展並沒有體現出足夠的穩定性。

而來到明朝後,有關禮儀、體育等方面的教育開始得到重視,在育兒方針上,王明陽的「明人倫」是那個時代道德教育的見證,核心在於「孝悌禮義廉恥」,這類禮儀孩子們從小就開始接受薰陶了。

中國的「早教」蒙學,可看出古人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古代的啟蒙書籍

古代教育中書籍是最為重要的載體,和現在的多媒體不同,古代的早教在趣味性上較現在有所差距,比如現在孩子們早教中很容易獲取的各類繪本、玩具,在古代的條件限制下是不切實際的,因此書籍才是根本。

古代兒童的開蒙時間一般在4歲左右,4-15歲被認為是受教育最好的時間,清朝的《論小學》中是這樣介紹的「古人凡有所當讀書,皆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讀。」書籍而言,古代的啟蒙書籍放在現代人眼中過於晦澀難懂,這也和白話的普及有關。

在最常見的啟蒙書籍中,《詩經》算是相當重要的作品,《詩經》中包含了大量的動植物只是,十二節氣,天文、數學,因為《詩經》中的內容篇幅較短,相較於其他的長篇文更適合孩子記憶。並且其中的知識涵蓋也很豐富,用於啟蒙教育放在過去是不二選擇。

中國的「早教」蒙學,可看出古人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在兩宋之後,啟蒙教育得到統一,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字詩》,在古代這些被叫做啟蒙四小書,內容都是朗朗上口的詩詞,對於孩子而言易於接受,背誦,並且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和詩詞文化對孩子來說也受益頗多。

除此之外,進階的《論語》也會在一些地方被拿來作為孩子的開蒙讀物,但內容較為枯燥,論語更多地還是作為蒙學之後的教育書籍而存在的。

書籍啟蒙在現在看來具有局限性,但古時候用於啟蒙的書籍往往涵蓋眾多,對生活領域的介紹也有利於孩子增強認知和對世界的理解,此外詩詞歌賦以及儒學思想中的禮儀之教反而是現代教育相對欠缺的。

讓孩子在起跑線上先人一步現在已經成為了奢望,至少對大部分家長而言,所想的不過是「別人家孩子有的,我們家孩子也不能少」,但早教其實重教人生而非知識,這一點在古代蒙學教育中其實可以很清晰地看到。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偽早教」坑了多少孩子?什麼是「嬰幼兒早期教育」應有的樣子?
    可過了一個月,孩子只學會了爬。這讓她特彆氣憤,想要告這家早教機構。最後,這個小夥伴問我,究竟應不應該給孩子報「早教班」?「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讓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於是,社會上各種各樣的早教機構和課程應運而生。什麼是早教?
  • 積木寶貝科學早教榮登《中國早教藍皮書》排行榜前三甲
    根據2019年最新發布的《中國早教藍皮書》顯示,2019年十大早教機構排行榜中,積木寶貝位列第三名,是前三名中唯一一家本土早教品牌,可以看出,本土早教品牌正在崛起。
  • 早教的重要性
    【寶媽們都知道新生兒的早教重要性嗎?】⁉️➡️大家都知道,從新生兒開始的早期教育,能促進孩子智力發育。而寓早教在日常生活當中,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利用一切機會和寶寶交往,能使寶寶在和父母的交往中辨別不同的人聲,語意,辨認不同的人臉,不同表情,保持愉快的情緒。‼️
  • 被忽略的0-6歲,這次我們聊聊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美嬰教育
    一些國家出現提前開始學習讀、寫、算,提前開始正式教育的探討和實驗。但另有人主張早期教育應重在發展智力。還有人認為早期教育應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母親懷孕期的胎教。家庭教育對早期教育有重大影響。中國自古就有一句諺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早期教育到底有多重要?
  • 明古今之變,究教育之道——談古代私塾的蒙學、識字、常識與訓詁教育(文字+視頻)
    (2015年5月1日,徐龍飛副教授在臺中教育大學第五屆讀經教育國際論壇上發表此論文,季謙先生點評)古代私塾為什麼不從《論語》讀起徐龍飛(中國戲曲學院副教授)中國古代童蒙讀書受教的次序明代學者呂坤在《社學要略》中就說:「初入社學,八歲以下者,先讀《三字經》,以習見聞;《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義理。」(徐梓、王雪梅編:《蒙學要義》,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第55頁。)這樣,中國古代蒙學教育就形成了主要包括識字教育、常識教育、倫理思想教育、詩文教育以及禮儀訓練在內的比較完整的一套系統。
  • 古人家教教什麼?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教育。「優秀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這是現代的一句網絡流行語。許多人心裡很著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優秀起來,但面對孩子的時候,又覺得無計可施,不知道該怎麼讓自己的孩子優秀起來。這時候,您不妨看看古人是怎麼教子的。
  • 諾貝爾獲獎得主是如何看待兒童早期教育對於成長的重要性?
    一時間許多家長將視野紛紛轉向早教中心,導致很多人把早教機構與輔導班劃上等號。還有一些堅持「早教無用論」的家長,認為早教不過是讓孩子玩而已。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孩子到了早教中心後,每時每刻都在學習。雖然沒有學習深度知識類的課程,但是一日活動的每個環節,都是在學習,都是在培養著孩子的興趣、習慣以及良好的性格。
  • 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父母要知道!
    俗語說:「三歲看大,八歲看老」,孩子的教育好不好,對於他們將來能否成為四個現代化建設的優秀人才,關係極大。所以孩子的早期教育也非常重要,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早期教育。早期教育不僅要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需要,而且是開發孩子潛能的最有效的途徑。早期教育不是非要到早教機構學習。
  • 水中運動早期教育或將佔領嬰幼兒早教市場
    龐大的基數、穩定的增長,奠定了嬰幼兒早期教育市場堅實的客戶群基礎,未來也極具發展空間。隨著越來越多的80後,甚至90後成為父母,家長對嬰幼兒早教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家庭對於讓嬰幼兒接受早期教育理念的程度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在這個大環境下,小伢兒水中體適能應運而生,其開創的水中運動早期教育以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步入早教市場。
  • 看到孩子的變化,家長開始意識到早教的重要性
    近年來,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少城市家長熱衷於送孩子上各種培訓班,而兒童教育專家認為,早教應重在使孩子在一種情境中體驗到一種快樂,萌發一種興趣,其最好途徑莫過於家長傳統觀念的轉變,家長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摒棄傳統觀念,走出早教誤區,才是早教的關鍵!其實,好的早期教育必須立足於家庭,兼顧社會。
  • 小步在家早教創始人彭琳琳:親子早期教育不能忽視家庭這個本源
    「小步在家早教」創始人兼CEO彭琳琳在交流會上分享了公司的創立史及發展歷程,並強調了家庭早教的重要性,彭琳琳談到:「當我們說到早幼教的時候,如果我們忽略了家庭,其實我們真的是忽略了一件最本原的事情早期教育,始於家庭幾年前,人民日報曾刊登一篇文章《教育改革從家長教育開始》,文中指出當今很多家長都忽視了孩子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家庭在教育環節中的缺失
  • 「蒙學教科書」:第一部中國近代教科書
    據筆者統計,1903年後,文明書局陸續發行的「蒙學教科書」包括文法、經訓修身、修身、中國歷史、西洋歷史、東洋歷史、中國地理、外國地理、筆算、心算、珠算、衛生、生理、天文、地文、地質、格致、化學、動物、植物、礦物、體操和毛筆習畫帖等23種。此前沒有任何一家出版機構具有如此敏銳的市場觀念和良好的知識儲備。正是在現代教育分科設學的意義上,「蒙學教科書」堪稱最早的「中國近代教科書」。
  • 家長一定要重視「寶寶早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可能會有家長認為家庭教育對於孩子0-6歲階段所需的早教來說,是足夠的。但在實際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可能會因為缺少一些專業性指導,難免會在教育引導孩子方面,產生一些偏差。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在沒有正確引導和目標性指引的情況下,容易對孩子接下來的人生造成不好且長遠的影響。
  • 家庭式早教,家庭早教的重要性
    家庭式早教,家庭早教的重要性,什麼是早教?一句話解釋就是從孩子出生到上學前這段時間的一切教育問題。這個時間段裡孩子待的最多的地方是家,相處最多的是自己的父母,所以想讓孩子在「早教」上沒問題,家長肩負的責任最為重大。
  • 2020十大早教排名更新,從早教排行榜看國內早教
    近年來,隨著二胎政策的不斷推行,以及新一代年輕父母對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視,早教行業得到了迅猛發展,成為萬千父母的教育選擇。目前,早期教育在一二線城市漸漸日趨飽和,但反觀三四線城市,早期教育市場則非常旺盛,為無數早期教育品牌創造了新一輪的機遇與藍海。
  • 蒙氏+蒙學=?
    其實早在20世紀初,蒙氏教育就傳入了中國 ,但直到20世紀末才得到重視和快速發展。認同並踐行蒙臺梭利教學法的人稱為「蒙氏人」,他們親切地稱呼蒙臺梭利為「蒙奶奶」~
  • 首批入戶早教指導師周玫慧談早期教育指導
    12月9日下午,福建省十三五後備名園長、福建省兒童潛能開發教育協會特聘專家、福州市早期教育指導服務中心培訓師周玫慧為文化產業系學前教育專業師生開展
  • 成都早教培訓:成都成立社區早期教育學院,讓家長與兒童一起成長
    原標題:成都金牛成立社區早期教育學院,讓家長與兒童一起成長  為提高父母育兒知識,優化家庭教育環境。4月25日,成都市金牛區正式掛牌成立社區早期教育學院。  社區早期教育學院承擔全區早期教育示範引領、業務指導、理論研究、師資培訓、課程開發等工作。
  • 小步在家早教嬰幼兒能力發展測評發布 早期教育立足家庭
    中新網10月11日電 近日,小步在家早教聯合中國關心下一代委員會兒童發展研究中心發布《小步在家早教中國嬰幼兒能力專業測評量表》,針對學齡前兒童的學習、社交、語言、認知、運動等五大能力及不同的維度,總計21個因子進行分析。據介紹,這份測試問卷不同於兒童出生後每年要做的健康普查,這份量表將指導家長更加了解兒童在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發展能力與水平。
  • 多大的孩子適合上早教?|早教機構|玩具|劉老師|教育_網易新聞
    劉老師:我們貝比瑪瑪國際親子俱樂部是加拿大Ladybird Montessori Learning Academy的中國直營品牌,在早教領域已有25年的豐富經驗,我們主要接收6個月到6歲的寶寶。筆者:幼兒早教的重要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