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緊緊圍繞人才強省戰略,立足交通行業,結合專業布局,依託高水平專家、行業領軍人才以及大國工匠組建大師(名師)工作室,打造高水平教師團隊,聚焦高技能人才培養。自2016年以來,學院成功立項建設5個省級大師工作室、5個院級大師工作室,雙師團隊打造和人才培養成效明顯。
重培育
硬核打造高水平師資團隊
遴選成員嚴。將師德師風放在遴選標準首位,打破專業限制、學校限制、數量限制和身份限制,遴選優秀中青年教師進入大師工作室。建立淘汰機制,保持團隊活力。
激勵政策多。在專業技術職務破格晉升、學習培訓、推優評先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和優先考慮,實現了教師自身提高與團隊整體出彩的良性互動。
培養方式實。大師充分發揮領軍帶動作用和自身優質資源,通過組建科研團隊、高端學術交流、以賽促建促練、深入施工一線、集中研修等方式,提高教師教育水平、技術攻關和生產研發能力。
近年來,大師工作室團隊成員中,2名同志分別榮獲「全國交通技術能手」和「天府名師」稱號,1名同志破格晉升專業技術職務,2名同志被評為廳級優秀共產黨員,1名同志在國際頂級學術交流會上發言,受到同行一致好評。團隊獲得省部級科技獎2項,獲得地廳級科技獎3項,同時,編制2項四川省省級工法和3項省級技術標準,實現了整體水平快速提升。
重質量
提升人才培養整體水平
結合自身目標定位,大師工作室牽頭遴選品學兼優學生組建精英班,在學生中選樹典型、培育標杆、提升質量。
聚焦學生實踐能力。四川省首屆傑出人才獎獲得者、全國橋梁大師牟廷敏大師工作室,組建匍匐橋梁學術班,通過「量身定製培養計劃+生產實習+師徒結對」等組合拳,利用周末、節假日時間為學生和青年教師授課,並深入施工一線,參與到技術攻關中,實現學生與行業、企業的無縫高效銜接,提高就業質量。
聚焦學生專業核心能力。「國家千人計劃」楊徵勳大師工作室優化精英班學生人才培養方案,推行「教、學、做、工」融合的一體化教學理念,注重企業生產、工藝流程、產品質量等各環節的教學與實踐,將專業核心技能融入到新技術攻關、新工藝研發中,提高學生核心競爭力。世界技能大賽汽車技術項目銀牌獲得者楊文浩大師工作室組建學生團隊,模擬真實比賽環境,將比賽項目模塊化進行反覆訓練,培養出1名世賽備賽選手,取得國賽一等獎的佳績。
聚焦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非遺大師工作室將學生推向市場,讓學生在真實的市場環境中了解市場行情,摸清市場需求,在摸爬滾打中走出一條技藝+文化、技藝+扶貧、技藝+旅遊的路子,提升學生雙創能力。
重服務
反哺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
技術服務交通行業。牟廷敏大師工作室根據主研方向,近年來在技術諮詢、方案設計、計算覆核等方面,主動服務國省重大橋梁工程項目建設。
智力服務職業教育。「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陳斌「雙師型」名師工作室指導省內6所職業院校開展現代學徒制,參與2所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審定,開展師資培訓,促進我省職業院校水平共同提升。
文化服務區域發展。非遺大師工作室結合區域經濟特色和當地實際,以傳授技藝帶動技術脫貧,深入藏羌民族地區、地震災區和社區,開展技能結對幫扶,為發展地方特色文化,促進弱勢群體就業,助力地方脫貧攻堅起到了有效作用。
重機制
靈活護航工作室高效運轉
管理服務「分級分類」。學院建章立制,根據專家的行業影響度、工作任務和預期成果,配套支持不同的資金、場地和團隊人員,抓住目標設定、過程考核、服務保障三個關鍵環節,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立項、建設、管理、服務運行機制。
建設路徑「一室一策」。根據工作室在目標定位、團隊建設、行業服務等不同的任務,在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做到建設路徑因「室」而異,使之更貼合師資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需求,達到預期效果。
人才引進「剛柔並濟」。學院堅持「不為我有,但為我用」的用人理念,柔性「佔有」交通運輸及其相關領域的領軍型和創新型人才。加強與專家人才的深度粘合,用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將「柔性人才」轉為「剛性人才」。
廳人事教育處 周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