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綜藝節目向來都是抄襲為主,創新為輔,這種直接的拿來主義是赤裸裸的資本的操縱。
並不是中國創作不出真正的好綜藝,而是好的綜藝,需要大量的人才資源和大量的資金,創造門檻是相當高的。
有流量的明星,加上一個好的綜藝創意框架。就能夠帶來好的收益,這是所有投資人都希望的是。
但是也有例外,有些明星的人品與在節目中的表現。會讓這部節目的評分和口碑急速下滑。就如今天要講的這部《親愛的來吃飯》。
這部綜藝主要由賈乃亮,王祖藍帶領明星嘉賓共同參與的國內首檔都市觀察類美食紀實綜藝。主要講的就是王祖藍和賈乃亮帶領著明星嘉賓去都市裡面找各個家庭蹭飯。然後從這個過程當中反應每一個家庭的人情冷暖與中國社會的生活情感百態。本來是一個很好的創意,但不知為什麼,這部作品的評論比它的本身更加精彩。
豆瓣評分只有3.8,而且就像一個伸出最後一根兒手指的手勢一樣。到處充滿著滑稽的嘲笑感。
《親愛的,來吃飯》節目相似度與韓國的《請給一頓飯吃show》非常的高。你確定這不是抄襲嗎?韓國版的主要是講兩位明星主持人帶領的四位明星在挨家挨戶的去蹭飯兩位明星主持人帶領著四位明星分成兩隊。分別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到素人家庭的蹭飯任務。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呀!奈何韓版的《請給一頓飯吃show》的分數真的是高出,《親愛的,來吃飯》一大截啊!
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了這兩部綜藝的巨大差別呢?
我覺得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態度問題。
《親愛的,來吃飯》中讓人吐槽最嚴重的就是態度問題。你是明星,你是與眾不同,但你也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你為什麼就那麼高高在上?這是大多數網友最覺得不可忍受的一點。
你到別人家裡面去蹭飯吃,你的態度還這麼的強硬,一點都不謙和,不禮貌。你這還理直氣壯,這真的就是理所當然的事兒嗎?
可能這他們太急於完成任務了,所有的聚焦都留在他們的身上,而那些普通的家庭只不過是綠葉罷了。
真是搞不懂。這個節目的標題寫的是都是觀察美食紀實節目。那你的觀察在哪裡了?你的觀察就在這些明星身上抹那些普通家庭,你為什麼不聚焦寫一些呢?讓他更加出彩一些。這樣才能夠體現這部作品的現實性與人文關懷。如果只是在意這些明星,那只不過是在走過場。
第二點原因就是只顧自己,不關注他人。
這主要聚焦在孫藝洲與賈乃亮的那一集,他們到的這一個家庭是住在上海,生活比較拮据,十年都沒有換一次空調。夫妻吵架把玻璃打碎了,也只是拿膠布粘起來。就這樣一個家庭呢,家裡來了兩個大明星,丈夫是做廚子的,跟他們做了一頓好吃的大排。孫藝洲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筷子接著一筷子夾著那個肉大排。
主人友情提示他也不聞不顧,繼續做著他愛做的事。你想想這樣一個結局的家庭一個月才吃這麼一回肉。你一個人就連續夾了兩塊,你叫別人怎麼吃?完全不顧別人的感受。
吃完你還訴苦說什麼做明星很難啊,難道這些普通的人就不難嗎?你為什麼就不關注一下,給他們一點表達空間?
可能你會說在別人家去蹭飯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明星能做成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你為什麼要這樣對付我家愛豆?對比韓國的節目,請給一頓飯吃秀,你就知道他們不是多麼不容易,而是非常的尷尬。別人那個才叫真正的戲謔自己的豁達。
54次按門鈴都沒有吃著飯,這容易嗎?這不容易,但別人就是做到了。反觀《親愛的,來吃飯》,那個叫難嘛,那個叫真正的尷尬讓人渾身不自在。
第三點也是真正重要的一點。親愛的,缺少了最重要的東西,那個就是主持人這個節目當中最重要的潤滑劑。他是讓明星與普通人之間更加融洽的關鍵點。如果《親愛的,來吃飯》能夠請上國民主持人撒貝寧或者何炅的話,這部綜藝的品質將會大不一樣。
在《請給一頓飯吃show》當中就有國民主持人姜虎東,他平易近人的態度讓人感覺這部綜藝非常的自然隨和。
別人進門第一件事就是考慮浙江人能不能接受這麼多攝像頭之下與別人共進午餐。別人是多麼地講人情味,而國內的卻只是為了完成目的非常生硬地想要達成目的,根本沒有關注別人的感受。
如果綜藝節目就像是一場複雜的遊戲,只關注結果不關注過程,那麼這如果綜藝節目就像是一場複雜的遊戲,只關注結果不關注過程,那麼這有啥?這麼這種綜藝看久了就會給人一種視覺的審美疲勞。
好的東西應該慢下來,讓觀眾有一個,安靜細心打動人心的港灣。
而不是只有那些激烈的競爭遊戲讓人感到非常的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