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每個家庭的培養和教育。為什麼有些父母養育的孩子是有前途的,有些父母教育的孩子又是平平常常呢?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清華、北大的高材生。那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對的呢?今天我要為大家總結一下!
01 好父母可以後天學習
沒有一個父母生來就特別成功。成功的父母是不斷努力和學習的結果。一位好媽媽說:
很多人認為我很輕鬆,說你的孩子很優秀,你不用擔心。但我晚上睡覺的時候一隻眼都睜著!
好媽媽都要學會防微杜漸,而不合格的媽媽則認為孩子的問題很嚴重。當老師和孩子們交談時,父母們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
21世紀,信息社會對人的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任何一個崗位都需要培訓和考核才能達標,只有父母對幼兒的教育不需要培訓,直接自動上崗,永遠不要被解僱,事實上,這個想法是錯誤的。每個人在成為父母之前都應該學會如何做父母。
02 好孩子都是後天教出來的
我曾經聯繫過數百位優秀的父母。他們的共同點是他們在教育孩子上下了很多功夫!
有人可能會說,有那麼多家長不懂一個大字,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
焦點訪談介紹了世界中學生奧林匹克數學金牌得主安金鵬的事跡。
他考上了重點中學,沒錢上,父親說讓他去上班,說大學生都可能沒工作,更別說能否考上大學了。
但母親堅決不同意,賣家中唯一的驢子讓他上大學。
上中學的時候,他買不起便宜的蔬菜就吃鹹菜,甚至連肥皂都買不起,什麼都要靠自己努力!
經詢問後發現,她媽媽在他很小就讓他掌握了四種算術運算。有多少大學畢業的母親能做到這一點?
03 好孩子是要養成好習慣的
很多家長和孩子的壞習慣都歸咎於學校、老師、孩子,而不是自己。
事實上,我們孩子的大部分習慣——好習慣和壞習慣——都是父母有意無意地培養出來的。
家長在潛顯教育孩子,卻不知道自己的潛顯教育。
優秀兒童是優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兒童是問題家庭的產物。
大多數孩子的問題不是孩子們自己造成的。
迫切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需要學習和改變。
04 好孩子的好成績是有父母幫助的。
全社會要正確認識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家長要努力適應學校,這是核心問題。
據統計,我國「閒散」未成年人近千萬人。所謂閒散未成年人,是指本應在校學習但不想讀書而選擇輟學的兒童。其中,94%是學業失敗的結果。青少年犯罪的四大步驟是落後、厭學、逃學和離家出走。
幫助孩子適應這個現實社會的應試教育,是每個家長的責任。幫助孩子減輕心理負擔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們的父母成為他們的學習導師。在應試教育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這些好成績背後都深深浸透了家長們的汗水和淚水。
05 父母應該學會與孩子積極溝通。
對於進入初中和高中的孩子,家長們早就有一種困惑,那就是與孩子溝通。
青春期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之間有很多衝突。孩子面臨學校壓力,家長面臨職業壓力,需要加強溝通。
事實上,大多數好父母在溝通方面做得很好。他們與孩子的良好溝通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步就是聽,要讓孩子說話,明白孩子話的真諦。
第二步是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是否合理。
第三步是建議,一個明智的孩子可以採取正確的行動,家長們應該在這裡給出建議。
對於父母來說,傾聽孩子說是很難的。
06 好孩子的好成就都是比出來的
最重要的是意志比頭腦更重要。當我們讀傳記的時候,我們會對主人公童年時期的出色表現印象深刻,因為這種動機對一個人有很大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如意志、靈魂、品德等,在父母說教時並不有效,而是通過父母的行為滲透到孩子的骨肉裡,即「顯教育」, 才比較有效,通過向父母學習,同齡比較和名人案例比較得出的結果,會讓你的孩子更優秀。
總結分析:
培養孩子的大胸懷,讓孩子開始多讀名著和傳記,從名人的角度看待社會和分析問題。讓他們有寬廣的視野和胸懷,閱讀讓他們變得與眾不同!如果我們從0~3歲就開始教育他愛上閱讀,愛上學習,充分挖掘他們的好奇心探索欲,積極溝通,注重好習慣的培養。等到他們14歲以後長大了,就是不去上清華北大,也是對社會有價值的人才啊! 親愛的家長這個觀點您同意嗎?
最後,天媽為大家整理了:學習成長大禮包(視頻合集),免費贈送給大家,以表達對讀者的敬意!
視頻合集包括:古詩、硬筆書法、語法、詞彙、拼音、速算、音標、記憶大師、PS全集、圍棋、播音、口才、家常菜等(視頻打開即看,全是精華)。有需要的朋友在留言區回復「1」,私信我給您發!
若今天的分享對您有啟發,感謝點讚,轉發!感謝大家的一如既往的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