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家庭教育:讓她3歲會閱讀,14歲考上北大,建議父母們看看

2020-08-21 天媽育兒經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每個家庭的培養和教育。為什麼有些父母養育的孩子是有前途的,有些父母教育的孩子又是平平常常呢?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清華、北大的高材生。那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對的呢?今天我要為大家總結一下!

01 好父母可以後天學習

沒有一個父母生來就特別成功。成功的父母是不斷努力和學習的結果。一位好媽媽說:

很多人認為我很輕鬆,說你的孩子很優秀,你不用擔心。但我晚上睡覺的時候一隻眼都睜著!

好媽媽都要學會防微杜漸,而不合格的媽媽則認為孩子的問題很嚴重。當老師和孩子們交談時,父母們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

21世紀,信息社會對人的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任何一個崗位都需要培訓和考核才能達標,只有父母對幼兒的教育不需要培訓,直接自動上崗,永遠不要被解僱,事實上,這個想法是錯誤的。每個人在成為父母之前都應該學會如何做父母。

02 好孩子都是後天教出來的

我曾經聯繫過數百位優秀的父母。他們的共同點是他們在教育孩子上下了很多功夫!

有人可能會說,有那麼多家長不懂一個大字,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

焦點訪談介紹了世界中學生奧林匹克數學金牌得主安金鵬的事跡。

他考上了重點中學,沒錢上,父親說讓他去上班,說大學生都可能沒工作,更別說能否考上大學了。

但母親堅決不同意,賣家中唯一的驢子讓他上大學。

上中學的時候,他買不起便宜的蔬菜就吃鹹菜,甚至連肥皂都買不起,什麼都要靠自己努力!

經詢問後發現,她媽媽在他很小就讓他掌握了四種算術運算。有多少大學畢業的母親能做到這一點?

03 好孩子是要養成好習慣的

很多家長和孩子的壞習慣都歸咎於學校、老師、孩子,而不是自己。

事實上,我們孩子的大部分習慣——好習慣和壞習慣——都是父母有意無意地培養出來的。

家長在潛顯教育孩子,卻不知道自己的潛顯教育。

優秀兒童是優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兒童是問題家庭的產物。

大多數孩子的問題不是孩子們自己造成的。

迫切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需要學習和改變。

04 好孩子的好成績是有父母幫助的。

全社會要正確認識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家長要努力適應學校,這是核心問題。

據統計,我國「閒散」未成年人近千萬人。所謂閒散未成年人,是指本應在校學習但不想讀書而選擇輟學的兒童。其中,94%是學業失敗的結果。青少年犯罪的四大步驟是落後、厭學、逃學和離家出走。

幫助孩子適應這個現實社會的應試教育,是每個家長的責任。幫助孩子減輕心理負擔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們的父母成為他們的學習導師。在應試教育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這些好成績背後都深深浸透了家長們的汗水和淚水。

05 父母應該學會與孩子積極溝通。

對於進入初中和高中的孩子,家長們早就有一種困惑,那就是與孩子溝通。

青春期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之間有很多衝突。孩子面臨學校壓力,家長面臨職業壓力,需要加強溝通。

事實上,大多數好父母在溝通方面做得很好。他們與孩子的良好溝通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步就是聽,要讓孩子說話,明白孩子話的真諦。

第二步是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是否合理。

第三步是建議,一個明智的孩子可以採取正確的行動,家長們應該在這裡給出建議。

對於父母來說,傾聽孩子說是很難的。

06 好孩子的好成就都是比出來的

最重要的是意志比頭腦更重要。當我們讀傳記的時候,我們會對主人公童年時期的出色表現印象深刻,因為這種動機對一個人有很大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如意志、靈魂、品德等,在父母說教時並不有效,而是通過父母的行為滲透到孩子的骨肉裡,即「顯教育」, 才比較有效,通過向父母學習,同齡比較和名人案例比較得出的結果,會讓你的孩子更優秀。

總結分析:

培養孩子的大胸懷,讓孩子開始多讀名著和傳記,從名人的角度看待社會和分析問題。讓他們有寬廣的視野和胸懷,閱讀讓他們變得與眾不同!如果我們從0~3歲就開始教育他愛上閱讀,愛上學習,充分挖掘他們的好奇心探索欲,積極溝通,注重好習慣的培養。等到他們14歲以後長大了,就是不去上清華北大,也是對社會有價值的人才啊! 親愛的家長這個觀點您同意嗎?

最後,天媽為大家整理了:學習成長大禮包(視頻合集),免費贈送給大家,以表達對讀者的敬意!

視頻合集包括:古詩、硬筆書法、語法、詞彙、拼音、速算、音標、記憶大師、PS全集、圍棋、播音、口才、家常菜等(視頻打開即看,全是精華有需要的朋友在留言區回復「1」,私信我給您發!


若今天的分享對您有啟發,感謝點讚,轉發!感謝大家的一如既往的 關注

相關焦點

  • 她是一代神童,14歲考上清華大學,最小理科狀元,畢業後遠赴美國
    高考不僅讓學生不容忽視,對學生的父母也是不敢有絲毫怠慢的,考上好的學校全家歡喜,沒考上的只能默默無語。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清華,上北大,所以高考寄託了父母們所有的希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神童,可是神童卻不常有。
  • 北大最小學生,14歲上北大,18歲芝加哥大學讀博士,她現在怎麼樣?
    今年,北京大學錄取的學生中,來自湖南新邵縣的屈詩穎,以15歲的年齡成為北大2020年錄取的年齡最小的考生。 很多人在羨慕、佩服屈詩穎的時候,其實,早在2010年,北京大學就錄取了一名年齡更小的考生,當年她年齡僅有14歲! 14歲上北京大學是什麼概念?
  • 3歲半上二年級、13歲考上大學?醒醒吧,急於求成的父母們
    原文:羨慕別人家孩子3歲半上二年級、13歲考上大學?醒醒吧,急於求成的父母們!就算她出於本能的自我保護機制,切斷了自己和外界的溝通,但這更強化了她的另類,讓她在10歲本該活潑開朗的年紀,越來越沉默寡言。
  • 3歲半上二年級、13歲考上大學?醒醒吧,急於求成的父母們!
    原標題:羨慕別人家孩子3歲半上二年級、13歲考上大學?醒醒吧,急於求成的父母們! 一位是1983年出生於湖南省華容縣的魏永康,無疑是當時眾人眼中的神童: 2歲掌握一千多個漢字4歲自學完初中課程8歲跳級進入縣重點中學13歲考上湘潭大學…… 但神童光環下真實的魏永康,衣食住行完全由母親操勞,生活自理能力極差。 甚至在讀高中的時候,還是母親給他餵飯吃。即使考上大學,母親也一直跟在身邊照顧,不離左右。
  • 她14歲考入北大,有顏有身材,小小年紀的她竟說出這番話
    王羽堯,當年她以683分的優秀成績被北大錄取,真的是了不起,最主要的是那個時候的她才14歲,而且真的是有顏有身材,14歲時身高就已經達到一米七了,真的是活成了「別人家的孩子」!曾經考上北京大學的她,同時也收到了香港大學寄來的錄取通知書,不過王羽堯說,如果北大不錄取我的話,香港大學我也是不會去的,我會選擇復讀一年,因為香港的教育模式不適合我,而且我以後一定會回內地工作,在香港積攢的人脈也用不上。很難想像小小年紀的她能說出這番話,老練程度就像一個小大人一樣!
  • 她是天津高考狀元,3歲就開始學英語,清華北大直接到學校搶她
    胡雨昕,天津人,出生於一個中產家庭,父母都有穩定的工作,胡雨欣的父母都是醫生,而且都非常喜歡看書,所以胡雨昕從小就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喜歡上了閱讀,胡雨欣從上小學開始,在班裡的成績就一直名列前茅,父母幾乎沒怎麼操心她的學業。
  • 她,14歲上北京大學,18歲讀芝加哥大學博士,天才是她的代名詞!
    在14歲的年紀同時收到北大和香港大學的錄取書這對於普通人來說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就做到了,她以高考683分的成績考上了北大經濟學院。讓人意外的是王雨堯除了是在學習上的名列前茅,在其他方面也是有著不俗的成就,她不是一個只會讀書的學霸,她還是一個外向開朗熱愛運動的小姑娘。獲得過亞洲青少年藝術盛典中國賽區的金獎,還曾在跆拳道的賽場奮力拼搏,在羽毛球,瑜伽等運動項目上也多有建樹。
  • 14歲以683分考入北大,18歲芝加哥大學讀博,美女學霸的開掛人生
    14歲以683分考入北大,18歲芝加哥大學讀博,美女學霸的開掛人生14歲考入北大,18歲芝加哥大學讀博,比你牛的人還比你更努力!14歲的年紀,女孩王羽堯的身高便已經達到了170cm。但與她的身高同樣出眾的是她的高考成績。
  • 14歲上北大,18歲芝加哥大學讀博士,現在怎麼樣?
    今年,北京大學錄取的學生中,來自湖南新邵縣的屈詩穎,以15歲的年齡成為北大2020年錄取的年齡最小的考生。很多人在羨慕、佩服屈詩穎的時候,其實,早在2010年,北京大學就錄取了一名年齡更小的考生,當年她年齡僅有14歲!14歲上北京大學是什麼概念?
  • 羨慕別人家孩子3歲半上二年級、13歲考上大學?醒醒吧,急於求成的父母們!
    一位是1983年出生於湖南省華容縣的魏永康,無疑是當時眾人眼中的神童: 2歲掌握一千多個漢字4歲自學完初中課程8歲跳級進入縣重點中學13歲考上湘潭大學……         畢竟8歲的年齡差,導致的不僅是身高上的差距,更是思想、閱歷、心智成熟度之間的巨大差距。 在這樣的氛圍中,她感受到的不是被羨慕被矚目的光環,而是被同學用怪異眼光看待的異類。 就算她出於本能的自我保護機制,切斷了自己和外界的溝通,但這更強化了她的另類,讓她在10歲本該活潑開朗的年紀,越來越沉默寡言。
  • 她是中國高考的神話,14歲以900滿分考入清華,如今34歲現狀如何
    考上清華北大是多少學生的夢想,不過高考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清華北大則是橋那邊最多人選擇的一個目標,想要在這麼多人當中脫穎而出,如果沒有過人的天賦或者是超人般的努力,是根本達不到這個目標的,畢竟清北作為我們國內學府的最高殿堂,多少人做夢都想拿到這兩所學校的錄取通知,之前有一個女生,她被稱為中國高考界的神話,14歲就以滿分的成績考入清華,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她怎麼樣了?
  • 武漢14歲男生被母親掌摑,墜亡,家庭教育的反思
    9月17日,湖北武漢江夏區一中,一個14歲的男生被母親掌摑後,跳樓墜亡!真令人痛心!14歲的年紀本來是無憂無慮的少年,因為中午在教室打撲克,被老師請家長,他母親過來當著同學的面,就給他兩個耳光。這個孩子承受不住,感覺自己在同學面前失去了自尊,一時衝動,釀成悲劇!
  • 女孩9歲高考,10歲考上大學,被稱為「小神童」,如今卻飽受爭議
    在我國就曾經有過一位神童何碧玉,她14歲就參加高考,還以750分的傑出成績成為了當年的河南高考理科狀元。今天要向大家介紹另外一位神童,她9歲就參加高考,10歲上大學,如今卻飽受大家爭議!一度引起了在場學生家長與老師們的驚嘆,後來我們才知道,張易文她參加高考的年齡只有9歲,於是一時間被人們稱為神童!
  • 為什麼孩子會丟失「3歲前記憶」?這科學的解釋,父母都該知道
    導讀:為什麼孩子會丟失「3歲前記憶」?這科學的解釋,父母都該知道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孩子會丟失「3歲前記憶」?這科學的解釋,父母都該知道!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九歲因演瓊瑤劇爆紅,十八歲考上北大,40歲的金銘為何至今單身
    撒貝寧曾在節目中說,自己小時候一直喜歡電視熒幕上的一個小女孩,甚至開玩笑說14歲的時候就喜歡上她了,還對自己的母親說:「長大了,我一定要娶她。」這個女孩不是別人,就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火遍海峽兩岸的「瓊瑤御用童星」——金銘。
  • 北大校長直言: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績,而是3-6歲的家庭教育
    兩年前,曾經看過中國大學排行榜的冠亞軍——北大、清華,孩子能考上如此名校,是多少父母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在我看來,上了名牌大學就能踏上人生的成功之路嗎?顯然是誤區。曾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中直言: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 福建狀元英語147分,以674分考上北大:從小父母是她的老師
    下面,我們不妨一起看看來自福建女孩詹藝的故事,也許就會找到答案了。詹藝出生於福建長安,父親是永安三中的音樂老師,母親是永安市北塔學校的語文老師。從小在這樣的"老師之家"中,接受著比同齡人更好的家庭教育,她的學習會怎樣?事實上,受父母影響,詹藝興趣廣泛,她喜歡鋼琴、薩克斯、跑步、遊泳,尤其愛好文學,閱讀了很多中外名著。
  • 6歲上小學7歲上初中,12歲少女考上浙大!父親說她只有一個特別之處|...
    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的大一新生裡面,有一位10天前剛剛過完 13周歲的學生,她叫 陳舒音 ↓↓也就是說,人家12歲就考上了浙大!她被浙大醫學試驗班(5+3)錄取,這個專業,今後分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和兒科三個專業方向。據了解,這也是近年來浙大錄取的年齡最小的學生!
  • 三次休學高一考27分的娃,15歲上清華,網友:最好的老師是父母
    其中不少父母為了孩子能成才,考上名牌、重點,幾乎使出渾身解數在孩子身上下功夫。補習班、培優班、興趣班,還有正常的在校學習,聽說有給孩子報了8種校外輔導課的。可以想像一下,孩子疲於在不同培訓機構不同上課教室馬不停蹄地切換,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像這種父母只管在外圍負責後勤,做搖旗吶喊的啦啦隊,要孩子考上好成績幾乎不可能。
  • 14歲考上清華,19歲到美國留學,這位神童的現狀卻讓人唏噓
    像方仲永一般的人物,不僅古代有,現代也不少,東北的一個神童,王思涵,14歲就考上瀋陽工業大學,後來卻因不思進取,多門考試得零分被退學。河南人何碧玉也是個萬裡挑一的天才,同樣是十三四歲的年紀,她以750分的高分考入清華,成功從學校畢業,如今雖說沒有「泯然眾人」,但現狀卻令人唏噓。何碧玉10歲就通過了一次全省考察,進入了市裡的一個教育實驗班,而且在4年時間裡,學完小學到高中的所有內容,14歲考上清華大學,學習生物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