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離不開教研,它是教學質量提高的直接途徑,童格教育擁有一批有多年豐富教學研發經驗的教研老師,他們用耐心、愛心、責任心,精心研發每一套課程,希望讓每一位國學幼師專業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在未來成為優秀的中式幼教人才。
今天, 讓我們一起來跟著童格教育教研中心副經理李雯老師,看看研發課程背後的精彩故事吧!
童格教育教研中心副經理-李雯老師
李雯老師說自己從小就喜歡傳統文化,從2010年就開始做國學教學研發的工作;除了工作以外,平時還喜歡喝茶,做傳統工藝,寫毛筆字等,享受傳統文化帶給自己心靈上的平靜。
在問到李雯老師為什麼想做國學幼師課程研發的時候,她說上一份的工作經驗,讓自己明白了一個道理:研發一套完善的課程固然重要,但是培養出優秀國學幼師人才,將傳統文化傳遞給幼兒更為重要。
上一份工作,研發工作結束後,老師們會有集體培訓,從個人基本素養到師德以及教學技能方法各個方面。但很多老師進入職場多年,有著自己固有的觀念和想法,其次基本素質參差不齊,最終培訓效果都不太理想。
那個時候,李雯老師就開始思考,是否可以讓我們的老師在接受學歷教育階段就開始培養其熱愛傳統文化教育事業的精神。一方面從教學能力水平和文化底蘊進行打造,另一方面是從老師的職業素養進行培養,只有先成為一名合格的國學幼師,才能成為傳統文化的踐行者,最終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
唯有如此,才能讓家長放心,讓園長省心,讓孩子開心,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
基於這樣的教育理念,李雯老師來到了童格,開始從事國學幼師專業的課程研發工作。
目前,童格教育國學幼師專業共配備十九門課程及教材,這些課程和教材全部自主研發,注入了教研團隊的無數心血,只為保證教學的質量。
用李雯老師的話說,就是:「教研就是給教學提供更好的能量。」
通過採訪,我們了解到研發一門新課程的過程極其複雜,首先需要進行市場調研,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並根據需求來確定課程研發內容方向。然後在課程設計上,需要思考每一門課程要培養學生怎樣的能力,根據學生學習的規律,設計上由淺至深,由易到難。
先理論後實踐,確保實用性,為學生負責。通過教學及傳統文化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傳統文化教育事業的精神。
李雯老師說:「國學幼師專業在整個課堂設計上,以學生為中心,我們希望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在實踐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在實踐中驗證並豐富對知識的領悟,在實踐中施展自己的才學。讓老師從知識的傳授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
在整個課程研發的過程中,母公司童學文化也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幫助,他們擁有豐富的一線教育經驗工作者和國學學者,在課程框架擬定上給予了指導。
在李雯老師看來,國學幼師專業和普通幼師專業到底有哪些區別呢?
李雯老師認為童格教育的國學幼師專業課程和普通幼師專業相比,更具有民族性,普通專業以西方學前教育思想、理論為主,而國學幼師專業是以中國傳統蒙學教育思想為主,不同於西方的培養目標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康的人格。
相較於普通文史哲國學專業來說,又更具有基礎性,不以某一技能、技巧、理論、知識的「專」為目標,而是求其「全」,需要全面發展;讓學生不僅為自身的深造打下紮實的基礎,而且將來能夠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幼兒成長。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更具有實用性,以童學文化集團(童學館和童仁至德國學特色幼兒園)及相關企業用人需求為目標來培養人才,可無憂就業上崗。
通過對李雯老師的採訪,我們了解到第一批國學幼師專業在明年9月份即將開始實習工作,為提高學生知識技能,提升就業競爭能力,童格教育會先對學生進行半年實訓,再安排就業,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最大發展。
對於李雯老師來說,從事國學幼師的課程研發是她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所以在工作中會讓時刻充滿能量,並擁有巨大成就感。而為了保證不斷研發出適合學生成長需要、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國學幼師課程,作為研發人員,自身更要不斷學習創新,才能研發出更豐富更有價值的課程,來為學生賦能,為國學教育的發展賦能。
李雯老師回顧過去滿意而不滿足,展望未來任重而道遠,她說希望未來能為社會培養更多國學教育人才,培養更多有人格、有國格的中國教師。這也是童格教育的發展理念,希望能發揮國學幼師專業優勢,打造特色學科,能夠為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貢獻微薄之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盡其所能。
採訪的最後,李雯老師給在校學生的一些建議:學習能力的提高、專業技能的鍛鍊、知識水平的提升對國學幼師專業學生打牢基礎、樹立獨立自主意識非常關鍵,希望你們能好好珍惜學校和企業提供的優秀資源,為日後的就業提早做好規劃,只有不斷學習、不懈奮鬥,才能不被時代前進的潮流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