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每天有很多人在醫院的ICU去世,或是病症已經到了無法根治的地步;或是突然性的死亡。與普通病房不同,ICU往往是重症患者,乃至於是絕症患者。更不用說,當前很多病症都是大家沒有聽過的,為所未聞的絕症實在是太多了。年紀很輕,出現絕症,等著死亡,大家早已司空見慣了。
更多的家庭,可能發現家人得了絕症,傾家蕩產的也要進行治療,變賣房子、車子,借外債早已屢見不鮮,只希望家人能夠多活一段時間。但是絕症與普通的症狀不一樣,說不定其生存期只有一個月,甚至更短。為此,很多人也很糾結,家人得了絕症,到底治好還是不治好?
如果家人得了絕症,治好還是不治好?
正如上面說到的,家人出現絕症,傾家蕩產也要進行治療,多活一天也是好的,是很多家庭會做的事情。如果站在家庭整體角度進行考量,家人的逝世,無疑是給整個家庭雷霆一擊,家人肯定會選擇治療;如果站在經濟角度分析,經濟富裕的人,即使出現了絕症,只要有一天的生存期,他們也會投入大筆錢,進行治療的;如果站在醫院角度上考慮,為了謀利,醫院自然也希望患者進行治療;更不用說站在道德、倫理、孝道等方面宣判了,治療更是有必要的事情。
但是,出現絕症,高昂的醫療費用讓很多家庭已經捉襟見肘了,再進行延長生存期,說不定只有幾天,其花費更大,說不定一天就能花費之前一個月所用的錢,對於很多普通家庭來說,是承受不起的。
其實針對這個情況,在美國有一個醫生寫了一本書,書中提到了「善終護理」的概念,其理念是:把今天過到最好,而不是為了未來犧牲現在。看似有點冷血,其實對於絕症患者在生命的晚期,多種的治療方式,不見得是他們樂意的。
當家人出現絕症後,很多人會把他的命運交給醫學、技術以及不認識的醫生來掌控,其實當生命到了最後的時刻,選擇醫生、相信醫生,本身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看著自己從之前生龍活虎的狀態,到如今癱坐在輪椅上,很多人可能接受不了,尤其是一些生性要強的人,更是接受不了這一情況。企圖一死的人不在少數。
小編認為
其實,在小編看來,家中如果有人出現絕症,相關的治療還需要諮詢患者本身。讓患者自己決定到底如何生存。或許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很多絕症患者已經了解到,想像到馬上會發生什麼。死亡,他們已經不再畏懼了。此時一個比較有尊嚴地告別,或許是最好的事情。
更不用說,在晚期的相關治療,更是讓很多絕症患者感覺到身體吃不消,肉體上的折磨不說,精神上的折磨也是很多絕症患者無法言說的。
這個美國醫生是根據自己的經歷所編寫的這本書,他的父親就是絕症患者,在生命的盡頭,沒有選擇治療,在最後的四天,與家人享受生活中的小樂趣。
更多的時候,安樂死在中國還是很難被人接受的,在國外,對於一些深受病症折磨的人來說,安樂死開始被人們所接受。
其實,總結很多出現絕症的人的經歷。在生命終點的時候,有家人的關懷、有尊嚴的、無痛苦、沒有牽掛、沒有遺憾的離去,或許才是最好的。
或許正是這樣吧,我們的最終目的,並不是好死,而是好好的活到生命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