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科技」產品騙局:八成受訪者身邊有人遭遇過

2020-12-18 新華網客戶端

 漫畫:劉志永

  「防脫髮」的「暗物質」洗髮水、「修復鬆弛」的「石墨烯」保暖衣、「包治百病」的「量子」醫療器械……當下,貼著「高科技」標籤的養生保健產品頻頻出現。一些不法商家藉助「高科技」標籤,吹噓產品有神奇效果忽悠消費者,嚴重損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13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1.3%的受訪者感覺現在「偽科技」產品多,86.3%的受訪者稱身邊有人被「偽科技」產品忽悠過。避免人們陷入「偽科技」產品騙局,65.0%的受訪者建議推進科普工作,提高國民科學素養。

  86.3%受訪者稱身邊有人被「偽科技」產品忽悠過

  北京某高校學生王琨(化名)聽過「納米鞋墊」「納米牙刷」和「磁療水杯」,但是沒有買過。「我這個年齡段的人接觸這些不多,可能注重養生的老年人接觸這些會更多。我家就有一個磁療水杯,是爸媽的朋友送的」。

  「我奶奶買過頸椎治療儀,說是戴在脖子上可以治療頸椎病,我感覺就是一個環加一個發光二極體,她用了兩天感覺沒有任何效果也就不用了,那個東西現在還丟在家裡的地下室。」山西的90後小夥子李寧(化名)對記者說,現在這類產品很多,「有很多聲稱可以降血壓穩心率包治百病的小膠囊、小藥丸,也有針對年輕人的所謂的『高科技』減肥藥、洗髮水之類,價錢通常都有點貴」。

  調查中,81.3%的受訪者感覺現在「偽科技」產品多,其中24.0%的受訪者感覺非常多。86.3%的受訪者稱身邊有人被「偽科技」產品忽悠過。

  天津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說,現在貼著「高科技」標籤的養生保健產品多,因為它的準入標準相對比較低,它是帶「健」字牌的,不是帶「藥」字牌的。藥物要經過嚴格的臨床試驗,「健」字牌的準入標準不那麼高,所以有些東西就頂著「高科技」的噱頭進來了,這類產品的宣傳大多數都含有誇張的成分。

  哪種貼著「高科技」標籤的產品最忽悠人?調查中,54.7%的受訪者認為是「石墨烯」內衣、保暖衣等「石墨烯」系列,51.5%的受訪者認為是「負離子」床墊等「負離子」系列,49.1%的受訪者認為是「暗物質」洗髮水等「暗物質」系列,47.6%的受訪者認為是「量子」眼鏡、醫療產品等「量子」系列,47.3%的受訪者認為是「納米」水杯、「富氫富氧」水杯等「全能水杯」系列,31.4%的受訪者認為是各類保健功能淨水器,29.4%的受訪者認為是防「引力波」服飾、枕頭等。

  王琨說,一些所謂「高科技」產品的宣傳切中了中老年人的痛點。「有很多老年人覺得買了這些產品有效果,其實更多的是心理作用。而且他們平時生活比較孤獨,不了解新出現的科技名詞,『偽科技』產品的推銷員就藉機提供貼心、周到的服務,忽悠他們購買」。

  張寶義指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有了一個更高的期待。現在的一些「高科技」產品,很多就以養生的概念出現。

  調查中,72.5%的受訪者認為購買「偽科技」產品的人是被商家虛假廣告和專利證書等迷惑,46.6%的受訪者歸因於「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理,46.5%的受訪者認為是對「高科技」功能有需求,42.4%的受訪者覺得是科學素養不夠的原因,36.3%的受訪者指出是貪圖便宜和便利。

  57.9%受訪者呼籲商家自律,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養生保健類『偽科技』產品頻現,是因為購買這些產品的消費者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很容易被這些噱頭忽悠到。」王琨對記者說,仔細看這些產品的分類,很容易發現它們大多數是針對中老年人的,很多中老年人不會時刻關注科技進展,不知道一些新興的名詞,或者只是在電視上聽說過,卻不明白準確的含義。「比如納米是長度單位,一般用在化學、物理等高科技領域,現實生活中用得不多,因為它的長度很小,根本是肉眼看不見的,並且製作工藝很複雜,最主要的一點是所謂『納米材料』並不會讓鞋墊或者牙刷有什麼更好的功效」。

  李寧認為,很多消費者維權意識不足,買了「偽科技」產品以後發現被騙,也只是吃啞巴虧。而且這些產品大多是保健品,不會對人體造成直接的巨大傷害,所以有人發現上當也懶得追究。

  調查中,58.8%的受訪者認為養生保健類「偽科技」產品頻現的原因是大眾缺乏科學素養,51.5%的受訪者歸因於不法商家誠信和責任感缺失,其他原因還有:大眾崇尚「高科技」概念(47.6%),人們對養生保健產品的需求增加(47.5%),商家在鼓勵科技創新政策上鑽空子(41.4%),監管不到位、查處不及時(36.5%),對保健品的管控存在法律盲區(25.5%)等。

  「保健品的數量遠比藥品多。」張寶義指出,很多患者對藥品和保健品的概念分不清楚。保健品出現嚴重不良使用後果的情況比較少,很多在醫學上又無法去檢測其不良後果。

  針對「偽科技」產品騙局,65.0%的受訪者建議推進科普工作,提高國民科學素養,57.9%的受訪者呼籲商家自律,增強社會責任意識,51.3%的受訪者建議產品信息發布和銷售平臺完善審核管理機制,46.9%的受訪者建議倡導和宣傳科學理性的消費觀,44.2%的受訪者建議對貼上「高科技」標籤的產品加強監管,27.8%的受訪者建議加快創新步伐,生產更多真正有科技含量的產品以滿足消費者需求。

  張寶義認為,普通人往往缺乏判斷「高科技」產品真偽的科學知識,有關部門應該對「偽科技」產品的宣傳進行監管,讓這些廠家、商家實事求是地去表述它的價值和真實的作用。他建議對「偽科技」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者進行嚴懲,淨化保健品市場,使那些真正有價值的產品脫穎而出,發展壯大,為老百姓所接受。在這方面可以借鑑藥品的管理程序。

  王琨認為,子女應多關心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當他們身體有疾病的時候及時陪他們去醫院或正規的醫療機構,避免他們盲目相信「偽科技」產品。

  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00後佔1.8%,90後佔28.7%,80後佔51.3%,70後佔14.0%,60後佔3.7%。來自一線城市的受訪者佔33.0%,二線城市的佔44.4%,三四線城市的佔19.6%。

  (記者 王品芝)

相關焦點

  • 融360報告:超三成受訪者遭遇過理財投資騙局 需警惕理財噱頭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黃蕾 「30.22%的受訪者表示遭遇過理財投資陷阱或騙局」、「面對投資理財騙局,90後受害最深」、「社交媒體、電話簡訊和網站APP廣告推送為主要渠道」、「股票推薦騙局、網絡賺錢遊戲騙局和網絡博彩騙局成為主要噱頭」……1月14日,融360維度發布《中國大眾投資理財安全意識調查報告
  • 超八成受訪者體驗過語音交友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3.1%的受訪者體驗過語音交友,其中34.0%的受訪者經常使用語音交友。以打發時間為主要動機的受訪者最多,然後才是找對象、交朋友。53.7%的受訪者將語音交友的流行歸因於年輕人對陪伴的強烈需求。
  • 超八成受訪者吃過網紅冰淇淋,但10元以下冰淇淋最價靚物美
    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超八成受訪者表示吃過網紅冰淇淋,但有六成受訪者認為網紅冰淇淋是個「噱頭」,熱銷的背後是商家迎合年輕人求新求變心理;超六成受訪者認為能接受的冰淇淋單價最高為一支10元以下,口味最重要。為幫助消費者正確選購冰淇淋,課題組建議消費者購買時可查看配料表、營養成分表、糖含量、添加劑等。
  • 微信遭遇「偽紅包」 領取可能被騙錢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他們疑似遭遇了被「微信紅包」騙錢的事,他們表示,自己因領取紅包,手機中「木馬病毒」並被騙了錢。業內人士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正常的微信紅包不可能植入木馬病毒,只有「偽紅包」才可能被植入木馬病毒。
  • 近八成受訪者認為「民間老說法」對年輕人有影響
    近八成受訪者認為「民間老說法」對年輕人有影響  72.8%的受訪者相信,民間老說法有心理暗示效應,盲信會對人生產生負面影響  明年是羊年,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十羊九不全」的說法就廣為流傳,甚至讓一些年輕人也將信將疑,抱著「寧可信其有」的心態,不敢在羊年生育。
  • 寧波警方發布八類常見騙局 大學生們請看仔細了
    昨天,寧波警方梳理了近年來常見的八類騙局,希望大學生們好好看看這些發生在寧波一些大學校園中的實際案例,謹防上當受騙。騙局一網購退款騙局今年4月1日,陳同學接到一個電話,稱他之前在波羅密全球購上購買的物品,由於系統故障,需要先退款給他,請他再支付一次。
  • 垃圾分類獎勵措施獲八成受訪者支持 但超七成受訪者仍未習慣分類
    南都民調中心廣州公共服務監測榜課題組就此話題在熱點站站隊平臺上發起網絡調查,近八成受訪者支持這一舉措,表示有獎勵的話會更主動參與垃圾分類。但調查結果也顯示,超七成受訪者表示自己仍未習慣垃圾分類。為此,課題組同步走訪了市內15個社區,也發現雖然不少市民已有基本的分類意識,但在破袋投放、定時投放等方面仍有待進一步培養習慣。
  • 英報:調查顯示英國八成年輕人出行無安全感
    英報:調查顯示英國八成年輕人出行無安全感 2008年07月23日 16:57 來源:新華網   調查顯示,有1/5的受訪者曾經受到過匕首或武器威脅,接近半數的人知道身邊有人曾經有過類似的遭遇。   近1/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同齡人中至少有一人攜帶武器;超過半數人表示,較之一年前,他們感到今天的英國沒有那麼安全了。
  • 網絡交友詐騙總有人陷入騙局
    原標題:一女子跟「聯合國醫生」戀愛 對方稱給她快遞130萬美元  網絡交友詐騙總有人陷入騙局  李女士的「英國籍聯合國醫生」男友要給她快遞130萬美元,但需先支付36萬元關稅。李女士向姑媽吳阿姨借錢,準備湊齊關稅匯給男友。
  • 調查顯示滬九成受訪者自備購物袋去超市
    八成受訪者「綠色出行」   世博會倡導的「綠色出行」(儘量利用公共運輸出行)的理念已漸為市民所接受。有84.3%的受訪者是採取搭乘公共運輸(54.9%)和騎自行車或步行(29.4%)的方式出行。  七成受訪者「身邊增綠」   市綠化委員會在今年6月5日第38屆世界環境日發出「人人行動,添綠上海,共迎世博」的倡議,在倡導市民參加種綠、愛綠、護綠、養綠等行動的同時,也大力提倡市民「身邊增綠」(即在家庭、單位、居住小區內種植綠色植物)。受訪市民對此普遍認同。
  • 2004年十大科技騙局:千奇百怪 令人無話可說
    [點評]最別有用心的騙局  潘照東(內蒙古社科院研究員):現在日本炒作發現成陵是有背景的。再有一年多就是成吉思汗創汗800年,但是目前世界公認,只知道成吉思汗是在蒙古出生,其他的文物、遺蹟幾乎都在中國境內,確切記載的都沒有,紀念活動顯得比較空,「炒作這個事情,其實要借題發揮」。
  • 這種微信加好友騙局,很多人都遇到過
    「後來就一直沒收到對方的回覆,過了一兩天,這個人突然將我拉到一個股票群裡。」對投資理財還是有點經驗的孫先生告訴記者,自己當時就發現群裡有人明顯是託,其以高額回報為誘餌,目的就是鼓動大家將資金交付出來用於他們集資炒股。「我一看有問題當即退群,並將此人拉黑了。」巧合的是,記者近日也碰到了孫先生這樣的情況。
  • 調查:八成受訪者認為應該改善泳池過濾系統
    中新網9月11日電 據《香港商報》報導,香港的公眾泳池不時被揭發衛生情況欠佳,香港民建聯8月底起訪問超過260名九龍公園泳客,超六成受訪者不滿意水質或清潔情況,另有近八成受訪者認為要改善水質過濾系統。民建聯建議特區政府提升泳池過濾系統、加強保養和檢查、定時補充池水以衝淡尿液等。
  • 為什麼一再披露手工串珠外發活賺錢的騙局還是有人上當?
    當時我第一反應是她有可能是有一個陷入手工串珠製作騙局的一位上當人,她還告訴我說,她身邊的人有幾個已經在做了,而且已經開始有了回報了。經過詳細了解發現她的遭遇和很多被騙人的遭遇是一樣的,於是我就提醒了她一下,並在網上幫助她找了一些資料。
  • 澳學者報告:52%中國受訪者稱疫情期間遭遇不同形式種族歧視
    調查報告名為《仿佛我們不是人——新冠期間澳大利亞「臨時移民」被拋棄》,於9月17日發布,結果顯示,52%的中國受訪者表示,自3月1日以來,他們曾經歷過言語侮辱或有人因其外表而迴避他們等形式的種族歧視。根據《雪梨先驅晨報》介紹,這份調查報告由新南威爾斯大學副教授巴西納·法本布盧姆和雪梨科技大學副教授勞裡·貝格等人共同撰寫
  • 2004中國十大科技騙局
    我們在實驗室裡培養細胞,也是要往培養皿裡面加營養液的,否則過一段時間細胞就會幹癟死掉了。  騙局之2 發現成吉思汗墓  英國《泰晤士報》2004年10月6日報導,一支分別來自日本和蒙古的聯合考古隊宣布:他們找到了成吉思汗「靈廟」。日本媒體則稱:10月5日東京消息,一支由日本和蒙古考古學家組成的考察隊宣布,他們已經找到了位於蒙古中部地區的成吉思汗陵墓。
  • 朋友圈砍價騙局 微信砍價iPhone6s騙局 全曝光!
    「沒過多久,我就收到了一條詐騙簡訊,起初我沒有在意。」可是後來,黃先生發現,身邊不少朋友都收到了莫名的詐騙簡訊,「還有人收到了以我為內容的詐騙簡訊,留了我的名字。」結合種種情況,黃先生懷疑,自己和朋友的信息就是這次「砍價」活動洩露出去的。「真是太過分了,不光搞虛擬活動,還通過這個方式搞詐騙。」黃先生越想越生氣。
  • 揭秘金融詐騙套路:這兩種手段是最常見騙局
    融360《維度》1月8日發布調查數據顯示,在種類繁多的金融詐騙中,通過電話、簡訊通知「活動中獎」、「稅費退返」等形式的電信詐騙所佔比例最高,有46.73%的受訪者表示曾遭遇過這種情況。排名第二的則是高收益、低風險的投資理財詐騙,43.93%的受訪者表示曾遭遇過。「現在的詐騙手段太高明了,讓人防不勝防。
  • 小豬佩奇:細思極恐的騙局,羚羊是最大的偽慈善家,騙過所有人
    小豬佩奇:細思極恐的騙局,羚羊是最大的偽慈善家,騙過所有人。小豬佩奇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動畫作品。接下來逍遙君和漫迷說一些動漫中細思極恐的騙局。羚羊夫人是小學中的老師,她所說的話和教育方式都很幽默有趣。對小豬佩奇等同學都非常好,因此深受漫迷的喜歡,其實再仔細地想一想,羚羊夫人可能是動漫中最大的偽慈善家,因為她經常以各種名義要求家長和小朋友們進行捐贈物品或者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