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八成受訪者認為「民間老說法」對年輕人有影響
72.8%的受訪者相信,民間老說法有心理暗示效應,盲信會對人生產生負面影響
明年是羊年,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十羊九不全」的說法就廣為流傳,甚至讓一些年輕人也將信將疑,抱著「寧可信其有」的心態,不敢在羊年生育。類似的民間老說法還有很多,比如配偶不能屬相相衝、「無春年」不能結婚、起名要看五行等,也影響了不少年輕人的生活。到底該如何看待這些民間老說法?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手機騰訊網對1080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9.9%的受訪者表示這些民間老說法對年輕人有影響,其中55.6%受訪者認為影響大。53.7%的受訪者直言,年輕人盲信這些民間老說法會束縛住自己,難以做出正確決策。
受訪者中,90後佔38.3%,80後佔39.0%,70後佔15.1%,60後及以上佔7.6%。
31.5%的人相信民間老說法,41.9%的人半信半疑,23.3%的人完全不相信
調查顯示,50.0%的受訪者表示身邊有避生「羊寶寶」的現象,31.3%的受訪者表示沒有,18.6%的受訪者沒注意。
山西太原的劉敏琴在2013年年底結婚,結婚不久就被老人催著趕緊生孩子。「婆婆說不能在羊年生,又等不到猴年,就在馬年抓緊生吧。指令一下,我跟老公趕緊要孩子,終於能踩著馬年的尾巴,把孩子生下來。」劉敏琴很無奈地說,「工作也來不及安排,就這麼急急忙忙生了,但是既然有這樣的老說法,還是能避開就避開的好。婆婆也特別高興,今年我過生日還給我封了個大紅包。」
與劉敏琴的態度相反,就職於北京某科技公司的宣易恆,預產期是明年4月份。「這些說法對年輕人的影響還是挺大的,但我自己根本不信,我都已經在要羊寶寶的路上了。」宣易恆認為,如果信的人多,羊年出生的寶寶少,那將來入學、就業競爭的人少了,反倒是好事,怎麼能說「命不好」呢?所以還是應該順其自然。
調查中,31.5%的受訪者表示相信這些民間老說法,認為這些說法能世代相傳一定有它的道理。41.9%的受訪者半信半疑,覺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23.3%的受訪者則完全不相信,認為這些說法毫無科學根據。
一名受訪網友表示,屬相決定性格和命運的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一個孩子會長成什麼樣的人,有先天的遺傳因素,更需要後天的教育培養。至於婚姻,屬相、星座、八字等再算個天花亂墜,如果沒有相似的成長背景、默契的人生觀,以及相容的圈子,依舊無法結緣。
南開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汪新建認為,這些老說法在不同地方對不同人群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傳統觀念比較重的地方影響大一些。年輕人可能不是特別相信,但是父母出於對孩子的愛護,希望把所有的不利因素全部排除掉,在這樣的影響下,年輕人就會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徐少舟認為,民俗來自民間,是在生產力比較落後、認知水平比較低的情況下產生的民間信仰、禁忌,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是老百姓智慧、經驗的總結,但有些說法是不科學的,我們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
徐少舟說,在傳統觀念中,老百姓不僅把動植物當成自然現象,還賦予了它們自己的主觀感受,從民間文化角度來看,是有象徵意味的。大家不是簡單地信或不信,這裡面有一種良願的表達、寄託。以「兩頭春」、「無春年」的說法為例,在中國人的理解中,春不僅僅是一個自然季節,更象徵著生命、生機、自然的勃發,認為有春就是好的,所以偏好「兩頭春」是老百姓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表達善良的願望。但是從科學的角度看,「兩頭春」年就一定吉利的說法是不成立的。隨著認識的提高、科學的進步,我們要正確看待其中的不科學成分。
調查顯示,在面臨結婚、生子等人生大事時,52.4%的受訪者會考慮這些民間老說法,34.9%的受訪者不會考慮, 12.6%的受訪者覺得不好說。
此外,53.1%的受訪者相信命理、屬相等會對人生命運產生影響,31.6%的受訪者不相信,15.3%的受訪者覺得不好說。
51.4%的人表示民間老說法流行是因為年輕人對未來感到迷茫
「今年是閏九月,長長久久,九月份生日的人會非常順利。」西安某高校研究生馬瑩婷是陰曆九月份生日,她也覺得自己這一年的運氣都非常好。但她也承認,這裡有心理暗示的因素,「相信自己運氣好,做事情時心態就會好,自然會順一些。」
汪新建表示,人們相信一個東西的時候,總是會找生活中的各種事情來印證它,其實有些很牽強,但是因為我們相信,就會全部歸結到這裡來。比如說婚姻,對成功的婚姻大家不說什麼,對於不成功的婚姻就要找原因,要是比較信這些相衝相剋的說法,就會歸因到這方面。而事實上,一個婚姻的失敗是多種原因造成的,盲目相信一些老說法,而想不到或者故意迴避掉其他的原因,就會起到一個消極的心理暗示的作用。
調查中,72.8%的受訪者直言,民間老說法其實是有心理暗示效應,如果盲目相信就會陷入這種心理暗示,會對人生產生負面影響。
汪新建說,造成任何事情的原因都是多種多樣的。說到離婚,人們一句屬相相剋就總結了,是一種過度歸因。這在老百姓中非常普遍,但這很不科學,是把一個個案推廣到了所有人身上。其實如果我們調查的話,很多所謂屬相相剋的婚姻,都是很幸福的。
馬瑩婷告訴記者,她身邊有同學相親沒成功,就說是星座不合,完全不考慮其他原因。大學裡還流傳著「不能送某種禮物否則會導致分手」的說法。同宿舍的姑娘每次遇到節日,都會為送男朋友什麼禮物而頭疼,但是避這避那,最後還是難逃分手的命運,只是徒增麻煩。
調查顯示,53.7%的受訪者認為,年輕人盲目相信民間老說法容易束縛住自己,難以做出正確決策,15.7%的受訪者覺得不利於建立積極的人生觀,15.1%的受訪者認為會給生活帶來不必要的麻煩,10.8%的受訪者認為不利於青年身心健康發展。
「受當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年輕人普遍不自信、沒有安全感。」 汪新建分析,比如說婚姻,我們現在的婚姻穩定性很差、離婚率很高,這引起人們對婚姻不穩定的警惕、反思。在面對婚姻時就會考慮得更多,想把方方面面的不利因素都排除掉。此外,這也和社會環境越來越多元化有關,各種各樣的說法都出來了。但還是應該理性看待,畢竟很多說法從科學的角度看是沒有什麼道理的。
探究民間老說法在青年中流行的原因,51.4%的受訪者指出是年輕人對未來感到迷茫,不知道該信什麼,23.7%的受訪者表示是社會急劇變化,讓年輕人感到命運難以把握,10.7%的受訪者認為是因為年輕人對現代生活模式存有危機感,5.3%的受訪者表示是年輕人對就業、擇偶等存在困惑。
「任何事情成也好敗也好,都絕對不會是單一的原因。對於一些老說法,聽聽可以,作為決定的依據就離譜了。」汪新建建議,年輕人在做決定時,還是要多方考慮,學會獨立思考。本報記者 王品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