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詛咒,是個什麼鬼?

2021-02-28 碩爾生涯

前幾天,和朋友抱怨:「做市場推廣,客戶轉化率太低了,還有幾個家長把我們當高校招生的,真不知道是怎麼看的廣告。」

朋友說到:「這就是客戶啊。他們沒錯,你要反思如何調整,避免類似的問題出現。『高中生涯規劃』這個詞,是否存在理解上的誤區?人群差異比較大。想想斯坦福的那個博士論文:知識的詛咒,你被『高中生涯規劃』的內涵給詛咒了,不能想像普通客戶眼中的『高中生涯規劃』是啥意思了。

我好似被當頭一棒,一邊在想:「高中生涯規劃,難道還有人不知道是幹啥的嗎?字面來看,不都已經很清楚了嗎……」一邊也開始反思:「客戶眼中的生涯規劃,到底是什麼樣的?朋友說的知識詛咒,到底是個什麼鬼?

1990年,伊莉莎白·牛頓在史丹福大學通過研究一個簡單的遊戲獲得了心理學博士學位。在這個遊戲中,她把參與者分為兩種角色:「敲擊者」和「聽眾」。敲擊者拿到一張25首名曲的單子,包括《祝你生日快樂》這種旋律簡單的歌曲。每位敲擊者挑選一首,把節奏敲給聽眾聽(通過敲桌子)。聽眾的任務是根據敲擊的節奏猜出歌曲。

在實驗過程中,「敲擊者」敲出了120首曲子的節奏。事與願違的是,「聽眾」只猜出了其中的2.5%——3首。而在實驗之前,大家預測「聽眾」猜出歌曲的概率為50%,即60首。

在實驗中,聽眾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辨認出歌曲,敲擊者對此感到震驚:這麼明顯你都聽不出來?你的愚蠢怎麼會如此高人一等?

通過這個遊戲,伊莉莎白·牛頓發現人與人之間普遍存在著一種認知偏差,這種認知偏差被稱為:知識的詛咒(The Curse of Knowledge),即:我們一旦知道了某事,就無法想像這件事在未知者眼中的樣子。當我們把自己知道的知識解釋給別人的時候,因為信息的不對等,我們很難把自己知道的完完全全給對方解釋清楚。總是,我們的知識「詛咒」了我們。

所以,在以上實驗中,「敲擊者」已擁有的知識(歌曲題目)讓他們想像不到「聽眾」缺乏這種知識會是什麼情形。「聽眾」自然也就很難猜對歌曲的名字。

看後,我靜下心來,認真地反思:是啊,這十幾年來,我幾乎天天都在接觸生涯規劃的相關內容,小到一個詞,大到一篇文章,腦袋裡的知識網絡早已搭建得密密麻麻。生涯規劃對我來說,更是像日常用語一樣耳熟能詳。這是我不斷積累的專業知識,一直引以為豪,卻從沒想過,它也會成為一種限制,甚至是一種詛咒。這種詛咒讓我有意無意的,離那些不同頻道的人們越來越遠,這種詛咒讓我有意無意的,離客戶真正的需求越來越遠。我們一直以來太信仰:知識就是力量,卻從來沒有意識到:知識也會詛咒人。

當然,也如朋友所說:知識本無錯,客戶也一樣。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意識到這個問題後,需要思考如何去調整面對。

這時,我想到了一個詞:保持開放,走近客戶。

前段時間,我們給學生做的「學長談專業&談規劃」活動,得到了學校領導和學生們的一致好評,興奮之餘,竟然忘記了統計學生交上來的收穫反饋。至到學校老師向我們要的時候,我們才意識到。

沒想到,學生們的反饋,真是讓我又一次深深地認識到:孩子們的世界,裡面有太多被我們忽略的細節。比如這位同學的反饋:

「通過這次生涯規劃,我對「心理學」有了更深的認識。以前總是對未來充滿茳然,不知道所謂「興趣」究竟為何物,但通過生涯規劃,我漸漸在其中找到了「共鳴」——在我至今為止的人生中所經歷的所感悟的與其有許多共同點。似乎是找到了一個歸宿,在學姐的講解下,我發現「心理學」很多東西與我經歷的相符,於是對心理學的興趣得到了進一步的激發。

學姐簡述了大學中學心理學的過程,讓我進一步走近心理學。有一句話,令我很震驚,卻又欣喜不已」學心理,首先你需要有顆強大的內心,心理學是一個很神奇的科學。其實像心理諮詢師的話,助人也是在助自己,心理學其實也是在不斷提升自己,向著你想成為的那個自己——那個假想出來的自己靠攏。這和我對自己的一些認知與自己內心深入不斷激勵自己的想法可以說是「契合」上了,讓我頭一次體會到「被理解」的喜悅。

而這,正是心理學,也許在最後我可能不會踏上這條道路,但這一次次感悟,使我漸漸開闢出了自己的道路,不再迷茫,止步不前。「

我很欣慰學生通過活動有了這樣的收穫,同時,我也很感激同學第一次告訴我:其實他之前是不是知道「興趣」是個什麼東西的。如果不是學生自己親自表達和解釋出來,我應該是意識不到這一點的,因為在我的感受與理解中,我一直覺得:興趣嘛,連三歲的孩子都能判斷是不是喜歡,一個高中生怎麼可能不知道呢?其實,現實是,這個孩子所代表的一些學生,是真的,不清楚自己喜歡的是什麼?有感覺的是什麼?沒有體驗,沒有共鳴,沒有心靈深處的觸碰,他們就是不知道。也許這類學生並不在少數。

他們對「高校」這個詞有嚮往嗎?他們對「專業」這個詞有什麼樣的了解嗎?他們對「未來」這個詞是怎樣的感覺呢?……這些生涯規劃中重要的詞彙,以前的我們也許很想當然地覺得他們是知道的,但真的是這樣的嗎?我想,探索不不給予,而是讓他們去感受,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已越來越清晰了。

二個半小時,無陪同,集體面試,10:1的錄取率。女兒出來告訴我,玩了三個遊戲: 畫出你的願望是什麼?遇3不數;說說家裡誰更重要?

我問她畫的是什麼?女兒自豪地告訴我:我畫的是收到了一個禮物。我問是啥禮物,她說:「是一盒彩虹巧克力豆」,然後自己還樂半天。我的第一反應是:完了,這個答案,肯定面試是通不過了。但很快,我又反應過來,這其實才是最真實的孩子。一個不到五歲的孩子,她也許還搞不清楚什麼是願意?什麼是重要?什麼是未來?什麼是當下?但她一定能感知,什麼是真實。所以,做最真實的自己,說最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這便是最寶貴的。

忘了是在哪本書裡看到過一句話,印象很深刻:當今教育最大的失誤是:我們都在用成人的視角,來看孩子的世界,甚至來定製孩子的世界,這是對孩子成長規律的無知與漠視,這是何等的可怕。

任何人,面對他人時,尤其孩子,放下我們所謂的 「想當然「,這一點,值得我們一輩子去

往期精彩回顧

相關焦點

  • 龍嶺迷窟:關於劇中鬼洞詛咒的由來,大家或都被誤導了
    雖然劇集已經結束,但摸金三人組的旅程卻沒有就此完結,下一站,他們將去往雲南,繼續找尋雮塵珠來破解他們身上的鬼洞詛咒。說到鬼洞詛咒,我相信經過這麼多期的講解,大家已經十分熟悉它了,那麼,大家是否知道胡八一和王胖子的詛咒到底是怎麼來的呢?今天的這一期內容,小編就帶著大家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什麼是知識的詛咒?
    迷宮你也許聽過「知識的詛咒」,說的是你一旦掌握了一種知識之後,你就很難理解,那些沒有掌握的人,他們是怎麼思考這種知識的?這就是我們說的「知識的詛咒」。我們學知識,就像是渡過一條河流。那些已經渡過河的人,他們感覺這很容易。可是搞不明白那些還沒渡過去的人,怎麼老是想著,渡河很困難,稍不留神就出事呢。很多人,比較厭煩那些「不說人話的專家」,老是使用專業名詞,故意把大家繞暈。一個簡單的事情,非要說得很「正式」。那這些「專家」,難道真的不知道自己說的,「不是人話嗎?」
  • 鬼吹燈怒晴湘西詛咒是什麼意思?雮塵珠真的能夠解除詛咒嗎?
    電視劇《鬼吹燈》系列中提到過一種詛咒,凡是接觸過鬼洞的人,身上都會出現一種眼球狀的紅色斑塊,終生無法消除,斑塊出現後四十歲左右就會發病,沒人能躲過這種詛咒,中了詛咒的人都在找雮塵珠,那麼詛咒和雮塵珠什麼關係?雮塵珠早就失蹤了,無數人傾盡一生都沒打聽到雮塵珠的下落。
  • 知識詛咒
    避免在做判斷時陷入知識詛咒當中。知識詛咒,你掌握了一種知識,你就不能理解,那些沒有掌握這種知識的人,他們是怎麼想的。溝通方面人們會陷入這種知識詛咒中,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兩人的溝通不在一個頻段,導致溝通不下去。例如我已擁有某個領域的知識架構,如果我和別人溝通的時候就會感覺我講的這些東西你都懂。
  • 打破「知識的詛咒」
    文/岑 嶸當一個汽車專業人士和你聊汽車時,他也許認為諸如ABS(防抱死制動系統)、ASR(防滑系統)這些詞彙每個人都明日,更不要說什麼「渦輪增壓」「最大扭矩」了。一個搞經濟研究的人,很可能滔滔不絕地說著諸如「在岸人民幣」和「離岸人民幣」、「PMI(採購經理指數)」,而沒想到聽眾壓根不明白他在講什麼。這種現象被我們稱為「知識的詛咒」。史丹福大學的伊莉莎白·牛頓進行了一個實驗,她把參與者分為兩種角色:分別是「敲擊者」和「聽眾」。敲擊者拿到一張有25首名曲的單子,例如《祝你生日快樂》。
  • 來自知識的詛咒,你中招了嗎?
    01我們從小的教育理念,學歷越高越好,知識越多越好,可是,我們也經常評價一個人,學習學傻了。學習知識到底好不好呢?學習知識當然好,有知識的人都是有魅力的人。可是,我們需要搞明白一個問題,我們學習知識是為了什麼?有個成語叫,學以致用。學習知識當然是為了拿來使用的,可以讓我們工作更容易,生活更方便。
  • 《鬼吹燈》摸金三人組只要找到雮塵珠,即等於解除了鬼洞詛咒嗎?
    胡八一當年在藏地不凍泉兵站當兵時,曾在崑崙埡的魔國鬼母墓中,看到一具乾屍,那乾屍所穿的服裝,正好跟獻王墓中的那些銅像一模一樣。這讓老胡隱約覺得那肉槨壁畫中所畫供奉眼球的祭壇,有可能就在藏地的古魔國,而且與新疆沙漠中的鬼洞大有聯繫。而至於那十六枚玉環代表的先天十六卦,老胡則認為若是能找到《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中當年被張三爺毀去的前半卷,或能解讀出龍骨中隱藏的關於雮塵珠信息,得出如何用雮塵珠解除詛咒。
  • 知識詛咒|老師為什麼覺得你笨?
    有可能是因為你基礎沒打好,沒有下層知識建築,自然就築不起上層大廈。但在這裡,我講一個老師方面的原因,那就是知識詛咒。人一旦獲得了某一知識或經驗,就很難體會沒有它的感覺了。這就是對所謂知識詛咒的一個簡單概念總結。90年代,美國史丹福大學就通過一個「拍打者與收聽者」的實驗來證明「知識詛咒」的存在。下面我在這裡簡單重複一下這個實驗。
  • 知識的詛咒與錯覺
    前者是知識在自己腦袋裡,以為別人也應該知道;後者是知識在別人腦袋裡,以為自己知道。知識的詛咒——每個人其實都是「笨蛋」。而打破詛咒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好「笨蛋法則」,讓信息和知識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遞給接收方。知識的錯覺——我們個體的知識少得可憐。當我們被各位碎片新聞包裹時,天文地理,仿佛只要我們自己願意,就可以無所不知,而實際上,我們甚至連分辨這些信息真假的能力都沒有,我們自以為的「知」也僅僅是在將別人所說的重複一遍,而對內在的知識依然一無所知。
  • 清朝亡於詛咒?葉赫那拉氏的詛咒是什麼?
    民間流傳著這麼個說法,清朝的滅亡是由於葉赫那拉氏的詛咒。雖然聽起來是個天方夜譚,清朝的滅亡自是其歷史固有的原因,不過還是會好奇,這個詛咒到底是什麼?還有傳言說,清朝皇室為了破除詛咒立下了葉赫那拉氏一律不準進後宮的祖訓,避免詛咒實現,朝代滅亡。不過,清朝光姓葉赫那拉的皇后就有三個(清太祖孝慈高皇后、鹹豐帝的慈禧皇后和光緒帝的隆裕皇后),所以這個傳言不攻自破。但在清朝的滅亡過程中,葉赫那拉氏的兩個女人確實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鬼滅之刃:鬼舞辻給鬼施加詛咒,不能喊他名字,為何上弦沒事?
    在創造鬼時,鬼舞辻會在血液中施加一種詛咒。這種詛咒可以幫助鬼舞辻隱藏身份,任何鬼都不能說出鬼舞辻的名字,否則會被詛咒吞噬而死。 其中一名玩蹴鞠的鬼中了珠世的血鬼術,說出鬼舞辻名字的那一刻註定死亡。詛咒發動的條件是喊鬼舞辻的名字,為何上弦沒事?在上弦會議中,童磨想要跟著半天狗和玉壺前往鍛刀村執行任務,但被猗窩座背後偷襲。
  • 漫威:滅霸為什麼說鋼鐵俠不是唯一被知識詛咒的人?
    可就在復聯3滅霸就對鋼鐵俠說了句,斯塔克你不是唯一被知識詛咒的人,為什麼滅霸要對鋼鐵俠說這句話呢?首先要搞清楚知識詛咒這個概念,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是《黏性》這本書。簡單的來說就是當你知道了一件事情,你就無法裝作不知道它。而想要把這件事解釋給別人的時候,往往很難讓對方完全明白我們的意思,所以滅霸對斯塔克說你不是唯一被知識詛咒的人。潛臺詞就是我滅霸也是被知識詛咒的人。
  • 怕鬼?鬼是個什麼東西?
    圖片來自網絡友人問:你怕鬼嗎?我說:什麼是鬼?長什麼樣?漂亮嗎?男的女的?有錢嗎?有車嗎?有房嗎?我怒,嗔道:你什麼都不知道,怕什麼鬼?友人反擊:「就是不知道,才可怕!」一語勘破!既然已經知道不確定性是產生擔憂和恐懼的原因,那麼只要把這種不確定變成確定,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作家馬伯庸寫過一篇文章,《當你怕鬼時到底在怕什麼?》文中說,如果害怕鬼,你就不停地問自己問題,具體怕的是什麼?青面獠牙?漆黑的走廊?奪走你生命的恐懼?
  • 知識的詛咒:你知道,不表示對方也知道
    @《風格感覺》02什麼意思呢?我舉個例子。剛學車那會,為了準備路考,教練把我們拉到大馬路上去演練,他叫我踩油門,我不敢,怕車的速度從20碼飈到80碼;教練喊「看後視鏡」,看「反光鏡」,我總是搞錯兩個鏡子的位置。所以,教練會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後來想想,其實是教練掌握了技巧才覺得簡單,我呢,自然是因為新手上路,太過生疏,甚至不知道,自然就很難。只是當時,總覺得自己蠻笨的。再舉個例子。
  • 知識的「詛咒」
    「什麼是「知識的詛咒(The Curse of Knowledge)」?學術的定義,如果我們很熟悉某個對象的話,那麼我們會很難想像,在不了解的人眼中,這個對象應該是什麼樣。」簡單的說,就是你不明白為什麼,你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別人卻無法理解。
  • 打破知識的詛咒,像小白一樣思考
    因此有一個問題我們必須去思考,那就是什麼是用戶?用戶和通常所說的客戶區別何在?在我看來,用戶具備三個特徵:第一,用戶不見得會向你掏錢,第二,用戶會經常性的使用你所提供的產品或者服務,第三,用戶和企業之間要有連接和交互。我們做產品要重視用戶關係,首先給自己找到一批用戶,確保這些用戶願意和自己保持長期的關係,這也是網際網路模式得以持續發展的基礎,往後就可以通過賣貨、增值服務或者廣告等方式賺錢了。
  • 龍嶺迷窟:鬼洞除了詛咒之力,還有哪五種逆天之能?
    縱觀整個劇集,小編覺得它有很多地方的設置都是吸引人的,而我最感興趣的,便是shirley楊口中的那個鬼洞,為此,我查了很多關於鬼洞的資料,今天的這一期內容,小編就把這些資料分享給同樣想了解鬼洞的你們。而想要更真切地了解鬼洞,首先不得不提的便是蛇神。可能很多觀眾看到這裡都會鬱悶,蛇神?蛇神是誰?這貨從哪裡來的?這貨好像沒出場啊!
  • 《長安幻世繪》詛咒娃娃怎麼樣 詛咒娃娃攻略
    導 讀 在長安幻世繪遊戲中,詛咒娃娃是陰系妖靈,受到近身攻擊時,對攻擊者及相鄰敵方造成300點傷害,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長安幻世繪詛咒娃娃攻略
  • IP 是個什麼鬼?
    IP 是個什麼鬼?文/eLicht 視頻/宣琦 IP 是個什麼鬼?
  • 理解用戶需求的方法—破除知識詛咒,培養小白思維
    產品經理要想增強用戶理解力,就要時刻警惕知識詛咒,同時不斷培養小白思維。知識詛咒是指這樣的情形——當一個人知道了一件事後,就無法理解不知道這件事的人的感受。知識詛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是常見。上圖便是知識詛咒的一個典型例子,有些人看到北京——人大——酒樓,會思考這是『人大』的內部接待酒樓?」而當地的知情人是則知道正確的讀法是北京人——大酒樓。當地人從一開始就知道這個酒樓名字的正確讀法,他們就無法想像酒樓的名字還會有其他的讀法。前幾年,因為Facebook的使用,很流行抽屜式導航。紅極一時的Bootstrap響應式前端網頁框架便大量使用這種導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