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詛咒|老師為什麼覺得你笨?

2021-01-08 嘀嘀嗒嗒看世界

有那麼一個網絡段子

學習吧,就是老師帶著大家在知識的海洋裡暢遊,後來老師上了岸,發現大家還在海裡掙扎,於是老師下去撈,今天撈了一部分人,第二天發現他們又掉下去了,一段時間後,老師驚恐的發現,還有往回遊的。。。

不少學生都或明或暗地被老師罵過笨,因為一道在老師眼裡很簡單的問題,可愛的學生們總是瞪著一雙無辜大眼向老師發出愛的提問。

老師為什麼覺得你笨?

因為你真的笨!——這僅僅只是很少部分的原因。

有可能是因為你基礎沒打好,沒有下層知識建築,自然就築不起上層大廈。但在這裡,我講一個老師方面的原因,那就是知識詛咒。

人一旦獲得了某一知識或經驗,就很難體會沒有它的感覺了。

這就是對所謂知識詛咒的一個簡單概念總結。90年代,美國史丹福大學就通過一個「拍打者與收聽者」的實驗來證明「知識詛咒」的存在。下面我在這裡簡單重複一下這個實驗。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

作為試驗者,以上的節奏在你腦子裡是否響起了熟悉的聲音?我相信是沒有的,因為你可能並不知道這是什麼旋律,所以你理解不了上面的節奏,你沒有學過上面的節奏。

但是當我告訴你這個旋律是我們的國歌起頭一句,相信你腦子裡就能跟著這些「噠噠噠」響起了節奏——你理解了這些節奏。

這就是「知識詛咒」。

當你還不知道(即還沒有學習)我給你展示的節奏是什麼歌曲時,你對它毫無頭緒——你笨。但是你在知道了(即學習了)這個節奏是國歌節奏後,你就能輕易理解它——你聰明。

有時老師就是這樣。老師作為教授者,對要教授的知識肯定是理解的,所以老師是受到「知識詛咒」的,他很難體會到沒有學習過這些知識的學生的感覺,所以從老師的角度出發,你很笨!明明這樣,再這樣,再這樣答案就出來了,為什麼學生就是拐不過來彎呢?

還有就是老師講題時的經典句式「A明顯不符合題意,B材料裡沒有講,C本身說法就是錯誤的,所以選D。」因為老師看過答案,所以知道ABC不對,卻不能體會到學生在做題時對幾個選項的糾結。

同理,這也是老師要求學生不能對著答案做題,要做完題才去對答案的原因。因為你對著答案做題,你是受到了答案的詛咒,不是受到知識的詛咒,你學到的是答案,不是知識。

「知識詛咒」其實在生活中也很常見,不僅僅是老師會受到知識詛咒,我們所有人都受到這個詛咒。比如騎自行車,會騎的人卻很難去教不會的人怎麼騎車,因為他已經會了,就很難體會到不會騎的感覺。所以別人問他怎麼能夠讓車不倒,他只能答「就這樣子,就坐上去踩,你怎麼那麼笨啊」云云。

最後,當然希望老師能擺脫「知識詛咒」,深入理解學生的學習情境實現更高效合適的教學。也希望所有學生寶寶們能早日受到「知識詛咒」,學有所成。

相關焦點

  • 罵娃是「豬」娃就變笨?為什麼家長的「詛咒」那麼靈?你要知道
    這些話也許並不是家長的本意,只是因為太過生氣,可是孩子卻不一定可以明白,他們可能覺得家長確實是那麼想的,然後孩子就會逐漸的接受「詛咒」。3.批評式教育這種「詛咒」教育也是批評式教育的一種。家長無論如何去教育孩子,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希望孩子可以變得更好。
  • 來自知識的詛咒,你中招了嗎?
    這就涉及到來自知識的詛咒了。02所謂的知識詛咒(curse of knowledge),就是我們一旦學會了某項知識,這項知識就會成為我們的詛咒,詛咒就是讓我們很難再從不具備這項知識的角度思考問題。俗話說,會者不難,難者不會。
  • 孩子既委屈又羞愧,爸爸既生氣又挫敗,都是知識詛咒惹的禍
    孩子既委屈又羞愧,覺得自己太笨怎麼也學不會。 這其實就是我們在輔導孩子學習過程中抓狂的主要原因,心理學叫做知識的詛咒。 簡單來說就是你知道一件事物後,你就無法想像你不知道它。而當你想把你知道的知識解釋給別人的時候,因為信息的不平衡,你很難把自己知道的完完全全給對方解釋清楚。感覺就是我們被知識「詛咒」了。
  • 你知道為什麼滅霸會對鋼鐵俠說:你不是唯一一個被知識詛咒的人!
    被知識詛咒的人好端端的滅霸為什麼會對鋼鐵俠,莫名其妙的說出這麼一句話呢?難道之前他們就有交集嘛?那麼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我們先搞清楚被知識詛咒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看過《黏性》這本書,最開始提出被知識詛咒的這個概念就是從這本書裡出現的。簡答你的來解釋下,就是當你知道一件事物之後,你就無法想像你不知道它的存在,然而當你想把你知道的知識解釋給別人的時候,會因為信息的不平等性,你就會發現你很難完完全全的給對方解釋清楚你想要表達的。
  • 知識的詛咒:你知道,不表示對方也知道
    再後來,在公號和各大自媒體平臺寫文章,自己覺得已經把概念說得明明白白了,但是在評論區,依然有人毫不留情地噴道「你說的都是啥,能說句人話嗎」。那個時候,我覺得是對方沒文化,看不懂。為什麼我認為顯而易見的東西,並且用我認為簡單的方式呈現,對方就那麼難以理解?
  • 打斷、死磕、詛咒,是陪孩子寫作業的3大誤區,當心孩子越陪越笨
    正面管教的創始人簡尼爾森認為,每當你覺得教育孩子成了&34;,那麼一定是有什麼地方做錯了。當父母感覺輔導孩子寫作業是痛苦是折磨時,那麼很有可能意味著他們已經出現了三個誤區:打斷,死磕和詛咒。他們會覺得自己真的像父母所說的那樣,又蠢又笨,一無是處,甚至會產生深深的自責,認為自己辜負父母的期望,對不起父母的滿腔付出。這樣的負面情緒會讓孩子大腦中的邏輯思維能力喪失,在一瞬間突然停擺。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已經陷入了負面情緒之中,那麼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的情緒得以釋放。
  • 什麼是知識的詛咒?
    迷宮你也許聽過「知識的詛咒」,說的是你一旦掌握了一種知識之後,你就很難理解,那些沒有掌握的人,他們是怎麼思考這種知識的?很多人有這樣的經驗,當我們給小孩輔導功課、帶公司新人、教自己認識的人開車的時候,你感覺自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甚至還做了示範。可你教的人,還是懵懵懂懂,怎麼也學不會。任你再怎麼做,就是很難做到。這就是我們說的「知識的詛咒」。我們學知識,就像是渡過一條河流。那些已經渡過河的人,他們感覺這很容易。
  • 漫威:滅霸為什麼說鋼鐵俠不是唯一被知識詛咒的人?
    可就在復聯3滅霸就對鋼鐵俠說了句,斯塔克你不是唯一被知識詛咒的人,為什麼滅霸要對鋼鐵俠說這句話呢?首先要搞清楚知識詛咒這個概念,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是《黏性》這本書。簡單的來說就是當你知道了一件事情,你就無法裝作不知道它。而想要把這件事解釋給別人的時候,往往很難讓對方完全明白我們的意思,所以滅霸對斯塔克說你不是唯一被知識詛咒的人。潛臺詞就是我滅霸也是被知識詛咒的人。
  • 知識的詛咒:為什麼你知道的多,卻表達得無力?
    IDG君寫在前面:有一個詞叫「知識的詛咒」:你知道的東西越多,你的表達越無力。想一想,你是不是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朋友向你請教一個專業上的問題,你興致勃勃地說了一大堆,卻發現朋友越聽越糊塗;你看了一部精彩的電影,但向朋友轉述時,卻完全說不出它精彩在何處?
  • 知識詛咒
    避免在做判斷時陷入知識詛咒當中。知識詛咒,你掌握了一種知識,你就不能理解,那些沒有掌握這種知識的人,他們是怎麼想的。溝通方面人們會陷入這種知識詛咒中,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兩人的溝通不在一個頻段,導致溝通不下去。例如我已擁有某個領域的知識架構,如果我和別人溝通的時候就會感覺我講的這些東西你都懂。
  • 知識的「詛咒」
    「什麼是「知識的詛咒(The Curse of Knowledge)」?學術的定義,如果我們很熟悉某個對象的話,那麼我們會很難想像,在不了解的人眼中,這個對象應該是什麼樣。」簡單的說,就是你不明白為什麼,你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別人卻無法理解。
  • 打破知識的詛咒,做一個持續發光發熱的人,助人達己
    為什麼要打破知識的詛咒?為什麼要做一個持續發光發熱的人呢?原因可以有很多,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帶來的價值,而且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成就自己。一、關於打破知識的詛咒1、初次對知識詛咒的認識聽雷摩詰老師說過,他之前一直沒有公開分享,就是因為陷入了知識的詛咒中。
  • 知識詛咒,是個什麼鬼?
    他們沒錯,你要反思如何調整,避免類似的問題出現。『高中生涯規劃』這個詞,是否存在理解上的誤區?人群差異比較大。想想斯坦福的那個博士論文:知識的詛咒,你被『高中生涯規劃』的內涵給詛咒了,不能想像普通客戶眼中的『高中生涯規劃』是啥意思了。」我好似被當頭一棒,一邊在想:「高中生涯規劃,難道還有人不知道是幹啥的嗎?
  • 理解用戶需求的方法—破除知識詛咒,培養小白思維
    產品經理要想增強用戶理解力,就要時刻警惕知識詛咒,同時不斷培養小白思維。知識詛咒是指這樣的情形——當一個人知道了一件事後,就無法理解不知道這件事的人的感受。知識詛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是常見。上圖便是知識詛咒的一個典型例子,有些人看到北京——人大——酒樓,會思考這是『人大』的內部接待酒樓?」而當地的知情人是則知道正確的讀法是北京人——大酒樓。當地人從一開始就知道這個酒樓名字的正確讀法,他們就無法想像酒樓的名字還會有其他的讀法。前幾年,因為Facebook的使用,很流行抽屜式導航。紅極一時的Bootstrap響應式前端網頁框架便大量使用這種導航方式。
  • 孩子覺得自己笨,很自卑,因為你沒給他講這5個「笨」小孩的故事
    特別是對於學習非常困難的孩子,覺得他們反應遲鈍,是"笨"孩子。他們自己也覺得自己很"笨",將來沒什麼出息,越發破罐子破摔了。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能為此斷定他的一生都會像此刻面對學習一樣處處碰壁?他自己說:"我大愚若智,其實很笨,腦子這麼小,只能一個一個想問題,你連提三個問題,我就消化不了。"雖然我們的孩子可能成不了如此偉大的人物,但是,我們相信:笨小孩不會笨一生。因為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需要等待,都需要生命的潛質全方面平衡發展。
  • 打破「知識的詛咒」
    文/岑 嶸當一個汽車專業人士和你聊汽車時,他也許認為諸如ABS(防抱死制動系統)、ASR(防滑系統)這些詞彙每個人都明日,更不要說什麼「渦輪增壓」「最大扭矩」了。這種現象被我們稱為「知識的詛咒」。史丹福大學的伊莉莎白·牛頓進行了一個實驗,她把參與者分為兩種角色:分別是「敲擊者」和「聽眾」。敲擊者拿到一張有25首名曲的單子,例如《祝你生日快樂》。每位敲擊者挑選其中一首,通過敲桌子把節奏敲給聽眾聽。聽眾的任務是根據敲擊的節奏猜出歌曲。
  • 孩子,你不是笨,是懶
    而且我覺得,直白地這樣說孩子,不太好,會讓他產生心理負擔,影響自信,覺得自己笨,天資不如別人。另外,沒有人比我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不算天賦異稟,但也絕不算愚笨,他就是智商一般的普通人。他最主要的問題,不是笨,而是懶啊!
  • 知識的詛咒與錯覺
    我們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會聽到如下的話:「這麼簡單你都不知道啊,我以為你知道的」,或者「這是我聽別人說的(我看別人這樣做的),其實我也不知道」。前者是知識在自己腦袋裡,以為別人也應該知道;後者是知識在別人腦袋裡,以為自己知道。知識的詛咒——每個人其實都是「笨蛋」。
  • 復仇者聯盟3滅霸獨白:鋼鐵俠,你不是唯一被知識詛咒的人
    知識使你有了更多獲得的同時,卻也付出了同樣或者更多的失去。這樣的事物或者概念類的東西加在你身上,於是就成為了「詛咒」。這是第二種滅霸的:「知識的詛咒。」所以也就有了電影裡的一句:「你不是唯一被知識詛咒的人。」這就是第三種「知識的詛咒。」「當一個人知道一件事後,他就無法想像自己是不知道這件事的。」這時候對於智力極高的智者來說,知識就是一種負累。記得在蜘蛛俠裡有一句很經典的臺詞:「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而到了復聯3中,則變成了:「能力(知識)越大,詛咒(負擔)越大。」
  • 孩子不笨,而是家長方法笨!
    孩子最初跟同伴相比顯得出類拔萃,但隨著時間推移,有的孩子身上的光環逐漸消失了,做了這麼多努力,孩子卻越學越「笨」,這是為什麼呢?      現在一些家長,對教育孩子一直自帶恐慌,怕別人家孩子有的自己家孩子沒有,怕別人家孩子會的自己家孩子不會,怕不能給孩子最好的,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