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下,請讀者相信絕非本文作者忽悠,一架1971年就立項,1985年開始研發,1997年進行了首飛,2005年初就服役,這架F-22隱形戰鬥機卻仍然被許多人稱為全球第一強的戰鬥機,殺了本文作者的頭都不信。
首先,F-22戰鬥機的航電設備就已經落後了,由於研發年代的久遠,許多先進的航電設備並未裝機,在特別強調信息化作戰的當下,不具備戰場高態勢感知能力的F-22戰鬥機,怎麼能和具備360度機體感知能力的新隱形戰鬥機較量。
儘管F-22中途進行了航電設備升級,但受到機體空間和重量冗餘,電氣功率等因素的制約;關鍵是戰機數量有限,升級方案受到了空軍有限軍費的嚴重製約。
此外,即便F-22在出徵時,臨時外掛 「狙擊手」先進瞄準吊艙,具有夜間作戰低海拔導航能力和紅外瞄準能力,其戰場高態勢感知能力,仍然要遜色於具備後發優勢的他國隱形戰鬥機,這是毫無疑問的,航電系統的先天缺陷,制約了F-22戰鬥機作戰性能的提高。
F-22戰鬥機700公裡的作戰半徑,只適合在歐洲狹窄的國土上作戰,一旦部署在東北亞的軍事基地,瞬間就都成了雞肋軍機,有限的航程使得其滯空時間有限,不具備大縱深奔襲打擊高價值目標的能力。
當下的空戰,非常強調在體系內作戰,F-22與其他戰鬥機的交流,卻存在有技術障礙,缺乏F-35隱形戰鬥機上裝備的數據交互和態勢感知手段,看來只適合單打獨鬥了。
在戰火紛飛的敘利亞戰場上空,F-22隱形性能非常出色的神話被徹底打破了,被俄羅斯空軍的蘇-35S非隱形戰鬥機所鎖定。
在當代空戰中,先發現、先鎖定、先發射、先擊落,在此背景下,如果是實戰的話,F-22隱形戰鬥機的金剛不敗之軀,恐怕早就被凌空打爆了。
蘇-35S戰鬥機,憑藉高性能的機載雷達,以及紅外光電瞄準的OLS-35傳感器,在敘利亞上空的角逐中,先敵發現,率先鎖定了F-22隱形戰鬥機,蘇-35S戰鬥機真的露臉了。
數年前,這則消息傳出來時,有圖有文字等資料能證明,可謂瞬間點燃了網際網路上許多軍迷的熱情,關於蘇-35和F-22性能高下的文章,就猶如過江之鯽,印證此事對軍迷的刺激非常大,引發了一大波熱烈的討論。
都進入21世紀第3個10年開始了,網絡上仍然有人將F-22視為封神之作,對他國後來居上的高性能隱形戰鬥機卻視而不見,本文作者認為仍然妄自菲薄和崇洋媚外的心態在作怪。
此前,美國國會立法,禁止F-22隱形戰鬥機出口,有許多人認為是嚴禁先進技術外流,本文作者反倒認為美國會的立法,是怕F-22真出口了,這架所謂全球第一強悍的隱形戰鬥機,恐怕真會露餡,讓老美的大國顏面折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