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精神壓力大, 心氣虛 、飲食不節,再加上運動量少,就很容易脾虛溼盛。
很多人在網上看到說薏米紅豆湯可以祛溼,照著就做了,但是喝了一段時間卻感覺收效甚微。
什麼原因呢?首先,"祛溼"這是中醫的一個概念,而這個"薏米紅豆湯"中的紅豆不是我們所吃的那種紅豆,而是赤小豆。
紅豆、赤小豆怎麼區分?
食用和入藥的紅豆,其實有赤小豆和紅豆兩種。二者顏色相同,但是形狀不同。紅豆比較圓,表面為暗棕紅色,個頭稍大;赤小豆是細長的,稍扁。煮完之後,紅豆會變軟,但是赤小豆即便泡過之後再煮,也煮不爛,吃著比較硬。
本文由您的健康管理師共種號【柏森粗糧】轉載發布,柏森粗糧--分享健康飲食新方法,歡迎關注。
從中藥的營養成分來說,兩者的營養價值都非常的高,但是它們的功效卻不一樣。 赤小豆有健脾益氣、利水除溼、解毒排膿的功效 ,能幫助我們 滋養脾胃 ,是一款不可多得的滋養性食療佳品。紅豆不僅能清熱解毒,祛痰殺蟲,還能補陰血、疏風清熱、燥溼止癢、潤膚養顏,功效非常多。 只是赤小豆的功效強些,所以中醫入藥都用赤小豆,而紅豆則只供一般食用 。
赤小豆於五月仲夏播種,秋冬收穫,受氣於火夏,正因為它是天地之火煉出來的,所以對水溼都不怕,並且能將水溼吸走。如果再配以薏米仁,薏米仁是得水氣而生,能蕩水溼,兩者相得益彰就能起到很好的利水消腫作用。
赤小豆在《神農本草經》中列其為中品,並記錄了其兩個功效,一個是 利水消腫,就是能把人體內多餘的水溼排出去,消除水腫;二是解毒排膿,就是能夠排出體表長出的癰腫、膿血 。
張仲景的《傷寒論》率先用赤小豆配伍方藥:一為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用其治"身必發黃";二為赤小豆當歸散,用治"狐惑"蝕於肛者;三是瓜蒂散,用其宣利胸中痰溼濁邪。
赤小豆的功效
1、赤小豆治療痄腮
從赤小豆的物性來講,色紅類心,入心與血脈,它可以排體內的膿去臃腫集聚。
但是要水泡發芽後,再微微曬乾使用,因為泡發牙之後它會具有較強的生發之性,這樣就能更好地去血鬱、排心肺膿腫。
2、赤小豆清心火
李時珍稱赤小豆為"心之谷"。因為赤小豆的顏色是紅的,中醫理論說紅色入心,赤小豆入的是心和小腸兩條經,可以把心經之火經過小腸通過尿液排洩出去。
3、產婦的通乳良藥
醫家陳自明的《婦人大全良方》一書中,就提到用赤小豆來給自己的妻子通乳,也就是 "當夜乳脈通行"。
但是赤小豆通乳是有條件的,如果產婦是因為氣血不足沒有乳汁,用赤小豆是不行的。赤小豆只對那種氣血充足,可是因為血脈不通,乳汁不能正常流出的婦女,才會有效果。
4、赤小豆減肥
赤小豆還具有很好的減肥瘦身的功效,食療方法:用赤小豆泡半天,塞在土雞裡面,慢慢的燉,喝湯。同時這個方子還能治療腳氣病的水腫,急性的腎炎水腫等病,因為雞為東方木,有升達之性,加上赤小豆利水消腫的功效,能把五臟裡不能利用的水都吸走。
5、赤小豆鯉魚湯
葛洪《肘後備急方》裡就記載的一個經典藥方——赤小豆鯉魚湯
原料:赤小豆500克,活鯉魚1條,蔥、姜、鹽適量。
製法:將赤小豆洗淨,活鯉魚宰殺乾淨,加水、蔥、姜、鹽燉熟食用。
功效:清熱解毒,補虛消腫。適宜腎性水腫患者食用。
但是,赤小豆鯉魚湯不要晚上吃,因為這個湯是利水的,如果晚上喝的話,會影響睡眠。
總的來說,赤小豆和紅豆還是有一定的區別,雖然在中醫上有時候會認為赤豆就是紅豆,但是它們所帶來的營養價值也是有所不同的,特別是在中醫上所使用的赤小豆能夠更好的起到藥用價值,對於脾胃虛弱的人,可以在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赤小豆來進行調理。
我把這個寫出來,供大家參考、借鑑、學習。可以說,生活中把赤小豆和紅豆分不清的人,有不少。很多人不明怎麼區分,導致用藥錯位,調治無效。我把這番經驗寫出來,供大家來對照自己。如果是有上述症狀,也不要急著應用,而是要請中醫師辯證指導,確認無誤之後再行運用。畢竟,中醫講究辯證施治,一人一方千人千方。在中醫師指導下在用藥方能達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