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機械化生產的出路在哪裡?

2021-01-11 騰訊網

文|張力文1,任志家1,於 平1,王方豔1,張 夢2

1. 青島農業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學院

2.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

近些年,反季節韭菜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生產效益較高。由於韭菜的種植特點及作物特性,收穫的規範化及機械化水平已成為影響其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隨著勞動力結構性短缺問題日益突出,規範韭菜栽培模式,探索韭菜機械化生產關鍵技術,對加快韭菜生產裝備研發及規模化生產進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栽培模式

目前,韭菜種植以人工作業為主,包括施肥整地、開溝播種、田間管理及收穫處理等環節。

1. 施肥整地

韭菜種植適宜選擇地面乾淨、無雜草和秸稈的田地。按每畝施加有機肥、複合肥和過磷酸鈣等,採用多功能田園管理機耕整翻勻,旋耕深度100~150mm。播種前,整地築畦,並耕後細耙,便於韭菜弓形出土。一般韭菜育苗畦寬1.5m,長10m為宜。

目前,韭菜的施肥和耕整地作業可採用通用的肥料撒播機和耕整地機械協助完成。

2. 開溝播種

韭菜多採用「幹播法」,即將沒有催芽的種子直接播於苗床。當韭菜苗高180~200mm時,可以避開高溫高溼季節移栽定植。通常北方採用平畦栽植,南方多採用高畦種植。

當前,採用2BS-JT10型精密播種機可實現15粒/穴左右的播種,用種量75~105kg/hm2。韭菜移栽定植以人工為主,勞動強度大、用工多、成本高且效率低。

3. 田間管理

對於直播韭菜,主要採用「前期促苗、後期蹲苗」的方法,做到輕澆、勤澆、適當追肥和除草,實現苗齊苗壯。對移栽定植的韭菜重點加強追肥、追水和養根壯苗,提高作物的根系生長及抗寒能力。

同時,加強每年韭蛆的孵化期、快速生長期及幼蟲期重點施藥防治。在設施條件好的地區,可利用噴灌設備和噴藥除草機等進行澆灌及噴藥工作。

4. 收穫處理

通常韭菜高250~400mm時,可留茬20mm左右收割。收割後,韭菜淺鋤、除草並摟平,根據「刀刀追肥」的原則,撒施農家肥和複合肥,並順壟灌藥預防病蟲害。

目前,引進的日韓韭菜收割機及國產的部分機型可實現韭菜的單行收割,生產效率約為0.03hm2/h。

機械化生產關鍵技術

韭菜種子小、輕且不規則,播種時間緊且難度大;成簇生長且含水率高,收穫勞動強度大。掌握韭菜種植的高度、寬度及種植密度等重要參數,了解播種和收穫關鍵技術及機械裝備,對增加農民收入、推動韭菜產業發展及全程機械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1. 播種技術

國外發達國家的蔬菜播種技術較為成熟,已實現韭菜生產的全程機械化作業。

歐美蔬菜種植規模較大,播種機向著大型、寬幅和智能化方向發展,且以氣力式播種機為主,整機工作效率高並且行距及株距均勻,有利於後期的機械化收穫。日韓蔬菜種植模式與我國相似,以中小型、輕便和自動化高的機械式播種機為主。

這類機具質量輕、結構簡單且機型較多,播種精度高,性能穩定,可分為手推式、電動式和懸掛式。要求種子進行丸粒化處理,通過更換播種輪完成適應不同種子尺寸和低位排種,保障播種質量。

國內對蔬菜精量播種機的研究較晚,主要集中在排種器結構及排種原理的研究。在借鑑國外播種技術及裝備的基礎上,我國研發了適用於條播的錐盤式播種機、種子丸粒化的窩眼輪式播種機、不規則種子的種繩播種機和較大種子尺寸的氣力式播種機。

2. 收穫技術

國外對葉類蔬菜的收穫研究較早且技術相對成熟,以結球類作物和大葉菜類蔬菜收穫為主。這類機具多採用切割與夾送配合的方式實現蔬菜的無序收割,利用往復輸送方式去除黏附在蔬菜表面的泥土。

日本川崎公司研製的適於小葉類蔬菜的風送型葉菜收割機,通過高壓氣流將切割後的蔬菜吹到收集袋中,適於莖杆類蔬菜的收割機,藉助輸送帶的釘齒將蔬菜揀拾收集,但不能清除泥土。

韓國播蘭特公司研製的MT-200型半自動收割機,採用左右交錯的割刀完成小葉類蔬菜的切割,通過迴旋轉動方式收集。

由於韭菜品種及地域差異,現有的韭菜收割機以日韓為代表。

受傳統種植習慣的影響,我國對葉類收割機的研究起步較晚,主要引進了日韓的相關收穫機具。

隨著蔬菜種植規模的擴大及勞動力資源性短缺,我國自主研發的蔬菜收穫機具發展迅速,但成熟機具較少。

國產機具表現出的主要問題為夾送不穩定、切割不整齊、操作不便且動力不足等。同時,入土收割的習慣使得韭菜葉梗和泥土堵塞割刀,影響工作效率及收穫質量。

發展趨勢

1. 規範種植模式,實現農機農藝融合

現有的播種機基本滿足韭菜播種要求,播種成本低的機械式播種機具有一定的推廣市場。但粗放的種植方式及不規範的農藝,給收穫機具適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快種子培育及種植技術規範制定,採用機械化直播技術,可省去移栽環節及返苗期,降低生產成本。

創新組織形式、栽培模式及規範,有助於提高生產水平及質量。同時,加快韭菜種植示範基地建設,以點帶面推廣農機農藝的融合模式,便於全程機械化生產的推廣。

2. 改變生產觀念,提高技術投入

種植戶主要關注投入少且見效快的短期效益,對新技術和新方法應用較少,如微灌、噴灌設備及生物病蟲害防治等。

同時,韭菜生產機械化還沒有引起國家及相關部門的重視,經費投入及技術人員配備不夠。加快政府引導及監督,提高新技術和新機具的培訓宣傳及科技投入力度,通過生產補貼、貼息貸款及質量監管等措施引導種植戶的科學生產觀念。

3. 提高機械化水平,加快產業發展

韭菜生產的機械化程度低,除澆水、施肥、培土和噴藥等採用通用設備外,播種、移栽和收穫環節仍主要依靠人工完成。韭菜主產區的「用工荒」和農村勞動力的不斷減少使得各地勞動力價格不斷攀升,種植比較效益逐漸下降。

採取引進消化與自主研發相結合,支持龍頭企業品牌建設,加快生產機具的引進、研發和示範,有助於實現節本增效和提升機械化生產力。

結束語

韭菜機械化生產水平影響韭菜的產業發展。隨著勞動力資源的減少、韭菜需求量及種植規模的增大,掌握韭菜的種植模式及機械化生產關鍵技術,實現韭菜的機械化生產迫在眉睫。

基於機械化生產現狀,改變傳統種植觀念,增加新方法和新技術投入,選用適宜的種植模式、農藝要求及穩定機具,有利於實現韭菜的規模化生產。

結合韭菜機械化生產過程中的問題,發展產業鏈及配套設施,加大投資力度、政策扶持及試驗示範,建立適宜的機械化培訓及推廣機制,設計出高效系列化韭菜生產機械,是提升機具的利用率及韭菜產業抗風險能力的有效策略。

文章來源:2020年7期《農業工程》(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原標題:韭菜栽培模式及機械化生產關鍵技術

—END—

相關焦點

  • 興化市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
    日前,在全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考評驗收會上,經過現場陳述、專家評審、輪番質詢、點評打分等環節的激烈角逐,興化市獲得93.5的高分,在32個縣市中名列第四,通過考評驗收。自2018年興化市開展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市創建以來,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項目支撐、農機補貼政策的實施,該市新增大中型拖拉機483臺、旋耕機1362臺、乘座式插秧機775臺、高效植保機441臺、聯合收割機增加408臺、糧食烘乾機增加266臺。
  • 廣西:甘蔗機械化生產是產業發展必由之路
    廣西處我國南方的亞熱帶地區,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十分適合甘蔗種植,但由於機械化程度及配套加工設施的相對落後,致使廣西甘蔗生產效率低下,制約著產業朝高效、專業、集中化發展。  一般來說,農業生產環節具有連貫性,甘蔗的生產主要包括「耕地——種植——收穫」三方面。
  • 北辛莊村:機械化助力農業生產
    而如今,北辛莊村的農作已經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用農機代替人力進行耕種,充分發揮機械化優勢,效率大大提高,目前,村民們的春耕工作已經開展得如火如荼。我們走進北辛莊村的田間,北新莊村的村支書王文寶正在與其他幾位村民用播種機播種,王文寶告訴我們,購買一輛播種機需要5400元,國家還會對村民進行一定程度的補貼,所以村裡大部分的村民家裡都購進了農機,對於為數不多的幾戶沒有機器的人家,王文寶也會開著自己的機器幫他們種,他還表示現在的機械化就是有優勢、省事。
  • 淮安洪澤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領跑蘇北
    目前全區耕整地機械化水平達99%,糧食機收水平達99%,糧食產地機械化烘乾達72%,稻麥秸稈機械化還田率達92%。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率超過90%,高於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範縣標準10個百分點,領跑蘇北。
  • 2019年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及集成示範
    油菜精量聯合播種、毯狀苗移栽、分段/聯合收穫、無人機施藥等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發取得了長足進步,支撐了油菜機械化快速發展。 (三)智能化管理與精準作業在油菜機械化生產中已開始應用。油菜變量施肥播種、漏播檢測,油菜病蟲草害和成熟度監測等技術已初步在油菜生產中得到了應用。
  • 港南區榮獲「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稱號
    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下發通知,公布了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貴港市港南區榮列榜中。近年來,港南區加強政策扶持,著力補齊問題短板,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創建行動。
  • 黑龍江林口縣榮獲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殊榮
    日前,農業農村部公示了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林口縣榜上有名,成為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林口縣是農業大縣,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之一。
  • 興文掀起大春生產熱潮,機械化操作省時省力省錢
    興文掀起大春生產熱潮,機械化操作省時省力省錢 2020-04-08 17:5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東營區成功創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園園 通訊員 王景國12月8日,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發布《關於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的公示》,東營區作為創建區之一榜上有名。據介紹,為爭創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範區,近年來,東營區圍繞服務「三農」,著力推進落實農機化各項工作任務,立足全區全程機械化發展現狀,抓緊抓實小麥玉米全程機械化試驗示範項目,全程機械化示範項目建設成果顯著,新型農機經營主體規模不斷壯大。
  • 來賓推進甘蔗生產機械化側記:"鐵牛"撒歡 蔗海翻騰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蒙進煌 韋書文 編輯:陳麗婕 「鐵牛」撒歡 蔗海翻騰——來賓推進甘蔗生產機械化側記
  • 關於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
    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建設500個全程機械化示範縣」部署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要求,2020年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第五批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及整建制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的設區市的申報評價工作
  • 平度仁兆鎮東寨子村:大蒜種收實現全程機械化 生產效率提高20倍
    大眾報業·半島記者 李紅梅大蒜播種、收穫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效率是人工效率的20倍以上,可節約50%勞動力。5月26日,2020年大蒜機械化生產現場演示會在平度仁兆鎮東寨子村的露地蔬菜新技術試驗示範基地舉行。現場演示的2臺大蒜播種機、4臺大蒜收穫機,引來不少種植戶圍觀。
  • 我市上榜全國整建制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設區市...
    12月14日,從市農機發展中心傳來好消息,全國整建制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設區市名單公布,我市榜上有名,成為湖北省首批獲此殊榮的設區市,目前全國僅21市。據悉,2020年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第五批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及整建制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的設區市的申報評價工作。經過省級初評推薦、專家評審等環節,全國161個縣(市、區)、16個設區市分別獲評,其中,荊門市被認定為整建制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的設區市,東寶區、掇刀區被評為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 10畝雞毛菜不到3小時採收完成 全程機械化讓農業生產更為可控
    而隨著綠葉菜收割機的運用,清美集團的雞毛菜實現了從種植到採收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新區農業農村委介紹,機械化、高科技農業在浦東逐步推廣、普及,緩解了用工緊張等問題,滿足了農業生產的實際需求,成為保障糧食安全一大助力。 據介紹,傳統的人工採收模式下,每畝雞毛菜需要6個人採收一整天。而有了機器作業,同樣的採收量,可以在半個小時內完成,大大提升了效率。
  • 懷寧縣榮獲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近日,農業農村部對161個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進行了公示,懷寧縣榜上有名,是安徽入選的7個縣(區)之一。  近年來,懷寧縣把推進水稻、油菜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作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以耕地、播種、植保、收穫、烘乾、秸稈處理為重點環節,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機化新技術、新裝備,培育農機化作業服務組織,探索全程機械化路徑,推行複式作業技術模式,取得了可喜成績。
  • 煙花爆竹製作走向機械化生產 "人藥分離"安全係數倍增
    近年來,煙花爆竹之鄉湖南進行大規模安全升級改造,傳統手工製作的煙花爆竹迎來機械化、自動化曙光。日前,中國網記者來到煙花爆竹之鄉湖南,走訪多家生產廠,了解已步入智能化生產的煙花爆竹行業。在湖南瀏陽、醴陵等主產區,煙花爆竹不僅是富民產業,更是亮麗名片。
  • 土木工程的女生,出路在哪裡?
    一層含義是指與人類生活、生產活動有關的各類工程設施,如建築工程、公路與城市道路工程、局壩水電和水利工程、鐵路、橋梁工程、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工程等。另一層含義是指為了建造工程設施應用材料、工程設備在土地上所進行的勘察、設計、施工等工程技術活動。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實踐和研究己取得顯著成就,但展望未來,土木工程領域中仍然有許多課題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探索。
  • UI設計師的出路在哪裡?
    UI設計師的出路在哪裡?在UI設計這個崗位上做過幾年的同學,我想,很多設計師都問過或者曾經問過同樣的問題,當然我也不例外,我最近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比較焦慮,基於此,本人結合自身的經歷和資源,回答了自己,UI出路應該是怎樣的?下面跟大家簡單分享一下我的所思所想。
  • 廣西田東縣召開2020年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補貼工作培訓會
    為了全面推進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工作,2020年12月1日上午,田東縣人民政府組織召開全縣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補貼工作培訓會議。為推動甘蔗產業可持續發展,田東縣出臺優惠政策,全力推進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一是建設雙高糖料蔗基地。二是制定甘蔗生產優惠扶持補貼配套政策。縣人民政府制定了《2020?2022年田東縣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補貼實施細則》,就作業補貼的對象、補貼範圍、補貼標準、補貼流程、實施時間和保障措施等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 科學家破解油菜炸果裂角難題 對加快油菜生產機械化意義重大
    湖北日報訊 (記者汪彤、通訊員鄒仕喬)油菜成熟時易發生裂角,導致機械化收穫產量損失大。10月28日,中國農科院油料所傳來消息,該所油菜遺傳育種團隊發現了油菜裂角抗性基因,並成功克隆了這一基因,揭示了該基因調節油菜角果內皮層細胞的抗性分子遺傳機制,為油菜裂角抗性育種提供了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