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仁兆鎮東寨子村:大蒜種收實現全程機械化 生產效率提高20倍

2021-01-08 半島網官網

大眾報業·半島記者 李紅梅

大蒜播種、收穫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效率是人工效率的20倍以上,可節約50%勞動力。5月26日,2020年大蒜機械化生產現場演示會在平度仁兆鎮東寨子村的露地蔬菜新技術試驗示範基地舉行。現場演示的2臺大蒜播種機、4臺大蒜收穫機,引來不少種植戶圍觀。

專家講解大蒜收穫機工作原理。

活動現場,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青島農業大學的專家分別講解了大蒜旋耕精量正芽播種機、大蒜前置式挖掘鋪放收穫機、大蒜後置式夾拔鋪放收穫機、大蒜打捆式收穫機、切挖組合式大蒜聯合收穫機等機具的結構功能、工作原理和性能參數。隨著機器轟隆隆的前進,各種收穫機紛紛上陣作業,進行了現場機械化收穫演示。

在演示機械中,後置式鋪放收穫機是目前最常見的機型,結構簡單實用,能夠實現大蒜挖掘、夾持、拔取、匯集輸送和鋪放等一系列作業;前置式鋪放收穫機則完全適用於大蒜主產區的畦種模式,不傷蒜、收穫快;打捆式收穫機實現了大蒜挖掘、夾持、匯集輸送和打捆等功能,可以將大蒜連杆捆結成束,減少收集大蒜的撿拾時間、降低勞動強度;切挖組合式大蒜聯合收穫機則實現了大蒜切秧、挖掘、去土、輸送和收貨櫃等一體化作業,有效地將蒜莖與蒜頭分離乾淨,大大提高了蒜農收穫時的勞動效率。

現場演示的大蒜收穫機。

據統計,中國大蒜主產區種植面積640餘萬畝,但大蒜產業綜合機械化水平尚不足10%,正處於由傳統生產模式向機械化生產模式轉變的起步階段。收穫作為大蒜生產的主要生產環節之一,目前的機械化率不足1%。根據成本計算,收穫環節人工費用已達到1600元/畝~2000元/畝,佔總生產成本的40%以上。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升,勞動力短缺的產業困境日趨嚴峻,迫切需要實現機械化收穫。

作為大蒜主產區之一,山東大蒜種植種植面積300萬畝以上(其中主產區260餘萬畝),年產量約800萬噸,年出口貿易量約160萬噸,是極具特色的優勢產業。早在上世紀90年代,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就開展了對大蒜機械化生產相關技術的研究,經過十幾年的研究,逐步明確制約大蒜機械化生產的主要問題,重點突破制約大蒜機械化播種、收穫等生產的關鍵技術難題,並從全程機械化生產角度提出適宜機械化作業的種植模式,開始了大蒜播種機和聯合收穫機的研製。

現場演示的大蒜收穫機。

2017年,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突破了大蒜精量正芽播種技術,研發出連續作業的大蒜正芽播種機。在機械化正芽播種技術的基礎上,科研團隊圍繞挖掘、蒜土分離、切莖、收集等收穫步驟,研製出了大蒜分段收穫和聯合收穫兩種機具。據測試,機械收穫1小時3~5畝,和人工收穫相比,生產效率可提高40倍,畝收穫費用支出降低80%以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極為顯著。

據測算,實現大蒜種收機械化生產,機器生產效率是人工效率的20倍以上,可節約50%勞動力。如果形成年產1000臺播種機和收穫機的生產規模,可提供就業崗位300多個,將大力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院將以此次成果的試驗示範為契機,發揮創新優勢,全面提升大蒜機械化生產裝備水平,為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強力科技支撐。

現場演示的大蒜收穫機。

近年來,青島市農機中心不斷加大對農作物機械化生產的支持力度,農業科技裝備水平持續提升,率先榮獲「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範市」,4個區市成功創建全省「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示範縣,形成了從土地整理、植保服務、水肥一體化、機械化服務等一條龍服務體系,全市農作物機械化率達到88.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

此次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在青島市成功轉化,將極大地促進青島市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邁向更高的水平。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平度市仁兆鎮2萬畝胡蘿蔔喜獲豐收
    眼下,在地處大沽河畔的仁兆鎮,萬畝胡蘿蔔迎來豐收季,不僅暢銷國內市場,還頗受國外消費者的青睞。天氣漸冷,山東青島平度市仁兆鎮的兩萬畝胡蘿蔔迎來收穫季,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景象。色澤紅潤的胡蘿蔔經過分揀、加工、包裝後俏銷海內外,小小胡蘿蔔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大產業。
  • 東營市召開大蒜機械化種植創新示範現場會 一臺機器頂90人
    「每小時播種3畝大蒜,是人工播種效率的30倍。」眼下,又到了大蒜的種植季節,近日,我市在廣饒縣花官鎮召開大蒜機械化種植創新示範現場會,會上展示了最新的大蒜機械化生產設備,一臺大蒜播種機每天可播種30畝,相當於70至90人的工作量,助力我市特色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
  • 金鄉收蒜用上機械化,效率是人工60多倍
    只聽馬達一響,拖拉機推動著大蒜收穫機向前行進,震動收土、鏟根挖掘、歸集鋪放,機器所經之地,大蒜被整齊地鋪放在地,蒜頭幾乎沒有損傷。不到20分鐘,一畝大蒜「拜倒」在收穫機鏟下,圍觀群眾無不拍手稱讚。一旁的金鄉縣農業機械服務中心副主任陳冬介紹,這是他們本土企業山東省瑪麗亞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研製的大蒜收穫機,每小時收穫大蒜3畝—5畝,不光效率是人工收穫大蒜的60多倍,損傷率還要比人工低得多。雖然今年剛剛開始推廣,但全縣機械收穫大蒜面積超過了2000畝。
  • 興化市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
    日前,在全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考評驗收會上,經過現場陳述、專家評審、輪番質詢、點評打分等環節的激烈角逐,興化市獲得93.5的高分,在32個縣市中名列第四,通過考評驗收。自2018年興化市開展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市創建以來,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項目支撐、農機補貼政策的實施,該市新增大中型拖拉機483臺、旋耕機1362臺、乘座式插秧機775臺、高效植保機441臺、聯合收割機增加408臺、糧食烘乾機增加266臺。
  • 2019年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及集成示範
    截至2018年,全國油菜耕、種、收及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到82.30%、29.82%、40.25%、53.94%。2019年,油菜機耕率預計達到84.3%左右,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機播率預計達到32.8%左右,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左右;機收率預計達到43.3%左右,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左右;綜合機械化率預計超過56%,同比提高2.6個百分點左右。
  • 平度11萬畝蒜薹上市,開市每斤2元左右
    平度市仁兆鎮溝東村大蒜種植戶王仁付邊遞蒜薹邊對記者說。眼下,平度市仁兆鎮的田間呈現一派忙碌的景象,蒜農們正在忙碌收穫蒜薹,雖然,一開市價格在每公斤4元左右,但是大蒜種植戶因為有了蒜薹保險卻多數不擔心。價格有保險,農戶吃了「定心丸」平度市是膠東大蒜主產區,全市11萬畝大蒜,其中仁兆鎮就佔6萬多畝,2017年,為進一步保障農戶種植大蒜的財產安全,平度市政府創新「農創平度」內涵,把群眾呼聲較高的蒜薹列於綜合改革項目,把「蒜薹目標價格」納入價格指數保險。
  • 山東金鄉大蒜機械化有了產業平臺
    從將信將疑,到完全認可機械種大蒜,金鄉縣蒜農王賀用了一年時間。2019年12月31日,旨在提升大蒜產業全程機械化水平,推動大蒜產業動能轉化的金鄉縣瑪麗亞村村通大蒜產業平臺在金鄉縣啟動。來自全縣的107位村村通大蒜產業平臺合作站點負責人參會,王丕街道康橋站點負責人王賀也在其中。王丕街道康橋村村民王賀家有8畝地,幾乎年年種大蒜。「種蒜幾十年,一直僱人。」王賀說。2019年播種季,在金鄉縣僱人種蒜,一畝得300多塊錢。即便人工費高,可王賀仍對於省時省力省錢的大蒜播種機瞧不上。「蒜瓣有頭有腚,機器咋能分清?蒜種歪了,這一年可就毀了。」
  • 東營區成功創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園園 通訊員 王景國12月8日,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發布《關於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的公示》,東營區作為創建區之一榜上有名。據介紹,為爭創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範區,近年來,東營區圍繞服務「三農」,著力推進落實農機化各項工作任務,立足全區全程機械化發展現狀,抓緊抓實小麥玉米全程機械化試驗示範項目,全程機械化示範項目建設成果顯著,新型農機經營主體規模不斷壯大。
  • 懷寧縣榮獲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近日,農業農村部對161個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進行了公示,懷寧縣榜上有名,是安徽入選的7個縣(區)之一。  近年來,懷寧縣把推進水稻、油菜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作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以耕地、播種、植保、收穫、烘乾、秸稈處理為重點環節,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機化新技術、新裝備,培育農機化作業服務組織,探索全程機械化路徑,推行複式作業技術模式,取得了可喜成績。
  • 山東大蒜全面機械化種植 一臺機器頂200個壯漢
    眼下,又到了大蒜的種植季節,山東今天在濟寧金鄉舉行全省大蒜生產全程機械化觀摩會,會上展示了最新的大蒜機械化生產設備,一臺大蒜播種機每天可播種50畝,相當於200個人的工作量,助力山東特色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
  • 「泡菜危機」裡搶出口商機,平度白菜供不應求變「金菜」
    尤其是伴隨韓國辣椒、大蒜等輔料減產帶來價格飆升,不少韓國家庭放棄了自己醃泡菜,轉而選擇性價比更高的成品泡菜。在平度市仁兆鎮青島禹璇食品有限公司的冷藏庫中,包裝好的一袋袋泡菜整齊碼放。「這些貨馬上就要發韓國了。如果明天青島港上船,大後天韓國的經銷商就能提貨了,差不多七天左右這些泡菜就能出現在韓國消費者的餐桌上。」
  • 山東大蒜全面機械化種植 一臺機器頂60至80人
    齊魯網濟寧9月28日訊(記者 林移風 何則偉 濟寧臺 蔡可可 金鄉臺 代帥)眼下,又到了大蒜的種植季節,山東今天在濟寧金鄉舉行全省大蒜生產全程機械化觀摩會,會上展示了最新的大蒜機械化生產設備,一臺大蒜播種機每天可播種50畝,相當於60至80人的工作量,助力山東特色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
  • 韭菜機械化生產的出路在哪裡?
    目前,引進的日韓韭菜收割機及國產的部分機型可實現韭菜的單行收割,生產效率約為0.03hm2/h。 機械化生產關鍵技術 韭菜種子小、輕且不規則,播種時間緊且難度大;成簇生長且含水率高,收穫勞動強度大。
  • 港南區榮獲「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稱號
    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下發通知,公布了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貴港市港南區榮列榜中。近年來,港南區加強政策扶持,著力補齊問題短板,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創建行動。
  • 10畝雞毛菜不到3小時採收完成 全程機械化讓農業生產更為可控
    而隨著綠葉菜收割機的運用,清美集團的雞毛菜實現了從種植到採收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新區農業農村委介紹,機械化、高科技農業在浦東逐步推廣、普及,緩解了用工緊張等問題,滿足了農業生產的實際需求,成為保障糧食安全一大助力。 據介紹,傳統的人工採收模式下,每畝雞毛菜需要6個人採收一整天。而有了機器作業,同樣的採收量,可以在半個小時內完成,大大提升了效率。
  • 黑龍江林口縣榮獲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殊榮
    日前,農業農村部公示了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林口縣榜上有名,成為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林口縣是農業大縣,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之一。
  • 山東大蒜全面機械化種植 1臺機器頂200個壯漢(圖)
    山東大蒜全面機械化種植 一臺機器頂200個壯漢  眼下,又到了大蒜的種植季節,山東今天在濟寧金鄉舉行全省大蒜生產全程機械化觀摩會,會上展示了最新的大蒜機械化生產設備,一臺大蒜播種機每天可播種50畝,相當於200個人的工作量,助力山東特色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
  • 關於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
    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建設500個全程機械化示範縣」部署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要求,2020年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第五批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及整建制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的設區市的申報評價工作
  • 我市上榜全國整建制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設區市...
    12月14日,從市農機發展中心傳來好消息,全國整建制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設區市名單公布,我市榜上有名,成為湖北省首批獲此殊榮的設區市,目前全國僅21市。據悉,2020年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第五批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及整建制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的設區市的申報評價工作。經過省級初評推薦、專家評審等環節,全國161個縣(市、區)、16個設區市分別獲評,其中,荊門市被認定為整建制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的設區市,東寶區、掇刀區被評為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 淮安洪澤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領跑蘇北
    目前全區耕整地機械化水平達99%,糧食機收水平達99%,糧食產地機械化烘乾達72%,稻麥秸稈機械化還田率達92%。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率超過90%,高於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範縣標準10個百分點,領跑蘇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