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蒜全面機械化種植 1臺機器頂200個壯漢(圖)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山東大蒜全面機械化種植 1臺機器頂200個壯漢(圖)

2017-09-29 11:18:15來源:齊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高辰

2017年09月29日 11:18 來源:齊魯網

參與互動 

  厲害! 山東大蒜全面機械化種植 一臺機器頂200個壯漢

  眼下,又到了大蒜的種植季節,山東今天在濟寧金鄉舉行全省大蒜生產全程機械化觀摩會,會上展示了最新的大蒜機械化生產設備,一臺大蒜播種機每天可播種50畝,相當於200個人的工作量,助力山東特色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

  在濟寧大蒜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基地,大蒜播種機、收穫機、水肥一體機等20多臺最新研製的農機集中亮相,現場演示了大蒜機械化播種、聯合收穫、高效植保、水肥管理等機械化技術。這臺由山東農業大學、瑪利亞機械農機企業等歷時5年聯合研製的智能大蒜精量播種機,在精量取種、均勻播種、彈性覆土智能監控等大蒜種植關鍵技術取得了突破,每天可播種大蒜50多畝,相當於200多個人的工作量。

  山東省農機局副局長韓永平告訴記者,播種的質量非常高,因為這個尖朝上腚朝下,這就叫正芽率,你看,一看株距很合適,一個是正芽率非常高,基本上這個正芽率都在90%以上,這個就是非常符合我們山東對這個大蒜的種植農藝的要求。

山東大蒜生產機械化程度低 大部分靠人工勞作

  作為全國大蒜種植大省,山東大蒜種植面積達300多萬畝,佔全國的1/3以上,但大蒜生產機械化程度仍然較低,播種收穫環節用工多、農時緊、強度大,亟待突破。

  「目前我們生產基本上還是以人工為住,現在最大的環節就是播種,基本上我們都是靠人工,一畝地得需要播種兩萬三千多顆大蒜瓣,勞動強度很大,成本也很高。」山東省農業大學專家表示。

新設備技術領先 填補山東省乃至國內空白

  為提高農作物機械化水平,山東從2015年起啟動實施農機裝備研發創新計劃,組建了以山東農業大學和10多家科研院所、生產企業參與的研發團隊,把大蒜等經濟作物裝備研發作為解決生產裝備短缺落後重點任務之一。同時,把現有裝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範圍,全方位提升全省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

  山東省農機局局長卜祥聯認為,這個機械填補了省裡國內的空白,各項技術指標都達到了領先的水平,對大蒜主產區,提高大蒜的水平,提高大蒜的市場競爭力,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林移風 何則偉 蔡可可 代帥)

相關焦點

  • 山東大蒜全面機械化種植 一臺機器頂200個壯漢
    眼下,又到了大蒜的種植季節,山東今天在濟寧金鄉舉行全省大蒜生產全程機械化觀摩會,會上展示了最新的大蒜機械化生產設備,一臺大蒜播種機每天可播種50畝,相當於200個人的工作量,助力山東特色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
  • 山東大蒜全面機械化種植 一臺機器頂60至80人
    齊魯網濟寧9月28日訊(記者 林移風 何則偉 濟寧臺 蔡可可 金鄉臺 代帥)眼下,又到了大蒜的種植季節,山東今天在濟寧金鄉舉行全省大蒜生產全程機械化觀摩會,會上展示了最新的大蒜機械化生產設備,一臺大蒜播種機每天可播種50畝,相當於60至80人的工作量,助力山東特色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
  • 東營市召開大蒜機械化種植創新示範現場會 一臺機器頂90人
    「每小時播種3畝大蒜,是人工播種效率的30倍。」眼下,又到了大蒜的種植季節,近日,我市在廣饒縣花官鎮召開大蒜機械化種植創新示範現場會,會上展示了最新的大蒜機械化生產設備,一臺大蒜播種機每天可播種30畝,相當於70至90人的工作量,助力我市特色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
  • 平度仁兆鎮東寨子村:大蒜種收實現全程機械化 生產效率提高20倍
    大眾報業·半島記者 李紅梅大蒜播種、收穫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效率是人工效率的20倍以上,可節約50%勞動力。5月26日,2020年大蒜機械化生產現場演示會在平度仁兆鎮東寨子村的露地蔬菜新技術試驗示範基地舉行。現場演示的2臺大蒜播種機、4臺大蒜收穫機,引來不少種植戶圍觀。
  • 山東金鄉大蒜機械化有了產業平臺
    從將信將疑,到完全認可機械種大蒜,金鄉縣蒜農王賀用了一年時間。2019年12月31日,旨在提升大蒜產業全程機械化水平,推動大蒜產業動能轉化的金鄉縣瑪麗亞村村通大蒜產業平臺在金鄉縣啟動。來自全縣的107位村村通大蒜產業平臺合作站點負責人參會,王丕街道康橋站點負責人王賀也在其中。王丕街道康橋村村民王賀家有8畝地,幾乎年年種大蒜。「種蒜幾十年,一直僱人。」王賀說。2019年播種季,在金鄉縣僱人種蒜,一畝得300多塊錢。即便人工費高,可王賀仍對於省時省力省錢的大蒜播種機瞧不上。「蒜瓣有頭有腚,機器咋能分清?蒜種歪了,這一年可就毀了。」
  • 金鄉收蒜用上機械化,效率是人工60多倍
    只聽馬達一響,拖拉機推動著大蒜收穫機向前行進,震動收土、鏟根挖掘、歸集鋪放,機器所經之地,大蒜被整齊地鋪放在地,蒜頭幾乎沒有損傷。不到20分鐘,一畝大蒜「拜倒」在收穫機鏟下,圍觀群眾無不拍手稱讚。這臺機器能一次性完成大蒜的挖掘、去土、輸送、整理、切莖、收集、轉運等農藝環節,作業模式基本上與小麥聯合收穫機相同,在每一個收穫來回後,將大蒜轉運到蒜農的運輸工具,簡單方便,省時省力,每小時能收蒜2畝—3畝。「大蒜從種到收,每畝需要人工14個以上,用工成本1500元左右,每人每天只能挖3分地,而且滿手都是血泡,但第二天還得接著幹。
  • 山東金鄉:「蒜」盤打得好產業響噹噹
    陳騰飛本報記者呂兵兵文/圖  在素有「世界蒜都」美譽的金鄉縣,大蒜種植面積有70萬畝,佔到全縣總耕地面積的約四分之三。以樹立全國大蒜產業創新驅動發展新標杆為目標的金鄉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總佔地面積4.8萬畝,其中大蒜標準化種植基地達3.6萬畝,近年來年總產值穩定在20億元以上,帶動金鄉及周邊地區種植大蒜200多萬畝。  時下,正是大蒜春管的關鍵期。
  • 深讀|「機械化蘋果」怎麼種,開腦洞了
    文/ 半島記者 劉雪蓮 圖/ 半島記者 梁玉鵬用上自動栽植機,栽蘋果樹不用「挖坑」,一小時栽完一畝地很輕鬆;給蘋果套袋的手持式套袋機,套完50個蘋果只要三四分鐘;蘋果專用多功能採摘平臺,可以實現蘋果的高效無損採摘……近日,由青島農業大學牽頭的山東省農機裝備研發創新計劃項目「蘋果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裝備研發」現場會在臨沂市沂水縣的一片蘋果試驗田舉行,現場會上亮出蘋果機械化生產的十八般武器
  • 農業機械化 邁出新步伐
    「如今我們每臺機器旁邊只需要一個人守著就可以完成制茶工作,而且不需要隨時隨地盯著,減少了人工勞動成本。」目前,該公司可每日產3到4萬斤葉子,加工成約8千斤幹茶,每批茶葉都達到綠色有機的良好品質。  近年來,我縣為推動「機器換人」工程,深入茶葉加工企業、合作社、大戶調研,全面掌握茶葉生產加工機械化需求並積極開展行動。「除了一些小型茶戶,其他的大型茶廠已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工作。」
  • 崇左:機械化助力新榨季甘蔗生產 夯實當地群眾增收致富路
    進入新榨季以來,崇左市加快推進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進程。目前,崇左市15家製糖企業已全面開榨,預計2020-2021年榨季原料蔗產量1650萬噸,產糖量205萬噸,進一步夯實群眾的增收致富路。農機手李豔才告訴記者,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現在操作起機器非常得心應手,原來要做幾天的活現在一天就能完成:「從種、管、收這塊都做完的話比以前輕鬆多了,我們機手一天的話大概平均在60-80噸,一個榨季的收入在四萬到五萬。」在崇左市江州區新和鎮連片4000多畝的甘蔗種植基地,多臺機械收割機正在採收甘蔗。
  • 新疆棉花機械化種植技術要點
    棉花是我國的主要經濟作物,我國主要的棉花產地在新疆,現在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新疆棉花種植已經實現了機械化管理,現給大家介紹棉花種植技術要點,供種植戶們參考。1、品種選擇新疆地區種植棉花,選擇早熟、適宜機採的品種,品種要求加工後主栽細絨棉品種纖維長度和斷裂比強度均不能低於29;株型緊湊、吐絮集中、含絮力適中,第一果枝高度20cm以上。
  • 近五年我國大蒜產業發展情況分析!
    從近5年走勢看,2014-2016年我國大蒜種植面積平均約1170萬畝(見表1)。我國大蒜種植區域分布廣泛,但面積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和江蘇三個省份,種植面積佔總面積的50%以上(圖1)。各主產省內大蒜種植區域也相對集中。
  • 20萬噸大蒜深加工提取高純食藥級大蒜精油(大蒜素)及副產
    在大蒜種植和生產最大的山東,廠家也不是很多,如山東天利和蒜業有限公司,年生產能力僅為60噸低純度大蒜油。山東綠得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只是少量生產。而在山東濟南地區,商河縣是山東主要的大蒜生產基地之一,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大蒜油(大蒜素)規模生產企業。
  • 機械化育秧 讓農民種糧進入「科技時代」
    在平原示範區建華農牧專業合作社機械化育秧現場,幾名農民正在流水線上操作育秧的各個環節。這臺機器能一次性完成鋪土、播種、覆土、盤輸出等工序,整個流程操作只需要三人即可,節約了大量的人工。平原示範區建華農牧專業合作社技術人員告訴記者,與傳統育秧相比,機械化水稻育秧具有育秧均勻、節省成本、高產穩產等優勢,可以有效解決農村勞動力不足的矛盾,提升水稻種植的機械化水平。
  • 精深加工讓大蒜「破繭成蝶」—新聞—科學網
    去年的大蒜價格風波,讓許多蒜農記憶猶新,許多蒜農都在這場價格浪潮裡大賺了一把,於是,蒜農對大蒜種植積極性空前高漲,不少農民盲目跟風種植大蒜,今年全國大蒜種植面積較去年擴大了15%左右,「蒜你狠」的高價態勢有可能在今年夏天被終結。 除了大蒜價格不穩定之外,目前,我國大蒜產業還面臨著諸多困難,比如產品單一、生產成本高、機械化水平低、產品附加值低等阻礙了產業做大做強。
  • 上海星輝蔬菜:全程機械化綠葉菜基地 質量無差別(圖)
    奉賢區海興路上有個「冷清」的大棚。這1萬平方米的大棚內,除了包裝區熱鬧,有近10個人外,其他地方加在一起就3個人。然而,這個「冷清」的大棚本月底投產後,如果開足馬力,只需10天左右,就可產出約80噸芽苗菜。
  • 大蒜進入種植季,如何種植好大蒜?
    提要:大蒜即將進入播種期,種植過程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今年雖說大蒜行情很差,不過依舊擋不住許多農民選擇種植大蒜,就拿老家來說,父母依舊留了不少蒜種,準備秋後選擇種植大蒜,用他們的說法是,雖然今年行情不佳,但是趕上一年好年景,之前所虧損的也就回本了。對於今年依舊選擇種植大蒜的朋友,科學興農在此能做的也就是建議一點種植高產種植技術,儘量讓大家能夠明年奪取高產,大獲豐收了。
  • 山東鮮食玉米收穫實現機械化 每畝可省人工140元
    9月18日,在德州市黃河涯鎮的甜糯玉米新品種展示及智能化機械收穫試驗示範基地,幾臺大型收穫機械在轟鳴中馳騁,吸引了前來觀摩的專家和種植戶的眼光。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甜糯玉米新品種展示與機械化收穫現場演示會正在這裡召開。
  • 寒流減產量 蒜價已觸頂
    新發地大蒜商戶劉鳳珍介紹,最近一段時間大蒜的價格都是忽高忽低,市場裡大蒜上市量多了,價格就低了,上市量小了,價格就高了。但總體來看,今年大蒜價格一直偏高,「從年初就沒正經降過,一直在往上走。」新發地市場統計部負責人劉通介紹,今年初大蒜主產區遭遇了強寒流,凍死不少越冬種植的蒜苗,影響到秋蒜上市。「其實今年主產區大蒜的種植量是增加了,但受到凍害畝產下降。」
  • 大蒜方法和步驟及大蒜種植技術要點
    從小就在農村長大的我,對種植各種蔬菜都有接觸。南方大蒜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調料。大蒜呈扁球形或短圓錐形,外面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質鱗皮,剝去鱗葉,內有6~10個蒜瓣,輪生於花莖的周圍,莖基部盤狀,生有多數鬚根。每一蒜瓣外包薄膜,剝去薄膜,即見白色、肥厚多汁的鱗片。那麼大蒜怎麼種植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