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鮮食玉米收穫實現機械化 每畝可省人工140元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山東新聞

  9月18日,在德州市黃河涯鎮的甜糯玉米新品種展示及智能化機械收穫試驗示範基地,幾臺大型收穫機械在轟鳴中馳騁,吸引了前來觀摩的專家和種植戶的眼光。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甜糯玉米新品種展示與機械化收穫現場演示會正在這裡召開。

  本次活動由山東省農科院玉米所、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聯合主辦,德州市農業農村局、德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德城區農業農村局、黃河涯鎮人民政府承辦,旨在進一步推廣鮮食玉米「新品種、新技術、新機械」集成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高效農業技術發展。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山東省農業科技轉化促進會等相關單位領導,項目參與單位成員、焦莊合作社成員、當地其他農業合作社代表共50餘人參加。

  玉米是我省第二大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產量、加工能力、產值均居全國前列。隨著國家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的出臺,玉米市場由傳統的糧食需求轉向鮮食、飼料、青貯等多種需求,鮮食玉米則因生長期短,種植效益高而廣受種植戶的歡迎,同時也帶來了對鮮食玉米機械化收穫的迫切需求。

  我國的鮮食玉米一直受困於機械收穫時的籽粒破損,為保證供給鮮食和加工市場,鮮食玉米一直都處於傳統人工收穫的狀態。據調查,按人均每天180的工資算,每人每天只能完成0.8到0.9畝,因此一畝地需要1.5個勞動力花費一天的工時,每畝人工費用220元。

  玉米收穫是山東省農機院的優勢研究領域,針對鮮食玉米產業鏈中的採收機械化短板,該院田間作業裝備中心的收穫團隊研製了4YZTQ-3自走式鮮食玉米穗莖兼收收穫機,採用多曲線擬合設計切斷刀形狀,有效降低鮮食玉米摘穗損傷,提高摘穗效率,同時採用負壓強制吸離與切碎排雜技術,最大限度地實現高雜質條件下的果穗清潔收穫。據了解,該款收穫機的果穗及籽粒破損率僅為2%。

  「使用我們這款機具收穫,每畝可減少人工成本約140元,同時我們還能做到穗莖兼收,收的秸稈還能賣錢,每畝還可增加300-400元的秸稈收入。」山東省農科院農業科技創新工程首席專家、省農機院田間作業裝備中心副主任周進介紹說。

  「鮮食玉米收穫機械化是個行業技術難題,市場上一直缺乏成熟的產品,技術和裝備也一直在不斷完善,今天作業演示的這款機械,算是新技術新產品,也是重大創新突破。通過這種試驗示範,可以促進品種、栽培技術和機械裝備的集成配套,探索並完善了鮮食玉米收穫機械化技術模式,確保農機與農藝融合發展,為全面提高農業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支撐鄉村振興快速發展再上了一個新臺階。」山東省農機院黨委書記、理事長範本榮表示。

相關焦點

  • 公主嶺鮮食玉米受歡迎
    「這款鮮食玉米粥是今年新推出的產品,我們與當地德樂、農嫂企業合作,將鮮食玉米進行精深加工製成顆粒狀產品,用開水衝泡5分鐘即可食用,口感軟糯香甜,飽腹感強,市場反饋特別好……」
  • 馬鈴薯鮮食玉米大豆 克山三大主導產業立縣富民
    不斷加大馬鈴薯專用機械配套力度,藉助與荷蘭夸特納斯集團合作的契機,共引進荷蘭、德國、美國大型馬鈴薯先進收穫機械4臺,單臺機械每天可收穫馬鈴薯500畝,作業效率和收穫質量均得到極大提高。連續多年實施的科技包保工程,對馬鈴薯規模種植地塊實施全程科技包保,做到了專品種種植、標準化耕作、專業化管理,實現了雙贏。2018年全縣最高單產達4.35噸,刷新全省記錄。
  • 金鄉收蒜用上機械化,效率是人工60多倍
    一旁的金鄉縣農業機械服務中心副主任陳冬介紹,這是他們本土企業山東省瑪麗亞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研製的大蒜收穫機,每小時收穫大蒜3畝—5畝,不光效率是人工收穫大蒜的60多倍,損傷率還要比人工低得多。雖然今年剛剛開始推廣,但全縣機械收穫大蒜面積超過了2000畝。
  • 「豐收的味道」「明年,我還要種鮮食玉米」
    今年有13戶村民種了264畝鮮食玉米,收入大幅增加,佔全村總收入的三分之一。蘭家窯行政村有耕地11000畝,主要種植玉米,產量2200萬斤,收入1650萬元。趙治國說:「今年第一次嘗試種植內蒙古浩峰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的鮮食玉米,沒想到每畝地增加收入500多元,他們還上門收購,這樣的買賣太划算了。」
  • 東營市召開大蒜機械化種植創新示範現場會 一臺機器頂90人
    「每小時播種3畝大蒜,是人工播種效率的30倍。」眼下,又到了大蒜的種植季節,近日,我市在廣饒縣花官鎮召開大蒜機械化種植創新示範現場會,會上展示了最新的大蒜機械化生產設備,一臺大蒜播種機每天可播種30畝,相當於70至90人的工作量,助力我市特色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
  • 廣西欽州市舉辦2020年甘蔗機械化收穫現場會
    12月8日,欽州市農業農村局和市雙高辦聯合在靈山縣舊州鎮青松村雙高基地舉辦2020年欽州市甘蔗機械化收穫現場會,推廣甘蔗收穫機具及收穫技術,加快推進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步伐。一臺收穫機可收穫50-60噸/天,相當於60個人工的工作量,機收價格120元/噸,比人工砍收節約70元/噸,讓觀摩人員深感到機械收割快、成本低,節本增效明顯。  從作業演示現場看,輪式收穫機轉彎掉頭靈活,履帶式收穫機重心低,爬坡能力強,適合丘陵地區發展,刀盤可任意調整宿根置留狀態,甚至根刀入土切割,蔗頭收割平整,破頭率低,提高發芽率。機收含雜率約6%-8%,符合糖廠收購要求。
  • 10縣市推廣「蝦稻憨」綜合種養 畝均收入可提高3000元
    10縣市推廣「蝦稻憨」綜合種養 畝均收入可提高3000元發布時間:2020年12月24日 11:37 來源:湖北日報 >  湖北日報訊 (記者劉勝、通訊員謝毅)長江禁捕後怎麼讓百姓吃到人工飼養的江鮮?
  • 鮮食玉米國內市場行情分析
    鮮食特用玉米還是重要出口創匯產品和工業原料,世界上除美國外,其他國家鮮食玉米生產及加工產品甚少,而歐洲和東南亞地區的需求量日益擴大,發展鮮食特用玉米及其加工產品有廣闊的市場。  國內外生產現狀、發展趨勢、存在的問題  國內外生產現狀我國是糯玉米的原產地,因此糯玉米又被稱為「中國糯玉米」。1908年,糯玉米被美國人Collins引入美國,並由此傳播到世界各地。
  • 陽信水落坡鎮:玉米花生套種一畝地多收千餘元
    五支劉村玉米花生套種田。濱州日報/濱州網訊「「我村在村支書王子強的帶領下,今年進行了30畝左右玉米套種花生試驗,目前看,玉米大約能收1100斤,花生大約能收600斤。」近日,陽信縣水落坡鎮五支劉村村民劉風申高興地介紹。花生測產取樣。
  • 鮮食採摘杏品種國之鮮栽培關鍵技術
    鮮食採摘杏品種國之鮮栽培關鍵技術孫豔濤阜新地處遼寧省西北部,當地頻發的晚霜傷害嚴重限制了鮮食杏品種的栽培和生產。多年來,當地多以種植山杏和大扁杏為主。2018 年開始從遼寧省果樹研究所引入的鮮食杏品種國之鮮是「串枝紅」×「金太陽」雜交選育的優質新品種,該品種果實發育期在95天左右,果實較大呈卵圓形,平均單果重在95 g左右,果肉橙黃色,酸甜可口,在阜新地區於 8 月初成熟,表現出較好的適應性和市場價值,有效填補了初夏時期鮮果採摘的空白。
  • 平度仁兆鎮東寨子村:大蒜種收實現全程機械化 生產效率提高20倍
    大眾報業·半島記者 李紅梅大蒜播種、收穫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效率是人工效率的20倍以上,可節約50%勞動力。5月26日,2020年大蒜機械化生產現場演示會在平度仁兆鎮東寨子村的露地蔬菜新技術試驗示範基地舉行。現場演示的2臺大蒜播種機、4臺大蒜收穫機,引來不少種植戶圍觀。
  • 山東大蒜全面機械化種植 一臺機器頂200個壯漢
    眼下,又到了大蒜的種植季節,山東今天在濟寧金鄉舉行全省大蒜生產全程機械化觀摩會,會上展示了最新的大蒜機械化生產設備,一臺大蒜播種機每天可播種50畝,相當於200個人的工作量,助力山東特色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
  • 山東大蒜全面機械化種植 1臺機器頂200個壯漢(圖)
    山東大蒜全面機械化種植 一臺機器頂200個壯漢  眼下,又到了大蒜的種植季節,山東今天在濟寧金鄉舉行全省大蒜生產全程機械化觀摩會,會上展示了最新的大蒜機械化生產設備,一臺大蒜播種機每天可播種50畝,相當於200個人的工作量,助力山東特色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
  • 山東大蒜全面機械化種植 一臺機器頂60至80人
    齊魯網濟寧9月28日訊(記者 林移風 何則偉 濟寧臺 蔡可可 金鄉臺 代帥)眼下,又到了大蒜的種植季節,山東今天在濟寧金鄉舉行全省大蒜生產全程機械化觀摩會,會上展示了最新的大蒜機械化生產設備,一臺大蒜播種機每天可播種50畝,相當於60至80人的工作量,助力山東特色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
  • 玉米地種在馬鈴薯地裡,不僅不會影響產量,而且一舉兩得,收穫頗豐!
    「通過7年試驗,我們研發提出的馬鈴薯寬幅間套作玉米生態複合種植模式實現了馬鈴薯基本不減產,每畝多收200多公斤玉米的目標。」寧夏農科院研究員桂林國說。「經過多年的不斷試驗、嘗試,我們終於找到了馬鈴薯與玉米之間的幅寬的最佳組合,通過增加馬鈴薯及玉米的種植幅寬,實現了農機農藝融合,大幅度提高了馬鈴薯玉米生態複合種植模式的勞動生產效率,每畝地可為農民增收15%以上。」
  • 每日工作參考|看京郊鮮食玉米如何「異軍突起」
    玉米是北京常見的大田作物。隨著近10年北京農業結構調整,特別是近幾年京郊畜牧業轉移,曾經的籽粒玉米和青貯玉米大面積減調,取而代之的是鮮食玉米。然而,由於彼時京郊鮮食玉米存在產品種類少、加工質量一般、市場不成熟等諸多問題,鮮食玉米的加工企業快速減少。
  • 展示才華拿大獎 吉林徵集「鮮食玉米」LOGO及廣告語
    按照規劃,吉林省計劃用3年時間,加大「吉林鮮食玉米」品牌建設投入,圍繞「吉林鮮食玉米」種植優勢和品質特徵,集中打造「吉林鮮食玉米」區域公用品牌,形成「吉林鮮食玉米」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三位一體」格局,樹立「吉林鮮食玉米
  • 玉米收穫正當時,一畝利潤如何?賣溼玉米棒和幹玉米粒哪個更划算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又是一年的秋收,國慶節剛剛過去,各地的玉米也進入了收穫階段,有些農民幾乎已經完成了收穫,所以我們的農民朋友最關心的是,畝玉米能獲利多少? 現在有些地區地面有溼玉米芯,是賣玉米芯划算,還是拉回家幹賣幹玉米芯? 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來計算。 先看看結論: 不算勞動力成本,他們的耕地,玉米畝利潤在五六百元左右
  • 東北玉米兩日降價140元!玉米暴跌來了?豆粕今日漲價60元!
    【玉米價格行情分析及預測】行情寶數據顯示:今日國內玉米市場繼續偏弱運行。東北個別用糧企業連續兩日大幅下調玉米收購價,累計下跌140元/噸,吉林、黑龍江相繼投放政策糧導致市場看漲氛圍減弱。華北黃淮產區玉米價格穩中小幅漲跌震蕩,山東部分企業玉米收購價小幅漲跌10-20元/噸,當地仍有不少農戶、貿易商及企業看好後市。
  • 第34屆中國鮮食玉米速凍果蔬大會暨2020中國吉林鮮食玉米產業大會...
    第34屆中國鮮食玉米速凍果蔬大會暨2020中國吉林鮮食玉米產業大會召開 作者:林彥餘    編輯:李晴    來源:本臺全媒體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