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目前約6萬輛車仍在使用已到報廢期限,漏氣頻發影響公共安全
將増設臨時報廢回收點,做到回收進社區、進街道,有的還可上門回收
滬上LPG燃氣助動車早已到報廢期限,而近年來,滬上液化石油氣加氣站內多次發生LPG燃氣助動車漏氣事故,嚴重影響社會公共安全。明天起,滬上所有液化石油氣加氣站將停止LPG燃氣助動車的加氣業務。液化石油氣加氣站發生違規供氣行為的,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將依法進行查處。
上世紀末,為解決本市燃油助動車尾氣排放嚴重汙染環境問題,有關部門研製推出LPG燃氣助動車,為「過渡階段的替代車型」。當時明確由公安車管部門按照非機動車進行登記管理。據統計,2001年開始投放燃氣助動車,至2006年2月10日停止辦理註冊登記,註冊登記數約為27萬輛。根據日均加氣量進行保守估算,目前約6萬輛車還在使用。
「上海所有的LPG燃氣助動車鋼瓶均已超出檢驗有效期,目前這些車輛都處於失檢失修狀態,加氣站每星期都要發生兩到三起加氣過程中的燃氣洩漏事故,嚴重影響到公共安全。根據上海燃氣管理條例第44條第二款的相關規定發布廣告通告,從4月8日零時起,停止LPG燃氣助動車的加氣業務,以確保社會公共安全。」上海市燃氣管理處處長幹斌表示。
燃氣助動車頻頻闖禍
據市住建委燃氣管理部門和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披露,本市燃氣助動車處於待報廢狀態多年,車輛失檢失修,充氣洩漏現象頻發,頻頻闖禍。據不完全統計,燃氣助動車洩漏類似事件每周會發生2到3起,安全隱患巨大。LPG液化石油氣爆炸極限濃度低於天然氣,且密度大於空氣,如果出現洩漏,會聚而不散,不能自行揮發流散,遇通風不暢環境,如社區非機動車車棚內,碰到明火,後果不堪設想。而一旦在加氣站發生爆燃,其後果更是難以想像。
公安交警部門統計,本市涉及燃氣助動車一般程序事故,2017年共10起,6人死亡10人受傷。燃氣助動車駕駛人死亡3人,受傷7人,燃氣助動車乘客死亡2人,造成對方死亡1人,受傷3人。人員輕傷以下的簡易程序事故約3500餘起,受傷1500多人。由此可見,燃氣助動車行駛超速、超載等行為,給城市交通安全、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極大危害。
去年7月7日,國家安委會巡視組在接到群眾舉報後,當天對上海崑崙新奧清潔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北一路加氣站進行突擊檢查。檢查過程中,一輛燃氣助動車在加氣後,車輛發生氣體洩漏,站內人員立即將車輛轉移至安全區域。經查,該輛助動車的氣瓶已超檢驗有效期。之後,虹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上海崑崙新奧清潔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立案調查,並進行處罰。
無獨有偶。去年9月18日,上海陽光九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西藏北路加氣站員工,在為燃氣助動車加注LPG過程中,助動車內置鋼瓶軟管突然爆脫(該鋼瓶超期未檢),造成該助動車氣瓶內的LPG 洩漏。加氣站立即啟動應急措施,關閉該站,公安、消防趕到現場開展緊急處置。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也造成了該站停止了供油、供氣正常運行服務,現場附近道路暫時關閉。
專家指出,燃氣助動車的隱患一般是進氣管破損洩漏等,洩漏時間若不是很長,可以及時處理。但此類情況每周會發生2次左右,因在加氣禁火區域發生,易引起其它事故,這種情況來得較突然,威脅性更大。
為安全起見,管理部門希望廣大燃氣助動車車主積極配合報廢回收政策,雖然目前本市未發生過一起燃氣助動車爆燃傷亡事件,但千萬不要等到真的發生血的教訓,再後悔莫及為時已晚。
市交通委道路運輸處主任科員吳學程告訴記者:「上海的LPG 助動車的集中報廢回收工作從2014年開始,已經回收到18500多輛。市住建委不久前公布了4月8日將停止LPG助動車加氣的通告後,車主響應還是蠻多的,據不完全統計,從4月1日到4月4日,已經回收到360多輛。」
増臨時回收點方便車主
據介紹,滬上停止為LPG燃氣助動車加氣的同時,將增設回收點。即在原5處集中報廢回收點基礎上,楊浦、虹口、寶山、浦東新區等車輛較多、有加氣站點的區,將増設燃氣助動車臨時報廢回收點,做到回收進社區、進街道,且部分區將直接上門進行回收,以便利車主報廢車輛。相關臨時回收點信息等也將陸續發布,車主可關注街道社區,包括加氣站張貼的公告。
昨天上午,記者在滬太路857號加氣站看到,站內醒目位置都張貼著《關於儘快辦理燃氣助動車報廢的公告》、《燃氣助動車集中回收點一覽表》等,不少來加氣的車主都在駐足觀看。
接著,記者又來到壽陽路174號的LPG助動車臨時回收點,只見靠近馬路的牆上貼有告示《燃氣助動車報廢回收事項告知書》。工作人員王宏偉告訴記者:「自從本月新增這處回收點以來,已經回收到7輛LPG助動車。很多車主打電話來諮詢,有的問有沒有補貼,有的問是否有上門服務,有的表示清明節要出門,節後會來辦理助動車回收手續。」
記者注意到,車主辦理報廢車輛時需要帶好居民身份證、燃氣助動車行車執照以及完整車輛;如果是委託人則要帶好委託人的身份證;工作人員查驗後,車主可以得到200元的補貼;證件缺失的做出相應承諾,回收點也認可給予回收。
靜安區建管委副主任張拓說:「我們區裡目前設置兩個集中回收點,後續我們還會跟進服務;有些LPG助動車已經無法開動,我們會考慮進行上門回收;此外還有就近設置集中回收點等便民措施。很多車過期時間太長,存在很大安全隱患。眼下,不少車主也在配合政策的落實,表示願意主動報廢車輛。」
城市公共運輸不斷完善
「我的燃氣助動車很少使用了,現在地鐵那麼發達,我出門就是宜山路站,能乘坐地鐵3、4、9號線。」昨天,在徐虹小區,一名老伯對記者說。
滬上軌道交通網絡一直在持續完善。到今年3月底,上海軌道交通全網絡運營線路17條,總長673公裡(含磁浮),車站數395座,換乘車站53座。據統計,中心城內軌道交通站點600米半徑覆蓋率由2011年的28.8%提高至目前37.6%,其中內環內軌道站點600米半徑覆蓋率從2013年底的70%增加至75.6%。
同時,滬上地面公交網絡結構逐年優化。全市公共汽(電)車年均新增線路60餘條、調整140餘條,截至去年年底,線網規模達到1496條,較2011年提升15.4%,中心城建成區地面公交可通達區域實現500米半徑全覆蓋。其中,「最後一公裡」線路達到204條,已逐步成網。同時,中運量交通大力發展,延安路中運量公交71路2017年初開通運營。
對於短途出行需求,隨著本市共享單車管理和服務的不斷規範,目前共享單車信息服務平臺擁有110餘萬輛,截至2017年12月底,本市共享單車註冊用戶數已達3500餘萬人次。此外,單車企業的服務也在不斷完善,努力使共享單車成為市民短途交通的可靠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