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條被子」的故事,就發生在紅軍長徵經過湖南汝城縣沙洲村時。
「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建議」指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加強各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徵、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作為中國近代革命搖籃之一,湖南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革命文物遍布全省。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是落實落細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是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傳統發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的實際行動。竊以為,當前以深化文旅融合為著力點,高質量推進湖南省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或應重點把握以下方面:
加強統籌規劃,在科學布局中彰顯湖湘特色。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共涉及15個省區市,湖南省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規劃要與全國頂層公園規劃相銜接,與其它省份規劃相協調,完成國家層面大公園的規劃任務。在此基礎上,應高度關注並深入挖掘湖南省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的精神內涵,努力彰顯出湖湘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和文化特色,創作生產出富有湖湘特色的長徵文創產品,積極發揮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在「講好湖南故事,傳播湖湘文化」方面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創新陳展形式,加快推進紅色文化活化利用。在堅持保護優先的前提下,加大資金與科研投入,大力實施陳列展覽「創新工程」,在布展上充分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通過全息投影、聲光電互動等技術,讓長徵文物「活」起來。完善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園區內無線網絡和5G網絡全覆蓋,有效提升長徵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並充分利用和挖掘現有設施和數字資源,創建湖南省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官方網站和數字雲平臺,將其從「地面」上升到「雲端」,實現對長徵文物資源的數位化保護與開發。
兼顧社會效益,促進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提升。紅軍長徵途經湖南9個市(州)、48個縣(市、區),無論在哪裡建設,都應在堅持公益優先的基礎上,積極鼓勵沿線小微企業和社區居民在傳統利用區適度開展紅色經營活動,推動長徵文化與當地休閒農業、手工製造業、食品加工業等業態有機結合,豐富長徵文化產品供給並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作出貢獻,助推湖南省鄉村振興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強化組織保障,打造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示範區。政府部門要著力在優化隊伍建設、抓牢教育培訓、建強基層組織、搶抓政策機遇、落實主體責任等五方面下功夫、出實招,為高質量推進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奠定堅實的組織保障,努力將湖南省長徵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成為全國的精品示範區,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項目建設,加快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湖南力量。
作者為湖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 王兆峰 陳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