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什麼是國家文化公園?

2020-12-09 人民日報人民文旅

長城和大運河,中國大地上的「一撇」和「一捺」,構成一個大寫的「人」字。

長徵,兩萬五千裡,突破自然極限和身體極限的偉大奇蹟。

黃河,從晉陝兩省間流淌而過,在黃土高原上深切出峽谷,孕育了中華文明最初的火種。

金山嶺長城蜿蜒於山脊之上

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指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加強各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徵、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

長城除了牆體,還包括城堡、

關隘、烽火臺和敵樓等組成部分

從國家公園到國家文化公園,近年來,我國對生態保護和文化傳承不斷進行著道路探索。國家文化公園由國家公園引申而來,是國家公園新的發展形式,也是國家公園理論的延續。

如今,我國有10個國家公園(試點),分別是: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武夷山國家公園、神農架國家公園、普達措國家公園、錢江源國家公園、南山國家公園。這些國家公園的設立,目的是保護自然生態和動植物多樣性,並不具備太多文化上的意義。

在文化傳承和形成國家共識的層面,我國需要建設國家文化公園。

01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

萬裡長城,橫貫東西

萬裡長城,全長21196180米,橫臥於北方大地。這些巍然屹立、連綿起伏的高牆,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我們叫它「長城」,西方人將它命名為The Great Wall——偉大的牆。

請橫屏觀看

中國歷代長城分布圖

製圖:王健

長城始建於春秋,距今2600多年。最早的長城是齊長城、楚長城,因國家之間頻繁的戰事而修建。其後,歷經戰國、秦漢、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遼、金和明等2000餘年的修建,最終呈現如今的規模。

沙漠中的漢長城遺蹟

長城的一磚一瓦,皆由人造。這項人工奇蹟,東起大海,穿越森林、草原、沙漠,橫臥平原、山脈、高原。長城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分布範圍最廣、軍防體系最複雜、規模最龐大的文化遺產。

1987年,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遺產委員會對它的評價是:「約公元前220年,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將修建於早些時候的一些斷續的防禦工事連接成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用以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繼續加以修築,使長城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軍事設施。它在文化藝術上的價值,足以與其在歷史和戰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長城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勤勞與智慧,起到保護兩側人民長時期安定生活的作用,也體現了熱愛和平的民族性格。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包括戰國、秦、漢長城,北魏、北齊、隋、唐、五代、宋、西夏、遼具備長城特徵的防禦體系,金界壕,明長城。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5個省區市。

02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千年運河,溝通南北

運河是用於溝通地區或水域間水運的人工水道。

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交通卷》中,運河定義為「人工開鑿的航運渠道」;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運河是指「人工挖成的可以通航的河」。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主要河流都是東西走向,南北走向的河流極為缺乏。這樣的水系分布嚴重影響了我國南北向的航運交通。

隋唐大運河線路示意圖

製圖:陳玉

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最早貫通的一段是邗溝。隋朝統一中國後,利用天然水道和古運河,開鑿了溝通北京與杭州的人工運河,包括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這段運河使江南、江淮、燕趙等地區能夠和當時的政治經濟中心長安、洛陽、開封等地聯繫更為密切,為唐宋的繁榮埋下伏筆。

隨後,溝通京杭兩地的運河走向不斷變遷。

京杭大運河線路示意圖

除了京杭之間的運河,還有一條溝通杭州與寧波的南北向運河。近代著名歷史地理學者陳橋驛先生指出,「我國的南北運河,除了上述北段以外(指從北京到杭州的一段),還有從杭州越錢塘江經紹興到寧波的一段。」這條運河,被稱為浙東運河。

浙東運河線路示意圖

製圖:陳玉

浙東運河西起杭州三堡,溯錢塘江航程27公裡後,又經紹興、蕭山、上虞、餘姚、勤縣、寧波至鎮海,全長252公裡。

大運河從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經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古代運河。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利用自然河流、湖泊、溼地等資源,跨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成功地將南北方、政治經濟中心與其腹地溝通連接。

京杭大運河高郵段

到了今天,流淌了2500多年的大運河仍在我國的交通運輸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運河沿途的各個省市為了保護大運河的文化遺產都在進行積極的探索。比如大運河沿線的32家博物館成立「大運河博物館聯盟」,協調運河沿線展覽、文創、教育資源,深化大運河文化品牌的國際影響力。正在建設中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位於江蘇揚州大運河畔,是江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點項目,預計明年7月對外開放。北京在今年11月首次舉辦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通過大運河相關主題活動,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吸引全社會參與到大運河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中,喚醒古都文旅新活力。

古老的大運河將繼續奔流千裡、跨越千年。

北京通州運河灣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包括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3個部分,通惠河、北運河、南運河、會通河、中(運)河、淮揚運河、江南運河、浙東運河、永濟渠(衛河)、通濟渠(汴河)10個河段。涉及北京、天津、河北、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8個省市。

03

長徵國家文化公園:

壯美景觀與長徵革命精神融為一體

長徵鑄就了偉大的長徵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質的生動體現,是中華民族精神在長徵時期的集中體現,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產物。從課本到影視劇,從課堂上到每個家庭,長徵的故事耳熟能詳,長徵精神持續鼓舞、激勵著每一個中國人。

製圖:陳玉

我國的自然地理條件與長徵精神的形成密不可分,同時,也是建立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的基礎。

中國工農紅軍長徵歷時兩年,跨越11個省份: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陝西、四川、西康和甘肅。長徵從江南到西北,行程一共二萬五千裡,地域覆蓋之廣闊,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在世界歷史上也極為罕見。

江西贛州於都中央紅軍長徵第一渡口

紅軍在長徵中翻山越嶺,跋涉大江大河,面對過各種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紅軍長徵翻過的山有18座,主要有:五嶺山地的越城嶺,雲貴高原的苗嶺、大婁山、烏蒙山,橫斷山脈東部的岷山(大雪山)、夾金山、邛崍山,以及六盤山等;渡過的大河有24條,主要有:江西的章水、貢水、信豐水;湖南的瀟水、湘水,貴州的烏江、赤水河,雲南的金沙江,四川的大渡河、小金川、甘肅的渭水等;草原主要包括:川西若爾蓋、紅原縣的大部分和松潘縣小部分區域。

橫斷山衛星圖

長徵路線的地貌極致之地多分布在西南地區,集中在青藏高原東部和橫斷山脈。這裡的自然景觀壯美雄奇,令人心嚮往之,也令人望而生畏。

婦孺皆知的《七律·長徵》把長徵經過的地理環境之壯美、條件之極端艱難,描繪得極具畫面感:「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如此壯美雄奇的自然地理條件,與長徵革命精神融為一體。

大渡河

長徵國家文化公園,以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中央紅軍)長徵線路為主,兼顧紅二、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長徵線路。涉及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15個省區市。

04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

黃河孕育出中華文明最初的火種

黃河,全長5464千米,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她自西向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甘肅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航拍

黃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以「幾」字形姿態盤踞在中國北方大地。因流經黃土高原,攜泥沙一路向東,黃河水的「黃」頗具盛名。

蘭州市區,黃河穿城而過

在我國古代文明的發展進程中,黃河文化(又稱黃土文化)是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主體文化,她不斷地影響著周圍的多元文化。最終,以黃河文化為核心,形成了一個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文化整體——中華文明。

壺口瀑布

黃河流域是一座巨大寶庫,文化旅遊資源在黃河流域比比皆是,為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奠定了基礎。據統計,沿黃九省區擁有19處世界遺產、18處世界地質公園、47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9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31個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65個5A級景區、85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214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278個自駕車房車營地。

05

國家文化公園的制度保障

2018年2月,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中關於建設國家文化公園的規劃要求,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把「開展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試點」列為年度工作要點,國家文化公園試點建設正式提上工作日程。

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方案》,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2020年10月29日,黨的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議》指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加強各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徵、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

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計劃用4年左右時間,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其中長城河北段、大運河江蘇段、長徵貴州段作為重點建設區預計將於2021年底前完成。

長城的巍峨、大運河的壯美、長徵的偉大、黃河的厚重,皆是中華文明的精髓所在。國家文化公園作為一種公共文化載體,是國家的象徵,承載著中華文化的內涵。

國家文化公園如今正在各地規劃和建設,未來將走向大眾,與大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度融合,成為每一個中國人集體認同的國家文化記憶。

參考文獻:

1、段清波,徐衛民.中國歷代長城發現與研究.科學出版社

2、《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印發.新華社.2019.12

3、王健,王明德,孫煜.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江南大學學報.2019.9

4、李單晶.長徵精神及其當代價值研究.電子科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7.6

5、劉豔,段清波.長城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國國情國力.2016.10

6、安作璋,王克奇.黃河文化與中華文明.文史哲.1992.4

7、文孟君.國家文化公園的「國家性」建構.2020.9

8、張婧.偉大的建造.可視化星球.7.24

圖片來源:Unsplash、Wikipedia、Google Earth、攝圖網

編輯:石麗雲

好物分享時間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國有著連綿不斷的幾千年歷史,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帶給我們強大的文化自信。如果你也熱愛中國文化、想要了解偉大祖國的壯美山川和人文歷史、豐富的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景觀,一定要擁有一本《每日人文地圖》!2000多張手繪插畫,精緻又好玩,每日一圖、一圖一地,滿滿的乾貨讓你盡情領略美麗中國的山水與多彩的文化特色。同時,它還兼具日曆功能,有足夠的空間書寫心情和記錄生活;超高的顏值,讓它成為了送給親朋好友的最佳選擇。

歲末特惠,每本僅售88元!快來選購吧!

您也可以通過關注「人民日報人民文旅」微信公眾號,從菜單欄進入「人民美好生活館」微店購買

相關焦點

  • 深化文旅融合 高質量推進長徵國家文化公園(湖南段)建設
    竊以為,當前以深化文旅融合為著力點,高質量推進湖南省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或應重點把握以下方面:加強統籌規劃,在科學布局中彰顯湖湘特色。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共涉及15個省區市,湖南省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規劃要與全國頂層公園規劃相銜接,與其它省份規劃相協調,完成國家層面大公園的規劃任務。
  • 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進展如何?
    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是我國重大文化工程之一。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19年年底印發的《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長城等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計劃用4年左右時間,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那麼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目標是什麼?為實現相關目標,國家出臺了哪些政策措施?具體到各省(市)有何進展?
  • 一文讀懂電容傳感器
    藍色標題,獲取文章】 10、一文讀懂光纖傳感器 11、一文讀懂溫溼度傳感器 12
  • 獨家 | 一文讀懂Adaboost
    【集成學習】系列往期回顧:獨家 | 一文讀懂集成學習(附學習資源) 參考資料:1. 李航.《統計學習方法》2. 周志華.《機器學習》3. 曹瑩,苗啟廣,劉家辰,高琳. AdaBoost 算法研究進展與展望.
  • 國家文化公園形象標誌徵集公告
    國家文化公園形象標誌是國家文化公園的品牌形象和公園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出國家文化公園形象標誌,是將長城、大運河、長徵、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沿線文物和文化資源串珠成線、連線成片,打造廣為人知的視覺形象識別系統的基礎。
  • 一文讀懂 | 終於等到你,鄭州青少年公園要開建了
    劃重點 鄭州青少年公園遲遲未開工 十年未建,發生了什麼? 開工一拖再拖問題在哪? 這次是動真格的嗎?
  • ...公園的空間規劃創新實踐——以《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研討活動參與單位: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梅耀林、姚秀利、劉志超、索超)《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是國內首個編制完成的省級國家文化公園專項規劃,開創性探索了國家文化公園空間規劃範式與實施路徑,為大運河沿線兄弟省份,以及長徵、長城、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的規劃編制提供了經驗借鑑。
  • 喜訊:文化和旅遊部將偏關老牛灣列入國家長城文化公園45個重點項目...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國家推進實施的重大文化工程。為推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形成示範、帶動作用,12月11日,文化和旅遊部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會上,初步形成預計總投資額287.4億元的省級項目庫,偏關老牛灣——平型關長城風景道成為全國45個省級重點項目之一。
  • 黃河、大運河、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東這樣建
    記者在12月8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山東發揮歷史資源優勢,不斷推進黃河、大運河、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不斷完成工作體制機制,成立山東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專家諮詢委員會,建立了工作決策參謀和政策諮詢機制。
  • 博雅研究丨建設國家文化公園 彰顯中華文化自信
    本文結合博雅方略多年的文旅規劃開發經驗,深入充分地闡述了國家文化公園的概念、建設運營、後期管理等,並對國外國家公園的發展與管理進行經驗借鑑,提出新思路、新發展。本文已於2020年1月3日在中國旅遊報整版刊登,以饗讀者。
  • 一文讀懂磁傳感器(必須收藏)
    【點擊藍色標題,獲取文章】 >、一文讀懂接近傳感器 3、一文讀懂磁傳感器 4、一文讀懂流量傳感器
  • 三大國家文化公園都建在哪?
    撰文 | 熊穎琪12月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這意味著三大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又推進了一步。國家文化公園在哪裡、怎麼建,這些問題都一一有了答案。它是什麼公園?
  • 英語熱詞:國家文化公園 national culture park
    >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根據《方案》,我國計劃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使沿線文物和文化資源得到更好的保護、傳承、利用。
  • 【方志四川•大熊貓文化】馬睿 ‖ 對大熊貓國家公園文創產業的...
    為推動大熊貓國家公園文創產業發展,現就一些個人的思考野人獻曝,以就教於方家。一、什麼叫「文創產業」?「文化」一詞,出自《周禮》「觀乎人文而化成天下」。簡單說,「文」就是文明,「化」則是影響。顧名思義,「文化」就是指一種文明對一個民族(或人類)的影響。「創意」,則是創造意識和創新意識的簡稱。
  • 國家文化公園辦公室面向社會公開徵集國家文化公園形象標誌設計方案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 為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大力倡導中國特色國家文化公園理念,深入宣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意義、豐富內涵和進展成效,引導和激勵全社會參與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發布《國家文化公園形象標誌徵集公告》,面向社會公開徵集國家文化公園形象標誌設計方案
  • 一文讀懂「2020限塑令」!
    一文讀懂「2020限塑令」!06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一張圖讀懂限塑令新規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正式開幕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江門臺山市正式開幕。臺山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驛站,歷史文化史跡點眾多且保存良好,大力推進「海絲」申遺和川島海域水下考古工作,臺山市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成功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落地臺山,充分體現了臺山市委、市政府對文物保護利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重視和積極行動。
  • 一文了解中國主題公園的「十三五」
    主題公園行業符合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迎來了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無論在投資、遊客、產品品質還是服務提升方面,都在逐漸縮小與世界主題公園的差距。隨著競爭格局和市場發展的不斷穩定,以及近年政府出臺嚴控文旅產業和地產項目捆綁等相關的政策,國內主題公園將更注重打造公園本身,深挖傳統中華文化、時代特色文化內涵,整體帶動主題公園市場從野蠻拓荒式的發展態勢向著更健康、更成熟的發展模式轉變。
  • 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回顧與展望
    自2017年起,中辦國辦先後印發《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等相關文件,2019年《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出臺,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四五」規劃建議將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也列入其中,形成了「四大」國家文化公園布局。說起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全國政協和廣大政協委員十分關注。
  • 奮力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樣板」
    今年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開局之年。在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杭州聚焦重點,堅持保護優先,在傳承文化根脈上作示範;推進活態傳承,在發掘文化內涵上出精品……杭州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上的成果特色亮點,可謂源源不斷、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