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AUTUMN
天
2018.9.13
秋天的田野,到處是一片豐收的景象!玉溪大地稻穀飄香、烤菸金黃、柑橘壓枝、瓜菜青翠,承載著農家一年的寄託和夢想!田野裡到處是人們忙碌的身影和淳樸的笑臉。
讓我們跟隨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的鏡頭,一起走進紅塔區的煙地、通海縣的菜地、華寧縣的橘園、峨山縣的稻田,與農家共慶豐收,收穫金秋!
通海收蔬菜
Autumn
楊廣鄉五堖山村委會大石洞村離通海縣城13公裡,是一個綠樹環繞的小村。9月12月上午9:10分,記者來到了大石洞村呂家朋家的菜地。
呂家朋家的菜地散布在山間坳地,地裡青翠的甘藍肥美可人,呂家朋和妻子薛翠萍早晨5:30就來到地裡收菜,收好的菜整齊碼放了半車廂。
收菜
蔬菜經紀人譚雲昌:
通海縣楊廣鎮五堖山村委會五個自然村都以種菜為主,主要種植甘藍、白菜、豌豆。蔬菜遠銷北京、廣東、福建、浙江等省市以及東南亞等國。
呂家朋:
我家的12畝多山地全種了蔬菜,這兩年蔬菜收購價不錯,今年的甘藍收購價每公斤1.3元,預計今年種菜毛收入在10多萬元。
為了方便運輸交菜,呂家朋買了一輛小貨車,當天他收了3噸多菜,裝滿後就拉到通海高原農產品有限公司交售。
為保證蔬菜的品質,菜農們總想在採摘後第一時間將蔬菜交到經紀人手中,一輛接一輛的蔬菜「專列」在曲折的山路上緩慢前行,宛若一條長龍。
記者跟隨呂家朋去交菜,一路上全是拉菜的車,連綿幾公裡,結果堵上了!
因為當天交菜的人、車太多,呂家朋足足等了四個小時才交上菜。
分揀包裝好的各種蔬菜就要送往各地
視頻建議在WiFi條件下觀看
通海縣是雲南省最大的蔬菜生產銷售集散地、滇中出口農產品安全示範區、滇中農產品出口創匯縣和玉溪最負盛名的「大菜園」「大花園」,被評為「全國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縣」「雲南省農產品出口工作先進縣」。全縣累計建成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14.95萬畝,其中農產品出口備案基地14.79萬畝,建成境外生產基地0.16萬畝,帶動了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2017年蔬菜總產量達13.62億公斤、產值19.75億元;今年上半年,蔬菜總產量達7.3億公斤、產值10.6億元。
小石橋收烤菸
Autumn
接下來,跟隨我們到紅塔區小石橋鄉玉苗四組,走進煙田,見證烤菸新鮮出爐!
採煙小石橋鄉玉苗四組的菸農普朝忠一大早就來到地裡採收菸葉,他家種了10畝烤菸,當天早上六點多他就來到地裡,採收了40多杆菸葉。
編煙把採收的菸葉拉回烤房後,忙著編菸葉。
將菸葉送入烤房。
烤菸根據菸葉的品質,將編好的菸葉進行排列烘烤,一般每個烤房最多可放450桿菸葉,進行為期7天的烘烤。
據悉,今年中部煙所佔比例大,每畝可達150公斤,收購價格每公斤在30元以上。
小石橋鄉煙站每天進行定點定量收購,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半,五天收一次,計劃35天完成當地菸葉收購工作。
截止9月11日,小石橋鄉全鄉累計收購菸葉741970.9公斤,均價32.28元,上等煙佔82.22%。
華寧收柑橘
Autumn
位於華寧縣華溪鎮的溪杞公司柑橘種植基地,佔地1000餘畝,種植柑橘十餘萬棵,自8月開始進入採摘期,將持續至10月份。基地聘請了百餘名工人,每天採摘柑橘30至50噸,價格在每公斤3至7元,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柑橘
工人們從早上7點開始採摘,一直持續至下午7點,每名工人一天可採摘一噸多,當然,手腳勤快的可以到兩噸。
豐收的季節裡,累累碩果壓彎樹枝,農戶喜笑顏開!沉甸甸壓在背上的果實是對辛勤付出的回報。
近年來,華溪鎮以柑橘為主的林果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17年末,柑橘累計種植面積2.5萬畝,實現柑桔產量7458萬公斤,實現柑桔產值2.9億元,柑桔產值佔種植業產值的82.9%。
在惠豐公司,從基地運回來的柑橘正在進行統一分揀裝框。
來自安徽的商人王勝友正在查看工人裝框。他來華溪收購柑橘,每天收購十五噸左右,自柑橘上市他就來到這裡「督戰」,一方面是為了挑選貨源,另一方面就是督促質量。
成箱的果子搬上貨車,也就意味著從華溪這片沃土上生長出來的柑橘踏上了自己離開故土的甜蜜旅程。
目前,華寧柑橘已發展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全國「名特優新」產品、雲南省名牌產品,9個柑橘品種獲農業部及雲南省優質水果稱號。截至2017年,全縣柑橘種植面積達10.58萬畝,產量達25萬噸,產值7.59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28.9%。
岔河鄉收穀子
Autumn
秋風細雨,一場秋雨過後,著名的「禾外香」米產地——岔河鄉嘉禾村的村民們走進各家田地,開始收割穀子,忙得不亦樂乎。田間稻香四溢,我們也下到田間體驗打穀樂趣,見證粒粒「禾外香」的誕生。
視頻建議在WiFi條件下觀看
2014年,由河外村委會牽頭成立的玉溪市嘉禾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打破昔日散種模式,專注舌尖上的主糧健康,取無汙染山箐水、採河谷溫溼氣候、集深厚肥沃地力,精心打造家鄉優秀自主生態米品牌——「禾外香」,同時實現了育苗、栽種、收割、包裝加工一體生產模式。生態有機理念的融入、卓越產品質量的追求,讓「禾外香」真正做到源於自然、歸於生態。
「禾外香」生態米,獨有一份香氣,安全放心,養生養胃。「禾外香」分為綠色大米與有機大米,全程在無汙染的條件下種植、施有機肥料,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種植技術在市農科院的指導下完成,是經有關機構認定,準許使用綠色食品標誌的無汙染、無公害、安全、優質、營養型大米。
短暫的一天,
我們帶您浮光掠影走村串寨,
分享農家豐收喜悅,
期待您走進玉溪,暢遊玉溪,
感受秋天的美麗與喜悅!
玉溪日報記者:記者:楊雪 鄧星瑞 湯思琪 洪紹華 熊長青 史樺 矣萍 易水涵
編輯:韓婭嬌 趙書藝
審核:楊雪
歡迎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