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河南:盛滿豐收的田野 大有可為的土地

2020-12-18 新華網客戶端

  在河南省舞陽縣保和鄉十里舖村一處麥田裡,農機手操作機械收割小麥(2019年5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新華社鄭州7月24日電 題:中原河南:盛滿豐收的田野,大有可為的土地

  新華社記者王丁、宋曉東

  沃野千裡,這裡是中國糧倉;聯通世界,這裡架起開放橋梁;山青水美,這裡書寫綠色崛起。

  這就是中原河南!

  「伸手一摸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是秦磚漢瓦。」歷經滄桑的河南大地,承載著千年中華文明。扭住發展不放鬆,扛起糧食安全重任——河南從曾經最貧困落後的省份之一成為今天的農業大省、全國重要經濟增長板塊、內陸開放重要地區,大步邁向高質量發展。

  在位於太行山深處的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巖鎮,幾名遊客在拍攝山區秋景(2018年10月3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穩住「大糧倉」 抓緊「糧袋子」

  日前,記者來到河南省鄲城縣,在胡集鄉大舒莊村看到,2000多畝「麥茬紅薯」的紅薯秧已經長出了20多釐米,種糧大戶賈雲飛還沉浸在今年小麥的豐收喜悅裡:「今年小麥真是大豐收啊,一畝地最少也有1200斤,現在種糧省事省力又高產。」

  中原熟,天下足。素有「中原糧倉」之稱的河南,今年再次迎來豐收。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發布消息稱,2019年河南夏糧產量達749.08億斤,比去年增加26.34億斤,再創歷史新高,且今年河南夏糧播種面積、總產量和單位面積產量均居全國第一,夏糧增產對全國貢獻率達44.9%。

  新中國成立後,解決糧食問題曾是全國的頭等大事,作為傳統的農業大省,河南不斷加強農田水利基礎建設,改善農業生產環境,糧食生產能力不斷提升。

  在河南科技學院小麥研究中心,茹振鋼在春化室中觀察小麥的苗期性狀(2017年9月3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在河南省商水縣杜店村,水泥路修到了田間地頭,每50畝就有一眼機井,刷下電卡就能自動澆地,全村3000多畝地不到3天就能透澆一遍。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土地平整肥沃,這樣的高標準農田在中原越來越常見。截至2018年底,河南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6163萬畝,農田基礎設施顯著改善,抗災能力明顯提升,中原糧倉牢牢地扎在了麥田裡。

  藏糧於地,也要藏糧於技。「中國人的飯碗裡要裝滿中國糧」——一批批農業科技工作者堅定信念,潛心培育出一代代國產優良品種。今年麥收期間,河南糧食高產的好消息不斷:永城市侯嶺鄉張井村的1140畝麥田,畝產達778.9公斤,再創黃淮麥區強筋優質小麥高產佳績;在焦作市,全市小麥平均畝產達570.5公斤,創歷史最好水平。

  消費者在河南鄭州中大門保稅直購體驗中心挑選進口化妝品(1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科技,持續助力中原糧倉。從育種,到種植、田間管理,再到收穫、加工的糧食生產全鏈條,河南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水平越來越高,科技貢獻率不斷提升。目前,河南小麥良種覆蓋率超過98%,小麥生產基本實現耕種收全程機械化,農業技術指導糧食生產全流程。

  「穩住中原糧倉,把中國人的『糧袋子』牢牢抓在自己手裡,這是中原河南必須扛起的責任。」全國小麥育種專家茹振鋼說。

  廣袤的中原捧出沉甸甸的收穫:2018年河南糧食總產量達1329億斤,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近10倍;糧食畝產從1949年的55公斤,增長到現在的小麥平均畝產436.62公斤。從過去的「自己吃不飽」,到現在每年外調400億斤糧食,河南為中國人「吃飽肚子」作出了巨大貢獻。

  盧森堡國際貨運航空公司貨機在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停機坪上(6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架起「新絲路」 開放促發展

  今年3月,隨著一架盧森堡貨運航班落地鄭州新鄭國際機場,50隻來自荷蘭的小袋鼠來到中國「做客」。這幾年,俄羅斯的北極熊、智利的羊駝、加拿大的種豬、法國的小矮馬……都曾乘飛機從世界各地來到鄭州,去往全國各地。

  中原河南是中國地理中心,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近些年來,河南藉助優勢,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構建起了空中、陸路、網上、海上四條「新絲路」,聯通世界。

  前不久,一架滿載乘客的航班從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起飛,11小時後直達倫敦希思羅機場,河南自此開通了直達歐洲的定期客運航線。藉助區位優勢架起的空中絲綢之路,已成為河南開放的「自主品牌」,帶動河南加速融入世界。2018年,鄭州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2733萬人次、完成貨郵吞吐量51.5萬噸,客貨運規模繼續保持中部地區「雙第一」,一條連天接地、物通全球的「空中絲路」正在建成。

  在河南省舞陽縣保和鄉大路李村的一處麥田裡,農機手操作機械收割小麥(5月29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陸路絲路」越開越密。自2013年中歐班列(鄭州)開行以來,已順利運營6年整,已覆蓋24個國家的126個城市,由最初的每周開行一班,到如今實現以中歐班列(鄭州)為主體的班列網絡每周「九去九回」常態化運營,境內外合作夥伴達4000多家,僅2018年運送累計貨值就超過32.3億美元。此外,鐵路樞紐對接沿海港口的「海上絲路」也越來越順暢,目前鄭州至連雲港、青島、天津等港口的海鐵聯運班列累計開行超過200班。

  「網上絲路」更是讓河南成為「買全球、賣全球」的樞紐。在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來自全國的商品從這裡銷往世界,來自全球的貨物在這裡發往全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保稅的「鄭州模式」,拉近了中國消費者與世界市場的距離。最新統計顯示,河南保稅物流中心園區跨境進出口單量累計近3億單,交易額累計超過350億元。

  4條「新絲路」將不沿邊、不靠海、不臨江的河南與世界聯通,依託「航空港」「自貿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等開放平臺,河南從內陸腹地一躍成為開放前沿,贏得了新發展,在「世界地圖」上描繪著更加出彩的中原。

  機場工作人員在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西貨站倉庫內駕駛叉車(4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綠色新動能 跑出「加速度」

  在豫東平原上,有一片6.9萬畝的綠地,這是3代人用了近70年時間守護下來的平原林海。它就是商丘市民權林場的申甘林帶,名列「亞洲十大平原人工防護林」之一,也是河南70年綠色發展的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引導產業轉型發展,加大生態文明建設,不僅為群眾守護下了一片碧水藍天,也培育出了綠色發展的新動能,跑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一列中歐班列(鄭州)滿載著貨物駛出鄭州鐵路貨櫃中心站(2018年7月18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安陽鋼鐵廠誕生在豫北,並不斷發展壯大。但傳統的生產模式帶來的高能耗、高汙染和低效益問題不斷凸顯,綠色轉型成為安鋼發展的新航標。2014年,在鋼鐵行業最困難時期,安鋼投入8億元,實施26項環保治理。2017年,又投入30多億元,在全行業率先實現全工序幹法除塵。如今,安鋼打造成為「森林式」廠區,贏得新生:2018年安鋼集團全年實現銷售收入512億元、利潤24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

  河南經濟總量多年位居中西部地區之首,但一二三產業發展不平衡,能源原材料產業佔比高,主導產業「小散弱」現象突出,產業結構不合理。以綠色發展為引領,河南不斷加快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逐步改變了資源消耗大、環境汙染重的增長模式。2018年,河南著眼綠色化發展目標,大力推進位造業綠色、智能、技術三大改造,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28家,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了12.3%和12.2%,綠色發展培育出的新動能,助力中原經濟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執行「鄭州-倫敦」航線首航任務的南方航空CZ653次航班從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起飛(6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綠色不僅成為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色調,鄉村在發展和振興中也回歸本色,「農業強」「農民富」更見「農村美」。在河南林州市石板巖鎮的南灣村,蜿蜒的山路平坦整潔,石板房錯落有致沿山勢鋪開,高山峽谷的田園風光,吸引了大量遊客旅遊觀光、寫生創作,催生出集觀光、住宿、餐飲、休閒於一體的產業鏈。

  這是一片盛滿豐收的田野,更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土地!

  面向新時代、迎接新挑戰,河南正緊緊抓住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新驅動發展、基礎能力建設和新型城鎮化這「四張牌」,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鄉村振興,志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中,譜寫中原更加壯美的新篇章。

相關焦點

  • 特殊年景的豐收答卷——寫在河南夏糧產量再創新高之際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發布數據顯示,今年我省夏糧總產量再創新高,比歷史最高水平的2019年增產1.67億斤,其中小麥總產量750.63億斤,佔全國總產量的28%以上,繼續保持全國領先。這是「中原糧倉」再次交上的一份豐收答卷,特殊年景,穩穩地扛起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開局豐收,全年主動」,夏糧是奪取全年糧食豐收的首戰。
  • 央媒看河南|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河南篇——中原崛起:此水此山此地
    一座座活力獨具的城市、一片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一個個整潔的美麗鄉村、一批批現代產業集聚區……行走在中原大地,飽經滄桑的「老家河南」日新月異、山鄉巨變。  為了讓古老中原出新彩,河南持續挖掘傳承紅色基因,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高質量發展,全省生產總值跨越4萬億元;堅持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大力夯實「中原糧倉」基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滿活力,產業融合春色滿園;發揮「九州之中」的區位優勢,加快「米」字形鐵路網、航空港區和自貿區建設,走出了一條以開放為引領的中原崛起之路。
  • 秋之田野丨特克斯縣10萬餘噸甜菜迎來豐收季
    秋之田野丨特克斯縣10萬餘噸甜菜迎來豐收季 2020-10-14 18:5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每四個饅頭就有一個是河南產」!河南小麥豐收,全國就能吃上白面饃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孫科 鄭超  中原熟,天下足。作為糧食大省,河南一直有著「國民糧倉」的美譽,而糧食也以每季的豐收,作為對這片土地最深情的告白。
  • 河南小麥豐收,全國就能吃上白面饃「每四個饅頭就有一個是河南產」
    中原熟,天下足。作為糧食大省,河南一直有著「國民糧倉」的美譽,而糧食也以每季的豐收,作為對這片土地最深情的告白。從一個曾經長期缺糧的省份,轉變為中國第一糧食產量大省和第一糧食轉化加工業大省,從「國民糧倉」到「國人廚房」,近幾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的農業可以說是完成了質的飛躍。
  • 描寫秋天田野的句子大全 放眼望去一派豐收景象
    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每當這個時節到來的時候,人們就會在田間地頭一起忙碌著,這種收穫的心情是無比的喜悅的,田野中的景色更是無比的美麗。   1、秋天的田野,一派豐收的景象,金燦燦的;秋天的田野,一幅壯麗的景色,紛呈多姿的;秋天的田野,種子已孕育成熟,對未來充滿著希望!
  • 農運會開幕側記:農運回家 希望之歌唱響中原大地
    新華網南陽9月16日體育專電 題:農運「回家」 希望之歌唱響中原大地——第七屆全國農民運動會開幕式側記新華社記者白陽 雙瑞河南是中華農耕文明的起點。
  • 閱讀中原丨厚重河南
    身為河南人你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家鄉的?人口大省、糧食大省…?最高的評價還是說河南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然而為什麼河南被稱為文化的發源地呢?讓我們一起閱讀中原、厚重河南。趁此時機很多華僑回國,帶著自己的下一代回河南尋根問祖。並開始反思自己對腳下這片土地了解程度,卻不知該怎麼向下一代、省外、全國、全世界介紹自己的家鄉—-河南。以歷史的人文景觀為切入點對河南歷史文化通過遊走感知閱讀和喚醒華夏民族記憶結合的方式,對厚重河南的歷史文化進行解讀。‍
  • 「「飛閱」中國」金色田野豐收忙
    11月8日,航拍的安徽銅陵義安區東聯鎮水滸村及周邊的金色田野。連日來,安徽銅陵鄉村田野的水稻等莊稼陸續成熟,田野裡一片金黃,呈現出美麗的豐收畫卷。新華網發(過仕寧 攝)11月8日,航拍的安徽銅陵義安區東聯鎮水滸村及周邊的金色田野。11月8日,航拍的安徽銅陵義安區東聯鎮水滸村及周邊的金色田野。11月8日,航拍的安徽銅陵義安區東聯鎮水滸村及周邊的金色田野。
  • 關於秋天的田野作文:寫秋天田野的作文
    秋姑娘悄悄的來了,來到了田野上、來到了小溪邊、來的了每個人的心裡。活潑可愛的秋風,在金黃的田野裡打滾,在小路上奔跑,秋風抓了一把桂花的香味,向人們報告秋天來了,把夏天的腳印兒塗掉。接著到來的是瓜果遍地、果實纍纍的秋天,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秋天的果園裡果子熟了,黃澄澄的梨,紅彤彤的蘋果。
  • 又是一年豐收日
    今年是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這讓我不由想起了河南省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首屆豐收節圍繞「傳承農耕文明 共慶五穀豐登」,以農民為主體,以慶豐收為主線,通過「慶、曬、話、享、促」等形式,全面展示悠久厚重中原農耕文化、農業發展新成就、農村建設新風貌和中原農民新形象
  • 豐收!愛上金秋玉溪的田野
    秋天的田野,到處是一片豐收的景象!玉溪大地稻穀飄香、烤菸金黃、柑橘壓枝、瓜菜青翠,承載著農家一年的寄託和夢想!田野裡到處是人們忙碌的身影和淳樸的笑臉。 讓我們跟隨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的鏡頭,一起走進紅塔區的煙地、通海縣的菜地、華寧縣的橘園、峨山縣的稻田,與農家共慶豐收,收穫金秋!
  • 中原商業 大有可為!2019中原商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圓滿落幕
    河南振興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商業總經理 楊孔專   裕華集團總裁 田潤   鄭州良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鄭州市文化產業協會副會長秘書長 榮源   世邦魏理仕鄭州公司總經理 巴然   YOYO PARK購物公園總經理 郭志娟   河南宗正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雪百   河南igo大樂城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 中原在哪裡?河南可以自稱中原嗎?
    中原自古為咽喉要地,被視為「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所以,中原,狹義上是指以河南地區為中心的黃河中下遊地區,範圍為今河南省及其毗鄰地區,包括山西東南部、河北南部、山東中北部、山東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等大片區域。廣義上說,長江以北,長城以南地區都是中原。當與外族對應時,華夏文化地區全都是中原。
  • 新野縣上莊鄉:鋼蔥豐收群眾笑開顏
    河南經濟報 記者 張彤 通訊員 楊永歌冬日裡陽光正好,新野縣上莊鄉田莊、康營、鄧莊等村莊種植的鋼蔥喜逢收穫季。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成片成塊的蔥地,眾多老鄉們正在地裡忙著挖蔥、捆蔥、搬運、裝車,一幕幕繁忙的豐收景象在一望無際的田野裡上演著……沐浴著脫貧攻堅惠民政策的春風,近年來,上莊鄉黨委、鄉政府通過舉辦職業技能培訓、成立家庭農場、經紀人等方式,引導群眾走產業化發展模式,有力帶動群眾依託惠民政策、憑藉勤勞雙手走增收致富路。
  • 河南出臺土地出讓新規 確保「淨地」乾淨
    人民網鄭州12月21日電(尚明楨) 嚴禁以招商引資名義量身定製土地出讓方案,不得設置排他性條款;進一步規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行為……近日,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土地出讓管理工作的通知》,對「淨地」出讓規定等問題作了明確界定,以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場秩序。
  • 溫州平陽相約金色田野 共享豐收喜悅
    圖集11月6日,「相約金色田野 共享豐收喜悅」——2020年平陽縣農耕文化節活動在溫州市平陽縣昆陽鎮上林垟金山農耕園舉辦。上林垟是浙江省糧食功能區,也是昆陽鎮糧食主產區之一。上林垟村黨委書記林禮將表示,舉辦農耕文化節可以讓市民走進農村、了解農村,感受農村魅力與平陽的農業特色,分享農民朋友們的豐收喜悅,傳承腳踏實地的農耕精神,打造富有特色的平陽農耕文化新名片。在慶祝豐收的同時,現場還舉行了平陽縣供銷歷史記憶館揭牌儀式。
  • 布依田野豐收忙!來觀山湖區下麥城村摘紫王葡萄、體驗布依族文化
    布依田野豐收忙!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串串紫玉果飄香、布依田野豐收忙
  • 國慶假日 豐收時節:分享節日歡樂 禮讚豐收中國
    國慶假日 豐收時節:分享節日歡樂 禮讚豐收中國
  • 出彩中原 老家河南:中原山水
    河南的山,有山的靈魂。中嶽嵩山,拔地而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逶迤連綿八百裡的伏牛山系,山高林密,物華天寶,是中原的「聚寶盆。峰巒疊翠峽谷幽深的太行山系飛瀑流泉,如同百裡「山水畫廊」,是文人雅士薈萃之地。山明水秀的大別山-桐柏山系,素有「北國江南」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