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兩招分出長頸鹿的雌雄

2021-01-07 澎湃新聞

這個世界上最高的陸生動物身上的秘密可不少呢!

不是去動物園看長頸鹿麼?網紋長頸鹿是什麼鬼?

原來,長頸鹿在非洲大陸的分布很廣泛,一些生活在不同地域的種群在角的狀態、體表的顏色,特別是斑紋的形狀等方面顯現出很多差異,因而被劃分為9個亞種,其中動物園裡最常見的就是分布在東非一帶的一個亞種——網紋長頸鹿。

如果這個理由還不足以讓您接受這個新的稱呼,那就請您再看看下面這個新的科研成果。科學家通過對非洲各地長頸鹿遺傳特徵進行的深入研究,發現這些亞種在演化過程中實際上已經形成了4個不同的物種。這個新的分類學結果已經逐漸被科學界所接受,因此這4個長頸鹿物種也就都有了自己的新名字,其中也包括沿用了原來亞種名字的,例如網紋長頸鹿。

不過,在參觀動物園的時候,為了方便,我們還是按照大家習慣的稱呼,暫且叫它「長頸鹿」吧,何況,動物園裡說明牌上的名字目前也還沒改呢。

另外,帶你正式去看這些長脖子「小可愛」之前,先留個問題:怎麼分辨長頸鹿的雌雄呢?

聰明如你,相信你讀完下面的文字,肯定能找到答案!

長頸鹿館通常都是北京動物園遊客的主要打卡地之一,位於西區北側的非洲動物區,介於兒童動物園和科普館之間,由兩個緊密相連的院落組成,在分隔院落的攔網上豎立著一根帶有刻度的標杆。有趣的是,東院的「男主」每次走過這個標杆時都會揚起自己的頭部,使之超過標杆上5.0米的刻度,其表現出的傲慢神態令每一位在場的遊客都驚嘆不已!▼▼▼

事實上,長頸鹿雄性成體的身高一般都可以達到4.8到5.5米的高度,而雌性個體要相對矮一些。▼▼▼

下面就讓我們「從頭到腳」來仔細欣賞一下這個世界上最高的陸生動物吧。

長頸鹿的頭部從側面看呈三角形,有一雙棕色的大眼睛,眼珠突出,視野寬廣,加上高大的身材,宛如活的「瞭望塔」,能看到好幾公裡遠的地方。從前認為,長頸鹿不會發聲,甚至沒有聲帶,其實它能發出持續一整夜的低頻聲,只不過平時往往默不作聲而已。

長頸鹿的角與鹿角、牛角不同,被稱為角狀骨凸,由骨化的軟骨形成,表面終生被有帶毛的皮膚,永不更換和脫落。看上去,長頸鹿只有一對角,其實它有三對角,最大的一對長在頭頂,十分明顯,小的一對長在耳後;最小的一對長在眼後。後兩對角因很短小,猶似突起,往往不容易被看到。此外,雄性還生有第七隻角,長在額的中央,這也是鑑別其雌雄的一個依據。▼▼▼

長度可達45釐米的舌頭是很特別的雪青色,可以讓它在吃東西的時候能抵抗紫外線的傷害。▼▼▼

長舌足以舔到自己的鼻孔和耳朵,也可以捲住樹葉再拉進嘴裡。通常雄性吃樹頂的葉子,而雌性吃靠下的葉子。長頸鹿是反芻動物,有四個胃,不進食的時候,第一個胃裡已經發酵的食靡會返回到嘴裡,再經過反覆的咀嚼,使食物更加細碎,便於消化吸收。雄性還善於通過用舌頭舔一下雌性的尿液來判斷她是否已經準備好懷孕了。▼▼▼

再讓我們來欣賞長頸鹿賴以成名的頸部。憑藉這個在物種進化過程中獨樹一幟的優勢,它可以吃到其他動物無法吃到的較高地方的新鮮嫩葉。令人驚奇的是,它的頸部雖然很長,但和人類及其他大多數哺乳動物的頸部一樣,僅有7枚頸椎,只不過它的頸椎要大得多,每枚椎骨的長度超過了25釐米!由於頸椎骨之間通過關節連接,可以做大幅度的擺動,因此在雄性之間的搏鬥中,通過甩動頸部互相撞擊來一決雌雄是最常用的手段。▼▼▼

同樣以修長著稱的是長頸鹿的腿。它的行走方式很特別,與其他大多數哺乳動物不同,是同一側的前後兩腿和另一側的前後兩腿交替向前邁進,步態顯得很悠閒。它的蹄子分成兩瓣,擴大了支撐面積,有助於均勻分配體重,更好地保持平衡。不過,當它遇到敵害攻擊的時候,雖然能以60千米的時速進行短距離奔跑,前、後蹄交替著地,但姿勢就比較難看了。

此外,長頸鹿的長頸和長腿在熱帶非洲還能起到降溫「冷卻塔」的作用。不過,這也使得喝水對它來說成為一個真正的挑戰。它不能簡單地俯身喝水,而是笨拙地將前腿向身體兩邊張開,然後慢慢地將嘴放低到水源處。這個動作會使它面臨被捕食者攻擊的巨大風險,所以它每隔幾天才喝一次水。只有在動物園裡它才顯得比較從容一些。▼▼▼

長頸鹿奇特的身高要求它擁有比其他動物更高的血壓,以便於心臟把血液輸送到大腦,同時腦基部的頸動脈網狀海綿體和頸靜脈瓣膜,又是其在高高豎起頸部或低頭飲水時,腦部血壓能夠維持正常的有效保證。

長頸鹿是所有哺乳動物中睡眠最少的,大多數都是站著打上幾分鐘的盹,一天的睡眠時間加在一起也僅有30分鐘左右。臥在地上睡覺會讓這個大塊頭容易遭到襲擊,因此只有動物園的長頸鹿才能安心地躺臥在地上睡覺。

雌性長頸鹿的懷孕期大約為15個月,而她是站立著分娩的,因此它的幼仔是從2米高的地方「砰」地一聲墜落到地下的。但是幼仔好像並不在乎這種降生方式,只需15分鐘就能站起來吃奶了,而且一出生就有1.8米的身高了。大約出生過半小時後,幼仔就能在母親的身邊走動,一個星期後就開始學習吃植物的嫩葉。雄性幼仔出生後最初的15個月需要依靠媽媽的養育,而雌性幼仔對媽媽的依賴時間會更長些,達18個月。它的母親會經常用面頰蹭它的身體來愛撫自己的孩子(如下圖,左邊的是母子)▼▼▼。雖然長頸鹿的性成熟年齡在4—5歲之間,但多數雄性個體直到8歲才進行交配。

在野外,長頸鹿棲息於非洲熱帶、亞熱帶乾旱而開闊的稀樹草原和半沙漠地帶。它沒有領土意識,生活方式輕鬆,成員之間關係鬆散,形成所謂的聚散型群體,個體之間沒有等級差別。

長頸鹿是遊客非常喜愛的明星物種,因此在全國比較大的動物園裡都有它的身影,尤其是一些野生動物園,如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秦皇島野生動物園等,都有非常好的環境條件和較大的群體。其中,每天傍晚長頸鹿排列著整齊的隊形歸巢的場面,十分壯觀。▼▼▼

(本文圖片除特殊標註外,均為作者拍攝)

相關焦點

  • 長頸鹿美語教出孩子好品格(組圖)
    由此兩件事而觀,或許父母為孩子選擇培訓學校,就像是決定跟誰交朋友,事業上和哪家公司建立合作一樣,要看雙方是否擁有共同的思想,即家長的個性化選擇與培訓品牌的教育理念。就長頸鹿美語而言,其教學、教育理念是:以品格教育為先,創造快樂的學習成效。
  • 教你兩招,助你順利通過教師招聘面試
    教你兩招,快拿出小本本來記好了!首先,恭喜你順利通過了筆試,你已經有一隻腳邁進了教師這個大家庭中,也就是已經成功了一半,如何才能把另一隻腳也邁進來呢?如何才能在面試中脫穎而出,順利上岸呢?面試考查的畢竟是你的講課能力,而不是寫教案的能力,所以,一定要去練課。具體怎麼練習呢?首先,你需要知道面試得分的三點依據:時間、外在表現、內在方面。我們一個個來看。
  • 自然科普 一招解鎖獨角仙等兜蟲的雌雄分辨技能
    雄性獨角仙雌雄獨角仙獨角仙在幼蟲期分辨性別,so easy!不需要B超,只需要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區分兜蟲雌雄的方法蛹和成蟲期的性別就更好區分了。此時,獨角仙雌雄體型差異很大,雄性有一個像鹿角一樣發達的角,向斜上方挺立,末端呈Y形分為兩枝,每枝再分兩岔。
  • 麒麟是雌雄神獸,龍馬、獐子、獨角獸、長頸鹿、獅子是原型?
    曰:河不出圖,洛不出書,吾已矣夫!」孔子作《春秋》因此事而停筆,因為他覺得麒麟死了,自己的命數、天道也都窮盡,被稱為「獲麟絕筆」,二年後,孔子卒。一說是,孔子因為麒麟死了而哭泣,悲嘆大道不行,退作《春秋》,以示後人。
  • 漲知識:30年養鴿大師教你鑑別雌雄鴿
    玩信鴿的鴿友應該都有過鑑別信鴿雌雄的經理,但是很多鴿友小白,第一次玩鴿,對於信鴿雌雄並沒有太多的認識,很難鑑別出雌雄鴿,這就會阻礙人工對賽鴿進行配對!還有很多鴿友要參加各種公棚賽,這就要求鴿友要精準的區分崽鴿子的雌雄,留雌送雄,雄鴿的體質更強壯,更容易飛出好成績!
  • 你們知道長頸鹿是怎麼打架的嗎?看了以後,絕對讓你大開眼界
    說起印象深刻,長頸鹿肯定算其中一種,只要一看到它的頭,它的頸子就是它無疑了,在我們的印象中,長頸鹿性格溫順,謹慎,穩重屬於群居動物,也不會到處惹是生非,很是惹人喜愛的動物。長頸鹿由於獨特的身體外形,給人的感覺它身體不是那麼靈活,你也永遠無法想像它跑起來搖頭甩尾的樣子,所以生起氣來,就算打架也不會有很大的動作。其實不然,長頸鹿打架的第一招就是搖頭甩脖子。
  • 長頸鹿喝水都費勁,為啥要「進化」出那麼長的脖子?
    長頸鹿因為脖子很長,在喝水的時候,需要把四肢岔開半趴在地面上,否則就無法喝到處於地處的水 ,這個姿勢看上去略顯滑稽。 不過還好,長頸鹿每天能吃60公斤左右的綠植,這保證了它們有充足的水分攝入,所以長頸鹿大多每隔幾天才喝一次水,有時即使水就在身邊,它們也很少喝。
  • 長頸鹿喝水都費勁,為啥要進化出那麼長的脖子?
    目前生活在非洲的長頸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動物,其最突出的特徵就是長脖子和又細又高的腿。還有它們頭上的皮骨角,身上的特殊斑紋也是其特有的生物特徵。長頸鹿的祖先並沒有那麼長的脖子,真正的「長頸」長頸鹿直到大約750萬年前才開始進化。現存的長頸鹿分布在非洲,生活在疏林草原上,多以樹葉、水果為食。在這裡它長長的脖子具有其他食草動物沒有的優勢,比如可以吃到阿拉伯膠樹的樹葉和果實。
  • 盛唐石獅分雌雄 宋元又成鎮宅獸
    原標題:盛唐石獅分雌雄 宋元又成鎮宅獸 同時,唐代石獅還打破了以往雌雄不分、左右難辨的樣式,以「牡牝有別,左雄右雌」的對獅擺放形式,確定了中國式獅子的形象和擺放方式。這種形式的開山之作是陝西唐睿宗橋陵的石獅,其特徵是牡獅(雄獅)居左「卷鬣」,牝獅(雌獅)居右「披鬣」。所謂「牡獅卷鬣」,是指雄獅頭部至肩部飾以螺旋式捲毛,而「牝獅披鬣」是指雌獅濃密的鬃毛從頭部延伸至胸前和肩部。
  • 長頸鹿交配時間很短,整個過程只有1秒鐘,為什麼還能繁衍後代?
    長頸鹿在繁衍後代目前地球生物的繁衍方式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無性繁殖,另一種是有性繁殖,無性繁殖就是通過自己身體某個部分進行繁殖,不需要進行不同性別接觸,這種繁殖方式大多發生在植物身上;而有性繁殖則需要通過雌雄兩種不同性別互動才能繁衍出後代,幾乎全部動物都使用有性繁殖方式繁衍後代,理論上不可能存在無性繁殖的動物,但是人類卻發現地球上存在唯一一種可以進行無性繁殖的動物
  • 長頸鹿英語「品格+英語」教育,學習成長兩不誤
    長頸鹿英語的教育之所以高端就在於不僅照顧到孩子的成績,更能幫助到孩子品格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環境、先進的教育模式以及雄厚的師資力量都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關鍵。長頸鹿英語擁有強大的師資隊伍,不僅有國內知名大學且教學豐富的中教團隊,還有來自以英語為母語的高素質外教團隊,他們運用遊戲互動的方式,使課堂生動有趣,富有活力。純英語課堂還能營造地道英語環境,培養孩子的語感。
  • 長頸鹿美語告訴你:如何提高孩子表達力
    長頸鹿美語告訴你:如何提高孩子表達力2017-01-12 16:09:57出處:其他作者:佚名今天,長頸鹿美語就來給大家支個招~  1. 多傾聽  先有輸入才能有輸出,優秀的表達一定是建立在完善的表達內容的基礎上,而小朋友們表達的內容,則一定是通過長時間的傾聽和觀察來累積的。家長們想要教會寶寶一個詞或是一句話,就需要不停的重複輸入。剛開始也許寶寶不會跟著說,或者只是含糊的發出一些音節,但是透過不同的情景不斷的刺激小朋友,他就會對聽到的內容產生印象,把聽轉化為說。
  • 長頸鹿的生活習性與特點,長頸鹿的血壓大約是成年人的3倍
    長頸鹿雄性身高4.5-6.1米、雌性身高4.1-5.5米;雄性重量900-2000千克、雌性重量700-1300千克;頸部長度平均2.4米;出生時身高1.8米;出生時的體重44-70千克。雌雄頭頂均生有一對外包皮膚和茸毛的小短角,底色淺棕,終生不會脫掉。此外,它的耳後和眼後還有兩對角,但是不很明顯。有的雄長頸鹿頭額的中央還長有一隻角。因此,它們就有6-7隻角。
  • 長頸鹿被稱為「長著豹紋的駱駝」,它頭上的角真的是「鹿由器」嗎
    你也許不知道,長頸鹿的聽覺和視覺非常的敏銳,而且它們的眼睛還可以看到身後的東西,因此稍微有點動靜或不安全感中,它們就會狂奔而逃,但它們自己卻很少發出聲音,以免天敵覺察到自己。我們知道,長頸鹿的頭頂處生有一對淺棕色短角,特稱「長頸鹿角」,這是一種正統的骨質角,和梅花鹿啥的一樣。
  • 長頸鹿英語高端教育:品格+英語,學習成長兩不誤
    長頸鹿英語的教育之所以高端就在於不僅照顧到孩子的成績,更能幫助到孩子品格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環境、先進的教育模式以及雄厚的師資力量都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關鍵。長頸鹿英語擁有強大的師資隊伍,不僅有國內知名大學且教學豐富的中教團隊,還有來自以英語為母語的高素質外教團隊,他們運用遊戲互動的方式,使課堂生動有趣,富有活力。純英語課堂還能營造地道英語環境,培養孩子的語感。
  • 長頸鹿美語太倉校,為長頸鹿美語全國系統分享教學區會議圓滿落幕
    為期兩天的長頸鹿美語蘇州旗艦校教學區會議圓滿結束啦!5.27-5.28日,經過數個月的籌備,長頸鹿美語首場教學區會議選擇在蘇州旗艦校舉辦。這一次,我們「落地實操,為你支招」——用最實際的目光,從最細緻的角度,和大家一同討論長頸鹿美語體系中的教學心得與經驗。我們本次以蘇州旗艦校為據點,邀請到了蘇州旗艦校的四位老師和大家一起分享。
  • 煮疙瘩湯,別再用手搓面了,教你一招,兩分鐘做好一盤疙瘩!
    煮疙瘩湯,別再用手搓面了,教你一招,兩分鐘做好一盤疙瘩!北方人都喜歡喝疙瘩湯,尤其是到了天冷的時候,酸甜可口的西紅柿雞蛋疙瘩湯就成了大家的最愛,很多人吃完飯之後都喜歡喝一碗這樣的疙瘩湯,幫助消化吸收,飯前喝還能開胃。
  • 植物出現小黑蟲,教你兩招,徹底清除乾淨
    植物出現小黑蟲,教你兩招,徹底清除乾淨雖然夏天已經過去,但仍然有一些朋友發現我們在養花的時候容易出現一些飛來飛去的小蟲,這些蟲子可謂是非常的煩人,有時甚至都會飛到家裡面,影響我們的生活。不僅如此,還會導致我們家中的一些植物出現問題。
  • 雛鴿雌雄的鑑別方法
    很多鴿友都說了日常養雞養養鴨場都可以在雞鴨出殼的時候就能分辨出雞鴨的雌雄來,那麼是怎麼分辨的呢?鴿子可不可以在出殼時就分辨出鴿崽的雌雄呢?說句實話在之前筆者鴿界趣聞還真沒嘗試過,但是接到粉絲留言後,筆者第一時間做了幾次辨別,經過幾個月的實踐總結出了一點小經驗!雛鴿是可以辨別雌雄的,這對很多打公棚賽的鴿友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利好消息!那麼到底該如何操作如何鑑別呢?
  • 兩招教你輕鬆清洗洗衣機
    你是否經歷過用洗衣機洗衣服,卻發現衣服上有些類似海苔的東西?洗衣機長時間使用一定要清洗哦,因為它的內膽藏有汙垢。那麼,怎樣讓洗衣機乾淨如新呢?今天就教大家簡單上手的清洗方法。簡單兩招,我們速速學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