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高考志願填報開始推行平行志願以來,直到今天,很多地方的高考志願填報仍然在採取平行志願,那麼究竟什麼是平行志願,以及怎麼填報平行志願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說說!
Q:什麼是平行志願?
A:平行志願是指高考志願的一種新的投檔錄取模式,即一個志願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是指考生在填報高考志願時,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時填報若干個平行院校志願。錄取時,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進行投檔,對同一科類分數線上未被錄取的考生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進行一次性投檔,即所有考生排一個隊列,高分者優先投檔。每個考生投檔時,根據考生所填報的院校順序,投檔到排序在前且有計劃餘額的院校。
Q:平行志願是如何投檔的?
A:要想知道平行志願是如何操作的,就要先了解平行志願投檔的規則。按照規則解讀,平行志願遵守「分數優先、遵循志願、一次投檔、不再補檔」。平行志願投檔也有三個特點,第一、分數優先。就是說,每一批次每一階段院校錄取時,高考總分高的考生先於總分較低的考生投檔;第二、順序優先。就是說,每個考生的平行院校志願是有先後順序的,電腦投檔時按考生填報的院校志願順序依次進行檢索;第三、一次投檔。就是說平行志願不可能給你多次投檔,按照「多次模擬,一次投檔」的原則,不會補充投檔。
在實際操作時,電腦系統先對考生按照分數高低進行排序;然後從排序在第一個的考生開始,依次檢索每位考生填報的院校志願;假如說考生符合其中一所或者一所以上的院校投檔條件時,則將考生的檔案投到排序在前的院校;假如說考生只符合其中一所院校的投檔條件,則將該考生投檔到該院校。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雖然說學生在選擇院校志願時,可以選擇多所院校,但按照公平性原則,在某一批次或某一階段錄取過程中,學生只有一次被投檔的機會,一旦學生電子檔案被投出,電腦系統將不再檢索該生的其他院校志願。同時要注意,一旦學生被退檔,該考生的電子檔案也不會再投向本批次或本階段的其他平行志願院校,就是所謂的平行志願不補充投檔原則。
Q:填報平行志願的技巧有什麼?
A:1、學生及家長要認真研究分析招生院校的基本情況。一般來講,招生院校的基本位置變化波動較小。因此,考生要將目標院校近幾年的錄取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認真研究今年的招生計劃和相關要求,從而確定自己的填報志願方案。
2、合理填報院校志願。不能一股腦的衝高分段院校,當然也沒有必要一味的保守,全部填報低分段院校。孩子可以根據自己成績、興趣愛好、自身條件等因素,合理的選擇院校。
3、切記一定要將最想讀的院校填報在平行志願的前列。因為平行志願是有先後順序的,假如考生填報的平行院校志願中,有2所以上符合投檔條件時,系統會將考生電子檔案投檔到排序在前的院校。
4、積極慎重選擇「專業是否服從調劑」。在實際錄取中,如果說考生因專業不服從調劑被退檔,只能參加徵集志願或下一批次的錄取。因此,如選擇服從專業調劑,會增加被院校錄取的機率,但「服從調劑」,也有可能會被調劑到不滿意的專業。大家要根據自身實際,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來選擇專業是否服從調劑。一般來講,我們還是建議選擇「服從調劑」。
Q:平行志願投檔存在什麼風險?
A:平行志願投檔的方式雖然說可以降低考生填報志願的風險,但並非沒有風險。
1、填報過高。平行志願間沒有拉開梯度。如果考生定位不準確,一味追求最理想的高校,志願填報過高,就有可能導致所填報的幾個院校志願全部落空。
2、填報志願過少。如果考生沒有充分利用選擇機會,只填報一個或兩個院校志願,就有可能因為高考成績未達到招生院校的投檔線而不能被投檔。
3、專業志願過少。如果考生只報考某些院校的一兩個專業,當考生檔案被投檔到招生院校後,就有可能因總分或相關科目成績偏低、不服從院校專業調劑、身體條件受限等原因,面臨投檔後被退檔的風險。
Q:說說人們對平行志願投檔存在的誤區?
A:
誤區一:可以一檔多投。
在實際投檔中,平行志願是一檔一投。也就是說,投檔時按一個志願對待。在某一批次錄取時,無論這個志願中有幾所學校符合投檔要求,只能投檔到排在前面的一所院校;一旦投檔,其他志願院校均失去效用。
誤區二:可以多次投檔。
在實際錄取中,考生每批填報的多個平行志願院校,最多只能投檔一次,投檔一所院校。考生的檔案如因某種原因被前面投檔的院校退檔,就不能再投檔到後面所報院校,只能參加徵集志願或下一批次錄取。
誤區三:平行志願沒有先後順序。
實際錄取中,平行志願對考生個人來說是有先後順序的。投檔時,如果考生所填報平行志願院校有多個符合投檔條件,只能投檔到排序在前的一所院校。
誤區四:實行平行志願後沒有了風險。
實行平行志願後仍會有風險,有了平行志願並不代表你可以「高枕無憂」。在目前的錄取模式下,雖然平行志願能夠大大降低風險,但並不是說消除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