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峰會」上,北師大校長董奇指出,造成我們重分數輕能力、重共性輕個性等一系列的問題的重要因素是我們的教育評價體系。目前,教育評價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智能化的教育評價新趨勢已出現。未來,高階的問題解決能力、創造性、藝術素養的培養都很重要。
編輯丨魯婧涵
8月1日,由北京師範大學與科大訊飛聯合主辦的「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峰會·2019」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會上,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發表了「人工智慧+教育——跨界融合與創新發展」的主題演講。以下為董奇校長演講全文:
尊敬的趙部長,與會的同仁:今天非常高興利用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今天的會議主題是人工智慧+教育——跨界融合與創新發展。
人工智慧與教育結合一個十分重要的領域。今天人工智慧大數據、VR、AR等技術正在並將進一步地深刻影響著教育評價的形態,促進它的轉型。而教育評價的轉型將創造更好的健康的未來教育生態,在這樣健康的教育生態中,我們的孩子、億萬兒童、青少年將更愉快,更健康的、全面的、個性化的發展。
面向未來是什麼?儘管我們這個峰會是人工智慧和教育、大數據峰會。請大家更要關注的就是我們主題的後面四個字——創新發展。創新發展,我想首先是指的跨界融合,只有人工智慧技術等推動了教育實踐中很多重大現實問題的解決。它才能夠更反推、倒逼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的進一步的研究和研發。
我今天講教育評價的問題以及改進變革教育評價是為了提高我們國家的教育質量,推進教育公平,促進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只有我們找準了教育領域的真需求,剛性需求,我們的技術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所以當我們講到人工智慧+教育的時候,我們還需要從社會的發展,效益的發展出發。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未來社會對未來的人才素養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大家都知道,我們正處在一個科技飛躍、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將面臨很多的變化。包括人一生的工作在未來都會發生很多次的轉換。在這個時代,它要求我們具有信息素養、數據素養。在這個時代是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創造性的工作,去發展我們高階的問題解決能力。在這樣一個時代需要有更強的社會責任感、法制意識等。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今天,我們還需具有更強的全球意識。對於未來社會,對人才的新的需求。世界各國際組織在各種的戰略規劃中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在具體的學術研究中,全世界各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高度關注未來人才的核心素養。今天還要學的太多,要發展的也太多,在這裡面核心素養是關鍵。培養面向未來社會的核心素養是為了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並進行創新。
今天的教育要進行變革。目的就是為了幫助我們的孩子提升未來的很多重要的核心素養。事實上在當下的教育條件下,我們中小學生的發展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包括我們在座的即全國老百姓都可以關注的一些突出問題,涉及到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責任感、涉及到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等等、也包括社會溝通交往的能力。這些問題,它的長期存在和我們今天在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另一些突出問題密切相關。在今年教育實踐中,我們仍然存在重分數輕能力、重共性輕個性、重知識輕素養,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重視學習不注重健康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我們年復一年地試圖解決這些問題。包括學生負擔很重,但是一直成效甚微。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雖然很多,但有一個十分關鍵的因素那就是教育評價。到今天為止,我們國家的教育質量的評價制度,並沒有十分完善。由於沒有客觀的評價的教育客觀權威的一些方法,使得我們今天的教育仍然存在比較突出的應試教育傾向,素質教育推進十分困難。比如說教育評價,他覺得重要導向作用既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考試作為人才選拔的一個重要方式,以中考高考為例,它有人才選拔的主要功能,但它不是用來評價全面教育質量的手段和方法。也正因為這樣,教育評價制度體系的建立,教育評價方法的改革到了必須抓的地步。
去年的全國教育大會指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凡是不利於這個目標的做法都要堅決改過來。在這些不利這個目標實現的做法中,其中一個就是今天的教育評價制度。所以說在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中,要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要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的指揮棒問題,建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建立新的教育評價制度。在前不久以中共中央國務院署名發布的全面提升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明確提到第18條,要建立新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學生發展的質量評價體系,學校辦學質量的評價體系,縣域教育質量評價的體系。
這三個標準,教育部委託北京師範大學牽頭組織全國的各級專家,一線的校長老師正共同制定。我相信隨著國家評價制度改革的推進,我們的國家的教育將迎來更好的更健康的生態環境,孩子在這個環境中將得到更健康的發展。要做到這一點,光有政策導向,政府的決定是不夠的,需要科學的方法的支撐,今天的評價方法技術是難以滿足國家的要求。所以,作為研究者,作為相關的企業,我們需要一起研究怎樣利用最新的科學技術進展。無論是人工智慧技術還是VR技術,還是數據計算技術來推動評價的改革。
所以,我想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未來教育的評價的一些新的趨勢。這個趨勢就是今天各位領導致辭,剛才趙部長將報告中講到的一系列的科技的進展。舉個例子來講,雲計算技術,我們大家現在關注的5G技術物聯網的到來,以及智能終端,這些都為我們開展智能的教育評價提供了支撐的條件。同樣,今天的AR、VR技術,各種的智能識別技術,包括剛才劉慶峰同志講到的語音識別技術以及穿戴設備等等技術,使得我們能夠創設更加真實的情境來評價孩子。一系列計算建模技術的發展、分析技術的發展,使得我們能夠將評價的結果更加準確、高效、及時的反饋給個體。
所有這一系列的技術的整合,結合將推動教育評價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教育評價事實上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智能化的教育評價新的趨勢已經出現。新的趨勢出現了以後,帶來了一系列的變化。最大的一個變化在我看來我們還是回到教育的本質。它將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落實黨的教育方針。
過去教育評價也是希望達到這個目的。由於技術的限制,他很多只能注重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評價。他很難對德智體美勞進行全面的評價。就像剛才陳麗副校長所講這樣一個問題——評價可實現的目標過去是有的,想達到達不到。現在的新的智能化評價使得它可實現的目標拓展了具有更強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目標的實現的可能性。
過去,我們的評價方法比較簡單。只能基於這種簡單有限的方法,更多的用於選拔、用於甄別。現在我們可以發揮評價更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用於改進,促進學生各個方面的發展,進行精準的改進指導。包括提供改進的方法和內容。
過去的評價,由於手段方法,計算,儲存等等技術的有效性,我們只能用抽樣的方法,選取有代表性的樣本進行。不可能針對所有的學生。即使針對這個樣本,我們也更多是給予一般的平均數標準差的描述。很難做到針對每一個學生。現在對使用新的技術,使得我們可以面對所有的學生,甚至不用取樣了,用整體取樣的方法就夠了。面對全體還能給每一個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評價、指導。
過去我們收集的數據只能用比較簡單的文本信息或者一些圖片信息,視頻信息都是很有限,以及做研究用視頻信息成本太高。現在我們可以用大量的更多的更豐富的多模態信息,而且能對這些信息進行自動化的智能化的分析,加工評判。
過去我們的評價是在一些非真實的典型的場所——專門的考場、特定的時間、特定的要求。時間可能高考就兩天。中高考左右特別的考場。我們不能在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過程中,在真實的情景中對人進行評價。現在智能化的評價使這樣一種工作成為可能:過去的評價就是考試,無論小考還是大考測驗,就是測驗;現在的評價考試可以潛入你的日常的行為、日常的學習,協助老師日常的教育帶有一些伴隨性,隱形性的特點。增加了評價結果的真實性。生態效度更高。
過去的評價分析成本很高,通常需要延遲反饋、指導。現在可以做到及時的反饋,及時的指導,而且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推送。隨著未來新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這方面能力會越來越強大。
集成創新將是智能化教育得到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這一機會已經出現的智能化教育評價新的趨勢上。現在世界各國,包括我們國家已經在應用智能化的教育測評方法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儘管這些進展是初步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我們應用的深入,隨著我們不斷地研究研發,我相信它的應用水平會越來越高。
作為簡單舉幾個方面的例子,例子還是結合教育的本質——對學生發展的更全面、更客觀、更真實、更準確的評價。比如,學生在學習過程、身心健康發展中,情緒是很重要的一個維度。我們對情緒、情感怎樣進行評價?如果能結合學生的學習過程,既可以了解學生平時學習過程中的真實情況狀態,比如數學學習過程中,有的孩子是有數學學習焦慮的,有的甚至很嚴重。我們可以將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緒狀態和他的成績關聯。評價一個數學課的教學結果老師產生的效果?不僅看數學成績的高與低,還包括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緒,情感熱愛程度,以及自信心程度。這些我們都可以利用文本分析技術,語音的分析技術,圖像識別技術以及學譜儀等一些新的方法對它進行評價。
在今天社會,人的社會技能是非常重要的。無論在網下現實社會,還是網上虛擬世界,人與人之間都會發生很多的社會交往,社會交往技能也極其重要。我們通過兩個及以上同學間的群體的合作過程中形成的過程性的數據,從中抽取關鍵有用信息,對學生社會交往的水平進行評價。但學生可能在網上社會的交往水平和網下是一致的,也可能有不一致。有的同志網上網下的社會加入水平都差不多,有的同志可能網上網下是有較大差異的,我們都可以對它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語言表達能力很重要。我們要花很多時間學習母語,學習第二語言。那麼有了新的人工智慧和相關技術,使得我們對人的語言的評價有了進一步擴展的能力。過去我們對人的評價更多的集中在閱讀理解,對口語、聽力評價比較困難,研究成本也非常的高。現在語音技術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使我們無論對母語,還是對中國人學第二語言,對外國人學漢語,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可能,對我們國家少數民族的孩子學好普通話都提供了新的可能。
今天這個時代,老師、學生、未來公民的信息素養極其重要。我們可以在學生實際的人機互動過程中了解他的信息素養狀況,更接近孩子真實的生活工作中使用,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在今天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科技和社會緊密結合的時代,科學素養也有了新的含義。
今天這個時代我們有很多時間從複雜繁雜的日常的簡單勞動中解放出來,有更多時間去從事複雜的創造性的問題。在今天這個時代,高階的問題解決能力、創造性極其重要,所以它需要我們對它進行客觀的評價。在這方面,北師大和國內外相關高校、科大訊飛等企業的合作也取得了積極的作用的進展。
同樣健康也是我們關注的大問題。對學生的體質的測量需要用表現行為方式。表現性的方式就出現評價的困難。用新的信息技術和方法,包括穿戴設備,使得我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在鍛鍊過程中大大提高結構性評價的精度和準確性。
藝術素養很重要。包括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書法。我們也可以用一些新的方法,比如OCR的智能書寫的測評技術,對學生的書法水平進行更為客觀的大樣本的省時、省力的低成本的測量。藝術素養不能只是填問卷、了解學會欣賞,更要學會表達。藝術的表達是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部分。我們現在可以用新的語音技術來推動對學生表現型藝術素養部分的測試。比如今年的5月,我們能在同一天同時對20萬的中小學生進行演唱的藝術素養的測試。實現全國範圍內600多個區縣全程化的測評儲存、分析和加工。這些我想都是在學生涉及到德智體美等方面的一些初步的應用。這些應用有的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有的還在初步的階段。但是我相信通過我們共同努力會進一步的為我們的評價提供新的手段、新的工具,進而服務於學校教育教學效率、質量的提高,達到促進孩子全面發展的目的。
要做好未來的工作,我有幾點很重要的建議。跨界融合是我們需要共同努力的。從國家層面,我想我們一起努力把智能化教育評價作為國家相關戰略的重要部分。無論是工信部的,還是教育部的。剛才雷朝滋市長講到了A.I.在教育中的一些重要應用。在他最後的一張圖中,大家可能看到了有教育評價。黨和國家也在大力解決這個問題。智能化教育評價需要國家在這方面從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方面給予更多的投入和關注。當然這方面也更需要高校的加強。因為跨界融合需要高校之間結合來做。如趙沁平部長他們的AR、VR實驗室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這些先進的AR、VR方技術也會與教育進行結合。
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間利用各自的優勢加強合作一起推動智能評價的理論的研究以及方法技術的研發非常重要。這包括一些應用模式、成功範式的研究。比如5G環境下教育智能評價的應用模式是一個非常值得探索的領域。
另外企業,大小企業都是教育+人工智慧或者人工智慧+教育創新的主力軍。高校要與企業深度合作推動高校、企業的的研究成果及時地運用於實踐,同時在運用中發現需要研究的新問題。這樣才能真正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態來促進高校科研、企業的研發,促進高校和企業一起服務於我們國家的教育現代化。
所以我們正在做的努力就是獲到政府的支持,整合各方的力量,來建立一個國家層面的智能教育的評價平臺。評價的平臺的最大特點就是高度開放、共享、提供服務。因為這項工作成本要求比較高,人力投入也比較大,也有一定的技術門檻,尤其需要眾多技術的整合。國家層面建立一個智能教育的平臺將造福我們國家3000多個區縣。
當然教育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結合,涉及到一系列倫理問題、安全問題、隱私保護的問題。這項工作要走好走穩,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樣的問題。這是行業共同合作必須遵循的基礎。
總的來講,教育加人工智慧需要跨界,進行大學和大學之間,大學和政府之間,大學和研究機構之間,大學和企業之間,企業和企業之間的高度的跨界融合。一起來加強對智能教育評價的研究,最終解決教育中的真問題、難問題、熱點問題,造福老師、造福學生,也為我們國家人力資源強國的建設創新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