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建「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助力科學教育評價

2020-12-15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魏夢佳)「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11日至12日在京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相關單位正籌建「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以期為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提供支撐。

今年10月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指出,要「創新評價工具,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探索開展學生各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在會上表示,我國傳統教育評價多以紙筆測驗為主,偏重知識和技能、信息模態較單一,且缺乏過程性數據,反饋滯後,難以實現總體方案所提目標。而現代科技發展為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提供了全方位支持,人工智慧、大數據和教育的深度融合,有望在教育評價改革中發揮重要作用。

據悉,大數據與各類分析技術可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能力水平差異情況及學生的行為特徵、性格特點等進行有效診斷和分析反饋,幫助老師更好地因材施教,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董奇介紹,目前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大數據應用研究院等多家單位正致力於建設「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希望通過5年至10年努力使系統取得成果。

該系統建成後將具智能化的數據採集能力、數據分析能力、診斷能力、反饋能力、改進效果評價能力,具有全樣本、信息多維多模態、真實化、伴隨式、個性化、反饋即時等特點,高效服務學生健康成長,減輕師生負擔。

董奇表示,該系統的建成還需教育行政部門、大學、科研機構、企業尤其是一線中小學老師、校長緊密結合,加大對智能化教育評價研究與應用的支持,推動成果轉化與技術創新及區域應用示範。

由中央電化教育館、北京師範大學、科大訊飛聯合主辦的「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邀請了國內外百餘名專家學者圍繞人工智慧+教育、大數據挖掘與應用、心理健康、智能化教學、教學評價等領域,探討科技給教育帶來的變革。(完)

相關焦點

  • 我國將建「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
    「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11日至12日在京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相關單位正籌建「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以期為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提供支撐。今年10月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指出,要「創新評價工具,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探索開展學生各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
  • 「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正在籌建_中國婦女報<20201214期>第2...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魏夢佳) 「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11日至12日在京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相關單位正籌建「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以期為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提供支撐。
  • 人工智慧將參與打分!專家:智能化評價推動基礎教育改革
    隨著人工智慧的引入,學生的勞動技能掌握得如何,美術素養如何、體能素質是否達標,都將有更合理的評價標準。在今天(12月11日)舉行的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上,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認為,傳統的教育評價體系無法滿足智能時代教育發展的需求,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為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創造了歷史性機遇,將對基礎教育產生重要的影響,有利於促進教育公平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 智能化評價推動基礎教育改革
    作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揮棒,教育評價一直備受重視。學生畢業要參加考試,學校要接受各種評估,這些評估的方法、考試的方法如何變革,將極大地影響教育未來的發展。然而,我國目前的教育評價體系存在諸多不足,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等現象普遍存在,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成為我國教育發展中的瓶頸問題。
  • 大渡口區啟動「構建人本與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工作 將通過改革...
    啟動會現場 趙桂凱 攝面對教育評價改革新形勢,面對大渡口區現實條件和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15日下午,大渡口區正式啟動「構建人本與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工作,並將於2022年建立起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8項改革任務入手,推動大渡口區人本與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順利落實落地。
  • 多元教育評價助力創新人才培養
    [摘要]創新人才是我國升級為創新型強國的關鍵。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基礎教育的指南針必須從「唯分數、唯升學」的單一評價轉變為注重「德智體美勞」並舉的多元教育評價體系,從而為我國培養具有21世紀核心素養的創新人才提供支撐。
  • 雷朝滋:「網際網路+教育」將全面推動教育評價方式創新
    1月4日,由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主辦的「網際網路+助力教育資源均衡化研討會」在京召開。在會上,針對「網際網路+教育」這一主題,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在會上提出了一個觀點——「網際網路+教育」將全面推動教育評價方式創新。
  • 我國將構建政府、學校、社會等多元參與的教育評價體系
    《總體方案》提出,要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總體方案》強調,要構建政府、學校、社會等多元參與的評價體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導部門統一負責的教育評估監測機制,發揮專業機構和社會組織作用。
  • ...與教育大數據峰會上的報告:智能化的教育評價,推動教育回歸本質
    他從教育評價的目標、理念、功能、對象、信息源、任務、方式及結果反饋等層面探討了智能化教育評價的新趨勢,並介紹了智能化教育評價在情緒情感、社會技能、語言表達能力、信息素養、科學素養等方面的新進展。他建議將智能化教育評價納入國家戰略,進一步加強高校間、高校與政府、高校與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在國家層面建立智能教育評價平臺,共同解決教育中的真問題、難問題、熱點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 ​六安市組織開展全市學業評價系統應用培訓
    為了加快推進六安市學業評價系統的深化應用,實現科學的考試評價,為全市教師、教研員開展教學教研提供針對性指導,為學生學習提供精準化輔導,讓系統更好的服務於全市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決策,六安市教育局於2020年9月3日舉辦了全市學業評價系統應用培訓專題會議。
  • 「科學防控 AI助力」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智能評價系統在公衛中心上線
    1月28日,由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指導、依圖醫療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智能影像評價系統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正式上線,投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線戰鬥之中。該系統採用創新的人工智慧全肺定量分析技術,為臨床專家提供基於CT影像的智能化新型冠狀病毒性病灶定量分析及療效評價等服務,更為高效、準確地為臨床醫生提供決策依據,助力疫情防控。
  • 提升基礎教育領域教師評價素養
    新華社發教育評價深刻影響教育發展方向。日前出臺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提出,要加強教師教育評價能力建設。教師,一方面將是《總體方案》所提的「改革教師評價」的受益者,另一方面也是被《總體方案》賦予較高期待的實踐者。就基礎教育領域而言,在深化課程改革與推進評價改革的雙重需求下,教師評價素養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 提高基礎教育英語教師語言評價素養
    隨著新的語言觀和教學觀的轉變,人們逐漸意識到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教學有著重要作用。然而,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師的語言評價素養缺失、評價素養亟待提高的問題,引發了外語教學與研究界的關注。
  • 第五代教育評價來了!如何探索建立學生立體評價範式?| 智庫
    這無疑指明了學生評價改革的範式走向——立體評價,將學生縱向學習的全過程與橫向發展的全要素整合起來進行更全面、更客觀、更科學的評價。這必然要求把大中小學教育貫通起來,把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聯通起來,把人的發展最深層的能力素養融通起來,制定系統培養方案,推動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學習方法等相互銜接、有序遞推,既注重教育的整體性,又注重教育的差異性,更注重教育的關聯性。《總體方案》強調「改革學生評價」,而不僅僅是「改革學習評價」,一字之差,內涵、外延和價值取向都相去甚遠。
  • 北師大校長董奇:教育評價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智能化評價趨勢已出現
    人工智慧與教育結合一個十分重要的領域。今天人工智慧大數據、VR、AR等技術正在並將進一步地深刻影響著教育評價的形態,促進它的轉型。而教育評價的轉型將創造更好的健康的未來教育生態,在這樣健康的教育生態中,我們的孩子、億萬兒童、青少年將更愉快,更健康的、全面的、個性化的發展。面向未來是什麼?儘管我們這個峰會是人工智慧和教育、大數據峰會。
  • 用評價改革引領促進健康教育生態建設——在全省教研系統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會議上的講話
    △陳 峰  今天,省教研室組織全省教研系統、教育評估部門、中小學教育評價改革典型學校,召開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的培訓
  • 以教育評價釋放學校發展活力
    對包括幼兒園、義務教育學校和普通高中學校在內的基礎教育學校而言,《總體方案》的貫徹落實,將進一步放權賦能,釋放學校辦學與發展活力。 堅持以立德樹人成效為核心的學校發展綜合評價 學校評價是學校辦學過程與水平的綜合評價。
  • 建立中小學生學業質量的綠色評價系統
    學生學業質量是教育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標誌。以學生學業質量的評價為切入口,引導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及質量保障體系,對於促進基礎教育的內涵發展,全面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有重大作用。  建立學生學業質量評價體系是對基礎教育質量進行有效管理的基礎,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 怎樣建構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
    教育評價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目標任務的龍頭之戰、關鍵之戰和攻堅之戰。江蘇省張家港市教育局充分認識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的緊迫性、系統性和全局性意義,全面構建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激活區域教育質量整體提升的「一池春水」。
  • 牽住教育過程評價這個牛鼻子
    會議指出,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針對不同主體和不同學段、不同類型教育特點,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著力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