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朝滋:「網際網路+教育」將全面推動教育評價方式創新

2020-12-11 樹生智慧

1月4日,由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主辦的「網際網路+助力教育資源均衡化研討會」在京召開。在會上,針對「網際網路+教育」這一主題,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在會上提出了一個觀點——「網際網路+教育」將全面推動教育評價方式創新。

他詳細解釋道,網際網路+教育即是推進網際網路及其衍生的相關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實現對教育的變革,創造教育新業態。這一模式可以幫助智能技術融入教育系統,實現對教與學全過程的跟蹤監測和無感式、伴隨性的數據採集,實現基於大數據的多維度綜合性智能化評價。通過對學生情感、態度、思維和行為等方面表現的綜合分析,使教學評價更加全面、立體和多元;通過建立教學質量監測系統,開發智能化評價工具,讓老師、家長、同學等更多主體介入評價過程,有利於保障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這不是教育部第一次重點強調教學過程及教學評價。

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提到,由點及面、由單項工作到教育教學與管理全過程,促進教育信息化全面深入應用,使教學更加個性化、管理更加精細化、決策更加科學化;2018年出臺《高等學院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要求重構教學流程,運用人工智慧開展教學過程監測、學情分析和學業水平診斷,建立基於大數據的多維度綜合性智能評價,精準評估教與學的績效;<教高函〔2018〕8號>明確指出,全面整頓教育教學秩序,嚴格本科教育教學過程管理;<教高函〔2019〕6號>直接表明,要強化人才培養方案、教學過程和教學考核等方面的質量要求;完善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有機結合的學業考評制度。為何教育部會一再著重強調,教學評價與教學過程的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我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社會主義新時代對人才的要求發生根本性變化,工業時代建立起來的教育體系已經不能適應資訊時代人才培養的需求。與此同時,我國科技發展大而不強,快而不優,一個重要原因即是我們的原始創新能力不強。

科技的問題,歸根結底是人才的問題,追根溯源是教育的問題。因此,我國迫切需要培養一大批具有原創引領能力的創新人才,發揮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

人工智慧與教育的融合不是簡單利用技術輔助教學,不是在教育系統的某個或某幾個環節修修補補,而是利用人工智慧的思維、模式和技術,對教育進行系統性重構,以促進教育創新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種創新,雖然是基於技術的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但更為重要的是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學習方式、評價機制、管理體制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推動信息技術在與教育的融合中展現出變革教育的力量。

但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其實面臨著更多更複雜的問題。對於教學管理部門,該如何實現教師每堂課的質量評估?評價依據從何而來,是否真實客觀?投放的各種智能設備產生的數據該如何綜合利用分析以達到教學評估的目的?對於一線授課教師,該如何客觀評價教學過程中的學生接受程度?課程優化的方向在哪裡?對於學生,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課程或方法?如何成為課堂質量評估的重要來源?這些都是「網際網路+教育」想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樹生智慧教學過程管控系統一直堅持的產品理念:讓教學過程有跡可循,讓教學評價有據可依。

樹生智慧教學過程管控系統,堅持從教學全過程中收集錄入客觀數據,通過數據結構化及人工智慧深度計算輸出科學的教學過程數據,變結果導向的單一評價為綜合性、過程性的多維度評價,為教學質量評估提供科學客觀依據,為教師課堂優化提供明確方向,最終實現因材施教、個性化學習的教學模式,促進新時代人才培養新模式的建設之路。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要積極響應時代的召喚、全面適應時代的特徵、有效滿足時代的需求。樹生智慧也將繼續追隨「網際網路+教育」的政策引導,發揮教育信息化對教育現代化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貢獻。

資訊來源:中國信息化百人會

相關焦點

  • 雷朝滋:後疫情時代教育信息化的「六大引擎」
    一是正在觸發教育教學模式變革。信息技術的發展能為有效實施素質教育提供支撐手段,支持形成更加智能化、個性化的教與學環境,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定製化的學習方案,長期困擾教育教學的規模化與個性化之間的矛盾將得以有效解決。二是全面推動教育評價方式創新。
  • 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超大規模在線教學給中國教育變革搭建了...
    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亟需課程教學內容體系重構,更重視邏輯思維、創新思維和協作能力培養的內容將得到加強,推行跨學科內容整合成為必然趨勢。信息技術的發展能為有效實施素質教育提供支撐手段,支持形成更加智能化、個性化的教與學環境,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定製化的學習方案,長期困擾教育教學的規模化與個性化的矛盾將得以有效解決。  二是全面推動教育評價方式創新。
  • 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智能技術支撐教學改革與教育創新
    此次會議以「培養新能力 迎接智能時代」為主題,探討智能時代人類需要具備的核心素養,研究未來教育發展戰略和育人方式。會議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舉行。雷朝滋在會上作了題為「智能技術支撐教學改革與教育創新」的報告。
  • 雷朝滋:新時代人才培養應切實轉變教育理念
    12月11日,以「教育未來,因A.I.而能」為主題的「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2020」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教育界、科技屆、產業界各路精英以及國際知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話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的創新發展。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出席會議並發表致辭。
  • 雷朝滋:基於CERNET及其運營經驗,建好管好中國教育專網
    在日前舉行的2020中國網際網路教育大會上,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特別提到要加快教育專網的建設。他表示,疫情期間暴露出來的網絡支撐能力不足的問題,進一步凸顯了建設教育專網的重要性。在接受《中國教育網絡》採訪時,雷朝滋表示,教育專網是推進&34;、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基礎設施,是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表示,教育專網建設也是疫情後加快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抓手,目前教育部正在與工信部一起爭取國家相關部門支持,希望能充分抓住&34;的機遇,加快推動教育專網建設。
  • 北京第六屆「網際網路+教育」創新周開幕 探討網際網路如何推動教育教學改革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新玲)以「加速『網際網路+教育』新躍升」為主題的第六屆「網際網路+教育」創新周8月19日在北京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開幕。在創新周內,教育界專家學者、教育科技企業和投資機構將共同探討教育創新路徑和教育產業發展趨勢。
  • 李潮平:群策群力將教育和創業創新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11日下午成功舉辦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分論壇,分別邀請到了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燕山大學裡仁學院院長王洪斌、河北大學副校長李軍凱、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原副院長李家華、遼寧何氏醫學院副院長張福利等多位專家做主題報告。
  • 一場史無前例的社會實踐——專訪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
    ,全國大中小學全面實行「停課不停學」,這次「史無前例、世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教育實驗,對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我國教育教學方式改革具有革命性意義。疫情防控期間教育部推進教育信息化有哪些創新舉措?大規模在線教育實踐存在哪些不足?後疫情時代我國教育信息化將走向何方?就這些問題,本刊記者近日專訪了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
  • 第六屆「網際網路+教育」創新周舉辦
    來源:人民網多知網消息:8月21日,第六屆「網際網路+教育」創新周在北京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舉辦。由北京四中網校承辦的「數據驅動下智慧課堂精準教學」分論壇對校園信息化建設的經驗、信息技術如何融合教育教學進行創新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 「網際網路+教育」推動幼兒園創新素養教育花開絢爛
    全面推進「網際網路+教育」應用示範園建設,通過智能管理系統,以人為本,逐步建立科學民主、求真務實、安全第一、勇於擔當的管理體系,是市幼兒園近年來的辦園目標。今年以來,市幼兒園利用創客教室3D印表機、植物無土栽培室、「未來教室」和「智慧教室」平臺等智能化設備,推動學前創新素養教育事業不斷發展。
  • 「人工智慧+教育」正朝著更普惠的方向解決教育矛盾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表示,新技術賦能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正在轉換教育發展的動力結構,推動一場貫穿「教、學、管、評、測」全空間、全維度、全場域的大變革,實現對傳統教育的理念重塑、結構重組、流程再造、文化重構,逐步形成促進人的全面、自由、個性化發展的教育新生態。
  • AI將給教育帶來巨變,但學校和老師的價值不可替代
    今天,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雲湧,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方式,將人類從簡單的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推動人類社會迎來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時代。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強大衝擊下,積極推進人工智慧與教育深度融合,主要舉措包括:一是優化人工智慧教育科技創新體系。
  • 巨證未來教育培訓:改善傳統職業教育模式,創新網際網路+教育
    傳統的職業教育模式受限於時間和空間,讓優質教育出現了普惠程度較低、分布不均的情況。而「網際網路+教育」的出現,則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趨勢和變革。作為一家致力於立足中國,走向國際的教育科技企業,巨證未來教育秉持用網際網路推動教育進步的使命,致力於讓每個人都能享有理想的教育。
  • ...與教育大數據峰會上的報告:智能化的教育評價,推動教育回歸本質
    他建議將智能化教育評價納入國家戰略,進一步加強高校間、高校與政府、高校與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在國家層面建立智能教育評價平臺,共同解決教育中的真問題、難問題、熱點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 愛樂奇英語潘鵬凱:網際網路+教育須創新推動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致會議的賀信中說,因應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構建網絡化、數位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培養大批創新人才,是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中國堅持不懈推進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為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中國將通過教育信息化,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數字差距,促進教育公平。
  • 湖南省三年內將建成「網際網路+教育」大平臺
    根據《計劃》,我省將通過五大工程,全面建成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即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建成「網際網路+教育」大平臺。
  • 巨證未來創新「人工智慧+教育」模式,推動教育行業新方向
    而「網際網路+教育」的出現,則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趨勢和變革。作為一家致力於立足中國,走向國際的教育科技企業,成都巨證未來信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巨證未來教育」)秉持用網際網路推動教育進步的使命,致力於讓每個人都能享有理想的教育。
  • 第六屆「網際網路+教育」創新周隆重開幕
    來源:環球網8月19日,第六屆「網際網路+教育」創新周在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盛大開幕。本屆創新周以助力教育深化改革進程,促進教育資源共享,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推進「網際網路+教育」發展與應用,持續優化教育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為目標,邀請政府領導、專家學者、教育從業者及教育科技企業和投資機構嘉賓參會,共同探討教育創新路徑和教育產業發展趨勢。
  • 教育未來 因A.I.而能 | 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在京召開
    點擊圖片了解會議信息為順應時代發展的最新趨勢,探索基於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與教育服務供給方式,促進智能化教育研究的深度開展,加速推進應用的融合創新。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講話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在講話中提出新技術賦能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正在轉換教育發展的動力結構,推動一場貫穿「教、學、管、評、測」全空間、全維度
  •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麗:網際網路推動教育教學變革的方向
    「如果我們仍用昨天的方式教育現在的學生,那麼將剝奪他們的明天。」「網際網路是破解教育難題,構建適應未來發展、促進學生個性化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的空間。」「每月一講」智慧教育專家報告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文匯中學舉辦,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麗教授帶來了《網際網路推動教育教學變革的方向》的主題分享,區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區教育和體育局局長於瑞泳出席並擔任活動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