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都喜歡聽故事,這些形象可愛、情節簡單的小故事他們可以百聽不厭,當孩子有這方面的需求的話,媽媽一定要去滿足,白天沒時間就固定到每晚孩子入睡前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對孩子是好處多多,所以寶媽們,抓住這個機會教育孩子的好機會吧。
美國兒科學會兒童早期教育委員會主席、西雅圖兒科專家丹尼特·格拉斯伊博士認為,如果學齡前(6歲)孩子,經常聆聽父母讀睡前故事,直接影響孩子上幼兒園後的學習表現以及上學後的學習成績。為此,美國兒科學會新指南建議,對嬰兒而言,識字可以從襁褓開始。如押韻的打油詩、順口的兒歌、與孩子談話等,都適合對兒童早期詞彙量的擴大和溝通技巧的培養。
媽媽給寶寶講睡前故事,能夠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緩解寶寶的心理問題,更能加深爸爸媽媽與子女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好處多多。
❤幫助神經系統發育: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培養良好習慣:或糾正他在成長中出現的問題。
❤解決育兒難題:通過講故事可以緩解寶寶的心理問題。
❤愉快學習知識:寶寶通常會在故事中學習到很多知識。
❤塑造優秀品德:讓寶寶逐漸地明是非、辨美醜、懂事。
另外,給寶寶講睡前故事可以是提升寶寶和媽媽的親子關係,也有助於孩子成長,豐富知識、擴大視野增、強孩子記憶力。
像我們會所的育兒嫂給孩子講的睡前故事都是一些琅琅上口、韻律及節奏感強,如一些童話、民間故事、童語,甚至唐詩宋詞等。此外,選擇書時應考慮適合年齡,一般來說,剛出生的嬰兒適合節奏感較好、韻律感較強的讀物:從孩子慢慢有理解能力到兩歲前,可選擇故事簡單、語句規範優美的兩歲以後,兒童開始逐步對故事情節產生興趣,可挑些故事情節較豐富、啟發性較強的科普故事等。
1、家長可以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和方式,最好聲情並茂,讓孩子能融入到故事的情節當中,增加和孩子的互動,比如可以問寶寶,「貓貓怎麼叫、鳥兒是怎麼飛的」諸如此類,目的是調動寶寶的積極性、和語言行為能力。
2、故事儘量精簡。因為孩子的注意力需要訓練和培養,所以最好先選一些短的故事,這樣孩子就比較容易堅持。
3、睡前給寶寶講故事,過程要變得生動有趣。父母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孩子雖然在聽故事,他同時也在學習,並調動孩子的各種學習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雙手、大腦等,就會很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在選擇故事書的時候,最好選擇那些圖文並茂的。在開始階段,以圖畫為主,色彩鮮豔,形式多樣,會吸引孩子的注意。
4、同時,講述時不一定很快就進入故事情節,為了讓孩子感興趣、使他熟悉故事,家長可以先指著故事書上的各種小動物、各種物體、色彩,讓孩子尋找和辨認,等到孩子建立了興趣之後再講故事。
經常聽故事的孩子和那些很少接受這方面薰陶的孩子相比,在神經系統方面有著明顯的差異。幸運的是,這種差異只是暫時性的。研究者在8個星期內,每天利用1-2個小時給那些不經常與人交流的孩子讀書、講故事,這些孩子的大腦活動能力在不斷地增強,逐漸趕上那些經常聽故事的孩子們,真是讓人驚喜不已!
您認為給寶寶講睡覺故事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