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被販賣到美國的中國男僕,卻花光了自己的積蓄,做了一件大多數人不會想到,也不會去做的事情。他就是丁龍,大家一聽到這個名字,肯定會覺得很陌生。他確實是不為人所知的,但是他默默的卻為我們國家做了一件為之自豪的事情。
1901年春夏之交,在當時的哥倫比亞大學發生了一件影響深遠的事情,這一事件的主角當時按照美國人的習慣被稱為「豬仔」,其實就是中國人被販賣到美國的僕人。而來自廣東的華工丁龍,這位貧窮的華工為了宣揚彼時倍受屈辱的祖國的文明和文化,終生未婚,省吃儉用,想將一生積蓄捐獻給美國一所著名的大學,懇請它開設一個漢學研究系。身為一位普通的中國人,卻有如此高的覺悟,實在讓人為之佩服
一般來說有人捐錢,美國大學一般是樂於接受的,但是這次卻有所不同。因為要想在哥倫比亞破天荒的開一個之前從未有過的系,是需要相當大的一筆錢的。即使咱們中國的這位華工用盡他一生的積蓄1.2萬美元,也離那個數額相差甚遠。而要想開一個漢學系,在當時美國的中產階級家庭來說也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在當時的美國社會,名牌大學接受捐款也不是誰的錢的都會接受的。
幸運的是丁龍在美國當僕人遇到的是一家心地善良和尊敬他賞識他的一家人,他的主人便是卡本蒂埃將軍,而卡本蒂埃則是從哥倫比亞大學的優秀畢業生,還是這一學校醫學院的校董。因為丁龍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伺候了他大半輩子,所以他的主人想要為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後來得知丁龍想要捐款哥倫比亞大學並開創一個漢學系,他打算全力支持,儘管丁龍一再婉拒主人的好意,但最後還是拗不過,只好同意。為了實現僕人的願望,這位主人先後捐出了近50萬美元,最後甚至將自己的房子抵押變賣,自己回到鄉下度其餘生。在經過多年的努力後,學校終於同意這一事情了。
但是事情沒有想得那麼簡單,哥倫比亞大學還是不願意用一個僕人的名字來命名這個系,因當時李鴻章拜訪過紐約,所以他們想用李鴻章的名字命名,但是被卡本蒂埃拒絕,一再堅持用丁龍的名字,否則就撤資,後來校長終於妥協了。
這個漢學系,就是今天的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而捐款後的丁龍卻失去了蹤跡,也許他仍然隱藏在塵封的歷史中。但他為中國做的這一件事足以讓後人為之豎起大拇指,也值得讓祖國為之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