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爺艾比
一個外行,貪財好色,卻心地善良。
沒人知道他下一個文章會寫什麼,連他自己也不知道。
據媒體報導,商丘市一名13歲女孩張易文從未接受過學校教育,她從4歲起就在她父親的私立學校學習,她9歲時第一次參加高考,她10歲時被商丘工學院錄取,她13歲從私立學校畢業,回到私立學校做助教,月薪2000元。
他的父親張亞東說,女兒選擇當助教是他自己指導的結果,但不是出於商業利益的考慮,而是這樣的選擇有利於女兒的成長。
我是太超前!
13歲的孩子還在農村玩泥巴,孩子的工資是每月2000元。
雖然他們經常遲到,上課不好,學生也不認真來糾正這些問題,但他們被罰款1000元左右。
可是,13歲就1000多個月了,還是白手起家,做不了多少人,對吧。
當我20歲的時候,我投下羨慕的目光。
我的朋友說,你和從沒見過錢的人一樣,讓你從教育模式的角度來談談,誰告訴過你,如果你抓住了錢就不要放手?
對不起,魯莽,向你的朋友點頭道歉!
我又搬了一點磚,但我直到晚上10點才回家。
張易文所經歷的方式影響了20多個孩子,他們接受了「超前教育」,並說他們想複製張易文的成功。
這所私立學校說:如果孩子5歲,9年後可以直接上大學,這不僅節省了時間,也節省了撫養成本。
果然,角度新穎,節約了成本?大人節儉,卻犧牲了孩子的成長權。
你想請張東升老師帶你去爬山嗎?拍你照片的那種。
如此極端功利化的教育,在這所民辦學校看來,應該是一個量化的過程。
好的私立學校不學教學,跑去學習武術經典,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為辦學宗旨。
這叫成功?
他4歲讀書,5歲上初一,7歲上高中一年級,10歲參加高考
兇猛一看,開掛人生。
如果真如張某父親所說:「10歲時,張易文考上大學,20歲博士畢業,然後從事科研,進入「比較上流的社會」。
或直接培訓成中國科技大學大三班或西安交通大學青年班。
你是個男子漢!
張易文的弟弟說:姐姐是一半成功,一半不是成功、成功不是成功的地方在「她的心理問題」,「感覺孤獨、沒同齡人玩」。
連的10歲弟弟可以看到姐姐的孤獨。
教育不在於你大學畢業時多大年紀。甚至連文憑或文憑都不能代表教育的成功。
誠然,學習內容可以壓縮,但孩子的成長,特別是心理發展,是不能壓縮的。
這種畸形的教育,揠苗助長的功利形式給孩子帶來了無法填補的傷害。
走進大學校園,同樣是19歲的宿舍左右。是的,你在上大學,10歲的孩子能適應20歲的孩子嗎?
就像把你二三十歲的時候留在養老院,這樣你就可以每天和老爺爺老太太一起工作和休息,如果你什麼都沒有,你可以一起喝茶下棋。
我想你不到兩個月就下班了。
我記得三年前,張易文被商丘工學院錄取時,他的父親掀起了一波好廣告。三年後,我以助教的身份畢業,來到波市場營銷。
把孩子的生活作為招生廣告,已經成為追求興趣的工具和大俠的好方法。
張某的父親說,孩子在這裡的私立學校讀書的費用是7.8萬,還有20多個孩子,一年有幾十萬的利潤。
不是為了商業利益,是為了我女兒。
然而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在私立學校接受「成功的教育」,她以女兒為實驗對象,講故事為例。
所有資本家,不是白蓮花。
教育自古以來就是華山一條路。
一旦錯了,就沒有機會彌補了。
為什麼這麼著急。
也許過早開花的花朵會更早凋謝?
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