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13歲的張易文與同齡人的成長軌跡截然不同:4歲開始在父親辦的私塾讀書,9歲首次參加高考,10歲被商丘工學院專科錄取,13歲畢業回私塾當助教。如今,她以同樣的方式,影響著20名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該私塾稱,如果孩子5歲過來,9年之後可以直接考大學,不單節約了時間,還節約了撫養的成本。
張易文畢業了。
她的大學生涯結束得有些悄無聲息,和3年前引起的那場轟動截然不同。這位河南商丘女孩曾因10歲考入商丘工學院專科而引發廣泛關注。此前,張易文從未接受過義務教育,而是在其父張民弢開設的私塾就讀。
當年,人民日報以《人生慎按「加速鍵」》為題對此提出質疑,不少網友認為張民弢的教育方式會毀了女兒張易文,還有人認為他是為了自己的私塾在炒作。但張民弢不為所動。按他的說法,張易文10歲考上大學,20歲博士畢業,然後搞科研,進入「比較上流的社會」。
如今3年過去了,紅星新聞記者得知,張易文在今年7月已經從學校畢業。但她畢業後並沒有繼續深造,而是在父親的私塾當起了助教,每月底薪2000元。「她有時候不能按時到校,不認真上課或批改作業,會被扣一部分工資,最後到手大概是1000元左右。」張民弢說。
張民弢和妻子都是老師,2013年張民弢在河南商丘辦了一個私塾,拿到辦學許可證後在這裡開始他的教育實驗——按照張民弢的說法,4歲的小孩可以識千字,最大的10歲時,已經在學初一的課程。女兒張易文當年6歲,一直跟著父親的私塾學習,從來沒有接受過義務教育。
張易文無疑是張民弢教育實驗中最顯著的成果。2016年,張民弢開始讓9歲的張易文報名參加高考,「事在人為,只要有同等學力證明和單位開具的證明,就可以參加考試。」但第一年,張易文只考了172分,沒有被錄取。「當時只是粗粗看了高中數學,物理化學幾乎沒有學。」張民弢表示。
2017年2月,張民弢將張易文送去高考複讀機構,學習了4個月。隨後,10歲的張易文參加了商丘工學院的單招考試,考試分數為352分,被該校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錄取,為大學專科三年制。
商丘的這所學校是張民弢選的,為了能更好地照顧女兒。專業也是張民弢選的,他認為信息技術是未來的熱門和發展趨勢。
進入學校後,張易文成為該校的「特殊人物」。紅星新聞記者曾實地到訪過張易文所在學校的六人宿舍,舍友趙圓調侃自己「當媽」了。軍訓期間,趙圓每天都要帶著張易文去操場,回來後一起去吃飯、上6樓宿舍。趙圓最擔心的是宿舍姐妹的言行會影響到張易文,「她太小了,不願意自己去食堂,我們不吃飯她也不吃嗎?我們在宿舍說什麼話都會顧及到她聽了會不會不好。」
錄取通知書
張民弢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女兒很內向,不愛說話,心裡什麼都知道。在學校的3年,她過得比較快樂,因為學校離家近,剛開始張易文每周都回家,後來漸漸不回來了,張民弢問她,她總是回答同學過生日或者有其他事情。
據張民弢介紹,張易文在學校成績中等,後來因為參加了學校的動漫社,對動漫設計產業了興趣。在學習方面,「她的心態是學不會就學不會唄。」
張易文畢業證書
今年7月張易文從商丘工學院畢業。畢業證書顯示,張易文於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在商丘工學院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學習,修完教學規定的全部課程,成績合格,準予畢業。
7月24日,商丘工學院招生辦一位工作人員也向紅星新聞記者確認,張易文已經順利從學校畢業,此前在學校的生活和學習情況都不錯。
按照張民弢當年的想法,女兒10歲考上大學,20歲博士畢業,然後搞科研,進入「比較上流的社會」。
但是如今,張民弢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女兒畢業後已經開始在他的私塾當助教了。對此,張民弢解釋稱,打算先讓女兒跟著他們工作兩年,對社會有正確認識後,可以選擇繼續考研究生,也可以選擇在動漫方面發展。
張民弢介紹,私塾按照女兒的貢獻給相應工資,底薪2000元,但是因為她有時候不能按時到校,不認真上課或批改作業,會被扣一部分工資,最後每個月到手大概是1000元左右。
紅星新聞記者在一個張易文教學生畫漫畫的視頻中看到,教室裡有8個學生對著電視屏幕裡的漫畫人物畫畫,哪裡需要高光,哪裡需要漸變,張易文會用手指著黑板上的畫給大家示範、講解。張民弢在旁邊向同學們發問,「為什麼漫畫人物要先從眼睛畫起,大家有問題可以問張易文。」
隨後,張民弢讓張易文介紹畫動漫的意義,張易文說她是先從看動漫開始,看到好看的就想畫下來,最後喜歡上了動漫這種畫法。
張易文講了幾句後有點害羞,張民弢接過話開始給學生補充畫漫畫的意義:動漫畫是藝術,能給人美的享受,能夠陶冶性情;動漫畫屬於科學的分支,它會用到很多科技軟體和科技成果;動漫有很大的商業價值,做好了既能成為科學家又能成為藝術家。
張民弢說,到私塾當助教是女兒自願的,外界總誤以為他在控制女兒,實際上他只是引導。「我們不是不敢讓她面對社會,而是想讓她交益友而不交損友。女兒在我們身邊,一是我們放心,二是能夠學到更有用的東西。」張民弢表示。
對此,紅星新聞記者多次聯繫張易文,但截至發稿前未得到相關回應。
趙女士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張民弢私塾學習,孩子現在6歲,已經在這個私塾上了一學期的課,她認同張民弢的教育理念,但有的時候心裡也會很矛盾。趙女士回憶道,有一次她到幼兒園,看著孩子們聚在一起又唱又跳,感覺也許孩子在那樣的氛圍會更好。「我不敢保證孩子一直走私塾這條路。」趙女士說。
孩子就讀期間,趙女士見過幾次張易文,感覺她很內向,不愛說話,趙女士還曾建議張民弢帶張易文出去走走,參加一些演講比賽等鍛鍊一下,但張民弢說張易文正在青春期,有點叛逆。
張民弢坦言,當初辦私塾不僅為了培養女兒,也為了踐行自己的教育理念,所以一直堅持到現在。
據張民弢介紹,目前他的私塾有23個學生,他們的教學任務是培養聖賢人格,一是學習中外的經典著作;二是提高教育效率,把教育部規定的12年中小學科目,用9年時間完成,提前考大學。
「這麼多年,除了你女兒還有其他成功的案例嗎?」紅星新聞記者追問張民弢。
「階段性成功的例子很多,但是他們最終沒有堅持到考大學,所以說目前沒有其他案例。」張民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