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母嬰育兒寶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一些「小學霸」,小小年紀掌握的知識,遠超同齡人,更是其他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甚至不少父母都想向學霸父母求育兒經,想知道他們的育兒方式,對於一些天才少年來說,網友的讚揚總是大於批評。
可是被稱為」天才少女」的張易文,卻受到了全網的一致抨擊,這是怎麼回事呢?
2017年,年僅10歲的張易文參加了高考,高考分數352分,被商丘學院錄取了。
雖然是一所大專,但是考慮到小女孩僅有10歲,仍舊被不少人稱為「天才少女」。
她的父親張民弢說,張易文從來沒有去學校裡上過學,4歲開始就在父親的私塾裡讀書。
女兒張易文很有天賦,4歲會讀書,5歲接觸初中知識,7歲上初中,9歲第一次高考,當時只有176分,但是10歲第二次高考後,352分被商丘學院錄取。
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爭議,很多人並不認可張易文父母的做法,認為他們在強行推進孩子的人生。
彼時的張易文自己也沒有意識到什麼不妥,對著鏡頭訴說著對大學的嚮往。
3年過去了,當時考上大學的張易文,現狀如何?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張易文13歲畢業之後,在私塾裡當老師,這家私塾,是張易文的父母開的。
如今的張易文13歲,但是性格和幾年前截然不同,她變得內向,不願意和人交流。
在家裡的私塾當助教,張易文每個月工資2000,但是由於她遲到、上課不認真、改作業出紕漏等情況,每月到手的月薪也就1000。
在大多數人看來,張易文的現狀,算不上成功。
雖然有年紀小的「濾鏡」,但是這個高考成績不算優秀,如今的人生軌跡也漸漸走偏。但是父親仍舊將張易文的事跡刊登在私塾的宣傳欄。
孩子一度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私塾學校還聲稱,要再複製20個像張易文這樣的人。
父母急功近利是原罪,將張易文當成了「活招牌」「生意經」
張易文父母將女孩當成了「活招牌」,為了推廣自己的私塾不遺餘力,將女兒的「成功模式」當成了自己的「生意經」。
號稱:「所有的孩子15歲就能上大學」「節約時間和養育成本」
父親口若懸河:「這些都是生意經」。
母親大言不慚:「如果孩子5歲過來,那麼9年後可以直接考大學。」
這對夫妻還透露,張易文的弟弟也將走上姐姐的老路。不過有姐姐作為前車之鑑,父母會考慮讓兒子晚幾年再高考。
1. 難以融入群體,心理產生問題
很多天才兒童,在父母的急功近利之下,被迫接受超前教育,甚至跳級,去接觸不屬於自己年齡段的事情。
因為成長環境的不同,所以和周圍人沒有共同話題,當獨自踏入學校和社會之後,很難應對人際關係,陷入無力、孤獨。
有的天才兒童,因為跳級,或者是過早進入大學,周圍都沒有同齡人,很難和周圍的人融入到一起,性格也會變得越來越孤僻。
拿張易文舉例,張易文在進入大學之後,因為周圍沒有同齡人,也沒有人陪她玩,所以張易文的性格就變得愈加內向孤獨,很少與人交流。
就連10歲的弟弟都看出,姐姐在上大學之後,產生了心理問題,用弟弟的話來說:
「她一半是成功的,一半是不成功的,並不是那種完全成功。」
「她有心理問題,感覺沒有同齡人玩,孤獨吧。」
「是在她上大二的時候感覺到的。」
連10歲兒子都看出來張易文有心理問題,但是父母卻視若無睹,父親認為孩子處於青春期,這是成長中的正常挫折,沒有從自身教育去反省。
2.埋沒孩子的天賦
孩子的成長是有一定規律的,但是不顧孩子的長期發展,指望在短期內將孩子推上神壇,反而會浪費孩子的天賦,減少孩子未來成功的可能性。
孩子完全可以用這個天賦,吸取更多的知識,打造堅實的知識基礎,隨著年齡發展一步一個腳印,說不定會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心理上也可以得到健康發育。
據張易文父母所說,張易文小時候就具有學習的天賦,如果父母沒有急功近利「快進」張易文的人生,等到張易文18歲的時候高考,結果會不會不一樣呢?
2. 容易被孩子埋怨
父母急功近利,一手操控孩子的人生,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中,遭受很多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像上面說的難以融入群體,產生心理問題,埋沒孩子的天賦,這些問題會隨著孩子的年齡成長慢慢顯露。
當孩子逐漸長大之後,接觸到社會,有自己的思想了,會開始反思過去的人生,甚至對這樣的生活感到不滿。
就像張易文一樣,隨著她的成長,她開始認為,是父母耽誤了她,讓她變成了異類,是父母將她帶上了一條錯誤的道路。
【育兒寄語】
每個家庭,每位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美好願望,但是這樣的願望不應該用揠苗助長的方式來進行,過於急功近利,只會毀了孩子。
父母需要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只有良好教育的積澱,才可以讓孩子未來達到更高的高度。
你對張易文10歲上大專,13歲私塾教學的方式有什麼看法嗎?你願意讓自己的孩子過這樣的生活嗎?
關注我,每日獲取科學實用的育兒乾貨!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