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菌株的不同直接影響疫苗效果

2020-12-17 科學網

 

近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劉軍課題組對全球廣泛使用的13株抗結核疫苗-卡介苗(BCG), 進行了安全性和保護效果的橫向比較, 實驗結果發現卡介苗菌株的不同直接影響疫苗的效果。該發現意義重大, 於2016年2月發表於國際著名雜誌Molecular Therapy。Molecular Therapy雜誌還為此專門配發了評述文章,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Roland Brosch教授高度評價了這一研究成果,認為 「該成果對目前的卡介苗接種計劃有重要意義, 尤其對正在和未來進行的新型抗結核疫苗的研究思路有指導意義」。

結核病是目前全球最致命的傳染病,2014年有960萬新發病例, 150萬人死於結核病。卡介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用的抗結核疫苗,每年有1.2億的嬰兒接種卡介苗, 迄今為止有約40億人接種過卡介苗, 成為人類社會使用最多的疫苗。但卡介苗對成人肺結核保護效果不理想,在免疫抑制人群中容易引起播散性結核病。發展安全、有效的抗結核疫苗是實現在2050年對結核病有效控制的必要保障。

卡介苗是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對牛型結核桿菌體外傳代而在1921年得到的減毒菌株, 從1924年起在全球各國廣泛使用, 1974年納入世界衛生組織的擴大免疫計劃(EPO)。 由於各國卡介苗保藏及傳代技術不同等因素,造成了當今十幾株卡介苗並存的現象。過去10年的研究表明,這些不同國家使用的卡介苗菌株存在遺傳因子和生化表型上的差異,不再是1921年時單一的菌株。但學術界長期以來對於卡介苗菌株的不同是否會影響臨床效果有很大爭議, 迄今為止沒有統一的意見。

劉軍課題組首次對全球廣泛使用的13株卡介苗(包括中國株卡介苗)進行了安全性的橫向比較,研究人員使用重症聯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小鼠)作為動物模型,以卡介苗感染後小鼠存活時間作為主要評價標準,將13株BCG的毒力進行了排序分組,他們發現DU2 IV組的BCG-Phipps, BCG-Frappier, BCG-Pasteur和BCG-Tice具有最強的毒力,而DU2 II組的BCG-Sweden和BCG-Birkhaug毒力最弱。在利用BALB/c小鼠模型完成的結核分枝桿菌攻毒保護實驗中,研究人員還發現,毒力越強的BCG免疫組,小鼠肺臟結核分枝桿菌載菌量越低,即表現出越好的保護效果。這種差異與BCG菌株基因組串聯重複序列的基因簇變化顯著相關。

過去20年的研究表明,新一代抗結核疫苗將會建立在現有卡介苗的基礎上,但選取哪一種卡介苗菌株作為母體來構建重組卡介苗是結核研究領域迄今仍沒有解決的重大問題,將直接影響到新一代結核疫苗的臨床使用效果和使用範圍。劉軍課題組的這一研究成果對該問題做出了充分解釋。

劉軍教授長期從事結核病分子生物學的研究, 近期工作集中在抗結核新型疫苗和結核潛伏感染研究領域。該研究受十二五愛滋病肝炎結核等重大傳染病專項資金的支持。(來源:科學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PNAS:百年疫苗-卡介苗的接種可降低新冠肺炎死亡率
    BCG疫苗接種已在兒童中顯示出明顯的保護作用,但在成人中其效果卻不一致。許多國家在20世紀中葉開始使用不同的BCG菌株,劑量數量和給藥方法進行全國性的BCG疫苗接種。隨著結核病患病率的降低,法國,德國和西班牙等國家停止了對兒童的大規模疫苗接種,而僅向高危人群接種疫苗。
  • 卡介苗灌注治膀胱癌效果好
    核心提示:卡介苗是計劃免疫法定的疫苗之一,每位新生兒都必須接種,用於預防肺結核。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卡介苗還有另一個用途——治療和預防膀胱腫瘤復發。目前,臨床上90%~95%的膀胱癌為移行上皮細胞癌,患病初期多表現為表淺癌。對表淺膀胱癌的治療主要依靠經尿道切除或電烙。但是,表淺膀胱癌尿道切除後,近期腫瘤復發率高達50%~90%,遠期復發率幾乎是100%。
  • 智飛生物皮內注射用卡介苗臨床試驗獲批
    新京報快訊(記者王卡拉)7月6日,重慶智飛生物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製藥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成人及新生兒用凍幹皮內注射卡介苗
  • 卡介苗有助於抵禦新冠病毒?多個團隊正在聯合驗證
    1907年,兩位法國微生物學家Albert Calmette和Camille Guérin受到牛痘啟發,選擇了一株牛型結核分枝桿菌,開始了一次漫長而影響深遠的試驗。經過長達13年、共231代的培養,他們得到了致病力降低很多,不會引發疾病的菌株,但這種菌株仍能在人體內引發免疫反應,讓人體對結核分枝桿菌產生免疫力。而卡介苗就是用這種菌株製成的。
  • 關於卡介苗接種,我想說……
    今天疾控君帶大家了解一下寶寶出生後需要儘快接種的卡介苗。卡介苗的由來卡介苗,最早由法國科學家卡爾梅特(Calmette)和介朗(Guérin)研製成功:將有毒力的牛型結核分枝桿菌在甘油膽汁馬鈴薯培養基上長期傳代培養,得到減毒菌株,可用於預防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為了紀念兩位發明者,故將這一預防結核病的疫苗命名為「卡介苗」。
  • 7價、13價和23價肺炎疫苗有啥不同?
    N代表了疫苗包含的菌株種類的數量,一般來說價越多越好,但具體要看覆蓋的血清型在人群感染率和接種年齡來綜合考慮。比如肺炎共有90多種肺炎菌株類型,肺炎13價疫苗就包含了其中最易致病的13個菌株類型,對於孩子來說,更推薦接種。23價雖然價數更多,但不適合低齡兒童接種。
  • 卡介苗能夠抵禦新冠病毒感染嗎?未必!
    這種用於預防結核病的疫苗常常被稱為「出生第一針」。很多人胳膊上的小疤痕,即是小時候接種卡介苗留下的。 卡介苗由活性減弱的牛分枝桿菌菌株製成,即引起結核病的結核分枝桿菌的近親。作為唯一用於臨床的預防結核病(TB)的疫苗 ,從1921年在法國巴斯德研究所被研製完成起,已經有了一百年的歷史。
  • 卡介苗是什麼 新生兒需要注射卡介苗嗎
    一些新手爸爸媽媽們在寶寶生下來之後,會聽醫生說要接種卡介苗,這可以預防寶寶出現腦膜炎等病症,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話題便是卡介苗:卡介苗是什麼、卡介苗有什麼作用、卡介苗接種的方法。讓大家能夠更直觀的了解這種疫苗。卡介苗是什麼卡介苗又被人們稱作新生兒第一針,因為這種疫苗能夠有效預防多種病症,一般寶寶出生後一生都會建議注射,那麼卡介苗是什麼呢?
  • 卡介苗 「疫苗專輯」
    什麼是卡介苗? 卡介苗是預防結核病的疫苗,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主要傳染途徑為飛沫與空氣傳染,且結核菌的體積微小,感染範圍頗為廣泛,尤其以侵害肺部最多,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肺結核。
  • 接種卡介苗引發的不良反應
    疫苗是幼兒時期必須要打的,但是每個孩子打完疫苗之後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正因為我們們對卡介苗不了解,孩子在接種卡介苗後引發的不良反應不能第一時間察覺,後果不堪設想,那麼,接種卡介苗引發的不良反應有哪些呢? 卡介苗是一種用來預防兒童結核病的預防接種疫苗。接種後可使兒童產生對結核病的特殊抵抗力。
  • 卡介苗接種攻略
    今天就由我們兒科的劉甜甜醫生來跟大家聊一聊卡介苗相關的科普知識。卡介苗是一種用來預防兒童結核病的預防接種疫苗,簡稱BCG,它是使用活的無毒牛型結核桿菌製成。接種後可使機體產生對結核病的特殊抵抗力。由於這一疫苗是由兩位法國發細菌學科學家Calmette和 Guerin發明的,為了紀念發明者,將這一預防結核病的疫苗定名為「卡介苗」(BacilleCalmette-Guerin,BCG)。
  • 較真丨接種了卡介苗就可以無懼新冠病毒?別大意,該戴口罩還得戴
    卡介苗能不能抵禦新冠病毒尚在臨床試驗階段。即便試驗證明卡介苗有效,由於不是真正的新冠疫苗,接種者還是需要注意防護。為了預防結核病,兩位法國微生物學家Albert Calmette和Camille Guérin從牛的身上分離了一種結核分枝桿菌,經過多年培養,獲得了一種致病力大大降低的特殊菌株,如果把這種菌株做成疫苗注射到人體內,不會引發疾病,但是會引發免疫反應,讓人體對結核分枝桿菌產生免疫力。
  • ...疫苗|新冠|新冠病毒|弗雷德裡克·唐吉|馬克·丹尼森|卡介苗
    丹尼森的同事、兒科教授凱薩琳•愛德華茲博士表示,疫苗顯然是越有效果,越能吸引人們接種。但是,如果一種新冠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能達到50%,那也是相當可觀了。生命科學產業戰略商業諮詢公司「阿特拉斯全球」(Atlas Global)執行長克恩·布裡格斯認為,只要被證明是安全的,那麼,加快審批速度,使一些候選疫苗至少在一年時間內能獲得緊急授權並非不合理。
  • 菌株不同效果不同,「盲吃」效果有限!
    我們通常聽到的什麼「乳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等等就是「菌種」,是一個大的有關種類的名稱,這些菌種下,又有不同的菌株,而我們真正要用的,就是這些菌株! 國家批准了7個菌種共9個菌株可以用於兒童食品。
  • 卡介苗疫苗接種政策與新冠發病率和死亡率降低相關性
    一些反疫苗者甚至在過去幾周內宣稱這種流行病不是真實的。日前來自澳大利亞的報導稱,該國研究人員將研究一種具有100年歷史的COVID-19疫苗的效果。這種卡介苗藥物每年給1.3億多人注射預防結核病,可能能夠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強他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反應。卡介苗疫苗本身並不是COVID-19疫苗,但有理論認為,它可以幫助醫務人員對抗結核病。而在澳大利亞的研究中,接種疫苗的是醫護人員。
  • 打了卡介苗為何不管用
    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較為重要的一點是在注射卡介苗後能產生有效結核抗體的人數比例不高。  我國的計劃內免疫簡稱為「五苗防七病」,在這七種傳染病中,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免疫保護效果較好,而卡介苗自1921年用於預防結核以來,至今對它的作用和價值仍有爭論,卡介苗預防肺結核的效果在不同人群有很大差別。
  • 深圳調整疫苗接種服務 新生兒首針B肝疫苗和卡介苗、狂犬疫苗正常...
    據悉,根據國家、省、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有關儘量避免人員大規模聚集的規定,以及控制疫情要限制和停止人群聚集活動的要求,深圳除正常開放新生兒首針B肝疫苗和卡介苗、狂犬疫苗接種接種外,為保證B肝母嬰阻斷效果,從2月15日起,僅開放部分接種門診對B肝表面抗原陽性母親所生嬰兒實施預約接種後續劑次B肝疫苗,其餘預防接種門診2月28日前暫不開診,具體開診時間視疫情防控形勢另行通知。
  • 新一批卡介苗百白破疫苗抵達我市,家有到期接種的寶寶要及時關注...
    此前,梧州市曾出現四種一類疫苗不同程度供應緊張的情況。日前,記者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新一批的卡介苗、百白破疫苗已經配送至我市,將由市疾控中心配送到各縣疾控中心和市本級接種單位,疫苗供應緊張形勢有所緩解。
  • 疫苗的歷史:技術、疾病與挑戰|疫苗|疾病|歷史|卡介苗|牛痘|天花|...
    值得注意的是,六周後,為了驗證「接種」效果,詹納又將天花病人的痘漿接種到男孩的身上,結果人痘「沒有接種上」。然後,他又給自己的兒子和其他受試者實施了接種,發現他們也都不會再得天花,從而證明了牛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並不意外的是,由於宗教、文化和倫理等原因,牛痘最初遭到了一些人激烈的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