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巴基斯坦記者 丁雪真
「作為一名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者,我了解『一帶一路』倡議為巴基斯坦帶來的發展機遇,所以我願意成為企業和當地溝通的那座橋。」
在伊斯蘭瑪巴德見到阿迪爾的時候,他剛從項目營地出差回來,這位穿著幹練得體的年輕人目前在中國葛洲壩集團巴基斯坦達蘇水電站工程擔任項目經理助理。達蘇水電站項目位於巴基斯坦西北部開伯爾—普什圖省的科希斯坦地區,距離伊斯蘭瑪巴德大約要8個小時車程。阿迪爾對自己在中企工作充滿自豪:「我繼承了父親的『中國情緣』。」
從阿迪爾記事起,父親就有「中國情緣」。雖然父親是一位大學英文教授,但是他對中國語言文化卻有著深深的熱愛。在父親的教導下,阿迪爾從小讀中國歷史、看中國電影、聽中國音樂,父親的熱愛潛移默化地感染了他。阿迪爾說,「父親鼓勵我學好中文,常常教導我說,語言不僅是溝通交流的工具,更是開啟文化寶庫的鑰匙。」
高中畢業後,有一天阿迪爾和父親談起人生規劃,父親說:「我希望你可以把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作為一生的追求。」阿迪爾對於父親當時目光中的懇切記憶猶新,那一刻他下定決心,要把父親的夢想當成自己的夢想來實現。
阿迪爾聽從父親的建議先潛心進修一年中文,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那時候,看到高中同學們大多已經進入大學學習、步入人生新的階段,阿迪爾時常感到焦慮,「但一想到父親和家人的期盼,心中的信念很快就又堅定了起來」。2008年在參加完漢語橋比賽後,阿迪爾憑藉優異成績拿到巴基斯坦政府獎學金前往北京語言大學讀本科,專業為中國語言文化。本科畢業後,繼續留校攻讀中國文化專業的碩士學位。阿迪爾說:「就這樣,漢語和中國文化成了我一生的學習專業。」
2015年4月20日,習主席抵達伊斯蘭瑪巴德開始對巴基斯坦進行國事訪問。那天晚上,阿迪爾接到父親打來的電話。父親在電話那頭激動地說,「你看新聞了嗎?中巴經濟走廊就是巴基斯坦的未來。」回憶起這一幕,阿迪爾十分感慨,他說:「投身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是父親對我的一份期待。」
談及這兩年多的工作經歷,阿迪爾感慨道,「這裡為我提供了實現抱負的理想平臺。」加入達蘇水電站工程項目以後,阿迪爾從最開始為工程技術人員當翻譯做起,到慢慢地承擔起更多與當地政府和民眾打交道的溝通工作。「作為一名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者,我了解『一帶一路』倡議為巴基斯坦帶來的發展機遇,所以我願意成為企業和當地溝通的那座橋。了解當地人民需求,也幫助他們增強對項目的了解,從而消除文化差異帶來的阻礙。」阿迪爾說,他在這裡學到的不僅僅是先進的項目管理方法,更重要的是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理念。
如今,巴基斯坦經濟社會發展緩慢的歷史正在被改寫。電力供應改善是巴基斯坦人民感受最深的變化,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極大地改變了巴基斯坦的面貌,瓜達爾港更是變成了巴基斯坦的驕傲,正在從一個不知名的小漁村朝著印度洋的「明珠」快速成長。
這些年,在阿迪爾父親的指導或資助下前往中國求學的巴基斯坦學生人數已經過百。阿迪爾說,父親期待看到更多的巴基斯坦年輕人能夠走近中國、了解中國,然後學成回國,為巴基斯坦發展做貢獻,為「一帶一路」建設做貢獻。
「心裡更踏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