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人:把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作為一生的追求

2021-01-09 環球網

本報駐巴基斯坦記者 丁雪真

「作為一名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者,我了解『一帶一路』倡議為巴基斯坦帶來的發展機遇,所以我願意成為企業和當地溝通的那座橋。」

在伊斯蘭瑪巴德見到阿迪爾的時候,他剛從項目營地出差回來,這位穿著幹練得體的年輕人目前在中國葛洲壩集團巴基斯坦達蘇水電站工程擔任項目經理助理。達蘇水電站項目位於巴基斯坦西北部開伯爾—普什圖省的科希斯坦地區,距離伊斯蘭瑪巴德大約要8個小時車程。阿迪爾對自己在中企工作充滿自豪:「我繼承了父親的『中國情緣』。」

從阿迪爾記事起,父親就有「中國情緣」。雖然父親是一位大學英文教授,但是他對中國語言文化卻有著深深的熱愛。在父親的教導下,阿迪爾從小讀中國歷史、看中國電影、聽中國音樂,父親的熱愛潛移默化地感染了他。阿迪爾說,「父親鼓勵我學好中文,常常教導我說,語言不僅是溝通交流的工具,更是開啟文化寶庫的鑰匙。」

高中畢業後,有一天阿迪爾和父親談起人生規劃,父親說:「我希望你可以把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作為一生的追求。」阿迪爾對於父親當時目光中的懇切記憶猶新,那一刻他下定決心,要把父親的夢想當成自己的夢想來實現。

阿迪爾聽從父親的建議先潛心進修一年中文,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那時候,看到高中同學們大多已經進入大學學習、步入人生新的階段,阿迪爾時常感到焦慮,「但一想到父親和家人的期盼,心中的信念很快就又堅定了起來」。2008年在參加完漢語橋比賽後,阿迪爾憑藉優異成績拿到巴基斯坦政府獎學金前往北京語言大學讀本科,專業為中國語言文化。本科畢業後,繼續留校攻讀中國文化專業的碩士學位。阿迪爾說:「就這樣,漢語和中國文化成了我一生的學習專業。」

2015年4月20日,習主席抵達伊斯蘭瑪巴德開始對巴基斯坦進行國事訪問。那天晚上,阿迪爾接到父親打來的電話。父親在電話那頭激動地說,「你看新聞了嗎?中巴經濟走廊就是巴基斯坦的未來。」回憶起這一幕,阿迪爾十分感慨,他說:「投身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是父親對我的一份期待。」

談及這兩年多的工作經歷,阿迪爾感慨道,「這裡為我提供了實現抱負的理想平臺。」加入達蘇水電站工程項目以後,阿迪爾從最開始為工程技術人員當翻譯做起,到慢慢地承擔起更多與當地政府和民眾打交道的溝通工作。「作為一名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者,我了解『一帶一路』倡議為巴基斯坦帶來的發展機遇,所以我願意成為企業和當地溝通的那座橋。了解當地人民需求,也幫助他們增強對項目的了解,從而消除文化差異帶來的阻礙。」阿迪爾說,他在這裡學到的不僅僅是先進的項目管理方法,更重要的是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理念。

如今,巴基斯坦經濟社會發展緩慢的歷史正在被改寫。電力供應改善是巴基斯坦人民感受最深的變化,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極大地改變了巴基斯坦的面貌,瓜達爾港更是變成了巴基斯坦的驕傲,正在從一個不知名的小漁村朝著印度洋的「明珠」快速成長。

這些年,在阿迪爾父親的指導或資助下前往中國求學的巴基斯坦學生人數已經過百。阿迪爾說,父親期待看到更多的巴基斯坦年輕人能夠走近中國、了解中國,然後學成回國,為巴基斯坦發展做貢獻,為「一帶一路」建設做貢獻。

「心裡更踏實了」

相關焦點

  • 通訊:「漢語橋」中學生中文比賽在巴基斯坦舉辦
    最終舒艾卜在演講、即興問答和中國文化技能展示三個比賽項目中脫穎而出,摘得桂冠。她將代表巴基斯坦赴華參加今年10月舉行的全球總決賽。比賽中,其他選手的演講都是圍繞自己的中文學習談體會,舒艾卜闡述的則是她對「陰陽和合」這一觀念的理解。
  • 美媒:中國投資在巴基斯坦引發學中文熱 巴學生期待未來派上用場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任梅子】中巴經濟走廊目前已在巴基斯坦動工,這個工程的目的是促進巴基斯坦經濟發展,推動基礎設施快速實現現代化。美媒稱,繁榮的前景給巴基斯坦帶來了學習中文的熱潮。美國媒體7月13日一篇題為「中國投資引起巴基斯坦中文熱」的報導稱,巴基斯坦的孩子們在一所孔子學院學習普通話。這些5到7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如何讀寫中國的官方語言。李雪梅(音譯)在這所孔子學院已經工作四年多了。她說:「這些孩子們很好,對學習漢語有很高的熱情。漢字很難寫,這些學生剛開始學習書寫時遇到很大的困難。」
  • 《我們和你們:中國和巴基斯坦的故事》中英文版發行
    中國經濟網記者 梁桐攝   孫衛東大使在發行儀式致辭中表示,「吃水不忘打井人」,中巴友誼發展到今天「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的高度,有賴於中國老一輩外交官和民間人士、巴基斯坦官員及各界友人做出的傑出貢獻,我們應該向他們致以由衷的敬意和感謝。
  • 巴基斯坦留學生在中國的故事:中國文化讓我著迷,不舍中巴友誼!
    當被問到「為什麼會來到中國時」,他說:「2015年,我去美國當過訪問學者,來到中國是因為我喜歡中國文化,中國的歷史和發展歷程為我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完全嶄新的角度,一個不同於西方傳統研究方法的視角。」他說「中國抗擊疫情所體現出的中國力量讓人感嘆,這是科技、管理等體現出的綜合實力,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有了明確的目標之後,宅校抗疫的日子變得更加充實,無法面對面探討問題,導師便增加了與他線上「見面」的頻次,靈活調整學習安排。
  • 巴基斯坦年輕人熱衷學中文 能找到好工作
    人民網訊 據德國媒體報導,巴基斯坦國內年輕人學習中文的人數正不斷增長。很多人期待掌握中文之後,可以在中巴經濟走廊項目中找到好的工作。"過去幾年,特別是2015年中巴經濟走廊項目籤署以來,學習漢語的學生數量一下子增加了。"
  • 「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巴基斯坦賽區舉辦
    「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巴基斯坦賽區成功舉辦「雲決賽」新華社伊斯蘭瑪巴德9月5日電(記者李浩)受新冠疫情影響,第十三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巴基斯坦賽區日前成功以在線提交視頻的方式舉辦決賽。本次比賽以「追夢中文,不負韶華」為主題,分主題演講和中華才藝展示兩個環節。
  • 中國文憑含金量日益提高 巴基斯坦掀起「留學中國熱」
    隨著巴基斯坦社會對於專業素質和中文能力優秀的複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長,留學中國逐漸成為許多巴基斯坦年輕人的優先選擇,中國的高等教育正受到巴基斯坦學生和家長們的青睞。「留學中國熱」凸顯中巴兩國人文交流日益密切,越來越多的中巴友誼使者赴華學習,也必將進一步推動兩國「民心相通」,為中巴友誼夯實深厚的民意基礎。
  • 「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巴基斯坦賽區成功舉辦「雲決賽」
    新華社伊斯蘭瑪巴德9月5日電(記者李浩)受新冠疫情影響,第十三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巴基斯坦賽區日前成功以在線提交視頻的方式舉辦決賽。本次比賽以「追夢中文,不負韶華」為主題,分主題演講和中華才藝展示兩個環節。
  • 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劉利:把優秀作為一生的追求
    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劉利發表了題為《把優秀作為一生的追求》的主題講話。從樹立崇高理想、砥礪道德品行、勤奮刻苦學習、勇於投身實踐等四方面提出對新生們的殷切希望。「追求優秀,為的是報效國家;追求優秀,為的是服務人民;追求優秀,也是為了成就人生。」
  • 中文成巴基斯坦官方語言?英媒:謠言意在離間中巴
    以下為文章摘編:近來有傳言稱,巴基斯坦將中文定為官方語言之一。英國廣播公司中文網(BBC)經過事實核查判定:傳言錯誤!實際情況是,巴基斯坦議會通過一項決議,「建議」巴基斯坦國內學習中文課程,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中文會成為該國官方語言。
  • 「巴基斯坦要將中文列為第三個官方語言?」假的!
    【環球時報駐巴基斯坦特派記者 徐偉】「巴基斯坦將中文列為第三個官方語言」,這一消息近日出現在印巴媒體報導中,並進入中國讀者視野。目前,巴基斯坦官方語言是烏爾都語和英語。20日,巴基斯坦參議院澄清了這一「假消息」。19日,巴參議院通過決議,建議向正在或計劃參與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人士提供官方漢語培訓。
  • 日本人:日本一直將中國文化作為學習範本
    見到本報記者,一身和服的飯井宗克脫口而出這句中國古語。學習日本茶道15年的他,是茶道裡千家淡交會大阪西支部副支部長,對日本茶文化熟稔於心。「當年,日本僧人空海留學唐朝,將茶籽、制茶技藝和飲茶習慣帶回日本。直到今天,以茶待客仍是中日兩國茶文化的共通之處。」
  • 巴基斯坦父子:我們從未想過要離開中國
    從中國留學生到巴籍「中國人」澤米爾·阿萬今年57歲,是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中國學研究中心的副主任。他滿頭銀髮,儒雅溫和,一口地道的中文,對中國的歷史、政治、文化頗有研究,各種與中國有關的典故趣事信手拈來,是巴基斯坦少有的中國通。他說,和中國人交朋友,為巴中友好服務,是他最開心的事情。澤米爾從小受到家人的影響,對中國有著很深的嚮往。
  • 韓國人熱衷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 赴韓教中文受追捧
    6月27日,韓國總統樸槿惠到達北京,開始了她上任後對中國為期4天(6月27日至30日)的首次訪問。  這位韓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和中國有著很深的淵源。她會說漢語,從小就對中國文化非常喜愛。樸槿惠將中國哲學家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視為她在最困難的時候遇到的「人生燈塔」。
  • 「巴基斯坦年輕人認為,中國是非常成功的國家!」
    澤米爾·阿萬:我是一個很有福氣、運氣的人,18歲時有機會去中國,在中國受教育、在中國成長,我一邊學習,一邊了解中國,培養了感情。30年後,我又到中國做外交官,負責教育、科技和技術領域。中國的變化非常大,在歷史上沒有任何別的國家有這麼大的變化。
  • 巴基斯坦發行量最大英文報紙將開設中文版面
    當天,巴基斯坦國內唯一發行的華文報紙《華商報》與巴發行量最大的英文報紙《新聞報》在伊斯蘭瑪巴德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合作在《新聞報》上開設中文專版,刊登中國新聞。《華商報》25日與巴發行量最大的英文報紙《新聞報》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合作在《新聞報》上開設中文專版,刊登中國新聞。
  • 巴基斯坦關係「最鐵」的三個國家,語言交流無障礙,中國僅第三?
    兩國的關係十分融洽,但是說到巴基斯坦關係「最鐵」的三個國家,中國卻並不是第一。其實說實在的話,兩個國家之間的交往和人與人之間不太一樣,人和人的交往有時候確實能夠有遇見不在乎利益,只希望無私奉獻的人,但是國家必須對人民負責,不可能出現無私奉獻的情況。
  • 【中國那些事兒】美媒:巴基斯坦興起漢語熱 中文成為通向美好生活...
    他說,「懂得漢語能讓巴基斯坦走向繁榮,能讓巴基斯坦人找到工作,中國也能幫助巴基斯坦向前發展。」 圖片來源:NPR網站報導截圖阿巴斯剛剛學完伊斯蘭瑪巴德國立現代語言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Modern Languages)初級漢語第一年的課程。巴基斯坦掀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至少有三所名牌大學和三所私立學校為數百名學生開設了漢語課程,大部分都是近幾年才開始的。
  • 華為贊助巴基斯坦中文教學服務當地社會
    新華網伊斯蘭瑪巴德8月28日電(記者張泳賈瀚龍)由巴基斯坦總統府和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牽頭、華為公司贊助的巴基斯坦學校中文教學項目日前啟動。華為巴基斯坦公司總代表耿思萌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華為之所以能在巴基斯坦長足發展,與華為致力於服務巴基斯坦當地社會分不開。
  • 巴基斯坦總理盛讚: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值得我們學習,那就是中國
    巴基斯坦是世界第六人口大國,但是經濟一直比較落後。中國與巴基斯坦早在1951年就正式建交了,兩國關係非常和睦,長久以來互利合作,我國人民也親切地稱之為「巴鐵」。中國經濟實現快速發展後,巴基斯坦也從中得到利好,並且開始效仿中國加快自身經濟建設。